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現場。
紅網時刻永州4月29日訊(記者 周純 通訊員 龍劍明 魏豔華)4月29日上午,記者從永州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永州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全面完成了方案設計、單位清查、現場登記、事後質量抽查、匯總評估等各項任務,取得顯著成效。
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規定,永州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標準時點是2018年12月31日,普查的時期資料為2018年度,普查對象是永州市境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
組織領導有力
2018年5月22日,永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下發《關於認真做好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的通知》(永政辦函﹝2018﹞38號),標誌著永州市普查工作全面啟動。市政府成立了由常務副市長擔任組長、22個相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在市統計局設立了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永州市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組織實施原則,永州市鄉鎮、街道和縣以上各級人民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均建立普查機構,為普查工作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永州市各級政府精心組織實施,確保了人員到位、經費到位、措施到位,為做好普查提供了堅強的後勤保障,各相關部門充分發揮各自職能,積極參與,主動履職,確保了普查的順利實施。
全面摸清家底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是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後的首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是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的一次「全面體檢」。2019年1月1日至4月30日,永州市7834名基層普查人員克服重重困難,對永州市境內從事第二、三產業的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抽取的個體經營戶逐一入戶完成數據採集。通過這次普查,既摸清了永州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布局和效益,了解了永州市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技術、產業形態的現狀以及各生產要素的構成,也掌握了全部法人單位資產負債狀況和新興產業發展情況,進一步查實了各類單位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產品產量、服務活動,全面準確反映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動能培育壯大、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等方面的新進展。
採用科學方法
按照「確保質量、改革創新、突出重點、依法普查、共享成果」的原則,永州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永州市經普辦)借鑑歷次普查經驗,切實加強普查設計,著力提高普查的科學性、規範性。經過市級普查綜合試點檢驗,制定了《永州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方案》及13項業務流程,先後印發《普查數據審核驗收組織實施方案》《普查數據檢查工作方案》等實施辦法,為經濟普查工作有序開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在方法運用上,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採取「地毯式」清查的方法,對轄區內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從事第二、三產業的個體經營戶進行全面清查。全面清查後,對從事第二、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在其主要經營活動所在地進行全面普查登記,對建築業法人單位在其註冊地進行全面普查登記,對數量眾多的個體經營戶採用抽樣調查方法在其主要經營活動所在地進行樣本登記。普查主要內容包括單位基本情況、組織結構、人員工資、財務狀況、能源生產與消費情況、生產能力、生產經營和服務活動、固定資產投資、研發活動、信息化和電子商務交易情況等,根據不同普查對象,分別設置了一套表單位普查表、非一套表單位普查表、個體經營戶普查表和部門普查表。
創新普查方式
為減輕調查對象負擔,提高工作效率,這次普查積極應用「多證合一」改革成果,大力提高部門參與程度。在清查和普查階段,積極利用部門行政記錄和業務資料,收集、整理了多個部門的單位名錄信息,通過比對、合併生成底冊信息。全面提高普查數據採集信息化水平,擴大聯網直報單位範圍,全面使用手持移動終端(PAD)採集數據,廣泛應用行業代碼自動識別賦碼技術,普查數據生產全過程實行電子化、網絡化,大大提高了數據採集處理效率。
強化執法監督
永州市各級普查機構和廣大普查人員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和《全國經濟普查條例》,嚴格履行獨立普查、獨立報告職責,依法保護普查對象資料。通過建立健全普查數據質量追溯和問責機制,加大普查違紀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確保普查工作中造假作假責任追究到位。市經普辦主動公開普查工作過程,自覺接受媒體和社會監督,嚴格組織事後質量抽查工作,充分發揮了監督作用。
確保數據質量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實行全過程數據質量控制。各級普查機構狠抓源頭數據質量,實時監控普查數據採集、上報,加強入戶數據核實與業務指導,開展源頭數據自查與抽查,堅持聯動審核,及時消除差錯,確保普查數據真實可靠。為檢驗各地普查工作成效和普查數據質量,國家、省、市經普辦組織開展了經濟普查史上規模最大的事後質量抽查,採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了抽查。抽查方式採用了「重新調查式」,取代以往將普查登記數據作為參考的「回訪式」,抽查結果更為客觀、準確。事後質量抽查結果表明,普查數據填報綜合差錯率在誤差允許範圍內,普查數據質量符合控制標準。
總體來看,永州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充分運用了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普查全過程公開透明,全面摸清了永州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家底,能夠真實反映永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達到了預期目標。
普查主要數據
(一)單位情況。2018年末,永州市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38270個,與2013年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相比,增長68.5%;從業人員802837人,增長23.9%;產業活動單位44665個,增長47.5%;清查的個體經營戶320435個,增長36.1%。
(二)從業人員情況。2018年末,永州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802837人,比2013年末增加154905人,增長23.9%,其中女性從業人員339119人。第二產業的從業人員為311722人;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為491115人。在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製造業200497人,佔25.0%;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98154人,佔12.2%;建築業87875人,佔11.0%。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511079人。
(三)資產負債和營業收入情況。2018年末,永州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4571.41億元。其中,第二產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佔比為26.1%,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佔比為73.9%。法人單位負債合計1594.20億元。其中,第二產業法人單位負債合計佔比為31.6%,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負債合計佔比為68.4%。2018年,永州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實現營業收入2922.99億元。其中,第二產業營業收入佔比為64.7%,第三產業營業收入佔比為35.3%。
(四)新興產業發展情況。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2018年末,永州市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208個,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20.4%。其中,新材料產業32個,佔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5.4%;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54個,佔26%;生物產業46個,佔22.1%;節能環保產業41個,佔19.7%。研發投入方面,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R&D經費支出24.57億元,比2013年增長1087.0%;R&D經費與營業收入之比為1.6%。文化產業方面,2018年末,永州市有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2597個,比2013年末增長115.0%;從業人員41458人,比2013年末增長68.4%;資產總計179.92億元,比2013年末增長2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