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社區口袋公園和旁邊的麻園河邊成為休閒好去處。
治理前的龍溪河部分河段成了「黑水河」。
治理後的龍溪河成了休閒好去處。
昔日麻園河。
治理後的麻園河。
永明社區口袋公園位於高新區(江海區)東海路與麻園路東南邊角位處。過去,這裡曾是一塊雜草叢生的荒地,旁邊麻園河的黑臭河水令附近居民頭疼。「以前,都不願意從這裡走。又髒又臭。」附近小區居民楊先生說。
如今,這裡卻成為附近居民休閒的好去處。「河道寬了,水也不黑不臭了。晚上吃完飯,一家人過來公園裡轉一轉,沿著河邊的人行道散散步,很舒服,很開心。」楊先生說。
變化的不止永明社區口袋公園附近的麻園河。昔日因為黑臭而被當地人戲稱為「黑水河」的高新區(江海區)黑臭水體,隨著近年來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的開展和沿河環境品質提升,如今和永明社區公園一樣,河水變清了,臭味沒了,河岸綠了,成為附近居民休閒健身的好去處。
「黑水河」再現清水流
「村裡人都說我們這裡的河是『黑水河』,又黑又臭。」禮樂中心河附近居民梁伯說,「我們年輕的時候,夏天都是在河裡遊泳的。前些年,水黑了臭了,沒有人敢遊泳了。我們這裡有扒龍舟的習俗,因為河水太髒,有些人都不願意扒了。」
高新區(江海區)內河流縱橫交錯,水系發達,水體眾多,全區共有97條河流。隨著近年城市化發展進程加快,和禮樂中心河相似,麻園河、龍溪河等都遭到嚴重汙染,河道兩旁雜草叢生,影響了城市市容市貌,也影響到附近居民生活。3條河流也被列入國家黑臭水體整治監督平臺。
2016年以來,高新區(江海區)制定「一河一策」實施方案,採取「六個一」工作機制,找準黑臭水體的「病根」,一個個問題著手解決,全力推進麻園河、龍溪河及其支流、禮樂中心河及其支流黑臭水體全域治理,累計投入治水工作資金共16.6億元。2018年12月,麻園河治理實現「初見成效」。2019年6月,龍溪河治理實現「初見成效」。2019年9月,禮樂中心河黑臭水體整治項目、龍溪河支河(石咀河、中路河)黑臭水體治理工程相繼進場施工。2019年12月,麻園河、龍溪河治理實現了「長制久清」,禮樂中心河治理實現「初見成效」。2020年8月,禮樂中心河治理實現「長制久清」。
為實現河道的「長制久清」,高新區(高新區)黑臭水體的水環境治理主要從控源截汙、水體修復、河長制三個方面實施控制。為鞏固黑臭水體治理成效,該區還進一步完善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切實加強排水管理,逐步提高城鎮汙水處理效能。
「現在河水又清了,不黑不臭了。」看著治理後的禮樂中心河,梁伯說,「小魚小蝦也多了起來。我就在想,說不定很快我們又可以在河裡遊泳了。」
沿河散步成了居民新時尚
在黑臭水體治理中,高新區(江海區)努力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魚翔淺底」的目標,達到「治理一條河,提升一座城」的綜合效應。此外,還結合鄉村振興、城市環境品質提升等工作,對沿河周邊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實施「一河一品」景觀提升改造。「增設岸邊人行道,在合適的地方建公園等等,都是為了提升景觀,讓河不僅變清、變美,還要能被附近居民享受到。」江海區城管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說。
昨天(11月11日)上午,雖然已經接近9點,在江海區江南街道聯星村一帶的麻園河岸邊人行道上,仍可以見到附近居民散步的身影。
「現在過了散步的高峰期,早上7點來鍾,晚飯後7點多鐘,這裡散步的人更多。」家住江海區江南街道聯星村的趙姨說。自從麻園河水變清,岸邊有了綠化帶、人行道後,用嬰兒車推著孫子在麻園河邊散步,成為趙姨每天的習慣。
「以前這裡的水都渾濁不清,還時不時看到垃圾在上面漂。河邊又沒有人行道,誰願意過來散步?躲都躲不及。」趙姨說,「這兩年,可是真的大變樣啊。水清了,河裡乾淨了,再也聞不到臭水的味道。又修了人行道,我們村裡很多人都習慣在河邊散步。」
黑臭水體舊貌換新顏。經過近年的奮戰,曾經那條又黑又臭又窄的麻園河消失了,翠湖灣那個象徵著傷疤的棚蓋不見了,麻園河以景美水美的姿態出現在了沿河百姓期待的眼中。曾經那條隱身在繁華鬧市雜草中的「黑龍」龍溪河,更是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貫穿整個禮樂片區的禮樂中心河也猶如舊枝發新芽,慢慢恢復了青春的狀態。
隨著高新區(江海區)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的完成,一些昔日曾被人嫌棄的地塊也成為「香餑餑」。不少河段邊都已經建起,或者正在建設新的居住小區。生活在麻園河、龍溪河、禮樂中心河附近的居民紛紛為今天的新環境點讚。
文/圖 嚴建廣 城管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