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遊北鬥: 中國沿海城市走一遭 03】北部沿海遊 之 營口
遼寧省轄地級市,地處遼東半島中樞,渤海東岸,大遼河入海口處的營口市,轄區內海岸線長122公裡,管轄海域面積1542平方公裡,其中灘涂面積132平方公裡,淺海面積1410平方公裡。營口海洋旅遊資源條件優越,較著名的濱海旅遊區、沙灘浴場資源各近十處,其最具海洋特質的岬灣型砂質海岸,海蝕地貌,海蝕崖、海蝕穴、海蝕拱橋等自然景觀讓人流連忘返絕不為過。
營口海蝕礁
據文獻記載,營口的性格似乎不太張揚,可是營口地區的歷史異常悠久,早在26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營口的祖先就在這裡繁衍生息。五千多年前,傳說中的堯、舜時代,營口屬青州、營州;戰國時期燕國統治今遼寧省,乃至秦統一中國後,營口地區都屬遼東郡。
到了清宣統元年(1909年),清政府撤營口海防同知廳,設營口直隸廳,直屬奉天省管轄。1945年10月20日,營口市第一次解放,成立營口市民主政府;1948年11月2日,營口最終解放,恢復了市民主政府;1949年5月1日,營口市民主政府改稱為營口市人民政府。
人們可能會納悶,,營口市怎麼在2019年7月竟獲評"中國(區域)最具投資營商價值城市"稱號? 其實,營口市是我國東北近代史上第一個對外開埠的口岸,是大龍郵票的誕生地和發行地之一,是中國紅十字運動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民族金融業的起興之地。
營口海邊
人們還會問到,營口這個名字的"營"字好像跟兵營有關,不知對否. 關於這一點,營口市的對外介紹還真有說法,也就是清康熙年間,朝廷準許蒙古巴爾虎人在營口那圪塔放牧。巴爾虎人的窩棚連成一片,遠遠看去就像軍營一般,人們就稱這一帶為"營子"。又因為這個地方潮落時潮溝就乾涸,潮漲時潮水就會沒溝,故取名為"沒溝營"。
"營口"則是早期清政府官文中所稱"沒溝營口岸"的簡稱。清同治五年(1866年),清政府在營口設立奉錦山海關道,管轄西起山海關、東到鴨綠江口整個遼東地區的涉外、釐稅等事務。而清同治六年(1867年),清政府增設營口海防同知廳,管理海疆治安,至此首次以"營口"字樣命名的官方機構面世而立,營口二字連同它的沿海海防地位開始了新局面.
因為營口市的氣候特點是冬季漫長寒冷,夏季溫熱多雨,春季乾燥多風,秋季涼爽,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屬大陸型季風氣候,自然與人文旅遊資源都很豐厚,它們將營口的硬朗與美麗展現在旅遊者的面前絕對會贏得讚不絕口.
營口海灘
營口海灘
夕陽墜海
夕陽入海別樣情
夕陽墜海
營口市地處渤海東岸,是全國唯一一個西朝大海的地級市,每日傍晚可見夕陽墜海之景。觀海地址位於高新區西炮臺遺址的南側西炮臺南路,是由營口高新區建設的海濱觀光帶。
遼寧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
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海蝕礁
是2014年12月1日經國家海洋局批准建立的國家級海洋類型特別保護區。保護區地處渤海遼東灣畔,營口市北海新區沿海,總面積4.46平方公裡,海域面積3.20平方公裡。
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 海蝕巖
營口團山國家級海洋公園海灘
由於巖性差異,導致他們的抗風化能力、抵海蝕能力的不同,形成有海蝕崖、海蝕臺、海蝕穴等多種海蝕地貌和海積作用形成的海灘和形式多異的沿岸沙壩等。團山海蝕地貌造就了該區獨特的海蝕自然景觀近百個,是全國罕見、長江以北僅有的地質遺蹟和珍貴的海洋資源。
營口赤山風景區
營口赤山風景區
位於營口東南部中心萬福鎮東7公裡、萬福鎮與蓋州礦洞溝鎮交界處。景區佔地20多平方公裡,早在唐初就是遼東名山之一,清代時是遼南道教名山。赤山以峰奇、洞異、泉清、石怪、寺古而著名。有三清峰、五洞峰、旋門峰、天橋峰、天池峰,五座三峰。其中三清峰最高,海拔891.1米。赤山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風景區,距營口市區75公裡、距蓋州城區40公裡,距莊蓋高速(G21)萬福站9公裡。
營口海灘紅地毯
營口海灘紅地毯
營口海灘紅地毯
在遼河入海口處兩岸灘涂上,有一種特有的植被叫鹼蓬草,在太陽照射和海水衝刷下,由綠變紅、由紅變紫,猶如一塊紅地毯鋪展在廣闊的海灘上,景色蔚為壯觀,因而有"紅地毯"的美譽。從遼河入海口至蓋州角的灘涂上可見此景觀,其中以高新區永遠角觀賞最為壯觀。
營口海灘紅地毯
西炮臺遺址
西炮臺遺址
西炮臺遺址位於營口市區西部遼河入海口左側渤海岸畔,是中國近代海防工程的重要建築物,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據歷史檔案記載:西炮臺原名營口大炮臺,是向清光緒帝呈報之名。因炮臺位於營口市區西端,民間俗稱"西炮臺"。西炮臺始建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建成,為夯築四合土。炮臺面海"內築土臺三方,中大旁小,高四五丈"。中間大炮臺為二層,高6米,長寬各50餘米。臺頂四周為矮牆。牆下暗炮眼8處,置炮52尊,炮臺四周圍牆900餘米。營口西炮臺是清末東北的重要海防要塞,也是東北最早的海防工程之一。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初和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夏,分別遭到日本和沙俄侵略軍的破壞。
西炮臺遺址
西炮臺遺址
楞嚴禪寺
位於站前區八田地街道辦事處惠安社區,東與公園毗鄰,得名楞嚴寺公園。是遼寧省現存較為完整的民國時期的大型寺院建築群之一,坐北朝南,三進院落,佔地一萬平方米,有佛殿九十九間。楞嚴禪寺始建於民國十一年(1922年),民國二十年(1931年)落成開光。是禪定和尚多方募化費用,在原佛教宣講堂舊址上建成的.
楞嚴禪寺
楞嚴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