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方便麵業務頹勢不減 接手阿華田攪局即飲乳品市場

2020-12-15 環球網

在與百事可樂、星巴克等國際品牌達成戰略合作後,康師傅(00322.HK)此次選擇牽手的是國際品牌阿華田。

近日,康師傅飲品投資(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康師傅」)與上海英聯食品飲料有限公司(Associated British Foods)籤署協議:從2017年5月1日起,康師傅飲品被授權在中國大陸市場獨家生產和銷售英聯食品旗下阿華田麥芽營養即飲乳品系列產品(不包括衝飲)。

對此,凌雁管理首席諮詢師林嶽認為,對於兩者而言,合作能夠各有所圖,阿華田作為含乳即飲飲料,對於康師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業務補充,而對阿華田而言,未來也許有機會獲得更上一層樓的發展機會。至於阿華田能否成為康師傅的下一個明星產品,快消營銷專家陳海超認為:「還得看康師傅未來的策略和執行。」

攜手意在業務補充

康師傅官方在郵件回復《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提到,雙方合作的基礎在於,「阿華田作為世界知名品牌,其系列產品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因健康、美味、營養的特點一直受到中國消費者的充分認可。而作為食品飲品行業的領軍企業,康師傅在產品研發、渠道精耕和營銷管理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此外,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預測即飲乳品市場仍然有大幅成長的空間。」

記者在康師傅的官網上留意到,此次合作之前,康師傅自己並沒有含乳飲料的品類,它的飲料產品線主要是水、茶飲和果汁等類別。對此,林嶽認為:「阿華田作為含乳即飲飲料,對於康師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業務補充,特別是自從方便麵業務下滑之後,康師傅把精力都放在了飲料業務上,發展含乳飲料這樣的細分領域,有利於其渠道的擴充和影響力。」

記者梳理發現,截至2016年9月30日為止,第三季度康師傅實現營收27.22億美元,同比下降1.52%;淨利潤1.43億美元,同比下降1%。其中,第三季度康師傅方便麵營收9.69億美元,同比下降8.75%,佔總體收入的35.61%;飲品事業的整體收益為16.96億美元,較2015年同期上升3.55%,佔總體收入的62.33%。

在連鎖加盟專家李維華看來,康師傅此舉並不讓人意外,「康師傅在大陸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在這種知名度之下,進行品牌的多元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隨著臺灣康師傅在2017年 1 月 1 日起解散,以及方便麵市場的消退,使得康師傅不得不尋求新的突破點。今天它攜手的是含乳飲品阿華田,明天可能還會攜手別的品類,比如涼茶、菊花茶等。 「眾所周知,統一這幾年一直在做減法,比如將今麥郎、健力寶賣掉,康師傅則在做加法,將星巴克的咖啡類飲料、百事的碳酸類飲料引入麾下,這是兩大巨頭的不同的經營方法。因此,可以這樣認為,與其自己深深的打造一個品類和形象,不如直接奉行拿來主義,這樣可能更接近於成功,而康師傅從星巴克、百事的合作,還是得到了不錯的結果,所以對於含乳營養類飲料,拿下阿華田仍然出於同樣的品牌策略。」 陳海超對《中國經營報》說。

從康師傅在2016年 11 月底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中,便可以看到,飲品是康師傅最大的收入來源部門,跟銷售額下降的方便麵和方便食品(餅乾等零食)相比,飲品的銷售額在第三季度增長了3.55%,為 16.96 億美元(約為 116.96 億元人民幣)。在飲品類別之中,除了果汁銷售額在下降之外,茶飲、水以及碳酸飲料(主要是百事的產品,康師傅擁有百事中國灌裝業務的股份,負責百事在中國的生產和銷售業務)都在增長。此外,康師傅在2015年拿下瓶裝星巴克飲料在中國的生產和分銷權,這一動作也被認為,在未來也許能為康師傅帶來一定的增長。

乳飲料競爭激烈

1993年阿華田進入中國,成立上海英聯。上海英聯前身是上海諾華營養食品有限公司,是瑞士諾華消費者保健品部與上海梅林(11.200, -0.32, -2.78%)正廣和集團合資的中外合作經營企業,2002 年底被英國聯合食品有限公司(ABF)收購。

2008年,光明集團將其所持有的20%上海英聯股權以1700萬元的價格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光明出售其相關股權後,上海英聯原外方股東英國聯合食品有限公司全面接手了公司,上海英聯現隸屬於該公司旗下Grocery食品雜貨事業。

儘管阿華田進入中國市場較早,但是在華業績並不理想。援引《北京商報》報導,有飲料行業分析師指出,上海英聯雖成立多年,但銷量業績。在 2008 年前後,上海英聯雖然總資產為5.6億元,但負債高達6.1億元。

李維華表示,「康師傅接手後,會依據藉助其原有的資源、渠道、知名度、銷售團隊、運營的方式方法,把阿華田打造成和康師傅重量級別飲料相匹配的品牌,這是自然而然的事。」

「一來康師傅的渠道已經非常成熟,鋪貨各方面應無阻力;二來康師傅在獲取年輕人的認可,新生代營銷方面是很有一套,康師傅接手之後,可以助長阿華田的發展。」林嶽說。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食品業人士認為:「阿華田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之後,曾流行過一段時間。不過,品牌知名度主要集中在華東和華南地區。實際上,除了阿華田,同類競品還包括美祿和高樂高。」 不僅如此,陳海超還認為,「目前營養乳品有兩大陣營,一個是傳統的牛奶類的企業,包括蒙牛、伊利、光明,他們開發了一些含乳類飲料,還有一類是飲料大鱷,他們開發的含乳飲料,比如娃哈哈和營養快線、銀鷺花生奶等。隨著營養乳品選擇的增多,阿華田要面臨的競爭格局並不簡單。」

「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營養是大的趨勢,但是,含糖較高以及深加工依舊是阿華田存在的問題,追求健康理念的消費者可能並不會輕易買帳,合作能否帶動兩者的雙贏還有待觀察。」上述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食品業人士對記者說。

相關焦點

  • 康師傅接手阿華田進軍即飲乳市場
    康師傅2月10日發布公告,宣布與阿華田母公司上海英聯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從2017年5月1日起,康師傅獲得在中國大陸市場獨家生產和銷售阿華田麥芽營養即飲乳品系列產品。  英聯食品與康師傅飲品合作的麥芽營養即飲乳品系列產品是阿華田目前快速成長的重要產品線之一。
  • 康師傅接手阿華田麥芽營養即飲乳品系列
    康師傅飲品投資(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師傅飲品」)近日與上海英聯食品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聯食品」)籤署合作協議:從2017年5月1日起,康師傅飲品被授權在中國大陸市場獨家生產和銷售英聯食品旗下阿華田麥芽營養即飲乳品系列產品。
  • 康師傅加速布局含乳飲料市場 一舉拿下阿華田麥芽營養即飲乳品系列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加速布局含乳飲料市場!  2月10日,據媒體報導,康師傅控股(00322.HK)旗下公司即康師傅飲品投資(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康師傅飲品」),日前已經與上海英聯食品飲料有限公司(下稱「英聯食品」)籤署合作協議,主要內容如下:  從2017年5月1日起,康師傅飲品被授權在中國大陸市場獨家生產和銷售英聯食品旗下阿華田麥芽營養即飲乳品系列產品。
  • 康師傅宣布接手阿華田飲品 後者在華曾長期虧損
    (原標題:康師傅宣布接手阿華田飲品 後者在華曾長期虧損)
  • 康師傅攜手國際知名品牌阿華田 發力營養乳飲市場
    (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師傅飲品」)與上海英聯食品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聯食品」)籤署合作協議:自2017年5月1日起,康師傅飲品被授權在中國大陸市場獨家生產和銷售英聯食品旗下阿華田麥芽營養即飲乳品系列產品。
  • 康師傅拿下阿華田 多線布局飲品市場
    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00322.HK 下稱康師傅)2月10日發布公告,宣布與阿華田(Ovaltine)母公司上海英聯食品飲料有限公司(Associated British Foods,下稱英聯食品)籤署合作協議,從2017年5月1日起,康師傅獲得在中國大陸市場獨家生產和銷售阿華田麥芽營養即飲乳品系列產品。
  • 還記得阿華田是什麼味道麼?沒想到它竟然要姓康了
    還記得阿華田是什麼味道麼?沒想到它竟然要姓康了 iwangshang / 梁周倩 / 2017-02-10 摘要:剛剛關閉臺灣方便麵業務的康師傅,這次將棋子壓在了飲品業務。
  • 康師傅公布首季業績股價瘋漲,攜手星巴克推新品加碼即飲咖啡
    昨晚揭曉今年首季淨利勁增逾60%後,康師傅控股(0322.HK)今天股價跳空高開,午後最高漲幅一度超過7%,創近兩個月來新高。該公司在報告中指出,在方便麵市場持續回暖、漲價等利好因素下,一季度方便麵業務收益、淨利潤和毛利率全面上漲。其中,高價面同比銷售增長一成多。高端水也成為其今年發力重點。
  • 中國方便麵市場25年暗戰:康師傅慘勝,統一不玩了
    相比之下,統一的老對手康師傅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卻成績耀眼,第一季度公司總收益同比上升3.73%至141.976億元,公司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增長15.32%至4.335億元。雙方的交手始於1992年。這些年來,在傳統方便麵和飲品市場整體頹勢的狀態下,經歷了方便麵爭奪戰、火腿腸補貼戰後的兩大巨頭,如今又不約而同地瞄準了中高端品牌的戰場。
  • 康師傅、統一方便麵業務回暖
    最近幾日,在港上市的兩家方便麵大佬相繼公布去年財報,其中康師傅控股去年斬獲淨利潤24.63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增長35.42%,統一企業中國淨利潤10.30億元,同比增加17.2%。兩家公司的方便麵業務均微增,部分明星產品甚至錄得三成增幅。這也被業內稱為方便麵市場正觸底反彈,不過再現輝煌仍然存疑。
  • 康師傅去年賣出253億元方便麵,但飲料卻越來越賣不動了
    「新生代更喜歡有網紅特質的品牌茶飲,消費在明顯升級,除了營銷之外,康師傅飲品當下更重要的是提升產品力。」截至23日收盤,康師傅報收12.40港元,下跌2.05%。賣出253億方便麵加碼高端市場,讓康師傅從2017年開始就逐步扭轉了方便麵越來越賣不動的局面。
  • 康師傅淨利33億方便麵業務貢獻六成 百事可樂拉動飲品板塊營收增長
    其中,方便麵業務營收實現253億元,同比增長5.79%;淨利潤實現22億元,同比增長28.74%,佔公司淨利潤的66.05%。同時,憑藉46.6%銷售額市佔率成為銷售冠軍。同時,康師傅控股飲品業務板塊表現也不錯。
  • 星巴克聯手康師傅推高端瓶裝飲品 掘金即飲咖啡市場
    未來,消費者不需要去星巴克的門店也能方便地買到星巴克了,不知多少人要開始心疼自己的錢包。  「國產」星巴克  最近,星巴克在中國推出了4款符合中國消費者口味偏好的瓶裝星冰樂產品。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星巴克新品定價並未明確,範圍大概在16~20元。此外,在和康師傅合作後,這些產品也都將在中國生產。
  • 方便麵巨頭中報"冰火兩重天" 康師傅淨利增長 統一下滑
    在報告期內,康師傅兩大業務方便麵和飲品整體收益及利潤均呈現正增長。其中,康師傅方便麵營業額同比增長1.75%,股東應佔溢價同比上漲33.54%至5.32億元。方便麵業務在第二季度淨的利潤同比上漲了72.65%。另外,康師傅飲品上半年營業額同比上漲5.8%,上半年公司股東應佔溢價1.66億元同比上漲41.32%。飲品業務自第二季度的淨利潤同行上漲了252.08%。
  • 臺灣康師傅被黑心油撂倒 大陸方便麵業務也陷低谷
    康師傅的大股東頂新集團於次日證實了臺灣康師傅已解散的消息,不過頂新集團強調,臺灣康師傅之前的業務僅是進口生產設備,早無任何實質營運業務,意在將對中國大陸運營的康師傅的影響降到最低。北青報記者昨天在北京的一些超市中看到,康師傅方便麵基本佔據了每家超市方便麵貨架的半壁江山。從產品包裝上可以看到,目前康師傅方便麵在天津、青島、鄭州、保定都有生產。
  •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兩者在包裝上也總是極其相似,傻傻的風雲君傻傻分不清楚,還以為他們本來就是一家 。更巧合的是,康師傅和統一的業務構成基本一致。2018年,兩家企業的方便麵業務均佔各自總營收的39%,飲料業務則均佔各自總營收的58%。
  • 方便麵增收,飲品「拖後腿」,康師傅上半年收益增長8%
    8月24日,康師傅發布公告稱,上半年收益為329.34億元,同比增長8%;股東應佔溢利為23.8億元,同比增長58.37%。期內,康師傅方便麵業務穩居市場佔有率第一位,且正逐步擴大優勢,而飲料業務持續走弱。
  • 康師傅2019年營收超600億元 方便麵佔比40%
    康師傅2019年營收超600億元 方便麵佔比40%來源:聯商網2020-03-24 09:37聯商網消息:3月23日,康師傅控股(00322.HK)發布2019年全年業績報告,康師傅2019年營收為619.8億元,同比增長2.13%
  • 星巴克把旗下即飲飲料的生產和銷售權交給了康師傅
    對獲取更多中國即飲咖啡飲料市場份額的渴望,令星巴克再次牽手了一家本土合作商。今天,星巴克與康師傅控股股份宣布籤署合作協議,在中國內地生產星巴克即飲飲品,並拓展本地市場分銷渠道。根據協議,星巴克提供咖啡原料、品牌推廣和產品的研發創新,康師傅負責在中國內地生產和銷售星巴克的即飲飲料產品。
  • 「跌跌」不休成過去 高端方便麵成統一、康師傅翻身「稻草」
    毫無疑問,2018年年初統一開始實施的漲價,推出改革方便麵產品等一系列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大幅緩解了其2017年仍面臨的業績下滑趨勢。統一也在財報中指出,收益及毛利的增長主要受惠於方便麵飲料銷售的回溫,「以及市場調整銷售通路利潤所致」。而在經歷近幾年的連續跌幅後,不僅是統一業績回暖,早前康師傅業已扭轉了自身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