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
泥鰍鑽豆腐又叫做「貂蟬豆腐」,是民眾以泥鰍比喻奸猾的董卓。泥鰍在熱湯中急得無處藏身,鑽入冷豆腐中,結果還是逃脫不了被烹煮的命運。恰如王允獻貂蟬,使出美人計一般。這典故的出處已不可考。
「泥鰍鑽豆腐」據說起源於河南周口圈神廟街,說是一個叫邢文明的漁民,以捕撈魚蝦為生,他在捕魚的時候,卻常常捕到一些泥鰍,往往較大的泥鰍賣掉後,剩下的小的無人問津,每次只好帶回家裡自已烹食。
有一次,他為調劑口味翻翻花樣,索性把小泥鰍在家放水盆裡吐淨了泥,並從街上買回一些豆腐和蔥、姜等調味佐料,因泥鰍小不易拾掇,便撈放鍋內蓋上鍋,用姜蒜同豆腐一起煮。待煮後揭蓋看時,發現小泥鰍都鑽進豆腐中去了,只是尾巴留於外。此法很快便在當地民間傳開,即名之為「泥鰍鑽豆腐」。
製作方法:
材料:泥鰍、豆腐、香油、蔥花、姜、豬油、醬油、精鹽、白醋、五香粉、蔥花
製作:
1、取小指粗的黃色活泥鰍,在清水中養一二天,讓其將腹內臟物吐淨;
2、將鍋置火上燒熱,放上香油、蔥花、姜米等佐料,把鮮嫩豆腐整塊放入,再放泥鰍,用火文火慢燒。泥鰍受熱,往豆腐裡鑽,直到把豆腐搗爛;
3、待到泥鰍鑽不動,豆腐呼呼作響時,加大火力,放入適量豬油、醬油、精鹽、白醋、五香粉,翻身燜一會,起鍋時和點蔥花即成。
製作貼士
1、泥鰍要清腸,把泥鰍放入裝有麵粉的清水盆中,換上幾次清水與麵粉,讓泥鰍吐出腹內的髒物;
2、選用嫩豆腐,才做出來的水豆腐太熱不行,泡在涼水裡久了變硬也不好。切豆腐時一定將豆腐四周的硬皮切除;
3、火不要太大,否則泥鰍還沒鑽入豆腐就被燙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