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臺北地鐵發生了駭人聽聞的隨機殺人案。臺灣東海大學大二學生鄭捷手持尖刀,在板橋南港線的車廂裡進行了一場屠戮,造成4人死亡、21人受傷。兇案發生,全島震驚。雖然臺北市、新北市事後亡羊補牢,加派警力駐守地鐵以安定人心,但是,連日來,很多人患上地鐵恐懼症,他們改搭公共汽車或者打車。與此同時,島內輿論開始反思此次社會事件,認為這起隨機殺人案,暴露了年輕一代反社會、缺乏良知的危險心靈。
生還者:雨傘救命
「他從第五節車廂殺到第四節」
今年21歲的鄭捷,是臺中東海大學環工系二年級學生。案發當天沒課,他就回到了新北市自己家。行兇前,他約了李姓初中同學在地鐵江子翠站聊天,聊的內容大都是網路遊戲,其間,鄭雖有說到殺人的事,還說「該是時候了」,但因說太多次了,他的同學不以為意,「沒想到玩真的」。
與同學分手後,鄭捷先到附近的超市買了兩把刀藏在身上,其中一把是水果刀,大約30釐米長,另一把是瑞士軍刀。之後他先從江子翠站出發,坐到「國父紀念館」站,然後又從「國父紀念館」站,再搭車回頭。等地鐵駛出龍山寺站的時候,鄭捷開始了血腥的殺戮。他從第5節車廂殺到第4節車廂,又走回頭殺至第6節車廂。一位傷者表示,當時他坐在列車倒數第二節車廂,列車從龍山寺站出發後沒多久,聽到有人尖叫,他站起身來查看,就看到有人揮刀一路朝自己的車廂砍過來。
他說,車廂內四處有人尖叫,鄭捷來到自己附近時,他下意識地舉起右手阻擋,因此右手遭到砍傷,隨後鄭捷繼續往前走到下一節車廂,但沒多久又折了回來。因為當天下雨自己隨身攜帶著雨傘,看到鄭捷回來,他拿起雨傘與鄭捷對峙,其他乘客見狀也紛紛用雨傘自保。鄭捷隨即往前走,離開該節車廂。
此時列車剛好到達江子翠站,乘客紛紛逃出車廂。這名傷者說,鄭捷行兇時一句話都沒有,看起來很冷靜。
由於龍山寺到江子翠,運行時間長達4分多鐘,是臺北地鐵兩站之間間隔最長的一段,加上很多人在地鐵上打盹或者玩手機,絲毫沒有防範,結果給了鄭捷更多行兇時間和便利。一時之間,車廂成了人間煉獄。據警方通報,這次兇案共造成4人死亡,21人受傷。
砍人者:毫無悔意
「若是爸媽 照殺不誤」
「毫不後悔!」犯下臺北地鐵殺人事件的兇手鄭捷,在警訊時態度冷靜且立場堅定,重申「不殺那麼多人,不會判死刑」,甚至一副了卻心願的神情,承辦警察形容他「冷血」。
為什麼要殺人?為什麼如此冷血?鄭捷被捕後,他向警方表示自己生活壓力大,不想活了卻沒勇氣自殺,所以從小就計劃要殺人,就是為了能被判死刑。鄭捷曾經向李姓同學透露,自己小學時苦戀一名女同學,但她「正眼都不瞧我一下」,讓他痛苦又憤怒,當時就已萌生殺人意圖。此外,鄭捷因頭腦聰明,父母對他期望很高,自幼就安排他去就讀「國語實小」、「弘道國中」這兩所重點學校,每天必須搭地鐵通勤,讓他痛恨地鐵,覺得便利的地鐵成了讓他被迫接受父母安排的幫兇。更令人戰慄的是,鄭捷日前接受審訊時,當警察問他如果行兇時發現熟人在場怎麼辦,他只簡單回答一句:「殺!」當被問及「若是爸媽」,他也冷冷地說:「照殺不誤!」
不過,新北地檢署對鄭捷聲稱「從小就想做件大事、就是在捷運隨機殺人」動機存疑,也對他21日從臺中趕回臺北下手,僅是「正好沒課」的解釋持保留態度。檢方認為,鄭捷所交代的砍人理由均令人存疑。
兇嫌父母:書面道歉
「再多的對不起也無法彌補」
鄭捷的父母在知曉兒子犯案後手足無措,始終沒去探望兇嫌兒子。23日,鄭捷的父母委託新北市議員林國春代為宣讀道歉信,表示再多「對不起」也無法彌補受害家屬的痛苦。
為防止隨機殺人案引發模仿效應,連日來,臺灣警方加強對網上言論監控,並及時處置可疑事件。21日,隨機殺人案發當晚,31歲的王姓男子在新聞網站留言:「我也想在高雄捷運來一下,但瑞豐跟金鑽夜市人比較多」等語,警方立即將他拘提到案,並查扣計算機主機。王男坦承在網絡留言,供稱發文是要聲援鄭捷,很同情鄭。王姓男子最後被移送檢方,裁定3萬元交保。檢方指出,王姓男子與鄭捷的個性有許多相似處,雖準予交保,但也告誡其母親,多加注意。
在科技大廠任職的24歲謝姓保安,在網上發文稱:「鄭捷是我的偶像,我也要開始計劃殺死外勞」,警方馬上將其控制。警方依恐嚇公眾罪、預備殺人等罪函將謝嫌送檢法辦。
島內媒體 輿論反思
「他的仇恨從何而來?」
臺北地鐵隨機殺人案,驚醒了臺灣民眾的「慶幸夢」。島內輿論開始反思這一社會事件背後的原因。臺灣《聯合報》社論認為,鄭捷的隨機殺人事件暴露了年輕一代反社會、缺乏良知的危險心態,反省此事件,如果只是一味要求「增加警力」恐怕不是正確的方法,必須了解鄭捷的心裡究竟潛藏著什麼樣的仇恨幻想,以及他一心想要扮演反社會角色的致命誘惑究竟從何而來。
臺灣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老師王崇名表示,鄭捷是當前臺灣教育問題的縮影:社會冷漠無情、不能關愛彼此、完全陷入權利關係的結果。如果大家只想撇清關係,把人與人間的關係做疏離切割,那東海不僅應停招1年,整個臺灣各大學最好都停招1年,好好反省。
民眾呼籲 加強安檢
「應儘快設立金屬偵測器」
臺灣地鐵喋血殺人案發生後,島內專家和民眾痛批臺北地鐵沒反恐意識,要求相關單位亡羊補牢,從多方面改進地鐵的安保工作。
臺北地鐵有18年的歷史,首條營運路線木柵線於1996年3月28日通車。經過多年建設,目前臺北地鐵開通了文湖線、淡水線、新店線、板南線、土城線、小南門線以及信義線,路網輻射臺北市、新北市與桃園縣。路線長度121.3公裡,營運長度117.4公裡,營運車站共109站,每日平均旅客量約190餘萬人次。
雖說自建成18年來沒發生過重大刑事案件。但此次兇案暴露了臺北乃至臺灣地鐵安全防護的漏洞。臺灣「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系教授簡賢文認為,現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在反恐,臺灣的捷運公司應儘速在車站出入口、地鐵車廂車門處設金屬偵測器,加強防範。而且地鐵車廂和車廂間應有門,可將兇手限縮在車廂內。臺北市議員一致認為,地鐵警察人力有通盤檢討之必要,除應擴編人員外,新北市也該儘快成立地鐵警察隊,分擔維安工作,避免憾事再發生。
盤點
隨機殺人案 臺灣5年5起
近5年來,包括這次的地鐵兇案在內,臺灣南北各地曾發生5起隨機殺人案。
2009年3月,男子黃富康因投資失敗,積欠上百萬元新臺幣的債務,模仿日本漫畫情節想把厄運過給別人,於是從網絡租屋廣告中尋找加害對象。黃男隨機找上有意出租臺北市士林區房屋的簡姓男子,看屋時趁被害人不注意,拿出預藏的榔頭、番刀砍死簡男,再到死者住處追殺被害人的妻兒,2人奮力抵抗後身受重傷。2012年臺灣高等法院更二審依殺人等罪判黃男死刑,褫奪公權終身。
2009年5月,新北市黃姓男子因為失業,心生不滿,持美工刀隨機在公園公廁劃傷1名婦人頸部,被控殺人未遂。後遭臺灣高院以殺人未遂罪判刑6年。
2012年失業男子曾文欽在臺南市一家遊藝場,將10歲方姓學童誘騙至男廁割喉殺害,事後供稱想坐牢才殺人,還說「殺一二個人不會被判死刑」,震驚島內社會。2013年,臺南地方法院依殺人罪判曾文欽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引起輿論譁然,認為坐實曾男「殺一二個人不會被判死刑」的論點,掀起死刑存廢爭議。
2013年3月,塗男吸食強力膠後,1個月內在路邊3次隨機亂刀砍殺路人,造成1死2傷,其中死者身中46刀。目前全案正在法院審理中。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穀雨 製圖 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