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四家」之一仇英的專題展「真相所在——仇英藝術特展」(Where the Truth Lies:The Art of Qiu Ying)正在美國洛杉磯郡立美術館(LACMA)展出。該展覽一共展出了60多件與仇英相關的畫作,其中將近七成展品為仇英親筆繪製,是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仇英特展,也是亞洲地區以外的首次仇英特展。
這60餘件展品中,真正出自LACMA原本館藏的只有一件,其餘均為世界各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借展展品,包括大都會博物館、波士頓博物館、賽克勒美術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大阪市立美術館、京都國立博物館等。現存的仇英作品常常真假難辨,仇英本人也極擅「造假」技術,因此這次展覽的特點就在於,特別設置了幾組將「原作、仿作、摹本」並置的對照展覽,供觀眾對照欣賞。
安妮卡·伊:
泰特新「委任藝術家」 將創渦輪大廳專屬作品
聚焦於超現實主義女性藝術家的大型展覽「夢幻女性:從梅雷特·奧本海姆(MeretOppenheim)到弗裡達·卡羅(Frida Kahlo)的超現實世界」,正在德國法蘭克福錫恩美術館(SchirnKunsthalle)熱展。展覽匯聚了來自11國34位藝術家們創作的260幅優秀作品,擺闊雕塑、照片、電影、紙上作品等。
圖源 鳳凰藝術
展覽關注的是20世紀20年代初與巴黎超現實主義運動有直接聯繫的女性藝術家。當時的超現實主義團體由安德烈·布雷頓(Andre Breton)創立,這些藝術家們通常是作為同伴或者模特而進入這個圈子,但很快她們就打破了「輔助性」的傳統角色設定,開始了獨立性的工作。展覽旨在展示女性對超現實主義的貢獻,揭示在這個運動中,女性藝術家們比人們想像中大得多的參與程度。
疫情下的文博兩重天:
歐美博物館面臨挑戰,國內多館恢復開館
隨著國內各省市漸趨平穩,多地文博機構陸續於近日恢復工作,但出於防疫考慮,對展出內容、參觀人數及方式、提供服務等方面,各博物館都有相應的調整和安排。
圖源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而在海外各國,隨著疫情的發酵,歐美博物館及展覽或關閉或取消、推遲展覽。目前,一批世界級文化機構如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古根海姆博物館、巴黎羅浮宮都相繼宣布閉館,疫情最為嚴重的義大利已宣布全國博物館以及重要歷史遺蹟暫停開放。不過,也有一些博物館仍然緊踩著疫情的邊界,如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泰特現代美術館仍公告「所有項目如期進行」,但各博物館都表示已經為未來可能出現的閉館做好了準備。
歷經六年的規劃建設,以及去年五月開始的試運營,我國第一座國家海洋博物館於日前正式對外開放,成為國內新晉地標建築。這座博物館坐落於天津新開發的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
俯瞰圖 ©Terrence Zhang | 圖源 archdaily
國家海洋博物館由來自澳大利亞的COX 建築事務所主持建造,獲得了今年世界建築節未來項目類的大獎。海博目前有四翼三層六個展廳,聚焦於「遠古海洋」「今日海洋」「發現之旅」「龍的時代」四個主題,此外還設置了15個互動展廳。這一系列互動展廳一直從中心大廳延伸至水線之上,設計大膽而流暢,扮演著聯通內外環境的空間角色。
本周文章速覽
反其道開館,全面消毒後泰特美術館「頂風作案」?
History or Herstory?博物館書寫誰的歷史?
改進這項技術,博物館11個月收入增加20萬美元
嘿,讓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