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弊如何?美歐大量煉油廠倒閉,中國煉油量有望升至全球第一名

2020-12-12 騰訊網

據外媒報導,今年下半年歐洲大陸的汽車燃油需求量預計同比「下降15%到20%」——為應對疫情實行的各項限制措施拖累石油需求,歐洲各大國的煉油廠一直在苦苦掙扎,許多煉油廠正在重組業務,包括永久性關閉原油加工能力。

比如,蘇格蘭唯一的煉油廠——英力士與中方的合資企業Petroineos在11月宣布,計劃永久關閉格蘭傑默斯煉油廠的部分裝置,並準備將波爾沃的煉油廠改造為處理可再生和循環原料的工廠。

還有芬蘭雀巢公司,計劃將其在納坦塔利的煉油廠業務全部關閉;荷蘭皇家殼牌更是表示,他們可能在本月底或12月永久關閉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煉油廠,其在新加坡的煉油廠——日產50萬桶的原油加工能力「將減半」,並實施裁員。

除了歐洲企業外,此前一直作為煉油行業佼佼者——美國的煉油行業也遭受重大衝擊,大量煉油廠也被迫裁員、縮減煉油能力。國際能源署表示,過去一段時間已經有十二家大量煉油廠宣布關閉,其中大部分產能關閉事件發生在美國。

與此同時,中國憑藉著最早將國內疫情穩定下來了優勢,經濟正在加快復甦,對石油和汽油的需求量日益提升,煉油能力也在逐步上漲。比如,中國浙江的榮盛石化公司正計劃將「每日原油加工量提升至120萬桶」,這還只是中國四個新建煉油廠中的一個。

就像《The Print》所說的那樣,現在中國正從美國手中奪取老大地位。此前,美國在煉油量以及從中創造的高附加值產品方面一直是全球之首,但在疫情的衝擊下,被迫關閉大量煉油能力,被中國反超了。

那問題來了,咱們中國的煉油能力持續上漲,在近期或將超過美歐各國,成為全球第一名,這利弊如何呢?南生認為,首先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多國煉油能力的提升得益於該地區相對較快的經濟增長率。

加上中國的汽車產量、汽車保有量以及工業企業數量都超過了美國,我們對石油、汽油的需求量日益提升,我們的煉油能力超過美國,這只是時間的問題。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只是加快了時期進展力度罷了。

其次,當今世界的煉油能力已處於「飽和」狀態。在咱們中國的煉油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需要警惕產能過剩的問題。尤其是需要面對美歐經濟恢復後,部分暫時封閉的產能重新開啟帶來的負面影響。

第三,環保問題。在看到煉油能力提升帶來的經濟收益時,也需要看到環保問題(利弊兼收)。尤其是需要加大對中小煉油廠的環保問題整治,確保無異味、不擾民、合格排放。對那些生產工藝落後、技術設備老舊,原油加工深度不夠,油品質量低的煉油廠不可姑息。

隨著產能提升,中國煉油廠正成為國際汽油、柴油及其他燃料市場上一支日益強大的力量,而且有望升至全球第一名。但同時也需要面對市場競爭中產生的各種問題,促進煉油和石化行業相關企業迅速適應全球的各種變化。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相關焦點

  • 需求低迷全球煉油廠陷困境
    打開APP,查看更多高清行情》很多人只知道疫情之下的持續封鎖招致成品油需求低迷、庫存高企,全球煉油廠苦不堪言。全球重要的信息、分析和處理計劃指導者IHS Markit表示,11家美國煉油廠將倒閉。皇家荷蘭殼牌公司位於美國最大的煉油廠——路易斯安那州的Convent煉油廠,曾經因找不到感興味的買家而關閉。但據路透社報導,這家荷蘭石油巨頭還要關閉另外六家煉油廠,也是由於這些煉油廠沒有買家問津。
  • OIV最新報告出爐 中國葡萄酒消費量全球排名升至第五
    2018年全球葡萄酒產量大幅增長主要得益於兩個原因:一方面,由於2017年受到災害天氣的影響,歐洲葡萄大量減產,導致2017年全球葡萄酒產量創下了自195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從各國情況來看,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葡萄酒消費國,消費量為33億升。其次是法國(26.8億升)、義大利(22.4億升)、德國(20億升),中國以17.9億升位居第五。   在人均葡萄酒消費量上,葡萄牙以62.1升位列榜首,接下來是法國50.2升、義大利43.6升。
  • ...NYMEX原油在周一亞市早盤短暫跳空低開後重拾漲勢,升至一周高位...
    NYMEX原油重拾漲勢走強,後市走向將觀望供需恢復速度的競賽;① NYMEX原油在周一亞市早盤短暫跳空低開後重拾漲勢,升至一周高位48.96美元/桶,再度逼近49美元關口,因全球市場在美歐聖誕節假期後的風險偏好情緒在受到美國財政風波短暫打擊後重新回暖,投資者繼續放遠目光看好2021年的全球經濟前景,在疫苗得到應用平息全球經濟風險的大背景下,旅遊出行需求有望恢復,因而屆時石油需求前景也將進一步好轉
  • 美歐重現「大蕭條」時期,農場主傾倒牛奶,大量生豬被處理
    曾經出現在中學歷史課本上的「大蕭條」時期重新上演:農場主將大量牛奶傾倒,已經過了出欄時間卻無人問津的生豬、雞鴨等也將被處理;過季無法售賣的果蔬、鮮花等直接爛在地裡。美歐農場主表示今年如此嚴重的虧損是從未有過的,金額無法估量。奶製品是歐美家庭的生活必需品,農場主從來沒想過這個行業會面臨大量滯銷的情況。
  • 沙烏地阿拉伯5月石油出口或降至近10年最低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行業消息人士和分析師表示,沙特5月原油出口預計將降至約600萬桶/日,為近10年來最低水平,且隨著新冠病毒危機打擊需求,沙特國內煉油產量料也將下降。報導稱,根據與OPEC+聯盟達成的減產協議,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沙特將在5月和6月將原油產量削減23%,至約850萬桶/日,以支撐因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停擺措施導致需求銳減而受重創的油價。報導援引業內消息人士的話稱,沙特5月原油出口預計約為600萬桶/日,其中約400萬桶/日將銷往亞洲。
  • 15449億美元,韓國名義GDP排名有望升至全球第9!中國排第幾?
    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8月10日發布的數據,若疫情不出現二度暴發,今年韓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同比下降1.8%,但在46個OECD成員國中排名有望從第12上升至第9,達1.5449萬億美元。
  • 全球首座農田廢物生物煉油廠開業
    世界首座商業規模農田廢物和能源作物利用生物乙醇生產廠日前在義大利開業,待其完全運轉之後,每年可以為歐洲市場提供7500升生物乙醇。據ENS環境新聞網報導,該工廠位於義大利北部克雷申蒂諾,由義大利貝塔可再生能源公司和丹麥諾維信公司共同投資組建,工廠將使用麥稈、稻草和蘆竹生產纖維素乙醇,利用酶將生物質原料轉化為燃料。
  • G20大阪峰會前瞻:美歐日重新協調,中國面臨一大挑戰
    但是,目前,如同其他國家舉辦G20一樣,關於日本在G20峰會期間與美國和中國等舉行雙邊峰會的消息有點多,而對G20本身的報導和評論則不夠。值得注意的是, G20大阪峰會,反映了全球治理正在經歷深刻轉型。
  • 生物燃料需求增長,煉油廠也開始轉型了
    全球多地煉廠出現「關停潮」 過去幾個月裡,全球十幾家煉油商和國際石油公司先後宣布關閉旗下個別煉油廠 轉型生物煉油廠成為煉油業的新趨勢 受燃料需求停滯不前、環保法規收緊以及海外競爭等因素影響,一些煉油廠選擇了一種更簡單的替代方案——轉向生物燃料生產。
  • 全球煉油廠面臨生存危機 170萬桶日產能消失
    很多人只知道公共衛生事件之下的持續封鎖導致成品油需求低迷、庫存高企,全球煉油廠苦不堪言。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溫暖的12月也在威脅著加工產品的需求,但有最新媒體分析稱,情況可能比之前說的更嚴重,很多設備老舊、規模較小的煉廠壓根是熬不過這個冬天了。全球重要的信息、分析和解決方案領導者IHS Markit表示,11家美國煉油廠將倒閉。
  • 「中國理念」助力打造科威特阿祖爾煉油廠
    新華社科威特城12月12日電(記者王薇 聶雲鵬)科威特阿祖爾煉油廠15套核心煉油設施12日實現工程機械竣工。這些設施凝聚著中國企業的先進技術和科學理念,成為中科合作的又一典範。新華社記者聶雲鵬攝  位於科威特南部沙漠腹地的阿祖爾煉油廠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科威特「2035國家願景」相對接的重點工程之一,建成後將成為中東地區規模最大煉油廠。該項目合同份額的一半以上由中國企業完成。
  • 2020:全球經濟有望下半年築底
    從長周期來看,目前全球正處於第五輪康波周期的尾部,人口老齡化加快,勞動生產率增長顯著放緩,新一輪科技革命尚未真正到來。更重要的是,全球經濟運行呈現高度的「金融化」特徵。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各大央行持續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儘管全球經濟實現復甦,但力度不強。2009-2018年,全球GDP平均增速為2.5%,較危機前10年下降0.6個百分點。
  • 【招商銀行|2021年展望】全球經濟:靜待花開終有時
    若疫苗快速起效,將提振明年美歐經濟增速2-3個百分點。基準情形下,明年美國經濟增速為4.3%,歐元區為5.3%。但若剔除基數影響,僅考慮增長動能,美歐經濟或再度呈現出「美強歐弱」的格局。 ■中國經濟「守得雲開見月明」。
  • 零售店再掀倒閉潮!購物中心空置率升至20年最高水平
    儘管和全球主要市場存在差距,但是雪梨和新加坡、東京和香港已經躋身於一線數據中心市場之列。用戶需求和可靠的電力基礎設施成為吸引大量投資的關鍵。CBRE指出:「與其他一線市場相比,雪梨數據中心的崛起主要歸因於收購有利優勢、和明顯更短的開發周期(縮短了6-8個月)。」
  • 全球已倒閉43家,中國航空公司為何依然堅挺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下,全球出行與旅遊市場需求降至冰點,航空企業已經成為破產法院的「常客」。 據旅遊數據公司Cirium統計,自今年1月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已有43家商業航司申請破產或倒閉,範圍覆蓋全球各大洲。更多的航司仍在困境中苦苦掙扎,試圖通過節省開支,縮減經營來維持運營。
  • 本周三大利率決議+美歐一季度GDP...
    但是市場對於美歐重啟經濟後可能會引發二次風險持謹慎態度,同時因疫情對於全球經濟的衝擊持續,也引發市場的避險買需,本周美歐將公布一季度GDP數據,市場將從中尋找線索。同時關注三大利率決議,各國央行抗疫所採取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可能會引發通脹和貨幣貶值,市場將關注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是否會擴大寬鬆。美聯儲預計不會擴大寬鬆,但是可能會對一季度GDP數據置評。
  • 5月瑞士法郎擊敗人民幣、加元、澳元,升至全球第5名
    2020年5月份,國際支付市場上「全球主要貨幣的排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通常情況下,美元、歐元、英鎊、日元排前四名,中國的人民幣與加拿大的加元在爭奪第五名——大多數情況下,人民幣是第五,加元是排第六。然後就是澳大利亞的澳元和中國香港的港幣在爭搶第七名——最近,多數情況下是澳元勝出,在全球排第七名,港元排第八名。然後就是其他國家的貨幣,這裡面瑞士法郎的排名通常是第九或第十名。
  • 2021年世界經濟走向:美歐復甦?日韓重振?中國提振?
    武漢市武昌區:江山城廓全景圖一、美歐經濟何時能復甦?本來在中國武漢的高效防控和及時預警下,美歐如果高度重視,快速防控,經濟不至於陷入現在的大蕭條。但美歐的政治領導們出於制度和種族的優越性,及其它各種考慮,很長一段時間裡對疫情是放任自流,完全不採取防控措施,致使疫情很快惡化。之後情況稍有好轉,美歐又急不可待的放寬管控,刺激經濟的發展,結果新冠疫情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截止目前美國新冠確診人數達2100餘萬,死亡直逼40萬人。至此,美歐經濟何時能復甦,主要看何時能控制住疫情,如果措施得力,估計下半年經濟會恢復發展。
  • 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國排名升至第31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國排名躍升至第31位由於大力推進改革議程,中國連續第二年躋身全球營商環境改善最大的經濟體排名前十。北京時間10月24日上午10:00,世界銀行正式發布《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Doing business 2020)。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總體得分77.9分(即中國達到了全球最佳水平的77.9%),比上年上升4.26分;排名躍居全球第31位,比去年提升15位。
  • 美媒:中國即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煉油國
    來源:觀察者網原標題:美媒:中國即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煉油國【編譯/觀察者網 李煥宇 劉倩黎】如今,全球煉油廠正在像當年的鋼廠一樣向中國聚集。彭博社稱,自世紀之交以來,中國的柴油和汽油消費快速增長。為滿足不斷上升的需求,中國把煉油產能提升了近兩倍。據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所預計,到2025年,中國的原油綜合加工能力將從目前的每天1,750萬桶升至2000萬桶,即10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