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審勝出!紹興當選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
9月4日下午,國家文旅部組織評審專家委員會對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候評城市(太原、紹興、敦煌、淄博、煙臺)進行終審,並現場公布得分。紹興終審得分名列第一,這意味著,紹興當選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已無懸念。紹興成為繼泉州、青島、寧波、長沙、哈爾濱、西安、揚州後,我國第八個當選的的「東亞文化之都」。
紹興將設立超100億元的古城專項基金,按照世界遺產的標準保護利用古城。並以「文脈千年、尋夢紹興」為主題,以徐渭誕辰500周年、魯迅誕辰140周年等為契機,舉辦「2021『東亞文化之都』紹興年」活動,涵蓋書法文化、陽明文化、黃酒文化、戲曲文化等展示活動及會議會展,系統化、全方位向世界展示紹興的獨特風採。
韓國當選2021年「東亞文化之都」的是慶尚北道的新羅時代古都慶州市。而據日本文化廳網站消息,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的宣傳活動無法按原計劃實施,因此今年當選「東亞文化之都」的福岡縣北九州市,該稱號將延長一年至明年年底。
《終審得分名列第一!紹興成為「東亞文化之都」已無懸念》
http://www.sx.gov.cn/art/2020/9/7/art_1228998361_56677248.html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韓朝非軍事區聯合申遺
韓聯社消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助理總幹事弗明·麥道柯9月9日向「2020朝鮮半島國際和平論壇」發視頻致辭稱,支持韓國總統文在寅努力同朝鮮合作將非軍事區(DMZ)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麥道柯表示,希望終有一天將非軍事區變為和平象徵,今後仍將支持韓朝對話。教科文組織將通過國際合作在一切項目領域維護和平,尤其追求韓朝合作、韓半島和解,並在為此推進具體項目。
不過朝韓雙方對於三八線申遺態度南轅北轍。韓國積極謀求聯合申遺,不過朝鮮媒體稱韓國真正的意圖是,通過合法的手段讓DMZ永久化,讓分裂國家和朝韓衝突的悲劇永久化。
《韓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朝韓非軍事區聯合申遺》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094185
中日韓2022年申遺項目相繼確定
9月10日,《普洱日報》發表《國家文物局和教育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調研組赴普洱調研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工作》一文,文中普洱市市長市長劉勇明確提到,普洱市將按照2021年2月1日前正式遞交申報文本,2021年6月至9月間接受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現場考察評估的時間節點,全力以赴做好迎檢準備。
韓國文化財廳9月10日召開文化遺產委員會世界遺產分科會議,選定「伽倻古墓群」為2022年申遺項目,該審查結果將在2022年的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出爐。伽倻古墓群由金海大成洞古墓群、鹹安末伊山古墓群、陝川玉田古墓群、高靈池山洞古墓群、固城松鶴洞古墓群、南原酉谷裡和鬥洛裡古墓群、昌寧校洞和松峴洞古墓群七處構成,是具有連續性的文化遺產,七處古墓群遺蹟均被指定為韓國國家史跡。
早前,日本文化廳宣布受新冠疫情影響,福州世界遺產大會推遲,未來日程一片混沌,無法確保足夠的審議和之後的準備時間,因此日本2022將不會提名文化遺產項目。而日本世界遺產預備名單上已無自然遺產項目,這也意味著2022年將不會申報新的世界遺產項目。
中國申遺名額競爭激烈,已經有項目瞄準2024年。據新京報網,作為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的重要學術團隊之一的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呂舟教授日前表示:按照北京市計劃,申遺團隊爭取2024年在世界遺產大會上討論研究申遺事項。呂舟說:作為申遺團隊,我們要在2023年2月份之前完成申遺所有要提交的文件。
《韓國將為伽倻時期古墓群申遺》
https://cn.yna.co.kr/view/ACK20200910006200881
《專家談中軸線申遺新考慮,先農壇體校部分建築將「讓位」》
http://www.bjnews.com.cn/news/2020/09/30/774215.html
波札那330頭大象離奇死亡元兇找到
9月21日,波札那野生動物和國家公園管理局宣布,今年3月以來在該國西北部發生的數百頭大象死亡事件由水中有毒的藍藻細菌引發。
管理局首席獸醫官呂本·姆馬迪當天在記者會上說,在送往實驗室的樣品中檢測出了藍藻毒素,由此得出結論,藍藻神經毒素是導致大象死亡的原因。他表示,目前仍有許多問題存疑,比如為什麼只有大象會死亡,為什麼死亡集中在這個區域?
管理局表示,最終確認的死亡大象數量升至330頭,該局將繼續實施監控,必要時採取幹預措施以防止這一地區出現新的死亡。
波札那境內生活著約13萬頭大象。今年3月以來,該國西北部地區發生不明原因的大象死亡事件。從大象屍體上收集的樣本被送往辛巴威、南非、加拿大和美國的實驗室處理和檢測。
據世衛組織資料顯示,藍藻(Cyanobacteria)亦稱藍綠藻或藍細菌,其藍綠的顏色來自於其像植物一樣的光合作用能力。在世界各地發現,特別是在氣候溫暖地區或較冷地區的夏末時節營養豐富的平靜淡水或海水中,藍藻可迅速生長,形成水華;一些種類的藍藻細菌產生毒素,影響動物和人類;人們可能通過飲用或沐浴在受汙染的水暴露於藍藻毒素;症狀包括皮膚不適、胃痙攣、嘔吐、噁心、腹瀉、發燒、咽喉疼痛、頭痛、肌肉和關節疼痛、口腔起泡以及肝損傷。在含有藍藻毒素的水中遊泳,可產生過敏反應,例如哮喘、眼睛不適,皮疹以及口鼻周圍起泡。高濃度的產毒藍藻也可使動物、鳥類和魚類中毒。
《波札那認定藍藻細菌導致數百頭大象死亡》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0-09/22/c_1126522802.htm
為勘探石油暫緩申遺 查德湖申遺恐前功盡棄
英國《衛報》9月24日報導,非洲中部國家查德的旅遊及文化部長去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暫緩處理把查德湖(Lake Chad)申請列入世界遺產的程序,以勘探該區的石油和礦藏。查德湖是喀麥隆、查德、尼日、奈及利亞四國2021年聯合申報的複合遺產項目,查德此舉或將導致申報被取消,參與申報的喀麥隆稱此前的努力可能白費。
查德湖位於查德、尼日、奈及利亞和喀麥隆之間,4國政府多年來爭取查德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不過,查德政府已跟一些石油企業籤署生產分享協議,而它們所分配的區域會對提名的地區構成影響,因此希望教科文組織延遲處理申請,讓他們「重新定義及再設計地圖,避免將來出現任何幹擾」。查德當局未有提到協議的性質及相關公司資料。
查德事前未向其他國家表達對查德湖盆地石油的野心。報導引述喀麥隆藝術及文化部官員Alice Biada稱,他們花了兩年提出申請,如果申請程序不繼續的話,便會浪費大量時間和資源。UNESCO世界遺產中心發言人指,世遺提名程序中可選擇的選項並不包括暫停提名程序,如果查德堅持勘探石油,有關申請程序就會被取消。
《為勘探石油申暫緩 查德湖列世遺恐前功盡廢》
https://news.mingpao.com/pns/國際/article/20200926/s00014/1601057630025/為勘探石油申暫緩-查德湖列世遺恐前功盡廢
四川陝西重慶將聯合為蜀道申遺
9月25日,陝西省文物局與四川省文物局、重慶市文物局,在陝西漢中簽署了「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戰略合作協議」。《協議》指出,加強秦、巴蜀古道(蜀道)線性文化遺產資源調查研究,深入挖掘其價值內涵,推動實施一批文物保護利用重點項目;啟動秦、巴蜀古道(蜀道)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相關工作。
《川陝渝三省市聯合加強文物保護 秦、巴蜀古道將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http://news.hsw.cn/system/2020/0925/1240946.shtml
我國首部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省級立法獲通過
人民網9月27日電,《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近日獲得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國內第一部關於大運河世界遺產保護的省級地方性立法。
浙江省大運河世界遺產共9段遺產河道13個遺產點,全長約327公裡,涉及杭州、寧波、湖州、嘉興、紹興5個設區市20個縣(市、區),遺產區面積2658公頃,緩衝區面積10359公頃,總面積為13017公頃。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作為至今延續航運、水利功能的「流淌著的文化遺產」,大運河世界遺產的保護管理面臨著巨大壓力。《條例》提出「維護大運河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延續性。」此外,對於未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具有保護價值的大運河歷史文化遺存,《條例》要求「應當依法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點、歷史建築,予以保護。」
《條例》明確了大運河沿線省和相關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大運河遺產保護的主體責任,同時,浙江將大運河遺產河道保護納入「負責河長制工作的機構」的工作範圍,並列入各級河長履職考核內容。
《條例》明確了遺產區、緩衝區內進行建設工程的審批程序和相關規定,要求建設項目在履行報批程序時應提交遺產影響評價材料。同時,提出在遺產區內進行工程建設,應當「避開大運河水利工程遺存相關古蹟、遺址,並採取對大運河遺產影響最小的施工工藝。」在緩衝區內進行工程建設,應當「限制土地開發利用強度,相關控制指標應當符合大運河遺產保護要求」,不得破壞大運河遺產的安全環境、歷史風貌和視廊景觀。
《條例》細化了對破壞大運河遺產違法行為的處罰條款。對破壞大運河遺產、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條例》提出了遺產公益訴訟的措施。
《全國首部!浙江為保護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立法》
http://zj.people.com.cn/n2/2020/0928/c186327-34322017.html
更多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