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世遺資訊,請關注微博@愛世界遺產
IUCN報告推薦長白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印尼坦博拉火山 來源IUCN網站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7月1日在其網站發布了《世界遺產火山:分類、差距分析及建議》(World Heritage Volcanoes Classification, gap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listings),綜合分析了全球火山類型的世界遺產,並列出了18個有可能成為世遺的火山景觀潛力點,其中包括中朝邊境的長白山:
中國/朝鮮 長白山/白頭山(朝鮮)
日本標誌性火山(Iconic volcanoes of Japan),包括櫻島火山Sakurajima, 阿蘇火山Aso, 雲仙嶽Unzen, 富士山等
菲律賓 馬榮火山
印尼 坦博拉火山(Tambora Caldera)
印尼 託巴火山(Toba Caldera)
紐西蘭 奧克蘭火山區 (Auckland volcanic field)
紐西蘭 克馬德克群島(Kermadec islands)
衣索比亞 爾塔阿雷火山,也被稱作埃特阿雷火山(Erta Ale)
沙烏地阿拉伯 哈拉特(The Harrats of Saudi Arabia)
智利/阿根廷 湖區(Zona Sur)
阿根廷 西部的弧後巖漿作用(Back-Arc Magmatism of Western Argentina)
阿根廷加蘭 火山(Cerro Galan, Argentina)
厄瓜多 科多帕希火山(Cotopaxi Volcano,)
加勒比火山系統(Caribbean volcanic systems)
冰島火山系統(Icelandic volcanic systems),包括今年列入的Vatnajokull國家公園
希臘 聖託尼裡火山(Santorini Caldera)
美國 聖海倫斯火山(Mount Saint Helens)
墨西哥 帕裡庫廷火山(Paricutin Volcano)
該報告特別提到南極地區的埃裡伯斯火山(Mount Erebus)是地球上最南端的活火山,是極地探險文化的核心,IUCN認為其滿足登錄標準(viii)。這些人類共有的區域即便有成為世界遺產的資質,但是如何申遺,誰來保護,怎樣開發,相信還要經歷漫長的討論。
《世界遺產火山:分類、差距分析及建議》下載地址
https://portals.iucn.org/library/sites/library/files/documents/2019-020-En.pdf
福州將承辦2020年世界遺產大會
福州三坊七巷,來源WHC
7月9日,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主席加拉耶夫宣布,下一屆世界遺產大會將於2020年由中國福建省福州市承辦。這是中國繼2004年蘇州承辦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後,再次承辦該會議。有意思的是,明年我國的申遺項目「古泉州(刺桐)史跡」,正好也是在福建。
田學軍,來源zhangjianshe.com
隨後,大會推選田學軍擔任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主席。田學軍,1962年6月生,山東淄博人,大學畢業,雙學士學位。現任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任。
田學軍在當選後的致辭中說,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中方將努力辦好這次會議,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自己的貢獻。
這是中國繼2004年蘇州承辦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後,再次承辦該會議。令人玩味的是,明年我國的申遺項目「古泉州(刺桐)史跡」,正好就在福建。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主席田學軍簡歷
http://www.moe.gov.cn/jyb_zzjg/moe_187/jybld_txj/
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新增29項世遺 良渚古城遺址填補空白
良渚遺址出土的玉琮 來源WHC
7月10日,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落下帷幕。本次大會共審議35項申報,其中29項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今年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29個遺產項目中,歐洲和北美地區有15項,亞太地區10項,阿拉伯地區2項,非洲以及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各有1項。新列入項目亮點紛呈,各地區都有引人關注的突破。在亞洲地區,良渚古城遺址填補了東亞地區在世界遺產名錄中早期文明遺蹟方面的空白;在歐洲地區,俄羅斯普斯科夫學派教堂建築代表了俄羅斯城市文明的發端,英國卓瑞爾河岸天文臺入選填補了世界遺產名錄中有關人類科技發展的空白;在非洲地區,布吉納法索古冶鐵遺址的列入證明了非洲史前文明發展水平。此外,新列入的還有被譽為「萬塔之城」的緬甸蒲甘,以及體現儒家文明影響力的韓國新儒家(宋明理學)書院等項目。
多虧有杭州,中華五千年文明終獲認可
江蘇鹽城溼地申遺成功 中國世界遺產從陸地走向海洋
泉州向社會徵集申遺建議及資料遭懟
圖片來自公眾號「鄉音文化」,本文封面亦來自本圖
7月13日,許久未更新的微信公眾號「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發文,向熱愛泉州、熱愛泉州歷史文化的社會各界,徵集相關學術意見、建議以及照片等。第一批收集重點但不僅限於:
1. 宋元時期泉州社會各階層人士在推動泉州海外貿易和促進本土經濟、文化發展及向外傳播中的作用。
2. 泉州地區宋元時期海外貿易商品如陶瓷、絲綢、酒、糖等的生產、運輸、銷售。
3. 泉州作為宋元時期「東方一大港」,通過泉州港貿易的商品種類,產量等在全國中所佔的比重。
4. 宋元時期安溪、永春、德化等地區的貨物運到泉州港的運輸方式、運輸路線等。
5. 老君巖與海上貿易的關係或者線索。
6. 泉州造船相關線索,如造船者、材料及來源、技術、場地等。
7. 反映古代泉州灣古碼頭、古道、市舶司、南外宗正司等文化史跡及其周邊環境的老照片。
8. 古泉州港環灣沿江分布許多碼頭,各港口碼頭的使用功能與特點:各港口碼頭在貿易體系裡的性質區別;各港口碼頭與貿易環節有關的功能、使用人群、使用分區、運行方式、設施配置等。
該徵集活動聲稱不限時間,遭到泉州自媒體「鄉音文化」質疑:補報文本明年初就要提交,徵集居然不限時間?如此漫天撒網,實難收效。
鄉音文化認為,泉州申遺公眾號所徵集的8個方向還是繞不開「海絲情結」,8個方向的材料對泉州申遺補報有何幫助?特別是第5條徵集老君巖與海上貿易的關係或者線索,有些莫名其妙。徵集者可能是根據ICOMOS說「老君巖令人感興趣,但是與海上貿易線路關聯甚弱」而突發奇想來徵集這方面的史料。
鄉音文化認為既然「大航海線路」主張不被ICOMOS認可,既然一些提名地原真性被ICOMOS否決。那麼,補報文本就要重新建構新的主題方向,重新思考泉州申遺的歷史邏輯和價值觀,改弦更張。
《關於徵集古泉州(刺桐)史跡相關專業學術建議的倡議》
《「不要死抱海絲概念和那幾個提名地不放!」明年泉州申遺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但不可掉以輕心!》
韓國加速推進朝韓聯合申遺「三八線非軍事區」
朝韓三八線各類野生動物 來源網絡
韓國KBS電,韓國文化財廳7月11日下午,同京畿道和江原道在首爾 「韓國之家」籤署朝韓聯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將非軍事區(DMZ)列入世界遺產的工作協定。該協定宗旨在於促進非軍事區轉變為和平的象徵,並有系統地推進朝韓聯合申遺工作。文化財廳是朝韓聯合申遺工作的韓方代表機構,將負責同朝鮮方面進行協商,組成非軍事區朝韓聯合申遺工作協商機制,而京畿道和江原道將支持相關工作,引導朝鮮參與,促進相關工作取得成果。在韓戰結束後,DMZ幾乎沒有人員往來,因此生態環境保存完好,被視為「生態寶庫」,具備自然遺產價值。
《韓國加速推進南北韓聯合申遺「非軍事區」》
http://world.kbs.co.kr/service/news_view.htm?lang=c&Seq_Code=64164
雲南景邁山茶文化景觀佔據2021年申遺先機
景邁山茶園 來源雲南網
國家文物局7月13日在北京組織座談會,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指出,將科學安排中國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的申報次序和申報比例。目前階段要繼續全力做好2020年申報項目「古泉州(刺桐)史跡」的各項準備工作,重點培育雲南景邁山茶文化景觀、寧夏西夏陵等較為成熟的預備項目(請注意劉局長講話中的先後次序)。
7月23日雲南網電,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發布通告,將於今年8月19日起,對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施行臨時管控措施,時間持續至2021年12月31日,將採取包括要求進入古茶林的車輛辦理駛入登記手續,劃定參觀通道限制外來人員進入古茶林生長區域,以及對古茶樹採取春、秋兩季採摘,夏茶留養(每年6-8月一律禁採),分片採摘或隔年採摘等具體保護措施,助力景邁山古茶林申遺。近年來,申遺條件日趨成熟。今年7月16日,雲南省副省長陳舜率隊到國家文物局對接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並座談。
本通告稱」,依據《景邁古茶園文物保護規劃》和申遺工作實際需要劃定,遺產區包括景邁大寨、糯崗、勐本、芒埂、老酒房、芒景上寨、芒景下寨、翁基、翁窪、芒洪10個村寨;緩衝區包括南座、竜蚌、班改、那乃、芒雲老寨5個村寨。
《國家文物局將科學安排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的申報次序和比例》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9/07-13/8893719.shtml
《每年禁採3個月!申遺加速 雲南普洱景邁山古茶林將實現臨時管控》
http://society.yunnan.cn/system/2019/07/23/030335247.shtml
中國承諾2023年申報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一二期)遺產點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人民日報·海外版 》7月22日電,北京大學世界遺產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林草局世界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陳耀華談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申遺時說,二期申報工作首先要制定一張時間表。從2023年第47屆世界遺產大會召開的時間倒推,2022年1月31日,要上報申遺文本;2021年6月要完成包含全部14個提名點的整體申遺文本和保護管理規劃,9月申遺文本要送世界遺產中心預審;所以明年就要開始進行相關申遺準備。時間非常緊,幾乎沒有喘息的機會。
從組織方面來講,地方政府要有高度的責任感來統籌規劃。從提名點保護狀況來看,保護和發展之間的壓力巨大,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優化、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刻不容緩。要做好科學研究和監測工作和範圍的劃定。如何根據資源價值及空間分布、保存狀況以及世界遺產完整性要求劃定合理的申報範圍也將是一項艱巨的工作。目前的數據顯示,二期提名地總面積2603.3平方公裡。它們儘管基本具備保護地屬性,但具體申報範圍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界定。14個點涉及的範圍很廣,無疑增加了範圍確定的難度。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涉及的14個提名地,後續應該還會有調整:
遼寧:丹東鴨綠江口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海海洋珍稀生物省級自然保護區、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連海濱-旅順口風景名勝區、雙臺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河北:秦皇島山海關石河口、北戴河-鴿子窩/新河口、北戴河新區黃金海岸自然保護區、灤南-嘴東濱海溼地、曹妃甸溼地、滄州南大港溼地。
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江蘇:如東海濱和啟東長江北支口保護區。
《為系列遺產的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還有多遠》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9-07/22/content_1937255.htm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愛世界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