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客家蘿蔔粄這道美食嗎? 2019年麻磡第三屆粄食文化節舉辦

2020-12-12 SZNEWS

深圳新聞網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曹文麗)12月15日,第三屆麻磡粄食文化節暨社區蘿蔔粄製作活動在麻磡文化廣場舉行,南山區委常委胡芸、西麗街道黨工委書記潘軍等領導與轄區原居民、外來建設者、海外僑胞及西麗同鄉會會員等人員參與此次活動。老百姓們圍在桌子前,一起擼袖作粄,共同品嘗傳統客家美食,共享麻磡社區樸素而濃鬱的鄉情鄉味。

三年來,客家粄活動凝聚了廣泛的客家民情民意,獲得各界廣泛讚譽和支持,已成為凝聚海內外麻磡人鄉情親情的精神紐帶,也促進了社區原居民與外來建設者的文化融通與和諧。

第三屆麻磡粄食文化節本著「開門辦節日」的原則,由社區黨委主導,麻磡股份公司、工業園區、原居民、外來建設者、海外僑胞及西麗同鄉會等五大群體共同參與,群策群力,為「客家粄」注入更多文化內涵,讓更多的社區居民和海外僑胞參與和共享麻磡美食蘊含的濃濃客家鄉情。

據了解,今年粄食節的規模也較前兩屆大,由於300多人的賓客,僅做粄的蘿蔔就近兩千斤,大米上千斤,豬肉、蝦米、幹魷魚等食材以及木材、爐具等用量巨大。為了準備這場帶有儀式感的集體年飯,社區黨委兩周前就召開了動員會,安排各路工作人員精心準備,保證辦節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本屆活動最有特色的亮點是增加了粄食製作體驗區。來賓可以參觀現場蘿蔔粄製作區,在專業「粄食製作人」的帶領下在體驗區參與、體驗現場粄食製作的工序,製作完成部分特色客家蘿蔔粄。

由於臨近冬至,而冬至對客家人來說是「過大年」,蘿蔔粄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冬至食品,也因粄中加了菜頭(彩頭),寓意好彩頭,所以,今天的蘿蔔粄製作活動吸引了大量村民參與。另外,少量的喜粄、花生粄等也深受歡迎,沒品嘗到的群眾還深感惋惜。

為了鼓勵社區居民積極參與這場全民大聯歡,現場設置了豐富的互動環節,無論是幸福笑臉拍攝還是幸運大轉盤和燈謎,都聚集了大量的參與群眾。社區大舞臺上,創意三句半《說麻磡》和客家山歌《粄食節上幸福來》更是充滿節日的喜慶,男女老幼個個喜笑顏看,現場已然成為社區和諧的嘉年華。

 

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粄食文化節主要動員社區原住民共同製作蘿蔔粄,蘿蔔粄材料繁多,準備時間很長,製作工序複雜,環環相扣,需要多人參與,在前兩屆的影響下,麻磡村民已經自發的加入到做粄活動。而社區黨委通過這樣的集體活動,有效的促進居民團結合作,促進社區和諧發展。

據了解,一直以來,麻磡社區把黨建融入麻磡精品社區創建中,不斷提升黨建在麻磡社區的組織力、服務力、凝聚力,通過舉辦客家粄活動,積極傳承客家文化,創建宜居宜業的和諧麻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客家蘿蔔粄這道美食嗎? 2019年麻磡第三屆粄食文化節舉辦
    深圳新聞網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曹文麗)12月15日,第三屆麻磡粄食文化節暨社區蘿蔔粄製作活動在麻磡文化廣場舉行,南山區委常委胡芸、西麗街道黨工委書記潘軍等領導與轄區原居民、外來建設者、海外僑胞及西麗同鄉會會員等人員參與此次活動。
  • 「品客家粄食 享麻磡濃情」 你知道客家蘿蔔粄這道美食嗎?
    2019年12月15日,沐浴著冬日的和煦陽光,萬眾期待的第三屆麻磡粄食文化節暨社區蘿蔔粄製作活動在麻磡文化廣場隆重舉行!南山區委常委胡芸同志、西麗街道潘軍書記等一批領導與轄區原居民、外來建設者、海外僑胞及西麗同鄉會會員等人員參與此次活動。
  • 「品客家粄食 享麻磡濃情」 你知道客家蘿蔔粄這道美食嗎?
    2019年12月15日,沐浴著冬日的和煦陽光,萬眾期待的第三屆麻磡粄食文化節暨社區蘿蔔粄製作活動在麻磡文化廣場隆重舉行!南山區委常委胡芸同志、西麗街道潘軍書記等一批領導與轄區原居民、外來建設者、海外僑胞及西麗同鄉會會員等人員參與此次活動。
  • 千年米粄歷史,誕生了數十種客家粄食,這些你都吃過嗎
    這主要也是因為「粄」同時是一個古漢語文字,更是客家話中的一個特色詞,因而「粄食文化」與「客家文化」息息相關。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客家粄食文化,以此感受客家小吃之魅力。「粄食」歷史與「粄食文化」的形成說到粄食,必然離不開提到大米。
  • 千年米粄歷史,誕生了數十種客家粄食,這些你都吃過嗎
    這主要也是因為「粄」同時是一個古漢語文字,更是客家話中的一個特色詞,因而「粄食文化」與「客家文化」息息相關。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客家粄食文化,以此感受客家小吃之魅力。「粄食」歷史與「粄食文化」的形成說到粄食,必然離不開提到大米。
  • 蘿蔔粄飄香 大學生傳承客家美食
    傳承客家傳統美味客家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近期,樟木頭鎮團委組織大學生現場製作傳統客家蘿蔔粄,傳承客家傳統飲食文化。做蘿蔔粄過節是樟木頭客家人自古傳下來的習俗。在樟木頭先鋒號職工服務中心,大學生們在樟木頭敬老院退休老院長蔡運嬌的指導下學習傳統客家蘿蔔粄的製作。看似簡單的步驟,做起來卻要費不少的工夫。大學生朱子玲雖是客家人,但也是第一次參與蘿蔔粄的製作,「我今天是現學的,先搓麵粉、然後砌塊,揉成一塊,再放餡捏好蒸就好了。
  • 河源傳統小吃蘿蔔粄:挑逗味蕾的客家美食
    河源傳統小吃蘿蔔粄:挑逗味蕾的客家美食 2018-03-26 12:00 來源: 河源日報 ■蘿蔔粄的製作,需要很多道工序。
  • 百年客家粄創新之旅
    傳百年文化粄食成為五華傳統美食之一「粄是我們客家人逢年過節的儀式感,過去只有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吃到。」高級中式麵點師古肖輝做粄已有15年的經驗。他回憶道,粄在五華有上百年的歷史,以前每逢長輩在家裡做了粄,總得先攔著偷吃的小孩。
  • 這些記憶中的「百年客家粄」,你都吃過哪些?
    張炳鋒 攝 傳百年文化 粄食成為五華傳統美食之一 「粄是我們客家人逢年過節的儀式感,過去只有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吃到。」高級中式麵點師古肖輝做粄已有15年的經驗。
  • 客家小吃,蘿蔔粄
    蘿蔔粄客家有各種小吃,各種粄,蘿蔔粄就是其中的一道美食,也是廣東人的蘿蔔糕。是用豬肉(或臘肉)、香菇、蝦仁、蒜白做成。可以用來做蒸、煮、煎各種口味的吃法。原料:蘿蔔、五花肉、香菇、蝦仁、蒜白、鹽、醬油、魚露、胡椒粉、五香粉、雞精、油。做法步驟:第1步、蘿蔔削皮。第2步、刷成絲,放兩匙鹽,控去水分。第3步、備用。
  • 蘿蔔粄飄香 大學生傳承客家美食
    傳承客家傳統美味客家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近期,樟木頭鎮團委組織大學生現場製作傳統客家蘿蔔粄,傳承客家傳統飲食文化。做蘿蔔粄過節是樟木頭客家人自古傳下來的習俗。在樟木頭先鋒號職工服務中心,大學生們在樟木頭敬老院退休老院長蔡運嬌的指導下學習傳統客家蘿蔔粄的製作。看似簡單的步驟,做起來卻要費不少的工夫。大學生朱子玲雖是客家人,但也是第一次參與蘿蔔粄的製作,「我今天是現學的,先搓麵粉、然後砌塊,揉成一塊,再放餡捏好蒸就好了。
  • 百年客家粄創新 梅州五華縣推進「粵菜師傅」工程
    傳百年文化   粄食成為五華傳統美食之一  「粄是我們客家人逢年過節的儀式感,過去只有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吃到。」高級中式麵點師古肖輝做粄已有15年的經驗。  他回憶道,粄在五華有上百年的歷史,以前每逢長輩在家裡做了粄,總得先攔著偷吃的小孩。長輩會一邊將粄分為好幾份,一邊念叨著「這一份先拜神」「這一份送親戚」……年年如此。「久而久之,長大後的我也漸漸明白,粄這個味道是能勾起無數客家人濃濃的鄉愁。」古肖輝說。  說到底,何謂「粄」?  「粄」最早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形成於唐宋時期。
  • 冬至吃蘿蔔粄,吃的不是味道,而是情懷,你有蘿蔔粄吃嗎?
    冬至吃蘿蔔粄是惠州客家人的老傳統,家家戶戶飄著蘿蔔粄的香味,那才叫過冬至。蘿蔔粄,是流行於惠州地區的一種客家小吃,是冬至必吃的應節小吃。蘿蔔粄,有些地方叫菜包粿、菜頭粄,是漢族傳統小吃,屬於客家菜。以糯米粉皮包裹蘿蔔絲、蝦米、臘肉、蔥等材料製作而成,或者根據自己的口味與其他材料一起做成各種形狀。蘿蔔粄是傳統的惠州冬至的一道美食。
  • 今天你吃蘿蔔粄了嗎?蘿蔔粄雖好,可不要貪多哦!
    冬至:2018年12月22日,農曆冬月十六,星期六 正所謂「冬至大過年」,在北方,通常都是吃餃子,那麼,在我們惠東人的習俗裡,我們吃的是更大「餃子」——蘿蔔粄
  • 河源傳統小吃蘿蔔粄:挑逗味蕾的客家美食
    河源傳統小吃蘿蔔粄:挑逗味蕾的客家美食 2018-03-26 12:00 來源: 河源日報 ■蘿蔔粄的製作,需要很多道工序。
  • 百年客家粄創新之旅
    傳百年文化粄食成為五華傳統美食之一「粄是我們客家人逢年過節的儀式感,過去只有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吃到。」高級中式麵點師古肖輝做粄已有15年的經驗。他回憶道,粄在五華有上百年的歷史,以前每逢長輩在家裡做了粄,總得先攔著偷吃的小孩。
  • 蘿蔔粄,客家人冬至有你就足夠了
    過冬,客家人的習俗除了團圓菜席之外,唯一不可缺少的蘿蔔粄。蘿蔔粄是最具客家風味的冬至食品,在客家人餐桌上必不可少。蘿蔔粄,盛滿了客家人兒時的記憶,承載了一輩一輩人的傳承,今日在河源城區,街頭小巷依然見到其「芳蹤」。
  • 史上最全客家「粄」集合!有多少是你沒吃過的!
    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喜歡吃大米的客家人創造了好多讓人慾罷不能的誘人米食客家人統稱為「粄」粄是純良淑德的客家婦女送給客家人最珍貴的禮物也是最能代表地道客家的獨特風味所以現在各種客家特色粄食也漸漸開遍大街小巷讓客家人在千裡之外也可以吃到家鄉特色
  • 軟糯開口客家特色小吃釀粄,做法簡單,讓人愛不釋口
    以前的同事是客家人,經常做很地道的客家美食給我吃,我也在邊上學著做,久而久之也學到點。比如接下來介紹的這個釀粄。釀板是客家的小吃之一,做法有點似北方的餃子,不過釀板的「個子"比餃子大哦,客家地區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製作釀粄,如同北方地區包餃子一樣,已經成為地方習俗。
  • 美食小科普|客家人口中的「粄bǎn」,到底是什麼?
    小編經常聽身邊的客家朋友說起,想吃粄,而這個粄還分老鼠粄、紅粄、筍粄等等等等。小編就好奇了,這個「粄」,究竟是什麼?於是小編去找了一些資料,相信小夥伴們一定也有不太清楚,那麼就由小編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