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山頭畲族村高畲雷家自然村民族文化廣場。 雷曉峰 攝
中新網九江12月22日電 題:江西武寧畲族山村:昔日偏遠貧窮 如今舊貌換新顏
作者 嚴慶
冬日暖陽下,乾淨整潔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門口,民族文化廣場乾淨整潔,畲族同胞們正伴著聲聲鑼鼓舞起稻草龍;扶貧基地裡,一株株吳茱萸藥材苗、尖慄苗正迎風招展,低改油茶林開滿漫山的山茶花。昔日偏遠貧窮的山頭畲族村,如今舊貌換新顏,成為城裡人節假日嚮往的「世外桃源」。
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東林鄉山頭畲族村位於武寧縣西部山區,是該縣最偏遠的一個民族村,距縣城80餘公裡,距集鎮約8公裡,轄8個村民小組(6個自然村),共有346戶1155人,其中少數民族146戶417人。
圖為江西武寧東林鄉山頭畲族村舞龍隊。 雷瑋 攝
「十三五」期間,該村整合各類資金500餘萬元,新建了畲族展示館、旅遊公廁,打造了扶貧車間和扶貧產業基地,新農村建設、亮化工程實現了全覆蓋,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村內道路實現硬化全覆蓋、飲用水安全率、廣播電視入戶率達100%。
尤其是高畲雷家自然村的特色村寨,已成為山頭畲族村乃至東林鄉的一張名片,2018年成功入選九江市鄉風文明村鎮,2020年更是成為九江市首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十三五」期間,山頭畲族村共新修(擴寬、維修)水泥路8.2公裡。「以前,村裡的小孩子都要送到很遠的地方去讀書,現在我們村幼兒園和一、二年級的小朋友基本都在這讀。上學路近了,安全隱患和費用都降低了,現共有20個小孩子在這讀書。」武寧縣東林鄉山頭畲族村村委會主任雷曉峰說道。
村民要發展,關鍵靠產業。山頭畲族村兩委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積極選取產業方向,在民族精準扶貧資金和對口幫扶資金的支持下,打造了民族扶貧車間1個、吳茱萸中藥材基地200畝、尖慄60畝。
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山頭畲族村村民採摘吳茱萸。 雷曉峰 攝
「感謝這麼好的政策,不但給我家分紅,還給我提供了生態管護員的工作,每年有20000元收入。平時還能在村裡吳茱萸基地打零工,再加上其他的政策福利,日子真是越過越好。」貧困戶程德輝在東林鄉山頭畲族村榨油坊2020年股東分紅大會上說道。
在吸納當地貧困戶和富餘勞動力務工勞作增加收入的同時,山頭畲族村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強了造血功能。自此,該村形成了山上有油茶5700畝、吳茱萸200畝、板慄(尖慄)近3000畝、蜜蜂1500箱,地上有榨油坊1個的生態農業。
如今,走進山頭畲族村,感受到的是和諧的文明鄉風。在打造特色村寨,帶領村民脫貧奔小康的徵程中,該村積極引導鄉風文明建設,成立山頭畲族村高畲雷家紅白理事會、高畲雷家鄉賢志願服務隊、老年福利基金會,並結合鄉風文明制訂了切合實際的村規民約,從而進一步激發出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此外,該村還投入資金打造了畲族鄉村文化記憶館,在村鄉風文明園繪製了2600多平方米的鄉村文化牆,使其成為村民接受道德教育、感受文化薰陶的新課堂。
飲水工程提升、渠道維修加固、道路硬化、教學點設施設備新增改造、產業發展等一樁樁、一件件民生實事,猶如一股股暖流溫暖著大地,引領著畲族山村繼續走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