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雲南滿山野果,摘得好過癮,你都吃過哪些?

2020-09-19 米奧多

端午節給克爬山,我們挨野果吃個夠!

走!克嘛!

端午節就要到了,盼望著放假,盼望著與家人團聚,去旅遊,去購物,去燒烤,或者為家人洗手作羹湯,定要好好享受這難得的相聚時光。無論做什麼,心情總是好的。

記得小時候,我們盼望著過端午是因為每到這個節日可以吃粽子,在我們雲南昭通有個習慣就是邀約著去爬山,山上有很多種野果子,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米萢、刺果子,羊奶果和烏萢刺。

近幾年羊奶果很少見了,刺果子倒是很多,有黃色的,有紅色的,還有未成熟的綠色刺果子,隨便剝一個放進嘴裡,清香回甜,感覺把整個童年都回味了一遍。

滿山都是刺果子,摘了一壺還覺得不過癮,實在太誘人了。

刺萢不好摘,林子很茂密,走在叢林中有點擔心會不會遇到蛇。但是,為了解饞還是硬著頭皮去摘了一些黑萢。

黑刺萢枝幹有刺,採摘完又會很快長出來,有甜有酸,香味很濃,長在長長的枝條上,刺很多,一不小心手就被扎破了。

童年的記憶裡,與爺爺去放牛,牛就在山坡上乖乖吃草,我們在爺爺臨時用樹枝搭的遮陽棚下喝水吃雞蛋,等著爺爺進去林子裡摘野果。

後來牛賣了,爺爺也去世了,我們也相繼離開了家鄉到了大城市去上學,山上的野果便再也沒有吃到過。

野桑葚很甜,那時候爺爺摘回來的野果中,桑葚除了新鮮食用,還會帶回家曬乾用來煮粥。粥味有果香,帶著甜甜的味道,只是,顏色看起來烏黑烏黑的,我們還經常開玩笑說,吃泥巴了!

刺果子的官方學名我至今都不知道,在我們當地,大家都這麼叫它。果中有顆粒,只能吃皮,果肉就是外皮。可能因為品種的不同,很多刺果子大小、長相和味道也略有不同。

有的偏大果子圓圓的,有的偏小,有的是長長的頭尾尖尖的形狀,大多形狀類似水滴。顏色有金黃色和紅色兩種,我比較喜歡吃大大的長長的金黃色那種,果子比較大,肉厚,水分也足。

刺果子本身帶短刺,跟花椒樹上的刺長得很相近,下面寬上面小,果子就長在刺中間,一顆一顆掛著像紅色的珍珠,又像一個個小燈籠,很漂亮。

摘刺果子都不用水洗就可以直接去籽吃掉了,吃的時候也要檢查有沒有蟲。

一壺刺果子倒進菜籃裡看起來格外漂亮,像一顆顆水滴狀的紅寶石耳環,大自然的饋贈從來都是這麼神奇讓人慾罷不能。

你們的家鄉都有些什麼野果子?它們又有怎樣的故事?

相關焦點

  • 農村山上這5種野果,有錢都不一定能買到,你吃過幾種?
    農村山上這5種野果,有錢都不一定能買到,你吃過幾種?在農村,並不是經常能吃到新鮮的水果,所以只能去田野裡或山上採摘野果子來一飽口福,這些野果在市場上幾乎很難見到,但在以前,卻是小孩子的零嘴,充滿了年少時的歡聲笑語,現在農村山上的這些野果越來越少見了,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是農村特有的水果,看看你吃過哪幾種。
  • 日本只有有錢人吃得起,中國滿山都是,這種水果你小時候吃過嗎?
    在日本東北部,有一種名叫Akebia的水果,它的外表是紫色,裡面有一顆一顆白色的果肉,吃起來有一種西米露的感覺,味道不是很甜,需要加上蜂蜜或者冰糖煮食。對於日本人來說,這一種稀罕物,見過的人不多,吃過的人更少,他們認為這種水果有減肥、養生等神奇功效,所以價格賣的很貴,只有有錢人才吃得起。小編第一次看到這種水果的時候也很疑惑,這玩意兒長相如此瘮人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這東西難道在我們國內,不滿山都是嗎?
  • 雲南老鄉常介紹的「野果」,叫做「野地瓜」,滿山都是,好處真多
    雲南老鄉常介紹的「野果」,叫做「野地瓜」,滿山都是,好處真多我國的雲南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那裡不但環境特別的秀美
  • 承德這些野果,你吃過嗎?是不是勾起了童年記憶
    夏末秋初,山上各種果子熟了,經常滿山跑,去摘野果吃。童年的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山棗,酸澀中夾帶著絲絲甜味,吃多了,不小心就酸倒了牙。羊桃一般生長在深山,小時候,大人都要三五人結隊,還要帶上鐮刀,走很遠的山路,才能找到羊桃架。上山採摘羊桃的人都怕遇到蛇,他們不願意帶小孩去,往往嚇唬小孩時,說在羊桃架上盤著大蛇,兩米多長,孩子小,跑慢了會被吃掉。羊桃採回要捂幾天才好吃,酸甜可口。
  • 農村山上這種野果,曾是農村小孩子的零食,為何如今都沒人摘了
    冬季了,在北方農村樹上的葉子也都掉完就剩下樹枝了,地上的雜草也都枯萎了,沒有了綠葉的襯託,一片片都是灰色的景象,顯得十分單調。這個季節農村地裡的玉米糧食也基本都收尾了,在筆者這邊山區裡,驢也是農民從事農耕作業的主要交通工具。圖中這位大爺拉著驢車,車上裝滿了玉米杆。
  • 我大雲南的野果野菜你吃過幾種?沒10種別說是雲南人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不常見」的野菜野果,轉給你的朋友,看看他是不是地道雲南人!野菜篇非常好吃有風味的一道農家菜,可涼拌、可炒雞蛋,都超級好吃,菜市場也有得賣!但是一些老年人說吃了會「發病」!多年生草本,生於山野。4月至5月採嫩莖嫩葉,炒吃或煮吃。
  • 世界上都有哪些國家過端午節
    圖片來自網絡首先,說一下端午節形成的歷史因素和社會因素。據說早期的吃粽子源於祭祀,人們把飯菜用樹葉或者竹筒包好,投入江河或者作為貢品以敬神靈,後來演化為吃粽子;同時,人們划船尋親訪友,到現在演化成了賽龍舟,當然這種傳說來源眾多,宗旨就是愛生活,敬畏大自然。五月五日仲夏登高,順陽在上,東亞地區有一俗諺:「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古時候,人民喝黃酒吃、粽子、懸香草、划龍舟……都有利於驅除猛獸,驅除溼熱、拓展生活空間。
  • 再過一個月,農村的「白泡兒」熟了,味道像蜜桃,你吃過嗎?
    再過一個月,五一前後,農村一種美味的野果將陸續成熟,這種野果長得像草莓,但是很小,很多農村娃都吃過。民間叫它「白泡兒」,也叫「白草莓」,不過它並不是真正的草莓,只是外形相似。白泡兒和一種紅色的「蛇莓」都差不多是同時成熟,小時候大人說蛇莓不能吃,但是白泡兒可以吃,你吃過嗎?
  • 農村最好吃的6種野果,吃過3種以上才是農村人,吃過1種的沒童年
    農村小孩的童年多姿多彩,山林田野之間都是歡樂,夏天在池塘裡撈河鮮,秋天山上的野果都成熟了,牽著倔強的牛漫步田野,滿山的綠蔭青翠,到處都是草木香,農村最好吃的6種野果,吃過3種以上才是農村人,吃過1種的沒童年。
  • 小時候的野果,都吃過說明你老了!
    ,嚇你一跳。 第三種:火炭母這種果子吃過,但味道已經忘記了。好像口感微甜。 第七種:小山桔記得小時看得漂亮摘來吃,被大人們知道了,阻止了,因為吃了會鬧肚子,有毒性。 第十一種:土壇樹(臨高話叫「罵零」)又名割舌羅,因人食其果後舌頭有種被割過的感覺而得名。
  • 這60種野果野菜,你吃過幾樣?
    也就是野桃,子個小,皮上附有一層細細的絨毛,如果是熟得很好的,大部分野桃子都不是很好吃,有點酸苦味。小時候大人都說:「一個毛桃三把火」,吃多了會喉嚨不舒服。這個植物用得最多的是捆柴。山區燒柴,砍好、撿好各種碎柴要背回家裡,先得用糯米條(或紫藤)來捆好。糯米條植株韌皮纖維特 別發達,莖杆直而細,是特別好的捆柴用品。砍下糯米條,枝端打個回頭結做成套索,捆緊柴,象藤一樣360度任意折彎捆好……
  • 雲南少數民族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和漢族的端午節習俗有什麼不一樣
    【導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是古已有之的傳統節日,承載了祛病防疫的千年文化習俗,然地域的差異性,各地區各民族的端午節又是怎樣度過的呢?那麼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下雲南特有15個特有少數民族的端午文化。布依族布依族在端午節有打「格螺」的習俗。
  • 農村逐漸消失的稀有野果,全吃過的都「老」了,你吃過幾種呢?
    以前很多孩子都是在農村長大的,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最大的樂趣就是到農村的山上去採集各種各樣的野味,尤其是山上的野果是最受歡迎的,每個季節該吃什麼野果,農村的孩子都了如指掌,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太好了,都已經看不上山上的野果,而且因為環境的汙染,山上的野果數量也越來越少,今天帶大家看一下農村逐漸消失的稀有野果
  • 「將要消失」的4種農村野果,吃全了的非常少,你吃過幾種?
    「將要消失」的4種農村野果,吃全了的非常少,你吃過幾種?小的時候總是住在農村裡面,一間小小的農家院,以及從前生活的小村落,總讓我記憶猶新,而小時候也特別淘氣,總是爬山玩水的去滿山玩耍,那個時候的神棍無比愜意,而且充滿的樂趣。
  • 日本人也過「端午節」?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特色習俗?
    五月仲夏之時,國內迎來了五月初五端午節,在這裡小編先祝大家端午節安康!端午節是我們華人吃粽子、賽龍舟的傳統節日,進入農曆五月,人們會紛紛在門前掛上菖蒲、艾葉,以此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提到五月初五,很多人會想到,日本公曆五月五日也有一個節日,但有人會說這不是「端午節」,而是「兒童節」。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節日有什麼聯繫?日本是否有端午節呢?其實,日本最開始同我國一樣,會在農曆的五月五日過端午節,吃粽子、掛菖蒲、喝雄黃酒。
  • 福建這60種野果野菜,你吃過幾樣?
    也就是野桃,子個小,皮上附有一層細細的絨毛,如果是熟得很好的,大部分野桃子都不是很好吃,有點酸苦味。小時候大人都說:「一個毛桃三把火」,吃多了會喉嚨不舒服。這個植物用得最多的是捆柴。山區燒柴,砍好、撿好各種碎柴要背回家裡,先得用糯米條(或紫藤)來捆好。糯米條植株韌皮纖維特 別發達,莖杆直而細,是特別好的捆柴用品。砍下糯米條,枝端打個回頭結做成套索,捆緊柴,象藤一樣360度任意折彎捆好……
  • 農村才能吃到的4種野果,全部吃過的證明你是南方人
    說起野果,那一定是農村長大的人,兒時最甜美的記憶。這些野果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有的曾經是人們的救命糧,有的曾是孩子們可口的美味零食。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4種南方農村常見的野果,看看有你認識的嗎?1、野地瓜!又叫地瓜泡,是一種桑匍匐在地上生長的植物。
  • 這些山間野味,沒吃過一半的都不算是地道通海人!
    小時候都在山裡摘來吃過吧,這可是開胃、柔肝緩急的寶貝,小孩子吃特別好。現在也還挺多,通海獨腳墳一帶就有。長得奇奇怪怪的。要不是別人告訴你它能吃,肯定會當它是樹枝。吃起來特別甜,甜得膩人。泡酒更好老人常講聰明人的故事:一夥少年看見路邊有一棵野李子樹,結滿了李子,一湧而上,只有一個聰明的少年動也不動,別人覺得奇怪,你為何不去摘呢?少年答道:路邊有李無人摘,一定是苦李。
  • 長在樹上的「紅豆」,小時候摘來吃味道酸甜,如今吃過的人不多了
    長在樹上的「紅豆」,小時候摘來吃味道酸甜,如今吃過的人不多了。大家都知道,在農村有非常多的植物,各種野花野草一到春天和夏天就長得特別茂盛,還有野果也是非常多的,一年四季的野果都不一樣,像八月瓜、山莓、竹節子、地念子等都是很常見的。
  • 農村常見的幾種野果,你都吃過嗎
    農村不僅野菜豐富,而且各種野果也很多。如野榛子、野核桃、野沙棘等在山林裡、山坡上很是常見。每當夏秋季節野果成熟的時候,孩子們便可吃到自己最喜歡的野味。因為野生所以不受任何人的管束,只要你想吃到便可放心地採摘。但由於產量很少,所以即使到了季節,也未必人人都吃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