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輿論反思臺北地鐵血案:他的仇恨從何而來?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5月21日下午,臺北地鐵發生了駭人聽聞的隨機殺人案。臺灣東海大學大二學生鄭捷手持尖刀,在板橋南港線的車廂裡進行了一場屠戮,造成4人死亡、21人受傷。兇案發生,全島震驚。雖然臺北市、新北市事後亡羊補牢,加派警力駐守地鐵以安定人心,但是,連日來,很多人患上地鐵恐懼症,他們改搭公共汽車或者打車。與此同時,島內輿論開始反思此次社會事件,認為這起隨機殺人案,暴露了年輕一代反社會、缺乏良知的危險心靈。

  生還者:雨傘救命

  「他從第五節車廂殺到第四節」

  今年21歲的鄭捷,是臺中東海大學環工系二年級學生。案發當天沒課,他就回到了新北市自己家。行兇前,他約了李姓初中同學在地鐵江子翠站聊天,聊的內容大都是網路遊戲,其間,鄭雖有說到殺人的事,還說「該是時候了」,但因說太多次了,他的同學不以為意,「沒想到玩真的」。

  與同學分手後,鄭捷先到附近的超市買了兩把刀藏在身上,其中一把是水果刀,大約30釐米長,另一把是瑞士軍刀。之後他先從江子翠站出發,坐到「國父紀念館」站,然後又從「國父紀念館」站,再搭車回頭。等地鐵駛出龍山寺站的時候,鄭捷開始了血腥的殺戮。他從第5節車廂殺到第4節車廂,又走回頭殺至第6節車廂。一位傷者表示,當時他坐在列車倒數第二節車廂,列車從龍山寺站出發後沒多久,聽到有人尖叫,他站起身來查看,就看到有人揮刀一路朝自己的車廂砍過來。

  他說,車廂內四處有人尖叫,鄭捷來到自己附近時,他下意識地舉起右手阻擋,因此右手遭到砍傷,隨後鄭捷繼續往前走到下一節車廂,但沒多久又折了回來。因為當天下雨自己隨身攜帶著雨傘,看到鄭捷回來,他拿起雨傘與鄭捷對峙,其他乘客見狀也紛紛用雨傘自保。鄭捷隨即往前走,離開該節車廂。

  此時列車剛好到達江子翠站,乘客紛紛逃出車廂。這名傷者說,鄭捷行兇時一句話都沒有,看起來很冷靜。

  由於龍山寺到江子翠,運行時間長達4分多鐘,是臺北地鐵兩站之間間隔最長的一段,加上很多人在地鐵上打盹或者玩手機,絲毫沒有防範,結果給了鄭捷更多行兇時間和便利。一時之間,車廂成了人間煉獄。據警方通報,這次兇案共造成4人死亡,21人受傷。

  砍人者:毫無悔意

  「若是爸媽 照殺不誤」

  「毫不後悔!」犯下臺北地鐵殺人事件的兇手鄭捷,在警訊時態度冷靜且立場堅定,重申「不殺那麼多人,不會判死刑」,甚至一副了卻心願的神情,承辦警察形容他「冷血」。

  為什麼要殺人?為什麼如此冷血?鄭捷被捕後,他向警方表示自己生活壓力大,不想活了卻沒勇氣自殺,所以從小就計劃要殺人,就是為了能被判死刑。鄭捷曾經向李姓同學透露,自己小學時苦戀一名女同學,但她「正眼都不瞧我一下」,讓他痛苦又憤怒,當時就已萌生殺人意圖。此外,鄭捷因頭腦聰明,父母對他期望很高,自幼就安排他去就讀「國語實小」、「弘道國中」這兩所重點學校,每天必須搭地鐵通勤,讓他痛恨地鐵,覺得便利的地鐵成了讓他被迫接受父母安排的幫兇。更令人戰慄的是,鄭捷日前接受審訊時,當警察問他如果行兇時發現熟人在場怎麼辦,他只簡單回答一句:「殺!」當被問及「若是爸媽」,他也冷冷地說:「照殺不誤!」

  不過,新北地檢署對鄭捷聲稱「從小就想做件大事、就是在捷運隨機殺人」動機存疑,也對他21日從臺中趕回臺北下手,僅是「正好沒課」的解釋持保留態度。檢方認為,鄭捷所交代的砍人理由均令人存疑。

  兇嫌父母:書面道歉

  「再多的對不起也無法彌補」

  鄭捷的父母在知曉兒子犯案後手足無措,始終沒去探望兇嫌兒子。23日,鄭捷的父母委託新北市議員林國春代為宣讀道歉信,表示再多「對不起」也無法彌補受害家屬的痛苦。

  為防止隨機殺人案引發模仿效應,連日來,臺灣警方加強對網上言論監控,並及時處置可疑事件。21日,隨機殺人案發當晚,31歲的王姓男子在新聞網站留言:「我也想在高雄捷運來一下,但瑞豐跟金鑽夜市人比較多」等語,警方立即將他拘提到案,並查扣計算機主機。王男坦承在網絡留言,供稱發文是要聲援鄭捷,很同情鄭。王姓男子最後被移送檢方,裁定3萬元交保。檢方指出,王姓男子與鄭捷的個性有許多相似處,雖準予交保,但也告誡其母親,多加注意。

  在科技大廠任職的24歲謝姓保安,在網上發文稱:「鄭捷是我的偶像,我也要開始計劃殺死外勞」,警方馬上將其控制。警方依恐嚇公眾罪、預備殺人等罪函將謝嫌送檢法辦。

  島內媒體 輿論反思

  「他的仇恨從何而來?」

  臺北地鐵隨機殺人案,驚醒了臺灣民眾的「慶幸夢」。島內輿論開始反思這一社會事件背後的原因。臺灣《聯合報》社論認為,鄭捷的隨機殺人事件暴露了年輕一代反社會、缺乏良知的危險心態,反省此事件,如果只是一味要求「增加警力」恐怕不是正確的方法,必須了解鄭捷的心裡究竟潛藏著什麼樣的仇恨幻想,以及他一心想要扮演反社會角色的致命誘惑究竟從何而來。

  臺灣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老師王崇名表示,鄭捷是當前臺灣教育問題的縮影:社會冷漠無情、不能關愛彼此、完全陷入權利關係的結果。如果大家只想撇清關係,把人與人間的關係做疏離切割,那東海不僅應停招1年,整個臺灣各大學最好都停招1年,好好反省。

  民眾呼籲 加強安檢

  「應儘快設立金屬偵測器」

  臺灣地鐵喋血殺人案發生後,島內專家和民眾痛批臺北地鐵沒反恐意識,要求相關單位亡羊補牢,從多方面改進地鐵的安保工作。

  臺北地鐵有18年的歷史,首條營運路線木柵線於1996年3月28日通車。經過多年建設,目前臺北地鐵開通了文湖線、淡水線、新店線、板南線、土城線、小南門線以及信義線,路網輻射臺北市、新北市與桃園縣。路線長度121.3公裡,營運長度117.4公裡,營運車站共109站,每日平均旅客量約190餘萬人次。

  雖說自建成18年來沒發生過重大刑事案件。但此次兇案暴露了臺北乃至臺灣地鐵安全防護的漏洞。臺灣「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系教授簡賢文認為,現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在反恐,臺灣的捷運公司應儘速在車站出入口、地鐵車廂車門處設金屬偵測器,加強防範。而且地鐵車廂和車廂間應有門,可將兇手限縮在車廂內。臺北市議員一致認為,地鐵警察人力有通盤檢討之必要,除應擴編人員外,新北市也該儘快成立地鐵警察隊,分擔維安工作,避免憾事再發生。

  盤點

  隨機殺人案 臺灣5年5起

  近5年來,包括這次的地鐵兇案在內,臺灣南北各地曾發生5起隨機殺人案。

  2009年3月,男子黃富康因投資失敗,積欠上百萬元新臺幣的債務,模仿日本漫畫情節想把厄運過給別人,於是從網絡租屋廣告中尋找加害對象。黃男隨機找上有意出租臺北市士林區房屋的簡姓男子,看屋時趁被害人不注意,拿出預藏的榔頭、番刀砍死簡男,再到死者住處追殺被害人的妻兒,2人奮力抵抗後身受重傷。2012年臺灣高等法院更二審依殺人等罪判黃男死刑,褫奪公權終身。

  2009年5月,新北市黃姓男子因為失業,心生不滿,持美工刀隨機在公園公廁劃傷1名婦人頸部,被控殺人未遂。後遭臺灣高院以殺人未遂罪判刑6年。

  2012年失業男子曾文欽在臺南市一家遊藝場,將10歲方姓學童誘騙至男廁割喉殺害,事後供稱想坐牢才殺人,還說「殺一二個人不會被判死刑」,震驚島內社會。2013年,臺南地方法院依殺人罪判曾文欽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引起輿論譁然,認為坐實曾男「殺一二個人不會被判死刑」的論點,掀起死刑存廢爭議。

  2013年3月,塗男吸食強力膠後,1個月內在路邊3次隨機亂刀砍殺路人,造成1死2傷,其中死者身中46刀。目前全案正在法院審理中。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穀雨 製圖 吳薇

相關焦點

  • 【金臺二號】臺灣捷運血案如何變成濫情劇?
    5月21日,臺北捷運(地鐵)發生大學生砍人事件,死傷慘重。臺北的捷運曾經是一道風景,一對北京的老夫妻對我說:「坐了一趟捷運,我就被臺北徵服了。北京的地鐵20年都趕不上。」這個我明白。北京地鐵趕不上的不是清潔、明亮、布置的藝術品,而是排隊、輕言細語,博愛座(老幼病殘孕座席)即使在尖峰時段也空著,虛席以待需要的人。
  • 外報:從臺北地鐵砍人事件看如何防範血案再現
    外報:從臺北地鐵砍人事件看如何防範血案再現 2014-05-26 11:23:0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5月26日電 臺北捷運(地鐵)發生捷運斬人案,造成20多人傷亡,
  • 臺北捷運血案後嚴防模仿效應應對心理創傷
    臺北捷運血案震驚臺灣社會,除了引發激烈的輿論聲討之外
  • 臺灣紀念「二·二八」 輿論籲勿製造仇恨
    28日是「二·二八」事件70周年紀念日,臺灣「二·二八」4天連假最後一天。從官方到民間,連日來全島各地舉辦了系列紀念活動,但對「二·二八」詮釋的分歧仍在延續。輿論呼籲停止扭曲事件真相,勿借「二·二八」繼續製造仇恨。
  • 洪素珠辱罵老榮民,臺灣族群仇恨嚴重
    洪素珠的行徑不足為奇,因為她是「臺灣民政府」成員,「臺灣民政府」在臺灣存在了很久,公開宣揚臺灣是日本的屬地,主張恢復日本殖民臺灣時期的地方建制,臺北州、臺中州、高雄州……,成員自稱是日本人。約大半年前,「臺灣民政府」在臺北市舉辦了一場遊行,穿著整齊黑色制服的男女,奏樂列隊行軍,分成臺北州、高雄州等區隊,進退有序,隊形變化整齊,一路舉起牌子,高呼口號,提出回歸日本祖國的訴求。
  • 臺北地鐵血案引發連鎖效應 警方4天處理14起案件
    臺北地鐵血案引發連鎖效應 警方4天處理14起案件 2014-05-26 09:41:00來源:東南網作者:責任編輯:溫雅瓊   據臺灣媒體報導
  • 臺灣輿論感嘆:現在的臺北,已不如廈門
    原標題:大陸發展迅速,臺灣輿論感嘆:現在的臺北,已不如廈門  臺海網9月1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文 資料圖) 廈門近年來城市發展突飛猛進,顏值大幅提升,這也引發臺灣輿論的關注。繼臺媒上周發表社論指出,「廈門都已脫胎換骨,景觀遠比臺北漂亮」。臺灣知名時事評論員董智森近日也在政論節目上坦言,「現在的臺北,已不如廈門」。
  • 中國男子在濟州島隨機殺人 韓輿論反思「對華免籤」
    本月13日,他以免籤旅遊身份來到濟州島,並計劃於22日出境。案發當天,他因為感到近期諸事不順,原本是想去酒店附近的教堂內做懺悔。但看到受害者在禱告時,便想起了自己的兩個前妻,進而怒火中燒,遂起殺意。 據調查此案的濟州西部警署負責人樸基男介紹,如果嫌疑人所述內容屬實,他應該是將對兩個前妻的仇恨情緒發洩到其他女人身上,屬於「仇恨女性」類犯罪。
  • 輿論壓力大 臺北故宮博物院 「叫停」改名
    [新聞頁-臺海網]臺海網12月1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將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消息披露後,島內輿論猛烈抨擊,質疑民進黨當局「臺獨」幻想作祟。迫於壓力,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昨天緊急出面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 輿論壓力大 臺北故宮博物院 「叫停 」改名
    臺海網12月1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將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消息披露後,島內輿論猛烈抨擊,質疑民進黨當局「臺獨」幻想作祟。至於改制後是否會改名,他表示,有人說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可改名為「華夏博物館」,南院可改名為「亞洲博物館」。輿論鞭撻:卑劣陰謀,喪心病狂改名消息傳出後,島內輿論批評鋪天蓋地,質疑這根本是民進黨搞「去中國化」。有網友怒嗆,如果民進黨這麼想「去中國化」,何不乾脆把文物還給大陸?
  • 「綠委」提中正堂變菜市場被諷:仇恨是蔡當局最可怕的春藥
    臺媒2月21日消息,爭取民進黨臺北市長提名的「立委」姚文智,19日赴日本談及「臺北市長」的願景,提出應該將中正紀念堂儘快移除,變成菜市場,還稱這絕對會讓全世界的人認為臺灣人很幽默。臺灣作家王豐批:「仇恨,是蔡當局最可怕的春藥。仇恨,更可能讓蔡當局失去2020」。
  • 中國男子在濟州島隨機殺人 韓輿論反思是否取消對華免籤新浪新聞
    本月13日,他以免籤旅遊身份來到濟州島,並計劃於22日出境。案發當天,他因為感到近期諸事不順,原本是想去酒店附近的教堂內做懺悔。但看到受害者在禱告時,便想起了自己的兩個前妻,進而怒火中燒,遂起殺意。據調查此案的濟州西部警署負責人樸基男介紹,如果嫌疑人所述內容屬實,他應該是將對兩個前妻的仇恨情緒發洩到其他女人身上,屬於「仇恨女性」類犯罪。
  • 韓國地鐵追尾「緊隨」客輪沉沒引發新一輪反思
    報導稱,「歲月」號的傷痛無論是事故本身,還是事後輿論對「是否服從」的反思,都對國民產生深刻的影響。  矛盾的是,輿論的反思總不能當結論來應用,當再次面對生死攸關的事故時,民眾開始有了矛盾的心理。  「災難之後,韓國家長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繼續絕對服從長輩或權威的指導,還是按照自己的判斷行事?
  • 臺灣各地舉行「二二八」紀念活動
    臺灣各地紛紛舉行紀念活動,對這起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致以哀思,期盼悲劇不再重演。  當天上午,「二二八事件69周年紀念儀式」在臺灣「二二八」紀念館戶外廣場舉行,在潔白的帳篷下,八根花柱綴滿白色的花朵,現場氣氛莊嚴、肅穆,受難者家屬及各界代表逾兩百人參加儀式。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出席紀念儀式,向「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獻花並致辭。
  • 棒球輸大陸引臺灣全面反思
    聯繫政治經濟困局 嘆息失去競爭本錢 棒球輸大陸引臺灣全面反思 「一場棒球賽,對臺灣人民內心所產生的衝擊是難以令大陸人民想像的中華臺北棒球隊7日再度敗給中國隊,不僅全撞球迷痛罵,就連「行政院長」劉兆玄也看不下去了。據《中國時報》10日報導,當天他全程盯著電視機,越看越火,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9日上班後第一個電話就打給「體委會主委」戴遐齡,限期3月底前火速提出「棒球振興方案」,同時針對棒球、撞球(臺灣稱為「撞球」)以及籃球三大球的未來發展,提交正式規劃。10日,振興體育成了「立法院」總質詢的焦點。
  • 「中華臺北」變「中國臺北」攪亂臺灣輿論一池春水,專家:這是大陸...
    ▲「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 他還痛批臺當局對外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李大維,稱其常說「外交是一門藝術」,但可見李大維「沒什麼藝術天分」。 據臺媒披露,當年「在兩岸都希望臺灣參加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情況下」,臺灣於1989年4月與大陸奧委會籤下協議書,從而明確了其在大陸境內參加正式國際賽會的中文名稱。 「(當時規定)官方正式文件一律使用『中華臺北』。但當時並未規範正式官方文件以外使用方式,大陸媒體仍慣用『中國臺北』,直到馬政府之後才善意的以『中華臺北』稱呼。」
  • 綠營「享受」仇恨 和平紀念日不和平
    文|朱穗怡  臺灣民眾都知道每年2月28日是法定假日、放假一天,為了紀念1947年2月28日發生的「二二八」事件,但至於這個假日的名稱恐怕不少臺灣當地人也說不上來:二二八和平紀念日。  1997年國民黨政府把2月28日定為「和平紀念日」,名稱中的「和平」頗有理性反省、放下仇恨、撫平傷痛的深刻意涵。然而,在民進黨及「臺獨」分子的操弄和挑撥下,每年的「二二八紀念日」並不和平。尤其今年不僅適逢「二二八」事件70周年,更是民進黨在野八年後全面執政的第一個「二二八」,加之全臺22個縣市的13個都是民進黨管治,「去蔣化」風潮因有了「公權力」介入而更甚往年。
  • 「捷運之殤」擾動臺灣社會不安情緒
    過往的30多小時裡,兩名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用手中的利刃在不少臺灣民眾心中劃出深深的不安。   21歲的鄭姓大二男生21日下午在臺北捷運車廂裡揮刀隨機砍人,短短4分鐘時間裡致4死20餘傷。就在當日凌晨,臺中一名20歲的林姓體大學生,疑因不滿女友分手,對女友的爺爺連刺10餘刀致其身亡,並將女友的父親刺傷。
  • 臺灣觀察:入境者「普篩」和集中隔離成輿論焦點
    新華社臺北4月8日電(記者吳濟海、傅雙琪)隨著境外尤其是歐美地區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近段時間以來,臺灣輿論和專家持續呼籲當局對入境者採取同一防疫標準,即普遍性篩檢和集中隔離。但臺當局防疫指揮部門始終不鬆口,社會擔憂持續緊繃。
  • [視頻]臺灣輿論熱議陳雲林訪臺
    主持人:我們看到陳雲林會長離開臺灣的前一天跟馬英九見了面,馬英九說,這一次兩會在臺北會談,意義重大,象徵著兩岸關係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請問乃菁,臺灣輿論對這次兩會會談有什麼樣總體評價?    尹乃菁:陳雲林先生這次來到臺灣來舉行這次第二次江陳會,對於臺灣來講,對於兩岸關係來講具有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