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簡介
均勝電子是一家全球化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聚焦於智能駕駛系統、汽車安全系統、車聯網技術、新能源汽車動力管理系統以及高端汽車功能件總成等的研發與製造。截至2020年一季度,前十大股東持股合計56.96%,股權結構集中。其中,王劍鋒直接持有公司2.66%股權,並通過均勝集團間接持有20.23%股權,合計持股22.89%,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
公司上市以來有過多次併購,實現了業務規模與產品種類的跨越式發展:1)2012年,併購普瑞控股,由傳統功能件轉型汽車電子業務,開啟全球化布局;2)2014年,併購德國Quin,實現功能件業務在海外高端市場的開拓;3)2016年,收購美國KSS,切入汽車主被動安全市場;4)2016年,併購美國TS道恩公司汽車信息板塊,布局智能車聯;5)2017年,收購高田資產(除PSAN業務),躋身全球第二大安全供應商。
目前公司主業聚焦汽車安全和汽車電子兩大方向,旗下共有四大事業部。
汽車安全事業部:主體為均勝安全(JSS),由KSS與高田組成。業務覆蓋主動安全(智能駕駛、事故預防等)與被動安全(安全氣囊、安全帶、方向盤等),2019年全球被動安全市場佔有率約30%,為全球第二大被動安全提供商。
汽車電子信息事業部:包括HMI、E-moblity業務,由德國普瑞組成。其中,HMI業務包括駕駛員控制系統、空調控制系統、傳感器系統、電子控制單元(ECU)等;E-moblity業務包括BMS、OBC和DCDC轉換器等。
汽車功能件事業部:主體為均勝群英,由德國Quin、均勝汽車等公司組成。產品包括高端內飾總成、空氣管理系統、洗滌系統與方向盤總成等。
智能車聯事業部:是2019年12月新設立的均聯智行,由JPCC構成。產品包括車載娛樂系統、車載導航系統、車聯網等,主體為JPCC(國內業務)與PCC(JPCC子公司,負責海外業務)。
二、行業分析
1、汽車電子
在汽車電子細分領域,座艙電子是一個很重要的市場。座艙電子主要指中控平臺、全液晶儀表、抬頭顯示系統、後座娛樂系統、智能音響、車聯網模塊、流媒體後視鏡以及遠程信息處理系統等組成的一整套系統。由於座艙能夠帶來最直觀的駕駛體驗的改善,其新配臵的滲透一般在5年以內完成,遠快於其餘電子功能。
隨著新一代電子架構的逐步興起,各主機廠最新一代的座艙平臺也於2019-2020年開始量產。如2018年上市的奔馳A級搭載的MBUX系統;2019年上市的紅旗HS7、EXCEED星途LX等車型搭載由東軟和英特爾等聯合開發的域控制器座艙平臺C4-Alfus2.0和C4-Pro等。
新一代的汽車座艙的典型包括IVI(含中控液晶屏)、儀錶盤與HUD,單車價值量在3500-6000元之間。無論合資還是自主車企,目前都在不遺餘力的加碼座艙。未來行業升級趨勢不變的趨勢下,預計至2025年行業空間約933億元,對應CAGR為15%。
2、汽車安全
汽車安全系統產品包括主動安全與被動安全兩類,公司安全業務收入主要來自被動安全。具體而言,主動安全產品包括ABS、EBD、TCS、EBA等;被動安全產品包括安全帶、安全氣囊與側門防撞鋼梁等。
根據Autolive數據,全球平均單車價值量約225美元,其中中國市場單車價值量仍然偏低,不足200美元,而西歐、日本市場單車價值量在240美元左右,北美市場更是在300美元以上,行業仍有提升空間。
此外,隨著全球各國與汽車消費者對汽車安全的日益重視,全球汽車安全系統的市場增速(3%-4%)將跑贏整車銷量增速(1%-2%),預計到2025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400億美元。
由於汽車安全系統性質特殊,一旦發生質量瑕疵,將引發大規模召回,因此行業資質壁壘較高,頭部四家供應商市佔率超80%,且格局穩定。以安全氣囊為例,全球市場份額前四名分別為奧託立夫、高田、採埃孚天合、KSS,其中奧託立夫全球市佔率為40%,均勝安全(高田+KSS)合計27%緊隨其後。
三、財務狀況
公司的營業收入由2015年的80.8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617億元,CAGR為54.19%,歸母淨利潤由2015年的4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9.4億元,CAGR為21.85%。2019年營收增速為+9.8%,歸母淨利潤增速為-28.7%。
其中,收入增長一方面受益於全球化布局帶來的海外收入增長(同比+12.5%),另一方面則受益於高田並錶帶來的業績增厚;利潤增速下滑則主要受行業整車銷量下滑與2018年收購高田確認部分非經損益導致的基數較高所致。
公司毛利率維持在17%左右的水平,淨利率水平比較低。2019年綜合毛利率為16%,綜合淨利率為2.35%,2020年一季度毛利率有所上升,但淨利率再度下降到0.57%。
四、投資邏輯
1、汽車電子
公司座艙電子產品覆蓋HMI、智能車聯、E-mobility,譜系完整。受益於完整的產品布局與軟/硬體研發實力,公司是大眾CNS3.0總成供應商。
公司2019年座艙電子新增訂單150億元,其中HMI業務137億元,智能車聯業務13億元,受益於下遊客戶新平臺的逐漸量產,未來有望加速發展。
新能源產品以純電BMS與48V輕混BMS為主。2018-2019年期間,公司獲得了大眾MEB平臺中國區BMS的獨供訂單,隨著2020底大眾MEB平臺車型的逐步量產,公司新能源業務收入亦有望快速增長。
與主機廠升級趨勢相對應,智能駕駛行業正以「車-路-雲」協同為終極目標,向單車智能與車聯網兩個方面不斷推進。從政策端來看,2020以來國內政策重新提速,單車智能與V2X齊頭並進。車路協同的趨勢下,未來對於L3級以下自動駕駛對應的V2X市場,公司業務將包括HMI系統與OBU模塊兩方面。目前公司積極聯合高通、華為和大唐,5G-OBU新產品有望在2021年量產。
2019年12月,公司設立了智能車聯業務板塊,由子公司均聯智行承接,2020年7月公告,公司擬對均聯智行增資1.92億歐元,並引入戰投先進基金二期。均聯智行目前產品包括座艙域控制器、5GV2X產品、軟體和增值服務等方向,在黃金賽道中搶佔先機。
2、汽車安全
收購高田後,隨著均勝安全業務部門的設立,公司開始從人事、生產等各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對比均勝安全與奧託立夫2019年的財務數據,目前均勝安全的毛利率與淨利率均顯著低於奧託立夫,未來整合工作完成後,盈利能力有望向其看齊。
除整合完成外,根據公司公告,現有訂單大部分為高田原有訂單,毛利水平較低,未來隨著原有訂單的陸續交付,至2023年之後,安全業務將大部分來自併購後新承接的項目。根據均勝安全所組建的PRG委員會制定的項目獲取的最低門檻,對應的毛利水平需要達到15%左右,加之併購後均勝安全以並廠減員業務整合為主要內容的重組活動至2020年基本完成,未來毛利率水平有望逐步回升。
五、結語
總結一下,均勝電子作為大眾核心供應商,對合資客戶的拓展優勢明顯,未來一方面受益於安全業務的經營效率改善所帶來的盈利能力提升,另一方面,受益於汽車電子行業的快速發展,公司整體業務有望實現快速發展,帶動業績與估值的雙重提升。
熱點資訊
1、滬發改委:年底臨港集成電路落地項目投資將超千億元
★★★★★
上海發改委副主任朱民13日在臨港新片區成立一周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期臨港新片區將重點建設「東方芯港」、「生命藍灣」、「大飛機園」和「信息飛魚」四大重點產業園區,預計到今年年底,僅集成電路領域的落地項目總投資就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2、中國移動上半年營運收入為3899億元,增長0.1%
★★★★
中國移動上半年營運收入為3899億元,增長0.1%;其中,通信服務收入為3582億元,增長1.9%。上半年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57.7億元,同比下降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