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萬口鹽井產出八千萬噸食鹽

2021-01-09 央視網
自貢萬口鹽井產出八千萬噸食鹽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6日 21:46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一個西南小城,在千年前創造了開鑿地層的世界第一。一萬三千口鹽井,八千萬噸食鹽,曾為艱難單薄的日子熬出了信心和希望的滋味。

    CCTV.com消息(探索·發現6月26日播出):點擊看視頻〉〉〉

一個西南小城,在千年前創造了開鑿地層的世界第一

一萬三千口鹽井,八千萬噸食鹽

自貢,用歷史書寫傳奇

    一個西南小城,在千年前創造了開鑿地層的世界第一。一萬三千口鹽井,八千萬噸食鹽,曾在民族危亡時刻,為艱難單薄的日子熬出了信心和希望的滋味。自貢,用歷史書寫傳奇。

責編:嚴晉

相關焦點

  • 飼料添加劑冒充食鹽 四川自貢查處22噸假鹽(圖)
    信息 飼料添加劑冒充食鹽 四川自貢查處22噸假鹽(圖) 現場查獲飼料添加劑氯化鈉22噸,在成都、自貢兩地抓獲涉案人員10名,其中,5人被依法刑拘,1人被取保候審。據悉,該案是自貢鹽政成立至今查處的涉案數量最大的一起製販假鹽案件。  蹊蹺:自貢市場出現假鹽   「其實從今年年初開始,我們就在日常的市場巡查中發現了假鹽。「鹽政市場稽查所副所長劉莉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這些假鹽大多出現在偏遠的農村。
  • 「鹽都」自貢,有世界上第一口人工鑿成的超千米深井——燊海鹽井
    而位於四川南部的自貢市境內,有世界上第一口人工鑿成的超千米深鹽井——燊(shēn)海鹽井,恰好處於北緯29度40分......自貢有三大旅遊資源聞名於世:恐龍、花燈和井鹽。 其中,深達1001.42米、世界第一口超千米人工鑿成的鹽井——燊海井,是迄今惟一仍在生產的鹽井,堪稱自貢鹽業的「活化石」。自貢,素有中國「千年鹽都」的美譽。
  • 鮮榨菜,自貢鹽,天府花生粒粒滿
    鮮榨菜,自貢鹽,天府花生粒粒滿。首先來看鮮榨菜。榨菜質地脆嫩,風味鮮美,營養豐富,是中國名特產品之一,與法國酸黃瓜、德國甜酸甘藍並稱世界三大名醃菜。中國榨菜,以四川榨菜最為知名;而四川榨菜中,又以涪陵榨菜名氣最響。
  • 中國這地方被譽為鹽都,開採歷史有 2000多年,鑿了1.3萬多口鹽井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鹽不僅是一種調味品,也是我們身體不可缺少的一種物質;其中無機鹽(礦物質)更是人體所需的六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糖類)、油脂、蛋白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之一。而我們食用的鹽的來源有:海鹽、井鹽、礦鹽、湖鹽、土鹽等。
  • 食鹽的「秘密」:山東產鹽區主要集中在泰安濰坊
    本報記者 周錦江 攝  編者按  各地搶購食鹽的風波逐漸平息,風波背後,則是人們應對謠言的科學常識的不足。  鹽究竟從哪兒來,它有沒有受核汙染威脅的可能?山東的食鹽產量又有多少?本報記者走訪泰安、濰坊等地,為您尋找答案。
  • 泰安人一年吃鹽1.9萬噸 食鹽質量全省第一
    原標題:泰安人一年能吃掉1.9萬噸鹽
  • 知名導演編劇進自貢 量身打造自貢電影《鹽馬幫》
    昨日下午,自貢召開專家赴自貢考察文化產業項目暨電影《鹽馬幫》座談會,討論電影《鹽馬幫》相關事宜,華西城市讀本記者在會上了解到,《鹽馬幫》為自貢本土作家趙應所著,講述鹽商時期普通百姓生活,在準備工作完成之後,擇日開拍。
  • 探訪自貢古鹽井 將再現古代傳統製鹽風貌
    從自貢城區出發,沿著省道305線,大約五六公裡,就來到貢井城西邊大塘山,這裡坐落著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源井古鹽場。  已有上百年歷史的東源井古鹽場,如今仍在源源不斷生產,現已啟動維修保護與建設工程,不久的將來,這口罕見的古氣井將持續釋放旺盛的生命力,還將展示古代自貢傳統的製鹽風貌,並融入更多互動體驗元素。
  • 為什麼中餐鹽幾乎只有一種,而西餐裡的鹽卻紅、黑、綠、藍,什麼都有?
    ▍鹽從哪裡來鹽一般有四大來源,海鹽、礦鹽、井鹽和湖鹽。海鹽是蒸發海水獲得的,這是歷史悠久的產鹽方式,至今也是鹽的主要生產方式。目前中國年產鹽約6千萬噸,其中約1千萬噸用於製做食鹽,食鹽年消費約為700萬噸。
  • ...打卡自貢旅遊網紅地:千年鹽都、「東方龍宮」自貢恐龍博物館(圖)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鄧童童 楊琴 秦勇 攝影/華小峰)在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畔直播古法製鹽過程,駕駛無人機換一個角度參觀「東方龍宮」。12月9日下午,「川躍四十年 再瞰新天府」媒體團打卡自貢旅遊網紅地。
  • 臭鹽涉事企業生產許可證被暫扣 7000噸食鹽被召回
    臭鹽涉事企業生產許可證被暫扣 7000噸食鹽被召回 2017-05(即「臭味鹽」問題)進行了廣泛報導,河南省高度重視,成立三個工作組第一時間奔赴河南省三家製鹽企業,已要求問題產品全部下架,涉及數量為7000噸。
  • 查獲假鹽5400餘噸!自貢特大假冒鹽業註冊商標案被偵破
    查獲假鹽5400餘噸!自貢特大假冒鹽業註冊商標案背後的故事查獲的假冒鹽存儲假冒鹽的倉庫四川新聞網自貢11月22日訊(記者 徐昭磊)自貢因鹽設市,因鹽興市,在中國鹽業發展史上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自貢出產的井鹽純淨、天然、無汙染,品質在全國屬於最優級。
  • 我為家鄉代「鹽」——自貢旅遊攻略(景點遊玩篇)
    2019年自貢最新宣傳片(來源:自貢文旅)作為在自貢生活二十多年的自貢妹子,自媒體第一篇旅遊攻略當然是要為家鄉帶「鹽」。從景點來講,個人覺得自貢是個適合親子家庭出遊的城市,文末有具體行程規劃哦。自貢是丘陵地形,沒有著名的大江大河,也沒有高山峻岭,山的海拔一般500-800,最高峰在榮縣也901米;氣候呢,夏天很熱,冬天溼冷但是不下雪,也就是最低溫度一般在5-10攝氏度,沒有最高,都有可能,一個火爐城市,衣物怎麼帶,建議出行之前看看未來幾天天氣。談到自貢首先想到的關鍵詞有:千年鹽都,南國燈城,恐龍之鄉。
  • 自貢——一座有鹽有味的城市
    自貢,鹽都,燈城,又名恐龍之鄉。我的故鄉,生我養我的地方。這個城市因鹽而生,是一座有鹽有味的城市。自貢轄四區兩縣,貢井、自流井、大安、沿灘、榮縣、富順,建市時間為1938年。自貢兩字的由來就是取自流井、貢井兩口鹽井的第一個字。鹽成就了自貢,自貢也將鹽業文化發揚光大。
  • 井鹽歷史文化資源點有了「保護網」
    為有效保護自貢井鹽歷史文化,《條例》明確了井鹽歷史文化的保護對象:在古代、近代井鹽生產、運輸、貿易等活動中形成並具有一定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尚未被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化資源,以及現代形成的具有特殊價值、特別紀念意義的不可移動文化資源。同時,創新推出保護管理責任人制度,建立井鹽歷史文化保護四級責任體系,讓全社會參與到井鹽歷史文化保護中來。
  • 研學自貢,走進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
    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燊海井,位於自貢市大安區長堰塘,開鑿於清道光三年(1823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鑿成,歷時13年,井深1001.42米。現存燊海井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左右,燒鹽鍋8口,日產鹽2500公斤。它的主要建築有碓房、大車房和灶房,主要生產設備碓架、井架、大車等保存完好,保留著十九世紀的布局和風貌,是一處典型的清代井鹽生產現場。
  • 這款「自貢鹽」亮相直播間受關注
    川經瞭望記者 劉慕秋 陳家明 文/圖說到自貢,就繞不開鹽!自貢享有「千年鹽都」的美譽,此次四川省消費品精品展上,自貢館以鹽為代表的產品大放光彩。11月27日上午,四川省消費品精品展新聞直播間邀請到自貢市特色企業四川自貢馳宇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鄒成華,她帶來的天然富鍶鹽是清華大學與馳宇鹽品共同研發的新型健康功能食用鹽產品。
  • 展示兩千年井鹽文化 時隔30年自貢燈會再次大規模點亮北京
    龔扇、川劇變臉、扎染、秸杆畫、手工雕刻等自貢富有特色的民俗表演也將在現場精彩呈現。據悉,本次燈會活動場地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分為「美麗世園,世界之花」、「冬奧綻放,閃耀世界」、「年味世園,歡樂新春」三部分。
  • 千年鹽都,南國燈城,五彩斑斕的自貢
    這個揚名海外的「千年鹽都」,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個靠鹽堆積起來的城市,自貢產鹽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因而自貢歷史的每一章節都是鹽的白色,都是鹽的氣味,城市的特殊職能使自貢成為中華大地上不可多得的特別的地方。「鹽都」和它的智慧自貢設鎮、設縣、設市皆是因了鹽。北周武帝時因富世鹽井而置富世縣,因著名的鹽井大公井而置公井鎮。至唐武德元年,因鎮置榮州,改鎮為公井縣。
  • 梅澤射鹿——自貢土生土長的從獵人到井神的傳說故事
    昨天,我寫了「自貢牧羊女」其實是來自西昌鹽源縣,有好些朋友不服氣。還有人說「自貢也有羊,自貢的羊一樣可以發現鹽。」其實,美國作家馬克·科爾蘭斯基在《鹽》一書中寫道:「人類尋找鹽的最初一個方式就是跟隨動物的蹤跡......」從這來看,全世界的鹽業應該都是動物發現的,但我們也沒有必要把人家的故事非要說成是我們家的嘛?實際上,自貢地區還真一個和「牧羊女」差不多的發現鹽的故事。而且這個故事不是口頭傳說,而是有文字記載的。當然,故事的主人翁不是無名無姓的牧羊女,而是一位有名有姓的獵人——梅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