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海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怎樣改?路線圖在此】在今天(9月19日)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白廷輝介紹了上海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的主要內容和推進落實情況。市國資委黨委副書記肖文高出席發布會,共同回答記者提問。(上海發布)
上海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已正式啟動。根據《上海市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的實施方案》,到2022年,上海市將在國資國企改革發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系列成果,建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形成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國資布局,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具體怎麼改?推出了哪些舉措?
在今天(9月19日)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白廷輝介紹了上海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的主要內容和推進落實情況。市國資委黨委副書記肖文高出席發布會,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上海市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綜改方案》)已經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8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召開上海國資國企改革工作會議,正式啟動上海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
《綜改方案》提出,到2022年,上海市將在國資國企改革發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系列成果,建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形成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國資布局,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充分發揮企業黨委領導作用,構建符合市場規律的企業經營機制,基本完成競爭類企業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力爭1/3的企業集團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競爭優勢和知名品牌,1/3的企業集團具有領先國內同行業的綜合實力和特色品牌,1/3的企業集團具有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資源配置能力和優質服務品牌。
《綜改方案》的推進落實情況
目前,共形成了20餘個改革項目的具體操作方案,涉及國資布局、產業整合、企業分類、整體上市、企業領導人員管理等領域,正在逐個推進。
為確保綜改方案落地見效,按照市委、市政府「瞄準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突破思維定勢和路徑依賴,實現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要求,相關部門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發展導向,制定了《關於貫徹落實<上海市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的實施方案>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的主要情況
《行動計劃》是聚焦改革重點、細化改革路徑的工作計劃,是《綜改方案》的路線圖、施工單,注重把握五個關係:
(一)總體目標與分類目標有效銜接的關係
總體目標重點是做強做優做大做實國資國企,推動國有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分目標把突破點放在黨建、改革、發展、監管等方面,推動國資國企踐行初心使命。
其中,加強國企黨建,構建黨建工作融入企業治理結構的運行體制機制,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組織和群眾工作優勢,實現黨的領導系統化、制度化、具體化;
混合經濟改革,市場競爭類企業基本實現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功能保障類企業加快符合條件的競爭性業務上市發展,金融服務類企業不斷提高綜合競爭實力;
優化國資布局,80%以上的新增投資集聚在關鍵核心產業,80%以上的國資集聚在重點優勢企業集團;
完善國資監管,監督管理體系更加科學、授權經營體制更加完善、國有企業市場化機制全面建立。
(二)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的關係
重點抓好「基本組織、基本隊伍、基本作風」。
抓好基本組織,落實國有企業黨組織研究討論「前置程序」要求,因地制宜探索區域黨建聯建、國企與社區黨建共建新路徑。
抓好基本隊伍,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和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相結合,培育優秀企業家隊伍。聚焦「高精尖缺」,統籌推進引領性、支撐性和青年人才隊伍建設。
抓好基本作風,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四責協同」層層落地落實。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持續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
(三)服務國家本市戰略與自身發展的關係
堅持在服從服務國家及本市戰略同時,找準國資國企的定位加快自身發展。
服務3+1戰略支撐。自貿區新片區建設重點推進功能承載區各類功能載體建設。科創板與註冊制重點推進符合條件的科創企業上市,並形成上市儲備梯隊。長三角一體化建設重點建立一批對接平臺、交流窗口、研發中心以及功能園區。高質量、高效率、高水平地服務保障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各項任務。
實施4+1品牌戰略。重點構築品牌建設長效投入、考核評價體系科學、緊缺人才有效集聚、老字號品牌美譽度影響力充分顯現的體制機制。
助力「五個中心」建設。瞄準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打造一批在全球產業發展中具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領軍企業。
保障「六大民生」發展。在城市更新、基建設施、公共運輸、綠色環境、健康養老、文衛體旅等方面發揮「城市底板」的功能和作用。
(四)解決共性需求與重點領域改革的關係
重點構建「賦能賦權、激勵約束、增效減壓」三大動力活力機制。
法人治理賦能賦權。優化股東事務管理,完善常態化信息交流、董事履職和董事會年度報告等工作制度,充分落實董事會重大決策、選人用人、考核評價、薪酬分配等權利。
激勵約束分層分類。堅持「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市場化退出」原則,完善職業經理人制度體系和薪酬分配製度。推進多層次、廣覆蓋、各類型的長效激勵約束機制。
服務企業增效減壓。踐行市國資委系統「牢記使命、深化改革、守正創新、服務發展」核心價值理念。建立健全市國資委機關高效服務企業工作機制。研究制定鼓勵改革創新、加快發展的容錯糾錯免責機制。
積極推進「優化、強化、深化」三大領域改革。
優化完善企業分類授權分類考核。根據國資戰略布局調整和發展目標,立足企業主業主責和未來發展趨勢,將原來的「競爭類、功能類、公共服務類」調整為「市場競爭類、金融服務類、功能保障類」,並在分類授權和考核上細化完善。
強化功能保障類企業持續發展機制建設。功能保障類企業建立渠道暢通、平衡發展的投融資體制,推動總分架構、匹配資源、規範管理,實現專業高效運營。
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發展。科學準確界定市政府、市國資委、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權責邊界,進一步發揮推動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促進資本合理流動和保值增值的功能作用。
(五)統籌穩妥推進與鼓勵基層創新的關係
著眼國資國企改革發展一盤棋,構建國資整體監管大格局。加快市屬國企與中央企業、其他省市國企聯動合作。落實國務院國資委與市政府戰略合作機制常態化運作,推動央企功能總部和業務板塊落滬;鼓勵市屬國企與其他省市國企開展聯合重組。
推動「直接監管、委託監管、指導監管」同頻共振。通過章程、契約、清單等方式,加強產權、投資、評估、收益、風控等管理,健全全面預算、資金集中、風險預警、內控建設、信息化「五位一體」管控體系。委託監管單位企業,堅持「國資統一授權、監管統一規則、經營統一評價、增量改革通盤考慮」;指導監管區屬國資,堅持「監管統一規則、經營統一評價、資源功能優勢互補」。
同時,鼓勵基層創新,支持「雙百企業」綜合運用政策工具,形成示範引領效應;擴大員工持股試點,突破戶數、企業層級、單一員工持股比例、與所在企業集團交易比例等「四個限制」。
(文章來源:上海發布)
(責任編輯:DF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