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聞名天下。2013年,《安徽省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2012—2020)》提出,打造25個「旅遊不夜城」,黃山市發揮山嶽自然風光和徽文化聚集的優勢,用燈彩為黃山化上了夜妝。
12月10日,記者到黃山腳下實地進行體驗。傍晚,黟縣北街石板路上蜿蜒著古老「宋渠」,增添了古街的靈氣。「宋渠」上排布著20個巨大燈箱,展示著全國優秀攝影家拍攝的黟縣和黃山自然風光。當地文旅部門負責人介紹,這是當地攝影月活動成果之一,也是黃山亮化工程的一種嘗試。燈箱亮到晚上10點,給居民以夜生活的享受,也給遊客提供更多感受當地文化特色的機會。順著「宋渠」走過一座明代石橋,來到民宿集群區,暮色中的民宿依水望山、古色古香。據了解,黃山市的民宿建設在安徽全省數一數二,黟縣的民宿是黃山市最有特色的。走進其中,很多民宿設有公共文化空間,遊客可以坐下來品嘗當地綠茶、悠閒地聽歌或看一場電影。
當日晚飯後,記者來到世界文化遺產地西遞古鎮,彼時街燈已經點亮。這些燈都是精心設計的,以黟縣黃和徽州綠為主色調,與古民居的白牆黑瓦保持協調。村口的明經湖上,噴泉湧起成為水幕,映照著投影形成絢麗的水幕電影,講述著明清時代徽州人亦賈亦儒的故事,當地居民和遊客駐足而立,邊欣賞邊品評。古祠堂百將堂傳出鑼鼓聲,上演著當地的傳統文藝節目,涉及徽劇、黃梅戲,也有川劇變臉。愛靜的遊客則漫步在小巷,欣賞各色LED燈彩。記者從景區獲悉,今年西遞古鎮的遊客比去年同期增長16%,很多遊客覺得西遞的夜晚增輝不少,不再走馬觀花,更願意留下來、住下來。
隨後,記者來到橫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匯流之處,這裡是素有「流動的清明上河圖」美譽的屯溪老街。晚上9點之後,高懸的紅燈籠依然閃亮,燈光下的青石白牆古樸宜人,木門黛瓦流光溢彩。各種茶樓酒肆、店鋪字號亮燈迎客,遊客恍若置身於明清時期的熱鬧集市。「看看這款老坑石料歙硯吧,雕刻精細。您摸摸,比小孩的皮膚還光滑。」「這是磚雕,徽州最有特色的,裡外雕刻了好幾層,您仔細看看。」店主熱情地招呼著客人。
跨過江上古石橋,來到黎陽in巷。酒店裡的食客品嘗著徽菜,酒吧開始了吉他彈唱。景區的大舞臺上熱鬧上演著徽劇、黃梅戲和徽州民歌,當地戲迷從家裡搬出椅子坐下細細品味。街角、橋頭、廣場不時有快閃的演出,給人們帶來不少驚喜。黎陽in巷之夜帶給遊客的是更多元的文化。「不管白天還是夜晚,都有看頭、有品頭,很時尚。」一位江浙口音的客人這樣評價。
提到景區的亮化工程,項志國如數家珍:除基本的建築亮化,如街燈、LED燈、投影燈外,景觀燈別有特色,高大的徽州老牆壁夜晚看起來比較壓抑,如今變身成為投影屏幕,演繹著黃山風景、徽商經營和文房四寶製作流程的畫面,這樣的投影點共有10處。景區平臺和樹木上的裝飾燈五光十色,如臨江平臺上的「我愛黃山」燈組,已經成為年輕人打卡的網紅點。此外,100多家商戶的外亮櫥窗也各具特色,如樊登書店的燈光營造的氛圍清雅溫馨。
功夫不負有心人,黎陽in巷2016年被評為4A景區。「我們充分考慮到黃山市民和遊客的需求,提出『日遊黃山,夜泊黎陽』,將黃山夜生活向後延遲了3個小時。」項志國介紹,為了發展夜經濟,景區圍繞夜遊、夜宴、夜購、夜娛、夜宿等主題,引進了零售、餐飲、娛樂和民宿行業共160多家商戶,開展多種經營,讓遊客不僅飽眼福,還大飽口福和耳福。此外,街區每年會組織20多場主題活動,延長夜生活。項志國說:「自2013年開街以來,遊客年均增長超過15%,今年已經突破600萬人次。」
黃山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張妙文強調,黎陽in巷客流量包括外來遊客,也有當地居民。黎陽in巷的建設和亮化帶來了新的消費業態、豐富的文化生活,主客共享使雙方受益。
黃山腳下的夜景看不夠。據了解,在黃山市郊的新安江濱水旅遊區,夜晚也成為大眾娛樂的好時段,市民在岸上散步休憩,遊客在江中乘舟夜遊,共賞沿岸和大橋上五彩繽紛的燈光秀。黃山市還對中心城區至花山謎窟景區長約10公裡的新安江進行綜合整治開發,「林廊清影」「屯浦歸帆」等十大景點,體現出濃鬱的徽風古韻。
安徽25個「旅遊不夜城」不僅在黃山,合肥、蕪湖、宣城和亳州等地的旅遊經濟都在由白天向夜間延伸,隨風入夜夜未央。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