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季,在嶽普湖縣駐村的軍校同學老張打電話說,讓我在阿克蘇看看有沒有賣青儲飼料的牧民,畢竟阿克蘇也是畜牧養殖重要區域。他們為了扶持村民發展養殖業真是費盡了心思,這樣的駐村扶貧幹部,在全疆各地比比皆是。
老張從部隊轉業較早,分配到自治區某單位工作,後來全疆掀起了駐村扶貧,力爭要讓農村所有的貧困戶都實現脫貧,這是黨和政府關心基層的大舉措。他對我說從學校畢業二十四年了,一直還沒相聚過,你啥時到嶽普湖來,給我們指導指導工作,我帶你去體現一下嶽普湖縣的歷史文化。
關於嶽普湖縣,在我的印象裡還是比較陌生的,之後有了老張的邀請,這才讓我對嶽普湖縣有了密切關注。他曾說嶽普湖大力發展養驢產業,毛驢渾身是寶,不僅可以煉阿膠,還是一道美食,俗話說:「天上的鵝肉,地上的驢肉。」另外驢奶也是最有營養價值的飲品,受到不少消費者的青睞。
如果說起毛驢,我並不陌生,在老家時,家裡也養過毛驢,主要是拉車、耕地之用,並沒有吃過驢肉,喝過驢奶。記得在部隊裡,我從駐圖木舒克市的部隊調到庫爾勒市後,和戰友一起執勤換崗後,遇到了賣驢肉的四川老鄉。他說買點驢肉嘗嘗,真的太好吃了。我想自己還沒吃過驢肉,那就買五塊錢的品嘗一下。果不其然,驢肉的味道,跟豬肉、牛肉、羊肉差別很大,肉質鮮美,非常爽口。
驢肉雖然好吃,但極少有人賣的,城市裡也有開驢肉館的,只是想不到去品嘗而已。我想在嶽普湖縣,賣驢肉的應該普遍存在了。因為嶽普湖到處都是養驢的農民專業戶,如果不把驢肉倒騰成一道美食,卻辱沒了「中國毛驢之鄉」的名頭。
說起嶽普湖縣,有人會疑惑地問:嶽普湖難道有湖?這話算是問到點子上了,嶽普湖的確有兩個湖,一是聖湖,在沙漠深處,面積不算太大,但卻極具魅力,無水源注入,且湖水永不枯竭,此乃算是神奇;二是達瓦昆湖,這是嶽普湖的名字由來的淵源了,如今這裡被開發成了沙漠旅遊景區,成為嶽普湖縣重要的旅遊經濟收入支撐點。
前往嶽普湖縣,達瓦昆湖是必去的地方,這片湖水位於布力曼庫木沙漠(當地人為沙漠起的名字,其實就是塔克拉瑪幹沙漠的一部分)中,原來是沙漠中的一個自然湖泊,後來經過人工開挖,湖面擴大到了一千五百多畝。如今,在湖的岸邊建成了獨具特色的歐式風情別墅和極具新疆維吾爾族風情的氈房、民族式的餐廳、旅遊紀念品店和風情園等,可以說具有南疆的特色,能體驗到沙灘和海浪的不同感受。
追溯嶽普湖的歷史,漢代屬於西域三十六城郭諸國之一的疏勒國屬地,唐代歸疏勒都督府,一直延續到清代的疏勒都督府,最後到民國才升為嶽普湖縣。新中國成立後,嶽普湖縣歸喀什地區管轄。
有人說嶽普湖是喀什的後花園,這種說法也不為過,畢竟,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嶽普湖縣都是喀什地區的一部分。嶽普湖縣的人文歷史景觀,主要以達瓦昆沙漠風景區為中心,輻射周邊的千年胡楊王和柳樹王、古墓群、塔吉克民俗風情園等,極富有地域文化特色。
在新疆各地,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與特點,不管走到哪裡,都會探訪探知到全疆唯一的文化元素,這與地域文化有關,也與當地的人文風情有關。如果忽略了某一個地方,那就會錯過構成新疆人文整體的一部分。
據當地說,嶽普湖縣的胡楊王有1800多年,比阿克蘇地區沙雅縣的胡楊王還要早200多年,不過沒經過科學測定,我們不敢妄下結論。雖說胡楊的生命極具頑強,但各地都有這樣的胡楊王,也只能說明胡楊這類樹種,比較適合生長在戈壁沙漠地帶,這是地域的特殊性造成的結果。
嶽普湖縣的交通較為方便,省道310線、216線和213線橫穿縣境,西到疏勒縣、喀什市都很近,北到伽師縣,東北到巴楚縣,東南通往麥蓋提縣,正東面就是沙漠地帶,從範圍來說,嶽普湖處在喀什綠洲古地,具有鮮明的人文特色。
雖說嶽普湖的資源比不上一些縣域,但卻獲得不少國家級的美譽。比如,除「中國毛驢之鄉」外,還獲得了「中國沙漠風光旅遊之鄉」、「中國優質甜瓜之鄉」、「中國小尾寒羊發展之鄉」、「中國高產棉之鄉」,從這些榮譽中,我們可以看到嶽普湖縣的資源優勢。
我想,在嶽普湖縣這片文化古地,有值得我們探尋的人文和民俗風情,只要去過嶽普湖,就不會感到遺憾,這是南疆之行的文化地域。如今,嶽普湖正以嶄新的姿態,迎來了新時代發展機遇和未來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