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位神話級的人物,相傳他是如來佛的大弟子降龍羅漢轉世,其身份和西遊記中沙僧等同(沙僧最後被如來封為「金身羅漢」)。
不過濟公是如來佛座前「十八羅漢」之首——降龍羅漢,所以道法很出眾,也算能打,但比起「鬥戰勝佛」孫悟空就差一大截了,畢竟佛的級別高於羅漢。
濟公只是在民間有很大的名氣,在天上真說不上是大神。他主要以佛性見長,以慈悲為懷,行俠仗義,懲惡揚善,救百姓於水火之中為己任。
原來所有這些和他的前生有很大的關係,也就是說,在歷史上確有濟公這個人。
濟公的前身本是南宋一富家的子弟,原名李修緣,家住浙江省天台縣永寧村。
十幾歲時,李修緣因多病被父母寄養在杭州靈隱寺,目的是讓方丈大師為他祈福消災。
誰知經過長時間的晨鐘暮鼓,吃齋念經耳染目濡的薰陶,小修緣有了慧根,逐漸對佛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著身體逐漸強壯,他萌生了出家當和尚普救眾生的念頭。
講真修緣的這些想法當初只是覺得好玩,小孩子思想並不成熟。想法決定了行動,在他十三歲時,不顧父母的反對正式剃度當了和尚,法號道濟。
由於他出身富家,成年的道濟塵緣沒有了斷,成了一個吃肉喝酒修心不修口的和尚。不過他的佛學很淵博,水平相當於佛學院畢業的大學生。
不僅如此,他還利用業餘時間攻讀張仲景、李時珍等前輩的醫書,尤其對華佗的「麻沸散」頗有研究,道濟愛好廣泛,據說他專門到武當山跟著張三丰張真人學了一段時間的武功,這為他以後行俠仗義打下了基礎。
到後來他利用這些醫學知識製作了藥丸,免費為當地的百姓行醫看病,還別說,道濟這兩下子還真不賴,往往是藥到病除。
舉個例子,有一次,他為一個從山上摔下來的年輕後生接斷腿。由於疼痛難忍,幾個小夥子也按不住年輕人。
這時道濟用華佗的麻沸散」把年輕人麻醉,在他昏睡的當兒接上了斷腿。此事被當地百姓一傳再傳,「濟公活佛」的名號不脛而走,都說道濟是水泊梁山魯智深一樣的神人,別看喝酒吃肉卻有一副菩薩心腸。
道濟後來被人們尊稱為濟公,他和魯智深也不完全一樣,魯智深實際是一個臭美的好漢,一個大男人身上紋著「花」的圖案。濟公的信念是:穿得破、髒點沒關係,打一天不喝酒吃肉就渾身難受;打一天不為民「服務」心裡難受。
基於這種原因,濟公的師傅和魯智深的師傅智真大師一樣,對酒肉和尚的徒弟睜一眼閉一眼。濟公經常哼唱:帽兒破,鞋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
在南宋期間,濟公不僅只是一位得道高僧這麼簡單,他助人為樂的精神被人們所頌揚,這為當時的黑暗統治抹上了一層亮色。
南宋統治階級為了麻痺大眾,逐漸把濟公神化,此後的一些戲曲和說書藝人增加了一些神話故事,比如濟公能點石成金,能像悟空一樣幻化多端,所有一切無非是愚弄人民,宣揚做壞事會受懲戒,做好人能得道升仙的思想,不過這在當時有積極作用。
到了明清兩朝,神怪小說得到了空前發展,附會出濟公出生時,靈隱寺裡的第十五尊塑像,也就是降龍羅漢突然倒塌,到後來有了濟公是降龍羅漢轉世的傳說。西遊記中說濟公是如來佛的十八羅漢之一,是如來佛的大弟子。周星馳的無釐頭電影更是把他塑造成了一個孫悟空式的英雄……
後來的濟公被塑造成了一個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英雄,當初那個「世人笑我太痴顛,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平凡形象蕩然無存,這就讓人產生了一種質疑:世上真有濟公這個人嗎?我更喜歡多年前老藝術家遊本昌塑造的濟公形象,比較真實,比較接地氣,你覺得呢?
文/秉燭讀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