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紀實

2021-02-17 書香大千

      秋天是倒放的春天,擁有最白的雲,最藍的天,最好的月亮。七月的風八月的雨,九月該處處都是歡喜。

      平淡如水的日子,御風而行,赴心上人之約,見耳目一新的景色。

       千千哥哥隆重組織我們去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長知識。

穿越秋風鍍給稻田的金色,終於見到貝殼裝飾牆,波瀾壯闊的大海即將呈現在眼前的興奮蠢蠢欲動。

旭日陽光舒服地照耀著我們,縷縷都是愛。

中國國家海洋博物館是由國家自然資源部與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於一體的中國唯一國家級綜合性海洋博物館,坐落於天津濱海新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被譽為「海上故宮」。

博物館外部為白色鋼結構,設計秉承「與海結合、與園結合』」的原則,形似躍向水面的魚群、停泊在岸邊的船塢等,榮獲2013年度世界建築獎在內的三項國際設計大獎。

      到了博物館門口,排隊刷健康碼,刷身份證,安檢包包,順利進入博物館內,存包是一種自願行為。      博物館設計很貼心,殘障人士也能身輕如燕地飛來飛去。      早到的人能夠領到免費講解耳機,展館醒目處放著中英文兩種語言的景區布局畫冊,黃色為英文版本,白色為中文版本。

中華海洋人文展區設有中華海洋文明第一篇章和第二篇章、海洋強國以及海上對外交流展區。

中華海洋文明第一章包括向海而生、陸海融匯、海疆經略、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鄭和下西洋五部分。

地球上海洋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裡,佔地球表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一,平均水深約3795米。
戰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所云「水者載舟,水者覆舟」,在今天聽來依然擲地有聲。

「我愛你,如鯨向海,似鳥投林。不可避免,退無可退。」——向海而生。

東西方文明統一認為在人類開掘食物進程首先是採集,然後是漁獵。據《三皇本紀》記載:伏羲氏「結網罟,以教佃漁。」魚之所以成為人類由素食轉變雜食拓展的食物之首,完全是因為其溫柔和善良,沒有攻擊性。魚,成為一種食物信仰。

那段刻成槽的木頭是什麼?面對我好奇的目光,玉樹臨風的工作人員特別友好地走過來告訴我:這就是最早的船。航海工具起源於人們涉水過河的願望,先民發現了「葉浮於水,水能載木」現象,隨之出現了浮木、筏和獨木舟等浮具,為華夏航運文化奠定了基礎。

海洋運輸運量大,運費低,航道四通八達,是國際物流的主要方式,佔貿易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我國貨運總量約百分之九十均利用海上運輸。文物是還原歷史的有力證據。博物館的職責是收集文物,用可視性材料附以解說傳播文化,讓文明永生。

「煮海為鹽」,這四個字讓人想起活字印刷。漢字本是獨立的、個體的,在智者的編排下,讓人眼前產生立體畫面感,同時洋溢著詩意。

《中國鹽政史》謂:世界鹽業莫先於中國,中國鹽業發源最古在昔神農時代夙沙初作煮海為鹽,號稱「鹽宗」。
相傳遠古時候,山東半島膠州灣一帶住著原始部落,有一人名喚夙沙,聰明能幹,善狩獵。有一天夙沙正在海邊煮魚時,捕到一隻飛身而過的野豬後,發現罐子裡的水已熬幹,缶底出現的白色粉末就著烤熟的野豬肉,味道鹹鮮,於是發現了鹽。

「從無字句處讀書」 。走在玻璃櫥窗上面,抬頭欣賞古瓷,俯首遙想乘風破浪的船隻如何沉沒海底,又如何重見天日。

大海航行對遠離海岸的我們而言,是一種美好的憧憬,艦船如夢。

玻璃櫥窗的好處在於,不但能全方位欣賞展品,換一個角度拍攝鏡頭更亮呢,這發現讓我們興奮。

巴普洛夫稱「好奇心」為「探究反射」。當新奇事物出現時,會引起人們注意,進而產生接近、探索的欲望。

有需要、時間充裕的人,可以聽導遊義務講解文物知識。

2005年7月11日,是中國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日。經國務院批准,將每年的7月11日確立為中國航海日。 

鄭成功航海的主要貢獻體現在「航船合攻、通洋裕國」上。鄭成功海商集團積極主動、卓有成效地展開了與日本及東南亞諸國的海外貿易,促進了中國「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的懷想》

            陳淑香

秋高氣爽御風行,

旅客如織赴闊庭。

靜默帆船吟舊事,

安寧器物詠平生。

時光釀酒今朝醉,

歲月成歌古往紅。

海上絲綢君拓路,

傳奇史記寫英名。

海洋博物館的遊客絡繹不絕,小到懷中嬰兒,長到鬚眉老人,館內設有兒童樂園,咖啡廳,餐廳。

地球的南北極,是全球變化的驅動器、全球氣候變化的冷源;南極蘊藏著較北極更為豐富的資源和能源,有世界上最大的鐵山和煤田、豐富的海洋生物和油氣資源,地球上百分之七十二以上的天然淡水資源,這就是國家和科研人員不遺餘力開發的意義。

「海洋之舟」——企鵝,是一種最古老的遊禽,以鱗蝦、烏賊、小魚為食。1620年法國Beaulier船長在非洲南端首度驚見會潛遊捕食的企鵝時,稱憨態可掬的企鵝為「有羽毛的魚」。

「雪龍」號是中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也是中國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隻。雪龍船耐寒,能以1.5節航速連續衝破1.2米厚的冰層(含0.2米雪)。

仰望天空,遊子看到的是離愁別緒,詩人看到的是清風霽月,科學家升騰的是探索的欲望。1972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月巖和太空人,由尤金·塞爾南(阿波羅17號指令長拍攝);1969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人類首次著陸點附近月面,由阿波羅11號太空人拍攝;2019年中國國家航天局,人類首張月球背面地景照片由嫦娥四號拍攝;2013年中國國家航天局,月球上的嫦娥三號著陸器,由玉兔號漫遊車拍攝;1972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月球表面拍攝到的月巖與地球,由阿波羅17號太空人拍攝。

宇宙何其浩瀚。當我在璀璨星河中迷失的時候,千千哥哥過來喊我,說要去和月亮合影。西域胡楊演唱的歌曲在耳畔飄揚:「月亮在上,月亮在心,思念的淚水在心中流淌。你在月梢旁,月亮姑娘……」

「那就折一張闊些的荷葉,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夾在唐詩裡,扁扁的,像壓過的相思。」
     ——余光中《滿月下》

願你一帆風順,願你情深似海,願你福如東海;願你有海納百川的胸懷,願你闊步五湖四海;願你知足上進,願你飽讀詩書,願你縱覽歲月,寫溫柔的字,過有趣的人生。

月球探測器,是對月球進行探測的無人太空飛行器,採用飛躍月球、擊中月球方式在月球著陸、環繞月球、對月球土壤進行取樣分析、返回地球等多種方式探測月球。

1906年,伽利略用平凸鏡作為物鏡,凹鏡作為目鏡,製作了伽利略式望遠鏡,天文學從此進入瞭望遠鏡時代,方便了尋找認識天體目標。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科學儀器:胡克望遠鏡,坐落於洛杉磯市外的威爾遜山天文臺,曾經一度領先世界最大、解析度最高的望遠鏡。

復原宋元時期的福船:揚帆入海,掌舵前行,縱橫四海。

恐龍是生活在中生代的蜥形綱動物,由英國科學家理察·歐文命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是現代鳥類和梁龍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後代。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上的森林或開闊地帶,目前已經全部滅絕。

  《恐龍感念》

              陳淑香

蒼茫宇宙古今同,

適者生存勝券鋒。

攬月摘星奪冠客,

呼風喚雨霸王龍。

一朝猛獸天驅譴,

永世真身地納容。

妙想奇思施聖手,

傳奇再現躍長空。

20世紀20年代,美國探險隊到蒙古尋找恐龍化石,不但找到小型角龍(生前和現代的羊差不多大)原角龍遺骨,還找到了它們的巢和蛋。

化石是存留在巖石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蹟。技術人員通過對化石的特徵、環境推測,把遠古飛龍護巢的情景再現。

假如恐龍沒有滅絕,它們一支演化為鳥類,至今仍在空中翱翔;另外還有一種有趣的「傷齒龍」,目前已知最聰明的恐龍,就身體比例而言具有恐龍中最大的腦容量,這是恐龍種最聰明的一群。加拿大古動物學家戴爾·羅素設想,如果6500年前沒有隕石撞擊地球,導致恐龍全部滅絕,傷齒龍就完全可能進化為代替人類的一種動物,另外一種腦容量巨大的恐龍可能進化成「恐龍人」,成為地球的主宰。

泰國曾經有一則風靡網絡的廣告:《人類,你為什麼不吃塑膠袋》。
聯合國將每年的6月8日,定為「世界海洋日」。無論我們的衣食住行,還是氣候變化,無一例外與海洋有緊密聯繫。愛護海洋母親,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假如以前對於大海的理解僅憑想像,今天則猶如到海洋世界作客,與形形色色的朋友們相會。

讓人聯想到海洋、天空、水、宇宙的藍色,是最冷的顏色,清新寧靜,代表美麗、冷靜、理智、安詳與廣闊。由於其沉穩的特性,多被用於科技、企業高端商業廣告中;警察藍、空軍藍,有著勇氣、冷靜、理智、永不言棄的含義。

獨特的繁殖方式:多樣繁殖的鯊魚;因食而變的海狗;父親代孕的海馬;海灘產卵的加州銀漢魚。

向陽而生,向善而生,向美而生,讓每一個靠近的人感到溫暖。

海洋哺乳動物是哺乳類適於海棲環境的特殊類群,通常被人們稱為「海獸」,是海洋中胎生哺乳、肺呼吸、恆體溫、流線型且前肢特化為鰭狀的脊椎動物。

在百分之九十五地表被冰雪覆蓋的白色荒漠裡,生存著耐寒、堅強、可愛的極地精靈。

「活化石」海龜,早在兩億多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了,古往今來都是長壽的象徵。

浮遊的海蜇讓我想起億通燈光文化展上的燈,因為那晚看見滿天漂浮的彩燈時,我就想起了海蜇。

海底世界有一種從自己身體裡分泌出石灰質給自己造「房子」的動物,這就是貝類,歸屬於軟體動物。

在我們記憶的影視作品中,蚌殼打開的時候,都會亭亭玉立出一位飄飄若仙的美人來。這顆巨大蚌殼主人,一定是飛天做裁雲鏤月的遊戲去了……

珊瑚屬於無脊椎海洋動物,是珊瑚蟲分泌的外殼。珊瑚礁生物群落是由造礁珊瑚和造礁藻類形成的珊瑚礁以及豐富多樣的礁棲動物和植物共同組成的集合體,被稱為水下的「熱帶雨林」,五彩繽紛,美不勝收。

珊瑚魚的顏色能夠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變色是為了保護自己。

飛鳥與魚:「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伸出你的雙手,觸動寶藏,一對細心的年輕人發現了暗藏的機關。

終有一天,「化幹戈為玉帛」不再是夢,這些世代天敵同居一室,握手言和。


德國哲學家馬丁·海格爾說:向死而生,當你無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體會到生的意義。
如果你明白萬物發展的自然規律,就會更加珍惜活在當下,讓愉悅充盈內心,做自己喜歡的事,與讓自己笑的人相處,看想看的風景。

昔莊周夢蝶栩栩如生,今牛角如刀,發亮如絲,目光溫和地注視著世界。

天高雲淡,月明風清,願眉間盈歡喜、心裡有愛人、路上逢絕色;願霞光萬道與人間美好,和秋天一起,皆奔我們而來。

博物館——溝通文化的橋梁,讓人短時間內獲得某個領域鮮活知識的渠道。連州攝影博物館館長弗朗索·薩瓦爾在開始這份職業的時候,期待的夢想是無論孩童還是成年人,人們在參觀博物館時,帶著滿腔的震驚,他們能去反思,原來這個世界比自己一直以為的更複雜。他說:「進入一家博物館,我們要做的事情並非重複地觀看日常看慣的圖像,而是去感受一種顛覆的力量。博物館的真正價值,在於評判這個世界。」努力生活,多出去走走,因為不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因為世界很大。

科普:國家海洋博物館最大的看點是塑化標本。生物塑化標本技術為德國醫生哈根斯教授在1978年發明,通過真空過程,用矽橡膠、環氧樹脂等多聚物對生物標本進行滲透,可以使標本表面保持其原有狀態,在顯微鏡水平保存細胞結構。註:國家海洋博物館參觀免費,需要提前在微信公眾號「國家海洋博物館」或國家海洋博物館官網預約,憑身份證件、健康碼入館,周一閉館。簡介:燕山詩書畫印研究院理事.遵化市詩詞楹聯學會理事.遵化市作家協會協會會員.遵化市詩歌協會會員.唐山市作家協會會員.唐山市詩詞學會會員.河北省詩詞協會會員.身著布衣,心似錦緞;喜花鳥蟲魚,親草木山水;讀書成為習慣,寫字出於本能;篤行莊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生命不息,探索不止;與紅塵溫情對視,柔韌相依。

相關焦點

  • 天津溜娃新去處:國家海洋博物館
    周末帶著仔仔和同學去了趟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在疫情的假期,既然不出去旅行,那就在家裡好好玩玩。海洋博物館坐落於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海軒道377號 目前沒有開通軌道交通和市區各縣的直達車,我們從塘沽自駕前往很快就到了,駕車不方便的可以參考:①乘坐生態城公交3、4號線至海博館站②乘坐濱海公交972路、947路海博館專線至海洋博物館公交站。
  • 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5月1日試運行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4月25日無人機拍攝的國家海洋博物館外景。坐落於天津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濱海旅遊區的國家級綜合性海洋博物館,將於5月1日試運行。試運行期間,國家海洋博物館將首批開放「遠古海洋」「今日海洋」「發現之旅」和「龍的時代」四個展廳,展示面積共7000餘平方米。
  • 探秘天津「海上故宮」國家海洋博物館,找尋海洋之心
    作為一個雙魚座,魚兒自然喜歡海洋,從小就很喜歡去各地的海洋館、海洋世界。對於神秘的海洋充滿嚮往與困惑,大海有太多的謎題等待解開。中國有大大小小不計其數的各類博物館,關於動物類的大都在各地的自然博物館中,北京就有兩座,一座北京自然博物館,另一座位於鳥巢附近的國家動物博物館。針對於海洋地理環境、動植物探索的專業博物館一直是缺失的。
  • 天津圖書館(天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國家海洋博物館分館開館啦!
    天津圖書館(天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國家海洋博物館分館開館啦!行業分館建設是書香天津、文化天津的重要內容,通過送書到基層,建設讀書學習陣地,營造人人愛閱讀的濃鬱氛圍,涵養書卷氣,不斷增強讀者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培養讀者們「愛讀書、讀好書」的良好閱讀習慣,培育全民閱讀的濃厚氛圍。為推動書香津城、全民閱讀,天津圖書館(天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聯合國家海洋博物館,共同打造的天津圖書館國家海洋博物館分館已於近日掛牌成立,正式對外開放。
  • 天津景區VS全世界|國家海洋博物館與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天津帶著東西方文化交融、傳統和現代碰撞的美攜風而來,景區撞臉全世界,高級感、起範兒!不信?對面的男孩/女孩看過來:天津景區VS全世界啦! 打卡景點:國家海洋博物館VS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VS角度:博物館界的網紅對決
  • [分享]天津海洋博物館cad資料下載
    © Terrence Zhang  © Terrence Zhang 從規劃、設計到建造,歷時六年,中國首座國家海洋博物館如今在天津正式開放。國家海洋博物館根據2015年天津市海洋工作安排,天津市將積極推動國家海洋博物館冠名和正式機構組建,3月啟動博物館主體建築施工,力爭年底前基本完成主體結構建設。同時啟動館外展場立項,確保與博物館主體同步建設、同步完成;全力推進展品徵集,年底累計徵集藏品達到4.8萬件,上展文物標本達到2000件,基本實現展覽需求。
  • 天津濱海新區國家海洋博物館「五一」免費試開放
    天津濱海新區國家海洋博物館「五一」免費試開放 2019-04-12豐家衛攝  本報記者 豐家衛  琳琅滿目的遠古海洋生物化石、長9.4米的鯨鯊標本、承載「海上絲綢之路」輝煌的「宋元福船」復原模型……這些在海洋科普書籍中都難得一見的海洋文明珍寶,將集中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5月1日,位於天津濱海新區的國家海洋博物館將試開館,觀眾可免費進場參觀。作為我國首座國家級綜合性海洋博物館,該館又被譽為「海上故宮」。
  • 天津開發區稅務局組織軍轉幹部參觀國家海洋博物館
    為紮實做好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近日,天津開發區稅務局組織該局軍轉幹部前往國家海洋博物館參觀,激勵軍轉幹部不忘初心、永葆本色,擔當作為、再立新功。走進國家海洋博物館,該局軍轉幹部先後參觀了海洋生態展區、海洋互動展區、海洋自然展區、中華海洋人文展區等多個展區,系統學習海洋文化知識,對我國海洋情況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和更為全面的把握。通過參觀活動,軍轉幹部深切感受到建設海洋強國、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性。
  • 國家海洋博物館設計_2020年國家海洋博物館設計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國家海洋博物館主體鋼結構基本完工近日,國家海洋博物館主體鋼結構基本完工,「魚躍」外觀初現雛形。國家海洋博物館是中國首座國家級綜合性、公益性的海洋博物館,坐落於天津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濱海旅遊區域,總投資逾20億元,總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預計今年底全部建成,2017年5月開館試運行。
  • 天津的國字頭設施:濱海新區的國家海洋博物館規模領先、頗有人氣
    本文介紹,天津的國字頭設施:濱海新區的國家海洋博物館的規模在全國範圍內都是領先,設施也比較先進,這也是一個頗有人氣的地方。2020年,天津市的國家海洋博物館已經成為天津市民樂園,但此處的外地遊客還不算很多,從「國字頭」的設施來看,這裡面尚且需要進行更好的宣傳和推介。
  • 天津濱海新區:今年推進國家海洋博物館創建國家4A旅遊景區
    國家海洋博物館「推進國家海洋博物館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工作已入列天津市濱海新區文化和旅遊局印發的《濱海新區文化和旅遊局2020年工作要點》。據國家海洋博物館網站介紹,國家海洋博物館是由自然資源部與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於一體的我國唯一國家級綜合性海洋博物館。國家海洋博物館坐落於天津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佔地面積15公頃,建築面積8萬平米,展覽展示面積2.3萬平米。
  • 天津濱海未來發展高地!國家海洋博物館周邊地區未來這樣建設!
    海博之於天津天津未來依託國家海洋博物館(簡稱海博)打造濱海旅遊新城區,位於天津濱海的海博是展現國家海洋戰略的標誌性建築,是我國首座國家級海洋博物館。天津海博片區規劃建設解讀發展定位天津海博周邊片區定位為中國海洋文化博覽產業基地和生態宜居旅遊城區。在功能構成上,國家海洋博物館周邊片區內需統籌並體現濱海旅遊區主題公園、休閒總部、生態宜居、遊艇總會為核心的主要功能。
  • 國家海洋博物館:詮釋海洋人文的「海上故宮」
    這座博物館面朝大海,恢弘澎湃。這是國家海洋博物館,我國首座國家級、綜合性、公益性的海洋博物館,將把海洋自然歷史和人文歷史展示給大眾,重塑中國國家海洋世界觀。海洋博物館有一個別名,號稱「海洋上的故宮」。作為中國第一個海洋博物館,與故宮比肩,體現的是國家的海洋發展戰略。
  • 天津日報《戰地日記》入選抗疫紀實展 天津博物館收為館藏
    &nbsp&nbsp&nbsp&nbsp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報&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人民至上──天津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實展」正在天津博物館展出。
  • 堪比故宮的國家海洋博物館,天津免費景點之最,超有趣
    我們一家四口要去天津極地海洋館,門票就五六百塊錢。財迷使我們猶豫了,忽然想起有個海洋博物館免費。此館於2019年5月1日建成開館,坐落於天津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百度百科這樣介紹的:國家海洋博物館,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其地位堪比故宮博物院,可以稱之為「海洋上的故宮」;其建立體現的是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國家海洋博物館承擔著重塑中國海洋價值觀的重任;不僅是天津濱海新區的文化地標,更是中國海洋事業的文化裡程碑。
  • 「尋根之旅」天津青少年科技營走進國家海洋博物館
    (圖片來源:天津市僑聯)中國僑網12月27日電 據天津市僑聯網站消息,12月24日上午,「尋根之旅」天津青少年科技營的營員們來到了位於濱海新區的國家海洋博物館進行參觀,共同感受著中國海洋的藍色文明。本次國家海洋博物館之行,旨在讓營員們了解中國海洋文明,認識海洋資源,明確中國海洋價值觀,是諸多行程中的重要一課。營員們參觀了海洋生態、海洋人文等多個展廳,對於一個個逼真的生物標本讚嘆不已,紛紛表示這些都是在自己的國家沒有見到過的。
  • 國家海洋博物館 全方位展示海洋文化
    國家海洋博物館是由自然資源部與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集收藏、展示、研究與教育於一體的國家級綜合性海洋博物館。博物館坐落於天津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佔地面積15公頃,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展示面積2.3萬平方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洋博物館。
  • 「小魚」「遊」進國家海洋博物館
    國家海洋博物館館校共建聯盟成立 我市湖海塘小學成首批館校共建聯盟學校之一| 「小魚」「遊」進國家海洋博物館 國家海洋博物館館校共建聯盟成立
  • [分享]中國國家海洋博物館圖紙資料下載
    © Terrence Zhang  © Terrence Zhang 從規劃、設計到建造,歷時六年,中國首座國家海洋博物館如今在天津正式開放
  • 「玩轉」國家海洋博物館 中新天津生態城打造全域智慧旅遊發展新格局
    津雲新聞訊:全流程智慧參觀,3D導航遊覽,線下沉浸式體驗,線上全景式展現……位於中新天津生態城的國家海洋博物館被譽為「海上故宮」。而在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臨近之際,國家海洋博物館也對外展示了生態城智慧旅遊的多種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