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一個不公正的仲裁庭 裁決應無效

2020-12-12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編者按:南海仲裁案實體裁決宣布在即,海內外都對之報以極大關注。既然要談國際法,我們就在法言法地辯個明白。為此,國際法促進中心發起組織了「南海法律研究組」。研究組由十位中國國際法年輕學者和律師自願報名組成,針對南海仲裁案管轄權階段程序、管轄權裁決以及實體階段程序等5個課題進行了研究。澎湃新聞與中國評論通訊社聯手合作,近日起陸續刊出此次的研究成果,為南海仲裁案提供客觀理性的法律分析,發出中國年輕學者和律師的聲音。本文是南海仲裁案系列研究報告的第一篇,旨在分析本次南海仲裁案中仲裁庭公正性存在的瑕疵。原標題為《中菲南海仲裁庭、仲裁員公正性瑕疵和日本法官的迴避》,現標題為編者所擬。

公正性是確保公正審判最重要的原則性要求,是各國際法院與法庭權威性立足的根本,也是其判決、裁決得以被認可的保障。在本次中菲南海仲裁案中,仲裁庭的公正性是存在瑕疵的,主要體現在仲裁庭主要組建人、仲裁庭的構成、人員的組成三方面。

本文主要回答了兩個問題:一是,仲裁庭的實際主要組建人、日本籍柳井俊二法官的公正性是否存在瑕疵?其是否構成法定迴避情形,進而應當迴避指任仲裁員、組建仲裁庭?二是,中菲南海仲裁庭本身的構成、人員的組成,是否存在公正性瑕疵?

仲裁法庭如何組建?

中菲南海仲裁庭是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附件七為本案特設成立的。《公約》附件七第3條賦予國際海洋法法庭(ITLOS)主席在特定情形下指任、組建特設仲裁庭的權利。

本案中,時任ITLOS主席的日本籍法官柳井俊二承擔了組建中菲南海仲裁庭的大部分工作。在5人仲裁庭中,除德國籍RüdigerWolfrum法官為菲律賓方指派,其餘4人均由柳井法官代為指派,包括ThomasA.Mensah法官(加納籍)、Jean-PierreCot法官(法國籍)、AlfredH.Soons教授(荷蘭籍)、StanislawPawlak法官(波蘭籍)。其中Pawlak法官是柳井代中國指派的中方仲裁員代表,Mensah法官則是柳井指任的首席仲裁員。

柳井俊二理應迴避此案

柳井法官的公正性存在瑕疵,甚至嚴重瑕疵。其公正性存在瑕疵的依據有兩個方面。

第一,柳井俊二曾是日本資深外交官,與爭端一方當事國存在過往聯繫。

《國際司法獨立性原則》(burghhouseprinciplesontheindependenceoftheinternationaljudiciary,以下簡稱BHP)第10段明確了與爭端一方當事國存在的過往聯繫,可能構成對法官公正性質疑的依據。在司法實踐中,這種過往聯繫往往取決於法官的過往職業背景。

本案中,柳井法官曾在1961年到2002年期間,日本外交部門工作40餘年,1997年就任日外務省事務次官,1999年至2001年曾擔任日本駐美大使。

第二,柳井俊二任責期間內,其司法職能以外的行為、結果受益可能以及主動、正式、公開的表態與固有政治立場表明,其對中菲南海仲裁案爭端的公正性存在瑕疵。

首先,BHP第8段規定,法官/仲裁員從事的司法職能以外的活動不得與司法職能相衝突,不得減損其司法任職的公正性。

柳井法官自2007年至今,擔任著日本安倍政府「有關安保法的基礎再構建懇談會」的會長職務。這一職務的實質就是安倍政府智囊團的首席。

由於中日就東海島嶼主權及海洋劃界問題存在曠日已久的分歧與矛盾,作為一個致力於修憲以解禁集體自衛權,從而通過武力威懾解決中日海洋、島嶼爭端的智囊組織的領導,柳井法官的這一司法職能外的職位定位,本身就與作為中菲南海仲裁案爭端一方的中國政府,在涉及海洋利益方面存在激烈衝突。

其次,BHP第11段明確規定,如果法官/仲裁員可從案件結果中獲取個人物質上、職業發展上或經濟財務上的利益,則應被認為構成公正性減損。

柳井法官作為政府智囊團的領導,其政治收益是依附於安倍政府的。美日菲的同盟關係眾所周知。中菲南海仲裁案與日本安倍政府及柳井法官在其國內、黨內的職業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本此仲裁案必然會對日本造成直接或間接影響,而柳井法官其國籍國與其個人職業發展可能受益於本仲裁案也是不爭的事實。

最後,BHP第7段規定,法官/仲裁員享有的言論與結社自由不得妨礙其司法職能公正、獨立的踐行。

柳井法官作為公認的日本右翼鷹派代表人物,其個人政治立場非常明確。2013年8月4日,在中菲南海仲裁庭組建剛滿1個月時,時任國際海洋法庭主席的柳井法官以安保法懇談會主席身份參與日本NHK《星期日討論》節目,並在節目中公開闡述政治立場,認為「日本」的島嶼受到「威脅」,強調日本存在「敵人」,需要強化武力等多方面來「保障」日方安全。雖然柳井法官沒有指明對象,但其指代性已相當明顯。這種在敏感時刻,主動、正式、公開的媒體表態,足以表明柳井法官對中菲南海仲裁案爭端的公正性存在瑕疵。

根據《公約》附件七第3條(e)項明確規定,ITLOS主席在兩種情形下不能承擔指派職責:「為爭端一方當事國的國民」和「無法承擔此項職責」。

本案中,由於柳井法官不是爭端任意一方當事國國民,為此,本文主要考量其是否「無法承擔此項職責」。

本條款是對國際海洋法庭主席在特定情況下指派、組建特設仲裁庭權利的制約,是法定的迴避事由,目的正是為了確保主席的公正性不受減損。尤其在爭端雙方未就仲裁庭組成達成一致的情況下,確保代為指任仲裁員的權利主體的公正性無減損,成為了仲裁庭有效組建的基本要求。

本文認為如果柳井法官存在對表象偏見的合理擔憂並足以影響其公正性,就應構成「無法承擔此項職責」的法定迴避情形。

綜上,柳井法官與日本政府的關係不僅僅止於一位前資深日本外交官,其言行表明柳井法官對本案爭端一方當事國中國持公開的反對態度;其司法職能外行為使得柳井法官與日本安倍政府保持密切關係與司法職能的公正性、獨立性要求相衝突;其個人的職業發展也可能會從此中菲南海仲裁案的裁決結果中獲益。

這些都充分佐證了對於柳井法官的公正性存在減損的合理擔憂,理應構成法定迴避事由。因此,柳井法官的公正性存在瑕疵,構成法定迴避事由,理應迴避此案。

仲裁庭既乏代表性,法官也有問題

第一,仲裁庭構成的代表性不充分。

法庭構成代表的充分性要求是由國際爭端解決的本質決定的,只有儘可能的滿足法庭構成的充分代表,才能在程序上儘可能確保公正,使得判決能夠得到廣泛認可與執行。

本案的仲裁庭由4位歐洲籍仲裁員、1位非洲籍首席仲裁員構成。眾所周知,中菲南海問題是一個亞洲地區的、由來已久的、區域性的、高政治敏感度的重點海域糾紛。但是,仲裁庭中不僅沒有亞洲籍仲裁員的參與,也沒有任何現任仲裁員的背景顯示其對爭端一方當事國中國的法律體系、相關區域複雜的歷史與現實問題具備必要充分的了解。

因此,中菲南海仲裁庭的構成未能滿足公正代表的充分性要求,其構成使得仲裁庭的公正性存在瑕疵質疑的可能。

第二,仲裁庭的組成人員與他案高度重合導致預設、預判可能。

中菲南海仲裁庭中的5位仲裁員,除代中方指派的波蘭籍Pawlak法官暫未列席其他案件,其餘4人均作為其他仲裁案的仲裁員列席,其中尤以Mensah法官(5起)與Wolfrum法官(3起)最為頻繁。

仲裁員過往充分參與的其他案件可能會對本仲裁造成影響,這在BHP第9段有所提及,主要是出於對仲裁員可能存在預設立場或預判結果的擔憂。

如本案這樣存在極高重合率的仲裁員選任,以及預設立場或預判結果的可能,一定程度上對仲裁庭的公正性造成減損。

僅以本案中仲裁員Wolfrum法官為例,其曾在2010年12月—2015年3月仲裁的查戈斯群島案(模里西斯訴英國)中擔任仲裁員,並在2013年4月中菲南海仲裁庭第一次組任時被菲律賓方選任為菲方指任仲裁員。

Wolfrum法官所參與的這兩起仲裁案,在時間上存在重疊或銜接緊密、成立法律依據相同、案件實質部分重疊、爭端一方當事國甚至存在主張相似。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排除其存在預設立場、預判結果的可能,難以避免對其公正性的合理懷疑。

仲裁庭有缺陷,裁決亦應無效

在中菲南海仲裁案中,仲裁庭的構成及人員組成存在構成合理質疑其公正性的依據。其中,最關鍵的問題在於,仲裁庭的實際主要組建人——時任國際海洋法庭主席日本籍柳井俊二法官對中國存在能夠引起合理擔憂的偏見。理應迴避指派、組任中菲南海仲裁庭。

由於中菲南海仲裁庭已確實成立,柳井法官未能履行迴避責任的指派、組建行為導致了仲裁庭組建存在缺陷性。依據此缺陷性,主張仲裁庭的組建自始無效,從而推論仲裁庭本身及其裁決的無效性,將是否定中菲南海仲裁庭裁決效力的一個思路。

(張珂君,倫敦大學學院國際法碩士,西北大學法學與經濟學雙學士。王丹維和顧湘對本文亦有貢獻。該系列研究報告由何佳偉律師發起、負責,由十位中國年輕律師和學者志願共同完成,研究團隊聯繫方式:info@chineseinitiative.org。)

相關焦點

  •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對南海仲裁裁決必須斬草除根
    原標題:吳士存:對南海仲裁裁決必須斬草除根近日,由中國南海研究院和英國菲耶塔國際公法律師事務所合作完成的《南海仲裁案裁決的法律批駁》(下稱《批駁報告》)通過《亞洲國際法年刊》在荷蘭博睿學術出版社全文線上發布,並面向國際社會、境內外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開放,提供長期免費下載服務。
  • 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仲裁庭的裁決沒有法律效力
    中國國際法學會認為,仲裁庭對仲裁事項具有管轄權是仲裁程序賴以進行的前提,也是其最終裁決產生法律效力的基礎。仲裁庭對於菲律賓提出的所有仲裁事項均沒有管轄權,其關於管轄權問題的裁決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沒有法律效力,其下一步就實體問題所作裁決也不產生任何法律效力。
  • 中國南海研究院發布重磅報告再批南海仲裁裁決
    這份歷時兩年、篇幅近200頁的《批駁報告》是菲律賓南海仲裁案非法裁決(下稱「仲裁裁決」)出爐以來,第一份由中國智庫組織和主導,國際知名律師事務所和多位來自英國、美國和荷蘭的頂級國際法專家,以及有代理國家法律服務、實踐經驗豐富的訴訟律師深度參與撰寫的重磅成果。
  • 南海仲裁幕後:菲律賓花了2億元 還要找美國「報銷」
    非法無效的草臺班子所謂南海仲裁案裁決公布後,眾多媒體尤其是西方媒體紛紛以「聯合國背景的仲裁庭作出裁決」、「常設仲裁庭作出裁決」等發布消息。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是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附件七在海牙組建,屬於因案而設、案終而撤的臨時班子,絕不是「國際法庭」。
  • 新華社發布系列調查起底臨時仲裁庭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從提起申請、組建仲裁庭、外包書記服務、直到出臺所謂最終裁決,都是要花錢的。這是客觀事實。  不敢說花錢就一定不公正。但自古以來,以主持公正大義為己任的超國家司法機關,都儘量避免與當事人或當事國發生金錢關係以示居中,例如國際法院。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十五部分規定了包括國際法院在內的4種解決爭議的機制。
  • 《南海仲裁案裁決之批判》(內容摘要)
    應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的仲裁庭(下稱「仲裁庭」)不顧對中菲南海有關爭議明顯沒有管轄權的事實,執意推進仲裁,於2015年10月29日就管轄權和可受理性問題作出裁決(下稱「管轄權裁決」),並於2016年7月12日就實體問題以及剩餘管轄權和可受理性問題作出裁決(下稱「最終裁決」)。中國自始堅持不接受、不參與仲裁,始終反對推進仲裁程序。
  • 攪局南海,仲裁庭草臺班用了哪些鬼伎倆?
    仲裁庭這個臨時拼湊的草臺班子置國際法本應秉持的公平公正和客觀理性原則於不顧,在給菲律賓提供的有償服務中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或主觀臆斷,或強作他解,或棄如敝屣,或裁剪拼接,任意而為,狼奔豕突。下面,就讓我們看看仲裁庭在裁決中究竟使用了哪些伎倆。
  • 南海仲裁案所謂裁決荒謬非法
    東方IC供圖    據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臨時仲裁庭日前作出所謂最終裁決後,法國、英國、義大利等多國專家學者表示,仲裁庭對南海仲裁案沒有管轄權,所謂裁決是荒謬、非法的,南海爭端只能通過當事方對話談判的方式解決。
  • 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典型案例
    仲裁協議是當事人申請認可和執行仲裁裁決時必須提交的文書,其直接關係到仲裁庭是否具有管轄權。對仲裁協議效力的審查,是認可和執行仲裁裁決需要解決的先決問題。為此,《安排》第七條第(一)項明確規定仲裁協議無效的,裁定不予執行。但是,仲裁協議無效作廣義理解還是狹義理解,是否包括仲裁協議不成立的情形,在實踐中存在爭議。
  • ​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典型案例
    仲裁協議是當事人申請認可和執行仲裁裁決時必須提交的文書,其直接關係到仲裁庭是否具有管轄權。對仲裁協議效力的審查,是認可和執行仲裁裁決需要解決的先決問題。為此,《安排》第七條第(一)項明確規定仲裁協議無效的,裁定不予執行。但是,仲裁協議無效作廣義理解還是狹義理解,是否包括仲裁協議不成立的情形,在實踐中存在爭議。
  • 香港法律界人士認為歷史判例說明海牙仲裁庭對南海仲裁案無管轄權
    ,荷蘭海牙仲裁庭對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沒有管轄權,菲方提出單方面仲裁更像是具有政治目的的「法律戰」。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書記處6月29日稱,仲裁庭將於7月12日公布菲律賓訴中國仲裁案的實體問題裁決結果。香港獨立非盈利法律團體亞太國際法學院主席、香港資深大律師馮華健2日表示,從仲裁庭類似的歷史判例分析,仲裁庭對此次涉及領土爭端的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沒有管轄權。仲裁庭堅持己見並還將進行實體問題裁決,恐將對國際公法秩序造成嚴重破壞。
  • 綜述:海外華僑華人堅決反對南海仲裁案所謂裁決
    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綜述:海外華僑華人堅決反對南海仲裁案所謂裁決  新華社記者  針對南海仲裁案仲裁庭近日作出的所謂裁決,海外華僑華人普遍認為仲裁案是個鬧劇,並對非法裁決表示堅決反對和譴責。寮國中華總商會執行會長姚賓表示,堅決支持中國政府的立場,不接受、不承認所謂的裁決。
  • 南海仲裁不符合以往國際仲裁判例——訪維也納大學法學教授卡明斯基
    新華社維也納7月13日電(記者王騰飛)日前,維也納大學法學教授、奧地利外交部中國事務高級顧問卡明斯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所謂南海仲裁案的裁決不符合以往國際仲裁判例,並且存在有力證據證明南海島嶼屬於中國。卡明斯基是國際法領域及中國、東南亞問題研究的資深專家,在該領域有不少研究著作。
  • 中國駐瑞士大使:南海仲裁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政治鬧劇
    新華社伯爾尼7月12日電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12日作出非法無效的所謂最終裁決,中國駐瑞士大使耿文兵當天對此表示,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就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和權益作出所謂裁決,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由個別國家導演的政治鬧劇。
  • 五座照明燈塔保障航行安全 助中國軍隊守衛南海
    2016年7月12日,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罔顧基本事實,肆意踐踏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公布了嚴重損害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所謂「裁決」。對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關於應菲律賓共和國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所作裁決的聲明,鄭重聲明,該裁決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 關於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中國外交部關於應菲律賓共和國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所作裁決的聲明關於應菲律賓共和國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以下簡稱「仲裁庭」)於2016年7月12日作出的裁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鄭重聲明
  • 南海爭端:荷蘭法學家呼籲仲裁給談判讓路
    新華社海牙5月24日電(記者劉芳)荷蘭烏得勒支大學法學院教授湯姆·茲瓦特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南海爭端不宜通過國際司法或仲裁解決,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應該退場,為談判解決爭端讓路。面對不宜司法解決的爭端,法庭應該避免作出裁決。南海爭端正是這樣一個案例。」  文章說,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仲裁庭只能處理爭端小的方面,無法處理海域劃界和主權等關鍵問題。這就意味著,仲裁庭有關實體問題的裁決充其量只能處理部分利益相關方的部分問題,無法涉及其他受影響的各方和爭端事項。  茲瓦特對記者解釋說:「有些類型的爭端,原本就不可能由法庭或仲裁來解決。
  • 《北京仲裁》專題|南非商事仲裁法律體系:制度現狀與發展趨勢革
    在各方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有效性或其適用範圍存在爭議時,《南非國際仲裁法》併入了《UNCITRAL示範法》第16條,該條第1款規定:仲裁庭可以對其自身的管轄權包括對仲裁協議的存在或效力的任何異議作出裁定,為此目的,構成合同一部分的仲裁條款應視為獨立於其他合同條款以外的一項協議;仲裁庭作出的關於主合同無效的決定,不應在法律上導致仲裁條款的無效。
  • 南海仲裁巴基斯坦力挺中國 網友:咱們去吃富巴鐵!
    7月12日,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出非法無效的所謂最終裁決。對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聲明:裁決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就在網友們紛紛用「中國一點都不能少」刷屏,明星們發聲抗議仲裁結果時,巴基斯坦外交部也在第一時間就南海仲裁案發表聲明,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嚴正立場。
  • 「南海仲裁案」中菲方和仲裁庭說理論證部分相關問題的初步研究報告
    由此可見,仲裁庭對於所謂專家證人證詞的可信度審查存在缺失,其公正立場與審慎品格也是值得質疑的。鑑於菲律賓提起仲裁的行為及其相關論述違背國際法,仲裁庭缺失合法性、公正性,中國自然有權不參與、不接受本案的所謂「仲裁」。中國的這一立場符合國際法,既是為了維護和捍衛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也是為了捍衛國際法並維護《公約》爭端解決機制的有效性、嚴肅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