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導,今年下半年歐洲大陸的汽車燃油需求量預計同比「下降15%到20%」——為應對疫情實行的各項限制措施拖累石油需求,歐洲各大國的煉油廠一直在苦苦掙扎,許多煉油廠正在重組業務,包括永久性關閉原油加工能力。
比如,蘇格蘭唯一的煉油廠——英力士與中方的合資企業Petroineos在11月宣布,計劃永久關閉格蘭傑默斯煉油廠的部分裝置,並準備將波爾沃的煉油廠改造為處理可再生和循環原料的工廠。
還有芬蘭雀巢公司,計劃將其在納坦塔利的煉油廠業務全部關閉;荷蘭皇家殼牌更是表示,他們可能在本月底或12月永久關閉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煉油廠,其在新加坡的煉油廠——日產50萬桶的原油加工能力「將減半」,並實施裁員。
除了歐洲企業外,此前一直作為煉油行業佼佼者——美國的煉油行業也遭受重大衝擊,大量煉油廠也被迫裁員、縮減煉油能力。國際能源署表示,過去一段時間已經有十二家大量煉油廠宣布關閉,其中大部分產能關閉事件發生在美國。
與此同時,中國憑藉著最早將國內疫情穩定下來了優勢,經濟正在加快復甦,對石油和汽油的需求量日益提升,煉油能力也在逐步上漲。比如,中國浙江的榮盛石化公司正計劃將「每日原油加工量提升至120萬桶」,這還只是中國四個新建煉油廠中的一個。
就像《The Print》所說的那樣,現在中國正從美國手中奪取老大地位。此前,美國在煉油量以及從中創造的高附加值產品方面一直是全球之首,但在疫情的衝擊下,被迫關閉大量煉油能力,被中國反超了。
那問題來了,咱們中國的煉油能力持續上漲,在近期或將超過美歐各國,成為全球第一名,這利弊如何呢?南生認為,首先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多國煉油能力的提升得益於該地區相對較快的經濟增長率。
加上中國的汽車產量、汽車保有量以及工業企業數量都超過了美國,我們對石油、汽油的需求量日益提升,我們的煉油能力超過美國,這只是時間的問題。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只是加快了時期進展力度罷了。
其次,當今世界的煉油能力已處於「飽和」狀態。在咱們中國的煉油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需要警惕產能過剩的問題。尤其是需要面對美歐經濟恢復後,部分暫時封閉的產能重新開啟帶來的負面影響。
第三,環保問題。在看到煉油能力提升帶來的經濟收益時,也需要看到環保問題(利弊兼收)。尤其是需要加大對中小煉油廠的環保問題整治,確保無異味、不擾民、合格排放。對那些生產工藝落後、技術設備老舊,原油加工深度不夠,油品質量低的煉油廠不可姑息。
隨著產能提升,中國煉油廠正成為國際汽油、柴油及其他燃料市場上一支日益強大的力量,而且有望升至全球第一名。但同時也需要面對市場競爭中產生的各種問題,促進煉油和石化行業相關企業迅速適應全球的各種變化。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