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網6月30日訊(記者 舒珺)在中國渤海灣填海而起的這片陸地上,位於京濱發展軸和東部濱海發展帶的交匯處,有一座與眾不同的博物館,將成為詮釋海洋科學、普及海洋人文的嶄新代表。這座博物館面朝大海,恢弘澎湃。這是國家海洋博物館,我國首座國家級、綜合性、公益性的海洋博物館,將把海洋自然歷史和人文歷史展示給大眾,重塑中國國家海洋世界觀。
海洋博物館有一個別名,號稱「海洋上的故宮」。作為中國第一個海洋博物館,與故宮比肩,體現的是國家的海洋發展戰略。
博物館位於天津濱海旅遊區南灣內側,2014年10月開工起,將歷時33個月完工,正式面向大眾開放。近日,中國網記者同人民日報、新華社、中新社、中國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海洋報、海洋世界等多家媒體的記者組成「2016年海疆生態行」記者團,隨同國家海洋局辦公室副主任王斌、國家海洋局辦公室新聞宣傳處副處長張海勇一行來到天津濱海新區,來到了正在建設中的國家海洋博物館。
博物館的外形設計非常抽象,既像是魚躍海面,又像是靠塢船隻。資料顯示,這座博物館佔地8萬平方米,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11個足球場平面鋪開所佔用的面積等於一個國家海洋博物館。這麼大的博物館,都展出些什麼東西呢?記者帶著疑問,見到了國家海洋博物館籌建處的辦公人員。
2014年10月28日,在完成前期各項要件和準備工作的基礎上,國家海洋博物館正式開工,如今,主體結構工程基本完成,今年計劃於明年7月開館運行。
陳列布展是博物館建設的核心,因此,國家海洋局宣教中心還專門編制了海洋博物館展陳大綱。在國家海洋局、國家文物局、教育部、海軍裝備部等多家單位的支持下,國家海洋博物館迄今為止已面向海內外徵集了4.87萬各類涉海藏品,可確定三級以上文物的又75件,庫藏可定級文物總量不少於460件,已徵集上展展品首期開館滿足率達到63%。在開館前,力爭首期開館展品滿足率達95%。
與傳統意義上的博物館不同的是,國家海洋博物館內部空間構成十分豐富。既有高達30米的大型展示空間,也能給遊客提供小型展廳密閉式的遊覽體驗,同時,館內部分展區還能藉助自然光配合,呈現出別樣的展示效果。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國家海洋博物館首期開館8個展廳,分別是中華海洋文明、海上絲綢思路、魅力中國海、遠古海洋、今日海洋、序廳、兒童廳和全息影響廳。這8個廳佔據了20522平米的展陳面積,佔到總體展覽面積的70%。陳列展覽區主要設有基本陳列廳、專題陳列廳、臨時展廳、陳列裝修儲藏室、觀眾休息處、報告廳等,空間組織也保證了陳列的系統及順序、靈活及參觀的可選擇性。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海洋博物館中的「國家」二字。它不是海洋技術博物館,也不是海洋生物博物館,而是海洋文化、海洋文明的綜合性博物館。國家海洋博物館可以稱為「海洋上的故宮」,如果說故宮是中華民族陸地文明的代表性博物館,那麼,國家海洋博物館則是中華民族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博物館。兵馬俑之於西安,故宮之於北京,海洋博物館之於天津,從西向東,勾勒出中華文明2000多年來陸地黃色文明和海洋藍色文明交相輝映的人文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