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號:)】1月8日報導(編譯:停楓)
今年的CES 2019正在進行中,在這場盛會之上,我們將會親眼看到科技的未來。尤其是聯想到上一周蘋果所遭遇的至暗時刻,這家在過去十年以頂梁柱的身份支撐著數字轉型設備的巨頭企業以慘痛的代價將人們拍醒,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
就在本周,超過15萬名媒體、科技和廣告行業的高管齊聚拉斯維加斯會議中心,參加一年一度的消費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屆時,人們將通過這一平臺了解那些,在未來會改變我們溝通和消費內容方式的產品及平臺。雖然大部分媒體領域的巨頭企業在本次展會上沒有展臺,但集中展示在CES 2019上的新興技術對於娛樂行業來說越來越重要。5G流媒體功能和流暢的曲線顯示屏,將成為傳統媒體巨頭、新興流媒體和社交媒體平臺上吸引消費者的全新戰場。
2019年伊始蘋果股市的巨大動蕩及其相關新聞,給全球科技企業們敲響了警鐘,同時也揭示出了全球風險敞口、消費者習慣和大數定律的種種風險。在CES 2019展會上,我們可以預料到很多問題,比如其他科技企業公司也會在中國市場遭遇類似的銷售壓力,以及蘋果面臨的挑戰將會對娛樂業會產生什麼影響。對於由內容驅動的科技創業生態來說,蘋果是一個強大的關鍵門戶,無論是作為Apple Music的零售商,還是從流媒體服務和遊戲收入中分一杯羹的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
本文以下內容是對CES 2019大會期間有關媒體相關領域的一些預測。
蘋果將大舉進軍內容領域
可以預測,2019年蘋果將會在流媒體視頻領域做出迄今為止最大的努力。蘋果或將推出自家的「Amazon Channels」,讓蘋果用戶能夠直接完成在HBO、Showtime和Starz等網站上的內容訂閱。這一舉措將幫助蘋果成為亞馬遜和Netflix更直接的競爭對手,此外我們還可以預測蘋果將在媒體內容領域至少投資10億美元。儘管蘋果已經看過了一些工作室,但可以預測的是就目前來看蘋果應該不需要購買工作室。我們可以拭目以待,這種變化是否會讓Apple選擇購買,而不是建立並授權其在好萊塢的存在感。
去年,蘋果公司在媒體內容領域完成了一些備受矚目的交易,包括與獨立電影製片人A24籤訂了多部電影的數年協議。此外,蘋果公司還獲得了查理·布朗(Charlie Brown)和史努比(Snoopy)的版權,並宣布將與芝麻(Sesame Workshop)新兒童節目工作室展開合作。瑞茜威瑟斯彭(Reese Witherspoon)的公司HelloSunshine正在為蘋果公司製作一系列的內容產品,其中包括威瑟斯彭(Witherspoon)、詹妮弗安妮斯頓(Jennifer Aniston)和史蒂夫卡雷爾(Steve Carrell)主演的一部戲劇。該系列內容產品預計將與Apple Music捆綁在一起,或免費提供給Apple用戶,以便將iPhone與Android和其他競爭對手區分開來。
在內容領域,至少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蘋果公司將與Netflix和亞馬遜展開正面競爭,後者今年將在媒體內容領域上花費的更多。隨著iPhone銷量的下滑,蘋果的主力產品不再具有推動增長的動力,我們將會看到蘋果在其新的流媒體業務背後增加了多少火力。
行業內不會有重大併購
在2018年數起大規模併購案之後,2019年行業將會迎來一段時間的喘息。迪士尼預計將在很短時間內敲定與福克斯交易的具體細節,康卡斯特則將重點放在Sky和AT&T整合華納媒體上,這一媒體新巨頭正忙得不可開交。亞馬遜正在迅速擴大其在好萊塢的影響力,接下來它很有可能會將剩下的一些獨立電影公司納入到考慮的範圍之中。但鑑於這些科技巨頭們完全擁有購買內容版權的能力,它們實在是沒有必要為了獲得授權而選擇收購某一家工作室。
然而,我們可以在兩個關鍵的領域看到一些例外。首先,一旦莎莉雷石東(Shari Redstone)成為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永久執行長,她可能會在今年推動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和維亞康姆(Viacom)的合併。其次,在廣告領域,當廣告代理控股公司的業務受到諮詢公司和程序化廣告平臺的擠壓時,我們完全可以預估他們參與到交易之中的可能性。
但是對於那些規模較小的媒體公司來說,2019年它們可能需要艱難地熬過去,因為它們已經感受到了來自一些大規模競爭對手強有力的碾壓。Discovery將致力於加倍拓展其利基服務,以鎖定高爾夫等體育運動的超級粉絲們。而對於那些沒有實力與網飛(Netflix)展開競爭的小公司,畢竟像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和迪士尼公司(Disney)這種有實力的巨頭還是少數,只能逐漸將目標轉向至為為網飛(Netflix)和亞馬遜(Amazon)提供服務。
網飛(Netflix)和亞馬遜(Amazon)之所以需要這些原創內容產品,主要是因為今年迪士尼(Disney)和華納兄弟(Warner Bros.)從供應商轉型為競爭對手。與之類似的一些許可證交易的減少將增強他們自己的財力和生產更多原創內容的能力,網飛(Netflix)將面臨真正的競爭,消費者們也將被迫做出艱難的選擇。
今年,網飛(Netflix)將面臨著來自Disney+和AT&T新服務的首次直接競爭,再加上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許多消費者將開始在各種流媒體服務之間挑挑揀揀。迪士尼公司的Disney+可能會因為更便宜的價格而蠶食Netflix的用戶基礎嗎?答案也許是否定的,因為二者提供的服務一開始就會有很大的不同。但如果美國整體經濟陷入衰退,Netflix就必須有所作為。如果消費者把完整的電視套餐換成了更便宜的套餐,他們還能維持多少額外的訂閱量呢?結果也許並不那麼樂觀。而超負荷的消費者必須進行的選擇,即找到那些真正有價值、值得訂購的一兩種服務,正在推動著巨頭們對媒體內容的激烈競爭。
在用戶選擇方面,傳統的電視套餐將會失去更多的訂閱用戶,取而代之的是更便宜的套餐,我們可以預測傳統運營商如Charter、Spectrum和Dish將因停止內容供應而遭受用戶損失,且在未來內容供應限制只會變得更加普遍。有線電視公司沒有理由支付更高的費用,尤其是二線頻道。內容公司要麼想獲得更高的收費,要麼想把觀眾轉換成他們自己的流媒體服務,這既能帶來更高的利潤,也能提供有價值的數據。HBO對Dish電視網長達數月的停播仍在繼續,在新年前夜停播之後,Spectrum用戶仍無法訪問Tribune頻道。
院線窗口期正在破滅
最近一段時間有很多人開始關注一個話題,電影公司應該如何努力縮短電影在影院和家庭影院之間的放映時間?目前的情況是,一些品牌連鎖影院為了保護自家的門票銷售情況,在電影能夠在家庭影院觀看之前設定了一個長達90天的窗口期。
事情的細節是這樣的:網飛(Netflix)已經試圖打破常規,進行了小規模的試水,在少數幾家影院上映了《羅馬》(Roma)和《鳥籠》(Birdbox)等影片,為期幾周。這些影片旨在獲得奧斯卡獎的資格,並引發市場轟動。但事實上,網飛(Netflix)對於院線90天窗口期施加壓力的真正方式是通過流媒體播放原創、高成本的電影,比如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主演的《鳥箱》(Birdbox),以及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的營銷活動。
傳統媒體巨頭迪士尼也緊隨其後,針對院線傳統的90天窗口期進行進一步的施壓,推出了專為Disney+提供的電影。這家流媒體服務公司將播放之前為影院發行而設計的影片,如《淑女與流浪漢》(a Lady and The Tramp)的翻拍版和安娜肯德裡克(Anna Kendrick)的喜劇。從技術上講,迪士尼並沒有因為這些電影的流媒體首映而關閉任何窗口,它只是把連鎖影院從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新電影類別中剔除,從而完全消除了這一傳統窗口期。與迪士尼授權Netflix觀看的電影不同,迪士尼將獲得有關觀眾流媒體習慣的所有詳細信息。
有趣的是,迪士尼是一家沒有向連鎖影院施壓,從而要求它們縮短保護票房的窗口期的電影公司,這是因為它的戲劇業務在這樣一個衝擊更小、影響更大的環境中已經獲得了蓬勃的發展。2018年,迪士尼佔據了美國26%的票房市場份額,高於前一年的22%。正是由於迪士尼的龐大規模,它不僅可以通過完全跳過影院版而讓自己在Disney+上推出的電影讓所謂的窗口期消失,還可以為黑豹(Black Panther)等大片「營銷熱點事件」保留窗口期。
環球影業(Universal)和華納兄弟(Warner Bros.)這兩家公司一直在直言不諱地表示,有必要在離上映更近的時候發行電影。他們並不一定是在推動同步放映,即電影在影院上映,同時在家裡也能看到。有消息人士稱,最有可能的上映間隔時間段大約是在影院版和家庭版之間相隔三個周末。值得注意的是,環球影業(Universal)和華納兄弟(Warner Bros.)去年都完成了一些有意義的併購交易,環球的母公司康卡斯特(Comcast)將收購天空廣播公司(Sky),華納兄弟(Warner Bros)將併入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受其規模和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機會的鼓舞,不難預測在2019年這一領域將出現變化。
例如,Sky在英國的業務範圍可能會成為更短窗口期的試驗場。電影公司從英國影院獲得的票房收入佔全球票房收入的比例較小,這為實驗提供了一個潛在的平臺,如果電影公司有意疏遠影院所有者,也不會有損失太多收入的風險。
媒體數據成為制勝法寶
無論是像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和迪士尼(Disney)那樣,尋求向消費者銷售訂閱服務;還是像蘋果(Apple)和亞馬遜(Amazon)那樣,在原創節目上投資數十億美元。對於各家媒體巨頭來說:內容都是最大的差異化,這就是AT&T想要時代華納和HBO的主要原因。如此一來,當下一次價格戰打響時,它就不僅僅是銷售普通手機的通話時間了。隨著iPhone升級周期的延長以及競爭對手不斷推出的新功能,蘋果希望確保自己的手機上有值得消費者堅持的東西,甚至可能是值得付費的東西。
媒體公司越直接控制他們的內容,他們就會有更多關於消費者的信息。如果我們只能從Facebook 2018年的磨難中學到一件事,那就是數據就是王道,如果管理得當,就能帶來巨大的廣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