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2019年12月31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曹婧 黃丹 熊月娥 )「看著孩子這麼健康,感覺太幸福了。我們特意選今天出院,希望他新年從新開始。」今天上午,在湖南省兒童醫院新生兒一科,黃女士剛邁進病房,淚水就忍不住流了出來。她從醫護人員手中接過兒子小沐沐,幫他換上紅色的衣服,緊緊地把寶寶抱在懷裡。
看著兒子紅撲撲的臉蛋,黃女士忍不住想親一口。5個多月早產的小沐沐,當時體重才600克;經過省兒童醫院醫護人員209天的精心治療和護理,體重達到5950g的他,今天終於可以出院回家,和家人歡度元旦。
早產出生的600克「袖珍」寶寶,209天精心護理康復出院
37歲的黃女士家住湘潭,2007年結婚後一直忙於事業,生孩子的計劃一再推遲。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孩子的事成了家中的「重中之重」。
「懷上這個寶寶,一家人都很高興,期待著他的降生。」黃女士回憶,她有習慣性流產史,這次懷孕24+3周時,再次出現了早產跡象。在湘潭經過幾天保胎治療,6月6日,寶寶小沫沫還是提前出生了,當時體重僅600克。
小沐沐出生情況反應差、氣促、呼吸困難,立即進行了產房復甦及氣管插管等積極處理,隨即被轉院至湖南省兒童醫院。在早產兒重症監護病房,醫院人員進行救治。
「真的很感激醫院的醫護人員。」黃女士說,寶寶出生後在恆溫箱住了80多天,她在家坐完月子後,搬到長沙姐姐家住,方便每周一三五到醫院探視寶寶,在這期間都是醫護人員在照顧孩子,孩子的體重也從出生時的600g增長至5950g。
據了解,在早產兒重症監護病房住院期間,小沐沐是當時體重最輕、胎齡最小、病情最危重的超低早產兒,因不能自主呼吸,給予了呼吸機輔助通氣、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治療,呼吸機治療時間更是長達169天。
「趕在元旦前出院,希望孩子新的一年從新開始。」黃女士說,一路走來,既辛酸有高興,如今終於可以接孩子回家了,昨晚孩子爸爸激動得失眠了,一家人都很期待小沐沐回家。
為孩子模擬子宮環境,他在醫院收穫了一群「天使媽媽」
209天的救治過程裡,小沐沐經歷了很多。「為了更好的照顧小沐沐,醫護人員把小沐沐放置在保護性隔離區,每個單間只有2個病人,專職的醫生、護士進行治療和護理。」據新生兒一科主管護師曹婧介紹,照顧小沐沐需要特別小心,他們採取了很多特殊的措施,比如嚴格控制人員進出,保持模擬子宮環境等。平時一些操作都很輕柔細微,因為一些常人聽起來很微小的聲音,對孩子都可能有影響。
「餵奶從1ml的微量餵養開始,每3個小時餵一次。」曹婧介紹,餵奶的同時還要及時觀察寶寶的情況,來判斷母乳是不是消化吸收了,比如要觀察肚子漲不漲,醫生要聽孩子的腸鳴音等等。
最開始的時候,奶粉只能通過鼻飼管滴到胃裡,為了讓他維持比較好的口腔環境,每天都用母乳進行口腔護理。如今,小沐沐一次可以自主吃90毫升的奶,消化吸收也比較好。為了使患兒更好的過渡到家庭,鼓勵媽媽進入病房參與家庭式護理,由專職的護士指導患兒媽媽袋鼠式摟抱、餵奶、拍背、撫觸等生活支持護理,既增進母子之間的情感交流、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也減少母子分離帶來的家長焦慮。經過培訓,小沐沐的媽媽也越來越來厲害和能幹,照顧寶寶超級有自信,再也不是當初的緊張和不知所措。
「看到孩子出院,我們真的很高興。」曹婧說,從最開始的專人護理,到後期情況趨向穩定,大家輪流照顧,小沐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在新生兒一科,小沐沐也收穫了一群天使媽媽。
體重增長了十倍,早產兒家長不要輕易放棄
「早產兒可能有的併發症都發生了,真的很不容易。」湖南省兒童醫院新生兒一科主任高喜容教授介紹,小沐沐6月6日入院,在醫院治療了209天,體重600g增長至5950g,體重增長了十倍。
高喜容教授介紹,孕28周以下叫超早產兒,24周各個器官發育極不成熟,小沐沐經歷呼吸關、感染關、餵養關等重重關卡,病情逐漸好轉,頑強的活了下來,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對超低出生早產兒家庭而言,出院不是治療的終結而是代表著新的挑戰開始。」高喜容教授表示,小沐沐出院後的家庭護理也很重要,醫護人員也做了出院指導,交代出院後注意的重點事項。比如,正確的病情觀察、如何有效預防感染、掌握家庭急救的方法、堅持母乳餵養,維生素D、鈣、鐵劑的按需補充、部分智護訓練的方法等。
目前,醫院有救治早產兒的技術和能力,出生體重小於1千克的早產兒,湖南省兒童醫院每年治療幾十甚至上百例。高喜容教授呼籲,希望早產兒家長不要輕易放棄,及時送到具有救治能力的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