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全面摸清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家底

2020-12-16 紅網

發布會現場。

紅網時刻永州4月29日訊(記者 周純 通訊員 龍劍明 魏豔華)4月29日上午,記者從永州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永州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全面完成了方案設計、單位清查、現場登記、事後質量抽查、匯總評估等各項任務,取得顯著成效。

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規定,永州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標準時點是2018年12月31日,普查的時期資料為2018年度,普查對象是永州市境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

組織領導有力

2018年5月22日,永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下發《關於認真做好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的通知》(永政辦函﹝2018﹞38號),標誌著永州市普查工作全面啟動。市政府成立了由常務副市長擔任組長、22個相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在市統計局設立了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永州市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組織實施原則,永州市鄉鎮、街道和縣以上各級人民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均建立普查機構,為普查工作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永州市各級政府精心組織實施,確保了人員到位、經費到位、措施到位,為做好普查提供了堅強的後勤保障,各相關部門充分發揮各自職能,積極參與,主動履職,確保了普查的順利實施。

全面摸清家底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是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後的首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是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的一次「全面體檢」。2019年1月1日至4月30日,永州市7834名基層普查人員克服重重困難,對永州市境內從事第二、三產業的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抽取的個體經營戶逐一入戶完成數據採集。通過這次普查,既摸清了永州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布局和效益,了解了永州市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技術、產業形態的現狀以及各生產要素的構成,也掌握了全部法人單位資產負債狀況和新興產業發展情況,進一步查實了各類單位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產品產量、服務活動,全面準確反映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動能培育壯大、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等方面的新進展。

採用科學方法

按照「確保質量、改革創新、突出重點、依法普查、共享成果」的原則,永州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永州市經普辦)借鑑歷次普查經驗,切實加強普查設計,著力提高普查的科學性、規範性。經過市級普查綜合試點檢驗,制定了《永州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方案》及13項業務流程,先後印發《普查數據審核驗收組織實施方案》《普查數據檢查工作方案》等實施辦法,為經濟普查工作有序開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在方法運用上,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採取「地毯式」清查的方法,對轄區內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從事第二、三產業的個體經營戶進行全面清查。全面清查後,對從事第二、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在其主要經營活動所在地進行全面普查登記,對建築業法人單位在其註冊地進行全面普查登記,對數量眾多的個體經營戶採用抽樣調查方法在其主要經營活動所在地進行樣本登記。普查主要內容包括單位基本情況、組織結構、人員工資、財務狀況、能源生產與消費情況、生產能力、生產經營和服務活動、固定資產投資、研發活動、信息化和電子商務交易情況等,根據不同普查對象,分別設置了一套表單位普查表、非一套表單位普查表、個體經營戶普查表和部門普查表。

創新普查方式

為減輕調查對象負擔,提高工作效率,這次普查積極應用「多證合一」改革成果,大力提高部門參與程度。在清查和普查階段,積極利用部門行政記錄和業務資料,收集、整理了多個部門的單位名錄信息,通過比對、合併生成底冊信息。全面提高普查數據採集信息化水平,擴大聯網直報單位範圍,全面使用手持移動終端(PAD)採集數據,廣泛應用行業代碼自動識別賦碼技術,普查數據生產全過程實行電子化、網絡化,大大提高了數據採集處理效率。

強化執法監督

永州市各級普查機構和廣大普查人員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和《全國經濟普查條例》,嚴格履行獨立普查、獨立報告職責,依法保護普查對象資料。通過建立健全普查數據質量追溯和問責機制,加大普查違紀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確保普查工作中造假作假責任追究到位。市經普辦主動公開普查工作過程,自覺接受媒體和社會監督,嚴格組織事後質量抽查工作,充分發揮了監督作用。

確保數據質量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實行全過程數據質量控制。各級普查機構狠抓源頭數據質量,實時監控普查數據採集、上報,加強入戶數據核實與業務指導,開展源頭數據自查與抽查,堅持聯動審核,及時消除差錯,確保普查數據真實可靠。為檢驗各地普查工作成效和普查數據質量,國家、省、市經普辦組織開展了經濟普查史上規模最大的事後質量抽查,採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了抽查。抽查方式採用了「重新調查式」,取代以往將普查登記數據作為參考的「回訪式」,抽查結果更為客觀、準確。事後質量抽查結果表明,普查數據填報綜合差錯率在誤差允許範圍內,普查數據質量符合控制標準。

總體來看,永州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充分運用了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普查全過程公開透明,全面摸清了永州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家底,能夠真實反映永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達到了預期目標。

普查主要數據

(一)單位情況。2018年末,永州市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38270個,與2013年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相比,增長68.5%;從業人員802837人,增長23.9%;產業活動單位44665個,增長47.5%;清查的個體經營戶320435個,增長36.1%。

(二)從業人員情況。2018年末,永州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802837人,比2013年末增加154905人,增長23.9%,其中女性從業人員339119人。第二產業的從業人員為311722人;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為491115人。在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製造業200497人,佔25.0%;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98154人,佔12.2%;建築業87875人,佔11.0%。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511079人。

(三)資產負債和營業收入情況。2018年末,永州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4571.41億元。其中,第二產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佔比為26.1%,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佔比為73.9%。法人單位負債合計1594.20億元。其中,第二產業法人單位負債合計佔比為31.6%,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負債合計佔比為68.4%。2018年,永州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實現營業收入2922.99億元。其中,第二產業營業收入佔比為64.7%,第三產業營業收入佔比為35.3%。

(四)新興產業發展情況。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2018年末,永州市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208個,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20.4%。其中,新材料產業32個,佔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5.4%;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54個,佔26%;生物產業46個,佔22.1%;節能環保產業41個,佔19.7%。研發投入方面,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R&D經費支出24.57億元,比2013年增長1087.0%;R&D經費與營業收入之比為1.6%。文化產業方面,2018年末,永州市有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2597個,比2013年末增長115.0%;從業人員41458人,比2013年末增長68.4%;資產總計179.92億元,比2013年末增長278.6%。

相關焦點

  • 全國可移動文物「摸清家底」:錢幣和古籍佔最多
    我國首次摸清國有可移動文物「家底」新華社北京4月7日電 (記者 施雨岑 王思北) 國家文物局7日公布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經普查,我國國有可移動文物共計10815萬件/套,其中完成登錄備案的國有可移動文物2661萬件/套,我國國有可移動文物「家底」得以摸清。
  • 摸清自然資源家底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在四川全面推開
    開展「三調」,目的是全面摸清全國國土資源家底、全面查清全國國土利用現狀、全面掌握真實準確的全國國土基礎數據,並健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和統計制度,強化自然資源信息社會化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資源管理工作需要。目前,我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正按照國家統一要求,以2019年5月底前完成縣級國土調查和資料庫建設為時間節點,實施百日攻堅行動。
  • 黃河流經寧夏397公裡河段及兩岸各類自然資源「家底」被全面摸清1
    12月10日,記者從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獲悉,自2019年底寧夏啟動黃河寧夏段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以來,目前已完成各項調查監測任務,黃河流經寧夏397公裡河段及兩岸各類自然資源的「家底」被全面摸清。調查監測以寧夏進行第三次國土調查統一時點更新遙感影像為基礎,按現狀認定地類原則,對調查監測範圍內的所有地類圖斑進行調查、核實和外業舉證,基本摸清寧夏段黃河流域各類自然資源分布現狀、利用狀況、產權產籍等基本情況,以此繪製黃河流域自然資源管理「一張底圖」,建立起黃河流域自然資源「一本清單」,為我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一河三山」生態保護修復提供可靠、真實的基礎數據支撐
  • 我國油頁巖油砂家底已摸清
    我國油頁巖油砂家底已摸清 93次閱讀 作者:瑞芳   來源:《中國化工報》
  • 縣公路局:摸清家底 規範管理 提高效益
    為規範和加強國有資產管理,近期,江陵縣公路局開展固定資產清查工作,推進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財務管理相結合,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益,防止資產流失。一是加強組織領導。該局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按照工作需要成立了清查專班和督辦專班。
  • 摸清文旅資源的家底!四川啟動全省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
    封面新聞 記者李媛莉摸清全省文化和旅遊資源的家底,四川已經開始了行動——12月26日,記者從四川省政府官方網站獲悉,《四川省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實施方案》於近日經省政府同意並印發,對全省文旅資源普查提出了詳細要求。
  • 天津域內明長城摸清家底 表面長度為40283.06米
    據了解,《天津市明長城資源調查報告》近日將出版發行,這標誌著自2007年啟動的天津長城資源調查工作全面告捷。該報告共60餘萬字,詳細記述了天津明長城本體、關堡、單體建築、相關遺存的保存現狀,第一次較為全面的對天津明長城的文物本體及歷史風貌現狀、保護與管理狀況進行了全面的量化統計和分析,並提出了保護管理建議。
  • 全國紅色旅遊資源普查試點城市:廣州這座英雄城,已摸清「家底」
    近日,作為全國紅色旅遊資源普查試點城市——廣州,這座英雄城市已全面系統摸清了廣州紅色旅遊資源家底,形成了《廣州市紅色旅遊資源普查報告》《廣州市紅色旅遊資源普查單體調查圖文集》《廣州市紅色旅遊資源普查技術標準》等系列普查成果。
  • 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家底」摸清
    日前,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家底」基本摸清。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本底調查」項目,以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為試點範圍,進行為期5年的持續系統調查研究,產出了權威系統的科學數據、調查報告、科技資料、圖集圖件等基礎性成果,並實現開放共享,推進了青海生態立省和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戰略和動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工作學科發展,進一步支撐了科技創新活動和國家宏觀決策。
  • 習近平囑咐保護琴島古樹名木 曾摸清廈門風景區「家底」
    田鑫在跟戰友講述習主席接見自己的情形。領導規劃小組摸清「家底」  「時間我記得很清楚,就是1987年的夏天,七八月份的時候成立了規劃小組。習近平對我們這個規劃小組非常關心,經常來指導工作。」章維新介紹,1987年下半年,廈門市政府委託當時的市規劃局局長李茂榮、規劃院院長林蔭新等人啟動鼓浪嶼-萬石山片區的總體規劃。
  • 我國首次摸清國有可移動文物「家底」
    經普查,我國國有可移動文物共計10815萬件/套,其中完成登錄備案的國有可移動文物2661萬件/套,我國國有可移動文物「家底」得以摸清。  可移動文物指館藏文物,即歷史上各時代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等,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
  • 樹立新型旅遊資源觀 摸清貴州旅遊資源家底
    改革開發以來,由於旅遊產業的興起,這筆巨大的存量資產逐步得到了開發、利用,構成貴州發展現代旅遊產業的重要物質基礎。然而,就貴州旅遊資源深層次的認識與開發、保護來看,盲目樂觀、自信;淺識其表,未深識其裡;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貴州旅遊資源開發的硬傷和軟肋所在。旅遊地質學以旅遊地質資源為主要研究對象。
  • 福州:摸清家底,讓古厝「活」之有據
    摸清家底,才能「活」之有據。2017年,福州市被列入全國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在全省率先啟動全域歷史建築普查,初步形成了全市歷史建築普查資源庫。其間,福清的做法可圈可點,當地創新舉措採用「一橫一縱方式」開展普查,形成初步調查、縱深普查、評估篩選到名單認定的有效流程。  科技「加持」,古厝保護更有力。
  • 摸清家底!江陽區文旅資源普查調查組帶你走進「憶家香」天然曬場
    近日,一場摸清江陽區文旅資源家底的普查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 重慶旅遊資源「家底」如何?即日起開始普查
    7月3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市文化旅遊委獲悉,從即日起,我市將進行旅遊資源普查,摸清旅遊資源「家底」,同時,將建立全市以區縣(自治縣)為基本單元的旅遊資源資料庫,讓旅遊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據了解,預計於今年年底前全市完成旅遊資源普查。
  • 永州日報社赴道縣橋頭鎮白竹田村開展結對幫扶活動
    永州日報訊(記者 何繼鳳) 4月18日,永州日報社組織中層以上幹部深入到精準扶貧聯繫村——道縣橋頭鎮白竹田村開展結對幫扶活動,與村裡建檔立卡貧困戶「結親戚」,詳細了解貧困戶基本情況,共商脫貧大計。
  • 摸清古籍家底讓江蘇珍品居全國之首!探秘南圖107件新晉國寶
    普查發現 摸清古籍家底成就「姐妹花」佳話南京圖書館乃至江蘇省能夠取得這一系列豐碩的成果,既源自自身得天獨厚的文化底蘊,更得利於國家對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實施。在南圖的牽頭推動之下,江蘇省委黨校圖書館內所有館藏書目進行了全面的梳理與編目,「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了這部《附釋音禮記註疏六十三卷》。」周蓉告訴記者,更有意思的是,這部國寶竟然是南圖所藏另一部《附釋音禮記註疏六十三卷》的「姐妹花」,「這次在黨校圖書館發現的,竟然正好是南圖所缺的幾卷,與南圖所藏互補。這個發現也讓我們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