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瑤 青島報導
在12月19日舉行的青島「三民」活動上,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高善武向全體市民做述職報告。
聚焦疫情打出政策組合拳
及時出臺政策。面對疫情,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牽頭制定並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應對疫情支持中小企業保經營穩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會同各部門迅速搭建起青島惠企助企「18+N」政策體系。
加大政策解讀力度。疫情期間,採取線上直播方式舉辦政策宣講活動50場次,為企業解讀政策、指導復工復產,226萬人次參與。
急企業所急。針對企業面臨的困境,開通企業復工復產幫扶服務平臺,受理企業反映的問題,設法為中小企業解決了65萬隻復工急需的口罩。
提供優惠貸款。聯合銀行設立總規模30億元的專項貸款和轉貸款,共為719家企業提供優惠貸款24.73億元。
引導落實房租減免。搭建「青島好房東」發布平臺,引導各類園區業主為一萬多家小企業和個體戶減免房租超兩億元,央視給予報導。
網際網路助企。啟動「我為企業找訂單」活動,組織40家網際網路平臺為我市中小企業達成378.6億元訂單。
助強育新多領域企業呈現爆發式增長
抓好龍頭帶動,支持企業做大做強。今年共有12家企業進入2020年山東省民營企業100強,比去年增加4戶;新增5家民營上市企業。
突出新銳培育。建立優勢高成長企業培育庫,發布2020青島高科技高成長企業發展報告和50強榜單。認定了643個製造業小微企業技術改造項目,補貼款近2.8億元,同比增長94.8%,有力促進了製造業投資。2家小企業基地獲批國家級示範基地,新認定首批「青島市瞪羚獨角獸企業加速器」4家,新認定「專精特新」企業1521家,較去年認定數量同比增幅66.3%,46家企業獲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居全國同類城市第一;新評選隱形冠軍企業33家,數量較去年增長50%。打造新經濟領域企業成長的「熱帶雨林」生態,我市10家企業被第三方機構認定為獨角獸企業,比去年增加4家,位居北方城市第二,全國第五。
助力工業網際網路之都建設。啟動青島市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建設工程中小企業三年行動計劃,開展培訓27場,32.5萬人次參加。組織3.36萬戶中小企業註冊卡奧斯平臺。
打造疊加平臺資源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環境顯著改善
推進民營企業創意創新。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在全國率先出臺《青島市推進民營企業創意創新工作實施方案》,「一項目一策」閉環式支持推進民營企業創意創新。持續舉辦季度民營經濟創意會和項目落地會,市領導和政府主要部門為企業站臺助力,專家現場點評支招。目前入選《百家企業發展創意方案》中的29家民營企業創意項目已有16個完成落地。
加大融資服務。為17家銀行核定風險補償金7350.6萬元,鼓勵為小企業貸款。為198家四板掛牌企業獎補1990萬元,為6家擔保公司獎補1607萬元,427家(次)企業提供轉貸資金66.88億元,19家擔保機構新增融資性擔保額68.3億元,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提升政策服務。加快「青島政策通」平臺二期建設,並於12月下旬正式上線運行。
搭建「雙創賽事」平臺。舉辦2020「創客中國」(青島賽區)暨第六屆「市長杯」中小企業創新大賽,為創業者搭建平臺。
暢通維權渠道。加強「市委書記信箱」等維權平臺督導,推動企業訴求高效辦理。推動建立清欠工作長效機制,繼去年為民企清欠31億元,今年又為16家企業清理欠款5687.68萬元。
內招外拓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質量大幅提升
持續推動「雙招雙引」。大力開展網際網路+招商活動,前三季度,引進民營500強、行業百強、地方百強企業投資項目39個,總投資過億元「十強」產業項目276個,獨角獸項目5個。
持續深化「雙灣計劃」。「膠州灣對接深圳灣青島民營中小企業行動計劃」已成為「學深圳趕深圳」品牌平臺,有效推動了兩地產業、人才、技術、資本、市場等資源要素協同創新、合作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中心入駐企業已達110家,連續舉辦「雙灣計劃」活動,推動青深企業家進行深度互動交流、合作共贏。
暢通企業「雙循環」渠道。與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中小企業部門建立了合作關係,成立了北歐(青島)中小企業創新產業服務中心,創新組織「2020青島中小企業國際採購暨合作洽談會·線上雲洽會」,81家國外採購商與我市233家企業達成採購意向,意向金額1.1億美元。
先行先試勇擔改革重任
為紮實推進民營和中小企業實現跨越發展,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持續推進壯大民營經濟攻勢,牽頭出臺關於支持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推進《青島市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促進辦法》修訂工作,並將《青島市中小企業促進條例》列入全市2020年地方性法規調研類計劃,系統性、協同性、整體性推進壯大民營經濟攻勢取得預期實效。同時,在11月1日首個青島企業家日,組織了全市企業家座談會,市委主要領導頂格傾聽和回應企業家意見建議,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舉辦民企成就圖片展,「青島企業家日」燈光秀等,進一步營造尊重企業家的社會氛圍。啟動膠東經濟圈民營中小企業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行動,並積極創建國家「民營經濟示範城市」,國家發改委肯定我市做法並上報中辦、國辦。聯合市統計局探索建立中小企業監測制度,打造在全國有影響力、可複製、可借鑑的中小企業監測「青島樣板」。聯合市財政等多部門探索推進「政銀擔」貸款業務,並積極爭取國家中小企業發展母基金在青設立子資金並取得實質進展。積極爭取工信部批覆設立國家級「一帶一路」(青島)中小企業合作區,搭建「一帶一路」中小企業國際合作新平臺。
面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全市廣大民營和中小企業自我加壓、主動奮進,保持穩步增長,已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和「主力軍」。截至十月份,全市民營市場主體172.02萬戶,同比增長15.83%。其中民營企業61.02萬戶,同比增長18.32%。全市民間投資增長11.6%,民間投資佔全市投資的比重達到57.6%。民營企業進出口3309.1億元,同比增長17.6%,佔同期全市外貿總值的64.6%。全市民營經濟新吸納就業34.31萬人,同比增長25.73%,佔全市城鎮新增就業的82.52%。
高善武表示,雖然在2020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對標深圳等先進城市,對標廣大市民和企業的期望,還有很大差距,比如:大而強的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公司數量不夠多;民營和中小企業的產業結構還不合理,缺少新經濟新業態領軍企業;政策服務覆蓋面還不夠大、精準度還不夠高,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尚沒有得到有效緩解等,新的一年,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也將會瞄準這些「山頭」,繼續圍繞服務企業服務市民的宗旨,勇於創新,積極作為,用心用情用力打造一流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服務「自己人」、辦好「自家事」,讓民營和中小企業在青島獲得最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