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中石化集團宣布,該公司透過旗下國際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國際勘探公司」)與康菲公司達成協議,以46.75億加元的現金對價收購後者在加拿大Syncrude合資公司中9.03%股權。
這是繼去年以72.4億美元收購瑞士Addax石油公司後,中石化海外收購最新舉措。
據悉,Syncrude公司擁有世界最大的油砂生產項目。截至2009年底,這個項目總剩餘合成原油(SCO)資源量為119億桶,其中包括51億桶探明和可能的合成油(2P)儲量以及68億桶潛在的可採資源量。目前的合成原油產能約為35 萬桶/日。
對康菲石油而言,目前由於債務壓力,其亟需出售100億美元資產,因此作為石油行業中盈利能力相對較差的油砂項目就成為了其出售的首選。
對於上遊板塊資源嚴重不足的中石化來說,Syncrude項目顯然是個可以考慮的選擇,「任何(油氣資產的投資)機會我們都需要把握,要見縫插針」,4月13日,中石化勘探開發研究院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張抗對本報記者表示。
此次交易尚需獲得中加兩國政府的監管審批。
加拿大的機會
Syncrude公司的油砂項目位於加拿大Athabasca油砂區核心位置,是一個世界級的上下遊一體化項目。
該項目其他投資方包括加拿大油砂信託、埃克森美孚旗下的帝國石油公司、Suncor Energy、Nexen、Mocal Energy 以及Murphy Oil。通過此次交易,中石化將替代康菲石油成為這個項目新的股東。
此次交易是中石化在北美地區最大的投資,也是該公司繼2005年收購加拿大北極之光油砂項目後,投資油砂項目的最新舉措。
有知情者稱,幾年前Syncrude公司即制定了龐大的10年油砂開發計劃,計劃投資約42億美元實現石油產量大幅增長,「當時期望到2007年-2010年間產量能達到2400萬噸」。
然而由於金融危機,這個龐大的計劃並未最終實現;康菲公司也因金融危機陷入了債務泥潭。無奈之下,康菲石油董事長Jim Mulva在去年宣布剝離資產計劃時,首先就將Syncrude公司股份納入其中。
據國際能源諮詢機構PFC北京首代李遙介紹,在全球大型石油公司中,康菲公司的實力是比較弱的。為了還債,除了Syncrude公司的股份,它還要出售Rockies Express天然氣管道,以及美國和加拿大的能源生產資產及美國營銷資產的剩餘部分。
康菲公司出售Syncrude公司的股份,對於上遊板塊薄弱的中石化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據了解,在加拿大油砂礦資源十分豐富,但是油沙礦類似於鋪路的瀝青,含油量低,開採成本很高,必須在油價長期高企時才有開採價值。
「但相比煤制油等項目,油砂項目的成本還是比較低的,」張抗說:「畢竟煤裡沒有氫,將其製成成品油不需要耗費大量的氫氣。」
國際化夢想
張抗表示,他也是當天才知道中石化要收購Syncrude公司的股份。因為在他看來,在中石化的國際化道路上,這種類似的投資收購行動會很多。
一直以來,中石化高層都渴望能夠在海外獲得石油權益,以便彌補自己上遊板塊產量不足的「軟肋」。
「然而相比那些百年歷史的跨國石油公司,我們在海外投資的能力還是個頑童,因此當我們走出去時,地球上不但已經沒有了儲藏條件好的區塊,而且為了收購海外權益,我們還需付出大代價。」張抗坦言。
但在他看來,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任何機會都不能輕易放過」。
正是源於此,去年中石化高層頂著極大的壓力,收購了瑞士Addax石油公司,實現了自己在中東地區的突破——在伊拉克庫德地區從事開採的Taq Taq公司通過那宗交易成為中石化旗下企業。
然而也正是因為這項收購,去年的伊拉克油田競標中,伊石油部拒收了中石化的相關申報材料,因為伊政府認為中石化未遵從伊中央政府的法令,獨自和地方政府確定了投資。
「目前伊拉克政府並未最終確定Taq Taq公司是非法的,在伊戰前它就在那裡運營,我們不過是接了人家的盤子而已。」張抗說。
他認為,中國企業都必須走出國門,成為跨國石油公司,這不但是國家石油安全戰略的需要,更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中國本土油氣資源開發潛力已經很有限了,石油企業必須到國際市場尋找新的資源。
「但作為後來者,我們必須有勇氣開拓新的道路,包括介入非常規能源開發、進入一些高風險的石油項目等。」張抗說。
據他介紹,中石化目前正在全球甄別幾十個投資項目,以便為自己的備選池增添更多的可選對象,「要說重點,那麼全球都是重點:中東、中亞、南美、非洲和亞太,我們必須全球撒網,瞄準各種資源,這是後來者的代價。」
同行者
謀求新道路的不只是中石化,在委內瑞拉中石油一直設想大規模開採奧裡諾科重油,這是一種與油砂類似的、過去跨國石油公司並不願觸及的石油資源。
相關資料顯示,與輕質油相比,油砂、奧裡諾科重油等資源在世界上的分布要多得多,達到8630億噸,若採收率為15%,重油可採儲量即達1233億噸。其中委內瑞拉的超重油和加拿大的油砂佔重油資源總量的一半以上。
隨著國際油價的不斷上漲,奧裡諾科重油成為各大跨國石油公司眼中的「香餑餑」,全球第四大石油公司——道達爾即謀求在委內瑞拉與中石油展開合作,共同開發這座寶庫。
據道達爾CEO馬哲睿介紹,奧裡諾科重油其狀粘稠,似瀝青,委內瑞拉是全球最大的生產國。2006年以前這種油一直被當作燃料油在國際市場上銷售,其價格遠低於人們熟悉的NYMEX原油。
3月25日,他在接受外電採訪時透露,道達爾將與中石油攜手共同競標委內瑞拉Carabobo重油油田開採權。一旦中標,道達爾將與委內瑞拉、中石油在中委兩國展開覆蓋整個石油產業鏈的全新合作。(詳見本報2009年4月9日《查維茲能源之旅 中委石油合作探新路》)
除此之外,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還積極籌划進入中東市場,它們很關注伊朗——這個被美國政府視為「邪惡軸心」的石油大國,「一旦條件許可,它們會積極進入這個國家進行石油開發」,有深諳各大石油公司海外運作的業內專家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