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在葫蘆島龍灣海濱看到,海域出現大面積海水結冰現象,一般海域冰層厚度超過30釐米,很多遊客紛紛趕來觀看冰海美景。 記者 馮玉興 攝
由於接連遭遇寒潮和受冷空氣影響,遼寧沿海城市的近海出現了往年沒有的大面積海冰,海參養殖業受影響大,部分煤炭運輸受影響,預計海產品價格也將因此上漲。
葫蘆島:罕見「冰海」景觀引人來拍照
昨日,在葫蘆島市龍灣海濱,很多遊人來看冰海。海冰往海裡延伸數十海裡,往日潮聲一片的海灘變得非常寂靜。厚厚的冰層從岸邊一直延伸向大海深處,長達幾公裡,人在冰面上可以自由行走。
在封凍比較嚴重的海面,海冰如厚厚的積雪一般,呈現出海浪一樣的高低不平形狀。很多遊客看到如此大規模的冰海奇觀讚嘆不已,很多人手拉手踩著冰在海面上走,在冰面上嬉戲,一些遊客掏出相機和手機紛紛拍照留念。
特意前來看海冰的市民齊鳳豔說,「我在葫蘆島居住了20多年,還是第一次看到大海有這樣大面積結冰,真是太美了,簡直是在畫中一樣。 」葫蘆島海事局辦公室主任於敬源說,浮冰厚度一般都達到了40-50釐米,與往年同期相比,無論是厚度、面積都有大規模增加。
大連:海冰封鎖渤海灣 漁船無法出海
國家海洋局大連海洋中心站監測預報人員表示,今年大連海域比往年提前近1個月進入嚴重冰期,冰塊從海岸向海內延伸3-4公裡,遼東灣浮冰範圍達到60海裡,一般冰厚為15-25釐米,北黃海浮冰範圍達到21海裡,一般冰厚為10-20釐米,作業漁船根本無法出海。
近幾日,大連地區氣溫有所回升,海冰發展速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減緩,但是海水溫度不會馬上回升,而會繼續下降1-2℃,所以海冰發展速度只會有所減緩,而不是減少,海上冰情會進一步加重。
錦州:錦州港破冰受影響不大
錦州港調度室的工作人員稱,為了保證錦州港貨流不受影響,錦州港頻繁使用具有破冰功能的拖輪,對進出港口船隻進行助拖,調整船隻進出港次序,採用萬噸以上船隻運輸,以保證運輸安全。
錦州港工作人員稱:「現在,主航道上沒有浮冰,能夠保證通航安全。 」
營口:三十年最嚴重海冰
海冰外緣線已從元旦前後的40多海裡擴大到70多海裡。冰厚也從10-20釐米增加到15-25釐米,與同期相比是近三十年來最為嚴重的一次海冰。
嚴重的冰情對船舶航行、停泊等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1月3日上午8時,「融華889」輪被冰卡住,經營口市海上搜救中心緊急調派破冰船舶救助,順利脫險。1月5日,「新晨盛」輪左錨鏈斷6節,經營口市海上搜救中心緊急處置,安全脫險。
元旦至今,營口轄區累計出動巡航、破冰船舶506艘次,提供破冰助航服務240次。營口海事局工作人員表示:「主要提供專用的破冰船對船舶進行引導。還有就是對2000噸載重以下的船舶或者老舊油船限航,防止出現險情汙染海域。 」
海參養殖影響大海產品價格上漲
「就是因為海冰,周圍很多人的海參都得了化皮病,我自己的池子裡也出現了這種病,還沒來得及治呢。」在營口市鮁魚圈養殖海參的韓經理表示,「我們周圍有100多戶養殖海參。海參是全年養殖的,往年都能平安過冬,誰想到今年能凍成這樣。 」「100多戶養殖戶大多都出現了化皮病,得病的還得拿出去扔掉,一得病就得損失幾萬元。 」韓經理表示。
錦州市大興海參養殖公司的工作人員哲銘興告訴記者,和往年相比,海參養殖場的海參產量減產10%-20%。大連地區海產品養殖也以海參居多,一養殖戶說,甚至可能造成減產。
大連市漁業部門表示,目前主要受影響的是淺水灣區域,深水港影響並不大。而春節前後,正值牡蠣、扇貝等海產品的收穫期,海冰封鎖渤海灣以後,漁船無法出海,不僅有可能延誤收穫,而且如果海冰繼續蔓延,海產品還將面臨被凍死的危險。海產品價格可能因此上漲。
昨日,記者走訪了錦州市內的幾家市場,在錦州市「龍江南裡」農貿市場內,一位賣海鮮的女士告訴記者,由於持續低溫,漁船出海困難,所以海鮮價格略有上調,但是錦州水產養殖較為發達,所以海鮮上漲幅度不大,以鮮蝦為例,現在價格比十天前大概漲了3角。
受海冰影響 電煤水路運輸不暢
水路運輸是電煤供應的重要途徑,由於受到渤海灣海冰影響,電煤的水路運輸不暢。近日,大連莊河電廠煤炭告急。據海事部門介紹,1月7日,大連莊河電廠存煤量曾下降到不足4萬噸,達到電煤存量紅色警戒線。
針對葫蘆島水域大面積結冰對水上船舶航行安全特別是電煤運輸暢通造成的嚴重影響,為保證擔負東北電網輸電任務的華能綏中電廠供電穩定,防止居民正常生活受到影響,葫蘆島市專門要求做好電煤運輸船舶進出港、靠離泊、裝卸貨等環節的安全監管工作。
駐葫蘆島記者馮玉興特派錦州記者寇德印 特派營口記者韓遠飛 特派大連記者嶽鵬
來源:遼瀋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