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海研究院發布重磅報告再批南海仲裁裁決

2020-12-13 澎湃新聞

前言

近日,由中國南海研究院和英國菲耶塔國際公法律師事務所合作完成的《南海仲裁案裁決的法律批駁》通過《亞洲國際法年刊》在荷蘭博睿學術出版社全文線上發布,並面向國際社會、境內外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開放,提供長期免費下載服務。

《亞洲國際法年刊》(Asian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

出版日期:2020年11月30日

中國南海研究院

在歐洲發布重磅報告再批仲裁裁決

近日,由中國南海研究院和英國菲耶塔國際公法律師事務所(下稱菲耶塔律所)合作完成的《南海仲裁案裁決的法律批駁》(A Legal Critique of the Award of the Arbitral Tribunal in the Matter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下稱《批駁報告》)通過《亞洲國際法年刊》(Asian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在荷蘭博睿學術出版社(BRILL)全文線上發布,並面向國際社會、境內外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開放,提供長期免費下載服務。

這份歷時兩年、篇幅近200頁的《批駁報告》是菲律賓南海仲裁案非法裁決(下稱「仲裁裁決」)出爐以來,第一份由中國智庫組織和主導,國際知名律師事務所和多位來自英國、美國和荷蘭的頂級國際法專家,以及有代理國家法律服務、實踐經驗豐富的訴訟律師深度參與撰寫的重磅成果。《批駁報告》以客觀、公正、中立的「第三方視角」,援引和參考了大量的國際司法與仲裁案例及國家實踐,對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在法律解釋與適用、證據採信、事實認定等方面存在的諸多謬誤和瑕疵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批駁。本報告在西方國家正式出版發行,有助於國際社會進一步了解南海仲裁案的真相,尤其是隱藏在其背後的政治操弄及法律缺陷,從國際法視角理解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立場的必然性和正當性。

應當指出的是,《批駁報告》的發布不是為了掀起新一輪外交法律論戰,而是希望再度以嚴謹、客觀的學理分析向國際學術界和整個國際社會深刻揭示南海仲裁案及其裁決的歷史性錯誤,以及裁決對於南海和平穩定的負面影響,對國際法治、海洋秩序所造成的嚴重損害。

報告中譯本摘要封面

報告英文版封面

《批駁報告》呈現出幾方面亮點和特點:

第一,仲裁庭裁定對於菲律賓所提的第1、2項訴求具有管轄權,在實體法上很容易被質疑。中國在南海的海洋權利與南沙島礁領土主權問題之間有著無法割裂的聯繫,而與領土主權有關的國際爭端之強制性解決,已經為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稱《公約》)所排除。仲裁庭對於中國歷史性權利主張的裁決,尤其是歷史性權利主張並不包括「歷史性所有權」的結論,也存在諸多不得不令人生疑之處。仲裁庭區分了「歷史性所有權」和「歷史性權利」,並據此認為,《公約》規定的爭端解決程序僅僅排除了狹義界定下的「歷史性所有權」問題。從國際法上看,這一結論並無確實的基礎。即使仲裁庭的這個結論是正確的,也有大量證據證明:中國在「斷續線」內的海洋權利主張包括了「歷史性所有權」。同樣讓人懷疑的是:仲裁庭是否是一個有權利決定中國所主張的斷續線及相關的歷史性權利「沒有法律效力」的適格機構?客觀地講,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涉及到對於「《公約》的解釋或適用」,因而也不在依據《公約》而成立的仲裁庭之管轄範圍內。

第二,對於菲律賓所提之第1、2項訴求所涉及到的實體問題,仲裁庭所做出的裁決也容易受到實體法上的質疑。尤其是,仲裁庭得出結論認為,《公約》「沒有留下可以主張歷史性權利的任何空間」,這一結論非常值得懷疑。歷史性權利能夠獨立於《公約》而繼續存在,這一結論已經由厄利垂亞訴葉門仲裁案的裁決所確認,與《公約》某些條款保持一致。因此,仲裁庭——關於「超出《公約》所施加的限制性規定而主張的歷史性權利、其他主權權利或管轄權,業已為《公約》的規定所廢止」——的結論很有可能是錯誤的。歷史性權利制度存在於包括專屬經濟區在內的多種海洋區域,能夠為與《公約》並行的一般國際法所保護。

仲裁庭的這一結論對於——就菲律賓所提的第1、2項訴求——所做出的實體性裁決具有重要意義。對於仲裁庭來說,無視「斷續線」和「斷續線」所指向的諸多權利,基於《公約》已經「取代」了所有歷史性權利這一判斷而得出的結論是不適當的。相反,歷史性權利制度存在於包括專屬經濟區在內的多種海洋區域,能夠為與《公約》並行的一般國際法所保護。

第三,對於菲律賓提出的第3、7項訴求所涉南沙島礁和地物的法律地位問題,仲裁庭所做出的各項裁決也經不起推敲。仲裁庭認為,太平島和南沙群島中的所有其他高潮地物均為「巖礁」,都不能維持《公約》第121.3條意義上的人類居住或經濟生活。無論是作為一個法律問題,還是作為一個證據問題,這一結論都備受質疑。

第四,根據所搜集的證據,仲裁庭本來可以得出結論認為美濟礁是一個高潮地物,可以根據《公約》第121.3條有資格擁有領海。如果仲裁庭得出這樣的結論,對於菲律賓所提的第5、8、9、12項訴求(僅就它們涉及到的美濟礁及其領海而言),它就沒有管轄權,因而也就不能對諸多實體問題做出若干實體性裁決。尤其要指出的是,如果這樣,它就不會得出「美濟礁位於菲律賓的專屬經濟區之內」這樣的結論,也不會認為中國在美濟礁周圍海域進行的若干活動都違反了《公約》的規定。

第五,仲裁庭決定,不去分析其他高潮地物(安波沙洲、費信島、南鑰島、鴻庥島、馬歡島、敦謙沙洲、景宏島和彈丸礁)在《公約》上的法律地位。仲裁庭這種「走捷徑」的做法令人吃驚,也頗具爭議,違反了其在確認管轄權時所負有的相應義務。要履行這一義務,仲裁庭就必須通過一種有意義的方式,參考可以得到的全部證據,評估南沙群島中全部島礁的法律地位。

第六,在菲律賓提出的諸多訴求中(第8至第13項訴求),都涉及到了中國在南海進行的諸多活動,但對於菲律賓這些訴求中的大多數訴求來說,仲裁庭可能都沒有管轄權。對於第8、9、12項訴求,仲裁庭可能沒有管轄權的理由見上面的概述部分。此外,仲裁庭還很有爭議地認為,《公約》第298條第1款b項關於「軍事活動例外」的規定不可適用,對於中國將南沙部分地物據為領土及在這些地物之上的建築活動,仲裁庭都錯誤地行使了管轄權。

第七,在菲律賓所提的一些訴求(第8至第13項訴求)中,涉及到中國在南海的諸多活動,雖然仲裁庭對於這些訴求確實擁有管轄權,仲裁庭就這些特定實體問題做出的若干裁決在法律上可能是正確的(如關於國家在《公約》下所承擔的環境義務與適當顧及義務),但這些裁決都涉及到若干孤立的事件,或者建立在較為有限的證據基礎之上。進一步講,仲裁庭認為,中國執法船舶在黃巖島附近海域的執法活動違反了《公約》第94條的規定。但事實上,《公約》第94條並不適用於領海地區發生的爭議,因而這一裁決並不正確。

第八,在若干方面,仲裁庭違反了它在《公約》項下的義務,即它本身需要證明:菲律賓的這些訴求「在事實上和法律上均確有根據。」這些違反《公約》義務的行為包括:仲裁庭直接聘用檔案保管人,以便找出日後可以由仲裁庭用來支持菲律賓指控中國的證據;但與此同時,仲裁庭既沒有探究可能本來容易獲得的證據,也沒有探究可能本來會抑損菲律賓諸多訴求的證據(如臺灣聲稱的關於太平島之地位的證據)。仲裁庭的這一做法超越了它所獲得的授權,減輕了菲律賓的舉證責任。

第九,更進一步地講,仲裁庭還犯了一個程序上的錯誤:在實體問題開庭審理之後,它任命了四位專家,但沒有向雙方當事人提供對這四位專家進行質證的機會,但卻根據這些專家的意見作出裁決。

第十,在本案涉及到第三國的權益時,仲裁庭錯誤適用了貨幣黃金原則(又稱「不可或缺第三方原則」——譯者注),錯誤地裁定:「馬來西亞在法律上的利益並不會成為本案『爭議的標的』,不會因為本仲裁庭的裁決而受到影響」。很明顯的是,當仲裁庭做出若干裁決,裁定馬來西亞聲索的若干高潮地物構成《公約》第121.3條意義上的「巖礁」時,該裁決就確實牽連到了馬來西亞在法律上的主張。這些裁決也會牽連到越南在法律上的聲索。可以據此質疑:對於南沙島礁的法律地位問題,仲裁庭是否有權管轄。

南海仲裁裁決出爐已經4年多,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的官方立場已為國際社會廣泛知曉。但從目前南海法律鬥爭的現實看,裁決並非是「廢紙」一張,其對中國南海權利主張、對南海和平穩定,以及對正在進行的中國和東協國家間的「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的負面影響日益顯現。鑑此,從第三方視角對裁決進行批駁,並向國際社會廣泛推介該報告,以對衝裁決的負面效應,不僅是中國涉海智庫和法學工作者應有的使命,而且也是每個有正義感的中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原標題:《中國南海研究院發布重磅報告再批南海仲裁裁決》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對南海仲裁裁決必須斬草除根
    原標題:吳士存:對南海仲裁裁決必須斬草除根近日,由中國南海研究院和英國菲耶塔國際公法律師事務所合作完成的《南海仲裁案裁決的法律批駁》(下稱《批駁報告》)通過《亞洲國際法年刊》在荷蘭博睿學術出版社全文線上發布,並面向國際社會、境內外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開放,提供長期免費下載服務。
  • 南海仲裁:一個不公正的仲裁庭 裁決應無效
    【環球網綜合報導】編者按:南海仲裁案實體裁決宣布在即,海內外都對之報以極大關注。既然要談國際法,我們就在法言法地辯個明白。為此,國際法促進中心發起組織了「南海法律研究組」。研究組由十位中國國際法年輕學者和律師自願報名組成,針對南海仲裁案管轄權階段程序、管轄權裁決以及實體階段程序等5個課題進行了研究。
  • 南海仲裁案所謂裁決荒謬非法
    東方IC供圖    據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臨時仲裁庭日前作出所謂最終裁決後,法國、英國、義大利等多國專家學者表示,仲裁庭對南海仲裁案沒有管轄權,所謂裁決是荒謬、非法的,南海爭端只能通過當事方對話談判的方式解決。
  • 南海仲裁幕後:菲律賓花了2億元 還要找美國「報銷」
    非法無效的草臺班子所謂南海仲裁案裁決公布後,眾多媒體尤其是西方媒體紛紛以「聯合國背景的仲裁庭作出裁決」、「常設仲裁庭作出裁決」等發布消息。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是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附件七在海牙組建,屬於因案而設、案終而撤的臨時班子,絕不是「國際法庭」。
  • 張業遂:中國在南海主權權益不會因仲裁結果受影響
    央廣網北京7月17日消息(記者張筱璇)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在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臨時仲裁庭作出的非法無效的所謂最終裁決後,菲律賓漁民試圖進入中國黃巖島海域,被中國海警制止。菲律賓政府付出高昂代價得到的仲裁文件,能否取得他們預期中的作用?南海問題下一步又該如何解決?
  • 綜述:海外華僑華人堅決反對南海仲裁案所謂裁決
    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綜述:海外華僑華人堅決反對南海仲裁案所謂裁決  新華社記者  針對南海仲裁案仲裁庭近日作出的所謂裁決,海外華僑華人普遍認為仲裁案是個鬧劇,並對非法裁決表示堅決反對和譴責。寮國中華總商會執行會長姚賓表示,堅決支持中國政府的立場,不接受、不承認所謂的裁決。
  • 中國駐瑞士大使:南海仲裁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政治鬧劇
    新華社伯爾尼7月12日電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12日作出非法無效的所謂最終裁決,中國駐瑞士大使耿文兵當天對此表示,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就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和權益作出所謂裁決,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由個別國家導演的政治鬧劇。
  • 《南海仲裁案裁決之批判》(內容摘要)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 5月14日,中國國際法學會組織撰寫的《南海仲裁案裁決之批判》(中英文)由外文出版社出版。該專著內容摘要如下:一、南海仲裁案的背景、歷程與中國政府立場中國是南海沿海國之一,與菲律賓海岸相向。
  • 南海仲裁不符合以往國際仲裁判例——訪維也納大學法學教授卡明斯基
    新華社維也納7月13日電(記者王騰飛)日前,維也納大學法學教授、奧地利外交部中國事務高級顧問卡明斯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所謂南海仲裁案的裁決不符合以往國際仲裁判例,並且存在有力證據證明南海島嶼屬於中國。卡明斯基是國際法領域及中國、東南亞問題研究的資深專家,在該領域有不少研究著作。
  • 南海爭端:荷蘭法學家呼籲仲裁給談判讓路
    新華社海牙5月24日電(記者劉芳)荷蘭烏得勒支大學法學院教授湯姆·茲瓦特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南海爭端不宜通過國際司法或仲裁解決,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應該退場,為談判解決爭端讓路。他與中國留學生孫瑞昆日前在烏得勒支大學文化與人權論壇網站發表署名文章說:「國際司法機構要維持其合法性,必須技術性地將中立、客觀的法律原則適用於事實。面對不宜司法解決的爭端,法庭應該避免作出裁決。南海爭端正是這樣一個案例。」  文章說,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仲裁庭只能處理爭端小的方面,無法處理海域劃界和主權等關鍵問題。
  • 美國在南海挑釁、首次正式拒絕中國南海主張 中方可怎麼反制?
    不少分析稱,這是美國政府首次正式拒絕中國就南海問題提出的具體主張,改變了過去的立場,後續影響值得關注。蓬佩奧聲明中具體有哪些謬誤和誤導性言論?美國政策變化背後的動機是什麼?15日,《環球時報》記者在北京對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進行了專訪。
  • 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仲裁庭的裁決沒有法律效力
    中國國際法學會(2016年6月10日)菲律賓於2013年1月22日單方面就中菲有關南海問題提起仲裁以來,中國始終堅持不接受、不參與的嚴正立場,並明確指出仲裁庭對該案明顯沒有管轄權。2014年12月7日,中國政府發布《關於菲律賓共和國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下稱《中國立場文件》),對此予以詳細闡述。中國國際法學會堅決支持中國政府的有關立場。
  • 南海仲裁巴基斯坦力挺中國 網友:咱們去吃富巴鐵!
    7月12日,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出非法無效的所謂最終裁決。對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聲明:裁決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就在網友們紛紛用「中國一點都不能少」刷屏,明星們發聲抗議仲裁結果時,巴基斯坦外交部也在第一時間就南海仲裁案發表聲明,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嚴正立場。
  • 菲外長再提南海仲裁案:中國必須承認 否則將成輸家
    菲外長再提南海仲裁案:中國必須承認 否則將成「失敗者」【環球網報導記者周驥瀅】前天,菲律賓總統說,菲律賓與中國的任何雙邊對話都需以所謂「南海仲裁案」裁決為基礎;昨天,菲律賓總統說,菲律賓與中國是兄弟,不會利用兩國會談炫耀「南海仲裁案」結果;今天,菲律賓外長說,中國必須承認「南海仲裁案」結果。是的,菲律賓的態度轉了一圈又回來了。菲對華態度就像「女人的心思」——你猜來猜去也猜不明白。
  • 大肆紀念「南海仲裁案」,現在又掉頭求中國
    也就是說,阿基諾三世搞這齣「南海仲裁案」是符合其利益動機的。問題是就在「南海仲裁案」還未最終裁決的一個月前,我們熟悉的杜特爾特大爺就已經取代阿基諾三世成為菲律賓的總統了。杜特爾特又是出了名的與阿基諾三世所在的黨派不共戴天,再加上其一向對中國務實而友善的態度,所以按照一般的邏輯,他在上臺後理應迅速將南海仲裁案撤銷並恢復與中國的關係才對。但現實卻是,「南海仲裁案」就在杜特爾特宣誓就職的第12天做出最終判決,而之後直到現在其都從未否認過「南海仲裁案」本身。
  • 【棋局——博弈2016】南海破局:美日攪局波濤湧 中國破局潮水平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阮宗澤:在圍棋的角度有這樣一個解釋,叫做「打劫」,就是聲東擊西。美國的東亞再平衡本質就是一個棋局,既盯住南海,又超越南海。如果打輸的話是滿盤皆輸,但還是有一個內在的關聯。  美國是將南海「軍事化」的真正推手,卻對中國在南海部署防衛設施的正常行為大肆渲染。
  • 臺灣學者:所謂南海仲裁荒謬無理 兩岸絕不接受
    針對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12日作出的所謂裁決,臺灣各界紛紛表示這一結果荒謬無理,兩岸絕不會接受。  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臺灣海洋事務與政策協會秘書長王冠雄稱,此次判決並沒有實質解決南海紛爭,反而創造出更多問題,「我覺得仲裁的結果是非常荒謬的,無論是從法理和事實上看。
  • 效法菲律賓,越南計劃發起南海仲裁,我專家:我國有四種舉措克制
    針對南海島嶼的歸屬問題,過去幾十年裡,我國與越南、菲律賓等國一直進行對話,試圖改變島嶼非法侵佔的情況。事實證明,這樣的做法效果有限,就在2013年菲律賓提起南海仲裁,試圖利用國際海洋法法庭宣判結果,改變菲律賓在南海島嶼問題上屬於侵佔一方的立場,在國際上造成巨大影響。
  • 關於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該裁決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中國不接受、不承認。一、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共和國時任政府單方面就中菲在南海的有關爭議提起仲裁。2013年2月19日,中國政府鄭重宣布不接受、不參與菲律賓提起的仲裁,此後多次重申此立場。
  • 韓國擔憂日本「醉翁之意」 恐其利用南海仲裁搶奪獨島
    人民網首爾7月15日電(夏雪)7月12日,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臨時仲裁庭作出非法無效的所謂最終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