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孩子生出來只有一個巴掌大,我們看了一眼就不忍心再看了。」「對於我們來說是一次選擇,但對於孩子來說是一次生命的希望。」回憶起小橙子剛出生時的景象,父親不禁哽咽。
172天以前,新生兒小澄子在龍崗區婦幼保健院出生時,當時體重僅500克,身長僅27.5釐米,只有手掌大小。經過半年多的搶救治療,目前她的體重增至3680克,各項生命體徵平穩身體各方面趨向好轉、情況穩定,生命指數和足月出生的新生兒無異。8月6日,「手掌姑娘」小澄子出院了。
龍鳳胎24周娩出,倖存下來的姐姐岌岌可危
8月6日上午,龍崗區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病房旁的一個活動室內,彩色的氣球、香甜的蛋糕,牆面打著「祝賀小澄子出院啦,願健康快樂成長。」的標語,上午11點,劉女士與家人從醫護人員手中接過健康的小澄子,臉上止不住的歡喜。
時間拉回到172天前。家住龍崗的劉女士好不容易懷上了雙胞胎,家庭裡整天充滿歡樂和期待,但在僅僅過了不到六個月,下身卻意外出血,出現了早產跡象,趕緊在家人護送下來到龍崗區婦幼保健院,在醫院用了各種保胎措施均告無效的情況下,不得不接受現實。
胎兒在懷孕僅24周時先後娩出,小的是弟弟,個頭很小,還沒有成人巴掌大,出生後不久就沒有了呼吸,經醫生搶救後並無明顯改善,最終不得不放棄治療。大的是姐姐,出生時只有成人的巴掌差不多大,醫務人員給她起了個可愛的名字——小橙子。小橙子出生時體重僅有500克,周身皮膚呈透明膠凍狀,呼吸極度微弱,生命仍然岌岌可危。
「當時我們聽醫生說孩子已經沒辦法再保了,腦子是完全空白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但醫護人員說還有搶救的希望,給了我們信心。」孩子的父親回憶起當初的景象說到。
各種併發症九死一生
為了迎接這位早到的天使,新生兒科專門成立了以科主任、護士長為首的搶救和護理小組,一見到小橙子,大家立即為這個弱小的生命而竭盡全力。
考慮到超未成熟兒體表面積相對大,皮膚薄,熱量極易喪失,體內棕色脂肪少,產熱不足,首先就得讓小寶住進被稱為「模擬子宮」的長頸鹿雙壁保溫箱,小小的身軀包裹棉質柔軟包布,外加塑料薄膜,以減少熱量、水分的散失,保持體溫恆定。
由於器官遠未發育成熟,對外界的抵抗力非常之差,小橙子需要度過體溫管理、呼吸、循環、感染、營養、神經損傷等重重難關,每個關頭都可能出現各種併發症,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導致滅頂之災。
首當其衝的是呼吸關,小橙子從出生第一天起靠呼吸機幫助呼吸,直到5月18日才完全脫離機器靠自主呼吸。第二關是循環關,由於超早產導致的動脈導管遲遲不能閉合且對藥物不敏感,全身血液不能按正常的流向走,產生逆向分流時出現皮膚發紺,缺血缺氧。
小橙子在出生第30天時不得不經歷了人生第一次大手術,婦幼保健院與市兒童醫院密切協作,把本該閉合的動脈導管手術結紮。然而,按起葫蘆浮起瓢,術後三天都沒有尿,出現了急性腎功能衰竭,電解質紊亂。在兩家醫院的新生兒科專家團隊接力配合下,好不容易該有的尿有了,在3月4日檢查時卻發現顱內有出血,而且出血量不斷加大,好在新生寶寶的頭顱縫隙很大,所以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害,最終在醫生治療後完全吸收。
小橙子後來還經歷了化膿性腦膜炎、肺動脈高壓、肺炎、早產兒視網膜病、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凝血功能障礙等大大小小的併發症。在自身頑強的生命力和父母的堅持下,通過市兒童醫院、市眼科醫院的專家指導和大力協作,經相關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小橙子最終闖過了無數難關,轉危為安。
「最要感恩的是父母的堅守」
「這個寶寶一路走來,除了醫護人員的努力,最重要感恩她父母的堅守,可以說父母的堅守、不放棄成就了孩子現在,我們也相信小橙子未來會越來越好。」新生兒科主任醫生陳誠告訴筆者。
在住院期間,龍崗區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充分發揮充滿人文關懷的人間大愛,象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病床上的小澄子。小澄子的病情基本穩定以後,爸爸媽媽每天都會來到病房探視,醫護人員指導母親如何進行母乳餵養,以及父母如何進行「袋鼠式護理」。通過專業的護理和餵養技巧培訓後,小澄子的父母已經可以熟練地對孩子進行專業照顧了。
「小橙子」在龍崗區婦幼保健院住院172天,經過該院新生兒科全體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出院時體重增至3680克,各項生命體徵平穩,在8月6日順利出院。
據了解,龍崗婦幼新生兒科每年成功救治早產兒700餘人、超早產兒10餘人,小澄子是迄今為止龍崗婦幼救治的體重最小的超早產兒,是該院繼2018年成功救治胎齡23周+6天,體重600克的超早產兒之後的又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