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冬至北方吃餃子 南方吃湯圓 多吃這樣的湯圓 全身暖乎乎

2020-12-20 丹姐小廚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起源於春秋時期。冬至日時,太陽直射地面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比南半球少50%,北半球白晝達到最短。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

在冬至這一天除了要慶賀祭天祭祖外,南方地區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冬至吃湯圓有兩種說法,第一種為了慶祝團圓,第二種吃了湯圓添歲,也就是大了一歲。

在唐宋時就有了吃湯圓的習俗,當初冬至這一天要舉行大型的祭祀活動,這一天婦女們早早的就起來準備好祭祀的飯菜,然後再包上一鍋湯圓,等到祭祀的人們回來了,然後一家人就圍坐在一起吃熱騰騰的湯圓,這樣也表示團團圓圓的意思。現在人也把湯圓當成團圓的象徵,尤其是南方的人們比較喜歡吃甜食,所以在冬至這一天會煮上一鍋湯圓。

到了明清時期吃湯圓已經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習俗了。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根據史料記載冬至這一天吃湯圓也是「添歲」的意思,做好湯圓以後大家圍坐在一起吃,吃完以後就長了一歲,因為在古代他們認為冬至就是年尾,也就是過年了你又大了一歲。

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一款湯圓的吃法,配上非常有營養的紅豆、紅糖、紅棗、枸杞、也可以加入紅皮花生(五紅湯),多喝可以補氣補血,全身暖乎乎的,手腳不再冰涼,就一起看一下具體的做法吧!

【 冬至湯圓---做法簡單,補氣補血,營養美味】

【主料】紅豆 紅糖 枸杞 紅棗 糯米粉

【配料】開水

【工具】砂鍋

----【開始製作】----

小貼士:後面的總結希望大家好好看一下哦,為了使大家有一個良好的閱讀體驗,在製作步驟過程中沒有添加過多的注意細節,想讓大家更容易的看清具體步驟,所以在製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都寫在後面的【內容總結—製作要點】裡面了。

1.紅豆提前用清水浸泡6個小時,衝洗乾淨,放入砂鍋中,多加一些水,大火煮開後,轉中小火燉煮20分鐘。

2.在煮紅豆期間,處理一下紅棗,紅棗洗淨去核。

3.放入去核的紅棗繼續煮20分鐘。

4.做湯圓。準備一些糯米粉放在碗中,分次少量的加入開水,邊加邊攪拌,攪拌成絮狀放至不燙手時揉成光滑柔軟且不粘手的麵團。揪一小塊麵團,揉圓,一個小湯圓就做好了。

5.在砂鍋中放入做好的湯圓,煮至湯圓飄起,加入紅糖和泡好的枸杞,再煮5分鐘即可關火。

成品圖:這樣非常營養美味的冬至小湯圓就做好了,你還不試一下嗎?

----【 內容總結—製作要點】----

1.紅豆一定要提前浸泡,否則不容易煮熟,砂鍋中一次多加些水,防止中途添水。

2.做湯圓時糯米粉要揉成光滑柔軟不粘手的麵團,如果麵團太粘,做出來不成型,軟踏踏的,如果面和得太硬,做出來的湯圓沒有軟糯的口感。

3.最後加入枸杞時不要煮的時間太長,以免造成營養流失,最多煮10分鐘就可以了。

----【結語】----

這樣做出來的冬至小湯圓軟糯Q彈,營養美味,冬至吃湯圓,長一歲,不要再吃水煮湯圓了,吃這樣的小湯圓美味、營養還漂亮,做法還特別簡單,建議你也試試哦!

大家好,我是丹姐。是一個熱愛製作美食,喜歡下廚房的寶媽,如果您看完本文後覺得對您有幫助或者覺得喜歡,可以點擊關注「丹姐小廚」,我會每天分享自己的美食心得 ,如果您有什麼不同的見解,或者好的建議給我,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感謝大家的觀看,我們下次再見!

相關焦點

  • 明日冬至,湯圓要吃這餡的,驅寒又暖身,全身暖乎乎,今年才圓滿
    明日冬至,湯圓要吃這餡的,驅寒又暖身,全身暖乎乎,今年才圓滿小夥伴們,明天就是冬至了,冬至是我們傳統的節日,有「肥冬瘦年」之稱,意思就是冬至比過年還要豐盛,在這天除了家家團聚,準備豐盛的吃食外,還會有不少老闆讓員工提前下班,讓家人團圓的,在飲食上
  • 明日冬至,吃餃子還是湯圓?看看客家人的習俗,原來還有這樣吃的
    明日冬至,吃餃子還是湯圓?看看客家人的習俗,原來還有這樣吃的明日冬至了,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湯圓,南北的習俗不同,但是對冬至都非常重視,民間素有「冬至大於年」的說法。在我媳婦老家,冬至這一天非常隆重和熱鬧,人們都放假回家,沒有放假的也請假回家,和家人團聚,甚至比春節還熱鬧。最重要的是有一種食物,它既不是餃子也不是湯圓,但很像餃子和湯圓的結合體,我叫它肉餡湯圓。常見的湯圓都是糯米加這甜餡的,但是肉餡的湯圓很少吃多,而餃子一般都是肉餡。
  • 「冬至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餃子的來歷與湯圓的寓意又是什麼呢?
    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還有冬至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還有我們的傳統諺語也有「冬至到,吃水餃」的說法。民間甚至流傳「冬至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的說法。那餃子又是怎麼來的呢?在冬至這天,張仲景帶著徒弟,把這種耳朵形狀的藥煮熟,送給凍傷了耳朵的鄉親們。鄉親們喝完之後全身都暖洋洋的,於是就問,這個湯叫什麼名字?他們回答說,這叫做「祛寒嬌耳湯」,裡面這個耳朵形狀的就叫做「嬌耳」,而且告訴鄉親們,喝了這個湯,他們的耳朵也會很快的好起來的。
  • 今日冬至丨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雖然冬至是北半球光照時間最短的日子,但並不是最冷的一天,因為地表尚有「積熱」,大氣和水分仍能儲存熱量,到了三九、四九的時節地表積熱最少,此時的氣溫最低,所以說真正的寒冬還在冬至之後。 此日我國北方大部地區平均氣溫在0℃以下,南方大部地區普遍在6℃-8℃。東北大地千裡冰封,黃淮地區銀裝素裹,江南地區的農作物仍在生長,華南地區仍保持在10℃以上。
  • 冬至吃貨地圖來了!北方冬至吃餃子,南方吃湯圓?冬至你家吃什麼
    冬至你家吃什麼?冬至吃貨地圖來了!稱霸東北、西北、華北的大餃子!餃子是北方人冬至,乃至整個冬天的家家必備、明星單品!家裡來客人吃餃子,一家人團圓吃餃子,家裡有事兒吃餃子,家裡沒事兒也吃餃子。從白菜肉餡,酸菜肉餡,豬肉大蔥餡兒,韭菜雞蛋餡,茴香肉餡到豇豆餡、辣椒餡、三鮮蝦仁餡,北方的餃子從冬至這天開始就重墨登場了!餃子對於北方人來說不僅是冬至吃了「不凍耳朵」,不同餃子餡也能有不同說道。韭菜餃子:取諧音「久財」。寓意財富久遠,代代相傳。芹菜餃子:取諧音「勤財」。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冬至南方為什麼要湯圓由來介紹
    12月22日是2019年的冬至節氣,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吃什麼?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冬至吃餃子是北方的習俗,冬至吃湯圓是南方習俗。當然也有些地方還有其他的飲食習俗。冬至節氣你家吃什麼?冬至吃什麼?北方人吃餛飩和餃子  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
  • 冬至,北方餃子,南方湯圓,你家吃啥呢?
    冬至的風俗: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贈鞋帽、藏冬冰!在北方安家十個年頭,入鄉隨俗,十個冬至,吃了十年餃子。我是地道的南方人,但不喜歡吃湯圓。小時候湯圓都是媽媽和外婆一起自己包的,湯圓芯是家鄉甘蔗糖,焦紅中帶點黑,吃起來極甜又有點苦,有點糊的味道。每次煮,我和妹妹都基本不吃。後來大些了,極力說服媽媽將湯圓芯換成了白糖,再後來白糖裡加了香脆的花生碎,我們也從不吃能吃到幾個。現在超市裡湯圓的口味非常多,但最喜歡還是花生味的。年歲越長,離家越遠,記憶深處的味道卻越濃。
  • 冬至這天到底吃什麼?南方吃湯圓北方吃餃子,這個地方要吃狗肉
    中國素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可見中國人對吃十分講究,每到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冬至,各個地方的吃法更是大有不同。南方和北方的冬至飲食習慣各不相同。南方人在這一天要吃湯圓,北方要吃餃子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
  • 冬至節氣吃什麼傳統食物?北方和南方吃餃子還是湯圓
    冬至吃餃子  每逢一個節氣,最熱烈的話題往往是「這個節氣吃什麼」?冬至更不例外。小雪臥羊、大雪臥豬之後,冬至的吃,註定是豐盛的。「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冬至,「數九寒天」的開始,北方有吃餃子、餛飩等風俗,南方則吃米糰、長線面。  北方食餃,南方食粑。
  • 今日冬至|吃餃子吃湯圓都是福至
    意思是冬至這一天,應該養生靜心地度過。古人對冬至的重視可見一斑。時至今日,冬至這一天中國南北方會有不同的習俗,北方會吃餃子、南方會吃湯圓。北方有諺語:冬至到,吃水餃。南方也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 冬至吃啥有講究,你家是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呢?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是節氣中比較受老百姓重視的一個日子,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 網上一直有關於冬至節吃什麼的爭論:是吃餃子呢,還是吃湯圓呢?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這是有緣由的。
  • 冬至吃湯圓由來和傳說 南方冬至都是吃湯圓的嗎原因分析
    2018年南方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在我國部分地區,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而一到冬至,我國南方地區都會煮上湯圓,正所謂吃了湯圓,就會年長一歲。這樣的說法,到底是起源於什麼時候呢?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早起開始忙活,和面,剁餡,調拌準備包餃子,氣氛隆重不亞於過年。
  • 冬至為何又稱「小年」?這天為何南吃湯圓北吃餃子?
    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在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這個傳說有著「冬至大過年」地位的節氣,每年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少的樂趣和儀式感。冬至,從古至今,都是值得慶賀的好日子。
  • 冬至吃什麼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為什麼要吃餃子由來
    冬至美食,你知多少  北方 餃子  餃子,相傳是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
  • 今日冬至,南吃湯圓北吃餃子,冬至還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傳統習俗
    今日冬至,南吃湯圓北吃餃子,冬至還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傳統習俗轉眼間就到了冬至,明明還記得前些日子還是小雪,但是不得不說,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是最特別的那個。很多人可能不會記得立冬,大雪和小雪,但總會記得冬至,而且關於冬至的飲食的討論,也是經久不衰。一般來說大差不差,就是南方吃湯圓,北方吃餃子,很多人的家裡都是將冬至當成傳統節日。因為冬至本身就屬於,既可以算得上是節氣,也可以能算成節日,而且在古時候,冬至也是應該很熱鬧的日子。
  • 冬至話習俗 南方祭祖北方吃餃子
    中國天氣網訊 冬至,是24節氣中第22個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又存在差異,比如在我國南方地區有祭祖的習俗,北方地區則有吃餃子的習俗。具體習俗有哪些,一起繼續往下看。1、南方地區偏愛糯米製品。
  • 各地冬至吃什麼?餃子、湯圓、羊肉,還是……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今天(12月21日)冬至,真正的隆冬開始了。「冬至大如年」北方餃子南方湯圓 一碗羊湯暖一冬,各地在冬至這天,都是怎麼吃的呢?北方吃餃子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在北方地區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 冬至吃貨地圖來了!除了北方餃子南方湯圓,還有這些習俗
    冬至是我國傳統曆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它是24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也是一個傳統節日,俗稱「冬節」,民間也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說。中華民族,泱泱美食大國,過節絕不會少了一個「吃」字。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在冬至準備的美食也不盡相同。「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北方,餃子佔據了絕對霸主地位,從東北到中原都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在寒冷的冬日,來一份熱氣騰騰剛出鍋的餃子,蘸點香醋,輕輕咬破,汁水四溢,吃完再來一口原湯,渾身都舒坦了。你覺得只有餃子很單一,那就錯了,餃子也可以變換多種形態。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北方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要追溯到東漢末年。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至今。  傳說冬至吃餃子緣起於東漢醫聖張仲景,據說在冬天張仲景看到百姓因寒冷凍壞了耳朵,故把禦寒的藥物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的物體,起名「嬌耳」,在冬至那天煮熟讓人們連湯吃下,保護耳朵。  時至今日,人們把包餃子的習俗沿襲了下來。
  • 冬至快到了,北方餃子南方湯圓,教你自製黑芝麻湯圓,軟糯流心
    冬至馬上就要到了,冬至是24個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這天是地球赤道以北地區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冬至吃水餃是從漢代一直流傳到現在的習俗,據說吃餃子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還有老話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但是我國地域遼闊,冬至吃餃子也存在南北差異,一般北方的朋友在冬至日是吃餃子,南方的習俗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