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前蘇聯紅海軍,人們的腦海中一定會第一時間浮現出一支粗獷,強悍,裝備充斥著紅色帝國暴力美學的海軍。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近海防禦力量成長為一支在全球四大洋範圍內全面出擊的「遠洋進攻火箭核海軍」,蘇聯人不過用了30年。大量代表著蘇維埃風格的如「基輔」級重型載機巡洋艦(蘇聯人對航母的獨特稱呼),「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等都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基輔」級載機巡洋艦
蘇聯海軍極其重視核潛艇的地位,在如今的美國海軍中,潛艇和水面艦艇的佔比大概是一比三,我國海軍大概是一比四,而蘇聯紅海軍巔峰時期這個數字甚至達到了一比一!紅海軍的用兵思路也是十分特別,其水面艦艇部隊規模也是十分龐大,但是人家只要能給攻擊核潛艇、戰略核潛艇爭取到進入發射陣位能夠從容發射戰略飛彈、巡航飛彈和魚雷的機會,甚至不惜的犧牲整個水面艦艇和航空兵部隊!
航行的「颱風級」核潛艇
1976年,美國海軍開始建造新一代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蘇聯決不允許這種打破戰略平衡武器的出現,於是列寧格勒18中央設計局(就是如今俄羅斯著名的紅寶石設計局前身)接到了設計建造能與「俄亥俄」級核潛艇相抗衡的武器。於是941型核潛艇應運而生(941是蘇聯的工程代號,而「颱風」則是北約起的名字)。
颱風級的第一艘在1977年正式開工建造,1981年服役,一共建造了六艘。作為「末日決戰武器」,颱風級的使命是要跟美國人「保證相互毀滅」,蘇聯人稱呼這玩意叫「重型核動力飛彈潛水巡洋艦」!
與排水量萬噸的阿庫拉級潛艇對比
「颱風」級核潛艇有多大?這麼說吧,每次「颱風」級執行出海任務前,潛艇上都要裝上5噸麵包、150公斤巧克力、720瓶葡萄酒以及110公斤魚子醬!
颱風級全長171.5米,寬23.3米,採用雙殼體設計。水上吃水12.5米,最大下潛深度400米,由兩具壓水冷卻式核反應堆和2具渦輪蒸汽機為其提供高達80000軸馬力的動力,這使得它這麼龐大的軍艦(實在不好意思叫潛艇)的潛航最大速度可達25節。颱風級裝備了2具533毫米和4具650毫米魚雷發射管,可以攜帶SS-N-16「瀑布」反潛飛彈,20枚SS-N-20潛射彈道飛彈,並且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做到同時發射兩枚戰略飛彈的潛艇,這款飛彈8300公裡的射程可以保證其命中與之同處一個半球的任何目標!最恐怖的是颱風級的水下排水量高達48000噸!要知道,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排水量也不過40000噸出頭!
颱風級與「北風之神」級(前)對比
颱風級可謂成也蕭何敗蕭何,其巨大的體格為其帶來了驚人的戰鬥力,卻犧牲了一艘潛艇最應該具備的性能——隱蔽性。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海軍根本養不起這麼龐大的船,於是拆了三艘,兩艘封存,只有一艘TK-20號目前當成彈道飛彈試驗艇還在俄羅斯海軍的序列中存在,目前颱風級的後輩——955「北風之神」級核潛艇已經在俄羅斯海軍中服役了!(利刃/陶波列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