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技創新的源泉充分湧流

2020-12-24 黑龍江新聞網

□本報記者徐佳倩彭溢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持續提升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在全省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從攻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科技園區承載能力,培養激勵科技人才等方面為創新驅動龍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攻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

「關鍵核心技術對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等具有極端戰略重要性。」省人大代表王俊峰認為,突破和掌握那些我國處於「卡脖子」短板位置的關鍵核心技術,對於我們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具有標誌意義。掌握了關鍵核心技術,才能擁有自己的「大國重器」,才不會有被「卡脖子」的隱憂。

王俊峰建議,以技術創新為突破,解決卡脖子問題;以平臺共建,補齊關鍵技術短板問題;以人才驅動,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以國際合作,推進企業國際化。「其中重要的是與高校科研院所協同創新、與企業加大產學研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加快我省裝備製造走出去步伐。」王俊峰說。

談到如何整合科學創新資源,王俊峰建議,我省科技企業可以分享、整合、集成生產製造、科技研發、技術儲備、人才隊伍、科研條件及產業化等方面內容,將創新資源轉化為優勢資源,以共同解決產業關鍵技術難題。

提升科技園區承載能力

科技園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的聚集區,是推動技術創新、加速知識轉移的重要通道。如何提升科技園區的承載能力?省人大代表郭宏偉認為:「依託科技園區培育高科技產業,能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還能調整改變區域經濟結構。」科技園區要壯大發揮作用,提高承載力,需要貫通科研成果和規模化生產以及產業鏈上下遊的接口關係,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優化營商環境的優惠政策和科技創新政策給到入駐園區的中小企業,讓他們在園內園外都能取得長足發展。

郭宏偉舉例說道,我省電子信息產業屬於基礎薄弱產業,打造此類科技園區進而實現產業集群,最終形成一個融合發展的「生態圈」,可以提升行業影響力和話語權,為地域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省政協委員李繼偉也認為,科技園區要做大做強,應該走專業化道路。圍繞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發展上下遊配套產業,延長產業鏈,打造區域特色產業。政府要鼓勵引導企業,社會力量投身參與到園區建設之中,要善於用市場手段建設發展園區,學習先進地區經驗,突破體制機制掣肘,敢於創新,擔當作為。

省政協委員孫鵬飛則建議,借鑑貴州大數據產業崛起的經驗,選準產業,集中火力,重點支持,形成產業集群,打造響噹噹的品牌「航母」,推動龍江高質量發展。

培養激勵科技人才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

「在人才引進和建立激勵機制上大膽試大膽闖。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振奮人心。」省人大代表馬成果認為,當前我省在科技人才培養激勵上政策優惠力度不小,作為「供給方」拿出了十足的誠意。

如何進一步做好科技人才培養激勵工作,馬成果認為,要營造留人用人「軟環境」,「通過幾十年的企業管理工作,我了解到科研人才並不只看重良好的物質環境,他們同樣希望在人文環境、精神層面獲得充實。」

說到「軟環境」,孫鵬飛委員認為,良好的自然環境對於吸引人也至關重要。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與勇氣,治理好重汙染天氣。

此外,馬成果建議,要注重培養家國情懷,向老一輩功勳錢學森等科學家學習,激勵人才懷揣建設家鄉、回報祖國的夢想投身工作。同時,要與「候鳥」交情交心。他說,候鳥是指不在龍江出生、生活工作的科技人才,因學習和工作需求在黑龍江短暫停留、或身在外地但願意參與到龍江科研工作和成果轉化落地的科技人才。企業和政府同樣要為這樣的群體真情付出,營造更好的環境,打造恰當的激勵機制,讓他們博採眾長、廣泛合作,共同為龍江振興發展助力。

會外連線

「大科學工程」科研攻關忙

□本報記者

薛婧李愛民陳賀

數九寒天,位於哈爾濱新區的「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簡稱「大科學工程」)基建工程雖已冬休,但已建成部分正在進行設備安裝和調試。與此同時,一江之隔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內,100多人的「大科學工程」科研團隊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設備的研製攻關和相關課題研究。

據哈工大空間環境與物質科學研究院李院長介紹,作為國家航天領域、工信部、東北三省唯一一項大科學工程,「大科學工程」項目於2017年8月開工建設。截至2019年年底,基建工程已經完成空間磁環境科學實驗樓、空間等離子體科學實驗樓、動物培養室的建設,空間綜合環境實驗樓正在開展主體施工,預計2020年7月竣工。設備工程建設進展順利,主體設備全面進入加工製造階段,空間磁環境模擬與研究系統的射頻屏蔽設備、氣浮隔振平臺、主動補償子系統正在現場施工、調試。

「『大科學工程』百人團隊一天恨不得當成幾天用,就是為了保證項目能高質量、如期投用,從而藉助該平臺,不斷提升我國航天科技領域中原始創新水平和能力,夯實相關領域的科研實力,在國際競爭中搶佔先機,加快我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跨越。」李院長說,「大科學工程」項目建設,將集成哈工大的學科基礎優勢和產業技術開發能力,集成哈工大與中國航天的產業優勢創新資源,組建一流空間基礎科學與產業技術開發體系,成為我國航天自主創新的重要基地、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區域經濟發展的科技平臺、吸引高層次人才的資源聚集中心、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瓶頸性難題、推動區域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推進東北振興發展的制高點。

相關焦點

  • 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湧流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國家創新體系,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湧流。
  • 深化改革,讓創新源泉充分湧流
    創新驅動引領發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是「技術經濟範式」的系統性變革,創新鏈、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資金鍊、人才鏈、政策鏈相互交織、支撐,改革必須全面部署、系統發力,才能取得成效。要堅持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加快健全國家創新及治理體系,處理好政府、市場和社會三種機制的關係,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湧流。
  • 科技創新丨國網: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湧流 - 中國電力新聞網
    科技創新丨國網: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湧流 來源:國家電網 時間:2020-09-01 10:13 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湧流讓一切創新活力充分激發——國家電網公司科技創新工作綜述
  • 大眾銳評|支持「新個體」,讓就業創業創新的源泉充分湧流
    大眾銳評|支持「新個體」,讓就業創業創新的源泉充分湧流大眾日報記者 孫秀嶺2020-07-15 13:00:00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新個體經濟來了!今天,個體經濟已成為創業就業的重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等發揮了重要作用。新個體經濟,「新」在「網際網路+」、數字經濟、大數據,「新」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進入新時代,我國數字經濟加快發展,助推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 解放思想 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
    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多虧省裡出臺了一系列援企惠企的好政策,幫我們減免了稅收,增加了融資渠道,保證了企業正常經營和就業穩定。」省人大代表、宜昌沁邑民俗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謝蓉說,公司的訂單正逐步得到恢復,民宿旅遊也開始回暖,「省裡一系列利好政策,讓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我們也倍感珍惜,將竭盡全力做好產業發展,爭取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趕回來。」
  • 謝國明: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對衝經濟下行壓力
    來源:國是直通車對衝經濟下行壓力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謝國明在25日舉行的國是論壇「能源中國」第二期上表示,要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
  • 虞愛華:讓創新源泉在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充分湧流
    我們牢記總書記囑託,堅持以「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目標,不斷推進國際科創新樞紐城市建設,加快推動原始創新能力轉換為源頭性創新成果。今年以來,「九章」量子計算、「嫦娥鋼」、「質子刀」、「託珠單抗」、「量子顯微鏡」相繼問世,智飛龍科馬新冠疫苗進入III期臨床試驗,離子醫學中心啟動試運營。對於抓科技創新,無論什麼措施,只要好用,我們就用好;無論多大投入,只要值得,我們就捨得。
  • 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湧流 | 18位院士解讀習近平兩院院士大會講話
    與此同時,應打造促進人才交流的創新文化和環境,把握科技進步的大方向和產業革命的大趨勢;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推進產學研深入融合;加大高層次人才的聚集力度,著重推動人才體制機制的改革和突破。另外,創新絕不是實驗室之內的事情,必須與上下遊鏈條和整個大環境配合起來。
  • 讓民意通過一切通暢渠道充分湧流
    讓社會各方的利益得到更充分地表達、博弈,以形成一個理性的、合諧的社會。當然,這種制度建設應當是逐步和漸進的。我們應該相信,發改委在網上公開徵求醫改建議這類的舉動,今後將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的視野裡。  也許我們可以用這樣詩化的語言來描述中國社會的這種變化。改革開放前二十幾年,我們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了。
  • 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湧流!
    讓一切創新創業源泉充分湧流!  2.4  技術:產學研一體化,創新驅動發展,建設科技強國  技術是從傳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關鍵,是第一生產力,是國家實力的關鍵,是大國競爭的制高點。從日不落帝國到美元霸權,從機械革命到信息革命,兩次科學革命、三次技術與工業革命,不論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美國,無一不是依靠抓住某次關鍵的產業革命機遇而成功崛起,最終成為世界的科技與經濟中心。  本次《意見》的主要亮點是:健全職務科技成果產權制度、培育發展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經理人,並促進技術要素與資本要素融合發展。
  • 【秦聲嘹亮】讓發展要素充分湧流
    當中歐班列(長安號)越跑越快,持續釋放獨具特色的「西」引力,我們看到,一個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陝西,正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心態面對世界,讓各類發展要素在三秦大地充分湧流。「湧流」,這是一個充滿動感、蘊含張力的詞語。「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改變了西部地區對外開放格局。
  • 讓創新活力競相湧流
    本報評論員  胡錦濤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期間,深入企業、科研單位一線,考察企業轉變發展方式情況,對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工作尤為關注。胡錦濤總書記明確要求,要發揮人才作用,加強科研攻關,加快成果轉化,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科學技術是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
  • 西平縣農商銀行:讓金融活水充分湧流
    讓金融活水充分湧流,支持企業平穩發展。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讓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對此,西平農商銀行強化責任擔當,讓金融活力持續迸發,為全縣經濟發展保駕護航。讓金融活水充分湧流,用好用足各項政策。疫情以來,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經濟運行保衛戰,按照省聯社、市行有關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要求,從保障企業生產要素、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全力減輕企業負擔等方面,為企業復工復產紓困解難,打出了一套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組合拳」。
  • 張鵬:讓「德、才」的活水充分湧流
    讓「德、才」的活水充分湧流。充分打開兩股水的閘門,幹部、人才在其中「洗洗澡」「衝衝涼」「治治病」,把腦中的雜質去除、把心裡的汙垢洗掉,克服「庸懶散軟慢」的頑疾,重新披上素質之衣,穿上文化之衣,戴上能力之靴。幹部在位在職,要為本地發展謀長遠之策,為黨的事業行固本之舉;人才謀事成事,要為群眾建久安之勢,才能成社會長治之業。
  •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創新才是生命源泉
    ■策劃:林波 統籌:駱智冕 執行:新快報記者 陳學東 「在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我們要不斷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幫助民營經濟解決發展中的困難,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變壓力為動力,讓民營經濟創新源泉充分湧流
  • 姜耀文:以感恩之心善待衣食父母 讓創造財富的活水源頭充分湧流
    他強調,我們要始終不忘民營企業是養育我們的納稅人,以感恩之心善待衣食父母,讓創造財富的活水源頭充分湧流,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再立新功。姜耀文首先來到湖南中鐵五新鋼模有限責任公司、湖南五新模板有限公司,實地察看了一二期建成區生產運行、三期標準廠房建設情況,看到車間滿負荷生產、在建項目有序推進、科技創新成果可觀,姜耀文予以肯定。
  • 廣州民營科技創展中心成功奠基
    11月27日,廣州民營科技創展中心奠基儀式在廣州民營科技園核心區西片新區舉行。在眾人見證下,廣州民營科技創展中心成功奠基,拉開粵港澳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新篇章。
  • 湧流造句和解釋_湧流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湧流(yǒng liú)。噴湧流淌。[方志敏《可愛的中國》:「她的眼淚和血在競著湧流。」]猶奔瀉。[杜鵬程《保衛延安》:「敵人像潮水一樣,譁地湧流到東邊山根下。」]湧流參考例句:1、大量的石油從管道中湧流出來。
  • 聚勢而上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我省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時」與「勢」總體有利,關鍵在於因時而動、聚勢而上。論「時」,全球範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世界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顛覆性技術創新層出不窮,以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技術廣泛融入社會生產各領域,新產業新業態競相湧現。誰抓住了這一時機,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上佔得先機,誰就能於變局中開創新局。
  • 時評丨打造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創新局面
    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努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創新局面。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