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都護府遺址所在地理位置認識有重大推進(圖)

2020-12-21 中國日報網

與會專家重點考察了輪臺奎玉克協海爾古城遺址。王小軍攝

中新網新疆輪臺12月11日電(記者 王小軍)12月8-10日「漢唐絲綢之路的開拓—西域都護府研討會」在新疆輪臺縣舉辦。來自北京大學、國家博物館、中科院遙感所、中國社科院、新疆考古所、甘肅省考古所等國內多家高校和研究機構的近百名著名學者專家齊聚輪臺,從多角度揭示歷史上中央政府對新疆的有效治理和中華文化在新疆的主導地位,對備受關注的西域都護府遺址所在地理位置的認識有了重大推進。

與會專家辨別在輪臺縣境內的奎玉克協海爾古城遺址撿到陶片。王小軍 攝

兩漢西域都護府、魏晉西域長史府、唐安西大都護府是中央政府在漢唐時期治理新疆的最高政治中心。尋找這幾處府治遺址是百餘年來縈繞在考古學、歷史學者心中的夢想。1928年,當北京大學國學研究所的黃文弼先生踏入塔裡木盆地的時候,就開啟了探尋這些府治遺址的考古之旅。然而,層層籠罩的面紗並未輕易揭去,百年來這些府治遺址究竟在何方益發變得撲朔迷離。

輪臺縣境內的奎玉克協海爾古城遺址隨處可見土陶片。王小軍 攝

漢武帝時期張騫通使西域,正式開闢了絲綢之路,打通了東西方文化交流通道。絲綢之路的開闢是由中央政府主導的官方行為,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隨著國家的強盛,中央政府在包括新疆在內的廣大西域地區建立了一整套軍政體系。中央政府在西域地區建立的軍政體系包括重要城鎮、戍堡、關隘、烽燧亭障、郵驛等等,並輔之以屯田開墾。漢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地區軍政體系的建立標誌著新疆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中央政府任命騎都尉鄭吉為西域都護,在「護鄯善以西南道」之外,「並護車師以西北道」,也就是總護西域三十六國,成為中央任命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設置在烏壘城的西域都護府相應成為中央政府在西域的第一個最高軍政中心。

從黃文弼開始,大批中外學者致力於確認西漢西域都護府烏壘城的位置,始終聚訟紛紜,莫衷一是。21世紀初,新疆考古所承擔了西域都護府考古的研究課題,十餘年間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做了大量調查工作。近年,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新疆考古所利用新技術與傳統考古方式相結合,在尋找西域都護遺址上有了進一步推進。

  「漢唐絲綢之路的開拓—西域都護府研討會」在新疆輪臺縣舉辦。 王小軍 攝

經過20餘場的專題報告和熱烈討論,參加「漢唐絲綢之路的開拓—西域都護府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深入討論西域都護府遺址的位置和重大歷史意義。與會專家還討論了與漢唐時代中央政府在新疆軍政建置密切相關的其他城址,以及絲綢之路繁盛的文化交流。

會議期間,與會專家重點考察了輪臺卓爾庫特古城、奎玉克協海爾古城遺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科院遙感所、新疆考古所的專家詳細介紹了在這些遺址的調查勘探工作。

與會專家一致呼籲,以兩漢西域都護府、魏晉西域長史府、唐安西大都護府為核心的一大批古代遺址是中央政府治理新疆的歷史明證,國家主權的重要標誌,文化認同的關鍵地標,是中華民族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應該儘快開展考古和保護工作,建設成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充分地加以展示利用,更好地服務於社會。

「漢唐絲綢之路的開拓—西域都護府研討會」由新疆文物局、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博物館、新疆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協辦;中共輪臺縣委、縣政府承辦。

相關焦點

  • 漢代西域都護府遺址今何在
    中國中央政權自此在西域設官、駐軍、推行政令,行使國家主權;公元91年,東漢的班超任都護時期,都護府從烏壘城移駐它乾城。  中國不少歷史文獻都有關於西域都護府、歷任西域都護事跡的記載。《漢書》記載,西域都護府設在烏壘:「烏壘,戶百一十,口千二百,勝兵三百人。城都尉、譯長各一人。與都護同治。其南三百三十裡至渠犁。」
  • 漢代西域都護府遺址今何在?
    中國中央政權自此在西域設官、駐軍、推行政令,行使國家主權;公元91年,東漢的班超任都護時期,都護府從烏壘城移駐它乾城。中國不少歷史文獻都有關於西域都護府、歷任西域都護事跡的記載。《漢書》記載,西域都護府設在烏壘:「烏壘,戶百一十,口千二百,勝兵三百人。城都尉、譯長各一人。與都護同治。其南三百三十裡至渠犁。」
  • 新疆新和縣打造漢西域都護府、唐安西大都護府文化園
    王小軍 攝中新網新疆新和12月12日電(記者 王小軍) 12日,記者從新疆新和縣人民政府舉辦的漢西域都護府、唐安西大都護府文化園推介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新和縣打造漢西域都護府、唐安西大都護府文化園。新聞發布會上,新和縣縣委書記杜海濤向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推介漢西域都護府、唐安西大都護府文化園建設相關情況。
  • 安西都護府與唐代龜茲商貿的發展
    (龜茲故城)一、軍政中心的設置為龜茲商貿發展奠定良好的社會基礎自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安西都護府由西州遷至龜茲,至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安西都護府失去管控西域的能力隨後,唐朝逐漸統一西域,置安西都護府,設四鎮,龜茲結束了動蕩不安的局勢,社會環境漸趨穩定,商業貿易有了發展的基礎。安西都護府統領的強大軍事力量也是龜茲地區得以穩定的重要因素。
  • 新疆北庭大都護府遺址日前慘遭破壞
    新疆北庭大都護府遺址日前慘遭破壞     人民網烏魯木齊8月10日電 記者王慧敏報導:標誌著唐朝對西域實行有效管轄的北庭大都護府遺址  北庭大都護府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薩爾縣境內,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從7月24日晚開始,一輛輛挖掘機、推土機等重型機械開進城裡,在這裡修一條南北走向穿城而過的公路。該項目直到開工,自治區文物局對此一無所知。7月29日,昌吉州文物局對工程下發停工通知書,但工程至今未停止。
  • 西域都護府所在地初步確認 在輪臺縣奎玉克協海爾古城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遙感地球所)、國家博物館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將遙感、物探技術與文獻考證、實地考察等手段相結合,進一步推進西域都護府治所所在地的研究。中科院遙感地球所研究員聶躍平介紹,研究人員通過查閱相關歷史資料和相關研究,最終將研究範圍鎖定在輪臺縣境內的奎玉克協海爾、闊納協海爾及卓爾庫特3處古城遺址。
  • 新疆新和縣「漢西域都護府、唐安西大都護府」文化園建成投運
    12月12日,經過一年的設計規劃和施工,新疆阿克蘇地區新和縣「漢西域都護府文化園」、「唐安西大都護府文化園」落成並對外開放。新和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早在西漢時期就是中央管轄西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國家主權的重要標誌。西漢後期,中央政府將設置在烏壘城的西域都護府遷往我縣境內的它乾城,境內的通古斯巴西城址,是唐朝安西大都護府遺址所在地。現已發現的文物古蹟有6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處,「漢唐屯田遺址」被授予「吉尼斯」世界之最。
  • 古龜茲絲路重鎮之旅遊商業不夜城——西域都護府!
    「西域都護府」項目是以漢唐文化為內涵,弘揚龜茲文化的旅遊商業綜合體。西域都護府與烏魯木齊二道橋大巴扎步行街運營合作籤約儀式黃金旺鋪購買倒計時商圈業態越豐富、經濟越成熟西域都護府旅遊商業不夜城及專業店、專賣店、便利店
  • 看著認識一讀就錯:神秘的西域古國怎麼都是拗口的國名
    西域是漢代以來對玉門關、陽關以西地區的總稱。所指範圍按中原王朝政治勢力的伸張、地理知識的擴展或時代與情況不同而異。一般沒有固定的界限。西域一詞正式使用,是從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漢宣帝設西域都護府開始。這時所說的西域大致是現在的新疆南疆地區。
  • 大美新疆,西域都護府存在1000多年,都護府的設立與西域的繁榮
    烏孫是西域第號大國。當時西域共有49國,總人口不到130萬,烏孫一家就佔有63萬;西域總兵力為23.6萬,烏孫獨佔18.8萬精騎兵。這就說明,烏孫人口佔西域總人口近半數,佔總兵力的四分之三還強。因而,只要鞏固好漢-烏聯盟,則西漢統一西域之大業必成,絲綢之路必通矣。漢武帝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遠公主烏孫王,開闢第一塊屯田區,都是朝著這個大目標逐步向前推進的。
  • 大唐王朝永遠的痛,西域安西、北庭都護府的陷落
    西域當時分別由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分南北鎮守,負責防禦南方的吐蕃、北方的回鶻,並分別守衛絲綢之路南北通道。最初李世民初開西域的時候,只留下唐軍3萬負責鎮守,在龜茲國都(今新疆輪臺附近)設置了安西都護府,後來雖反覆與吐蕃爭奪安西四鎮,但總的來說唐朝佔優勢,逐漸形成慣例,每年增兵千餘人,並把有罪的人貶謫到西域戍守。
  • 西域都護府僅三百兵力,真的能得住西域四十八國嗎?
    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我國的一位著名的歷史、地理學方面的專家,在位於我國古代的西域地區的地方發現了兩處古代西域的遺址,他還專門為此寫了書來記載和流傳此次發現。在他的書中寫到,在這兩個地方發現了大量的用來裝糧食的紅陶瓷罐子、盒子之類的東西。
  • 中國歷史上的「西域」 - 南風窗網
    西域是一個與絲綢之路息息相關的歷史地理概念。所謂西域,通常是對陽關、玉門關以西廣大地區的統稱,但這一概念的內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並且不同歷史時期的西域所指的地理範圍也不盡相同。    唐代與漢代的西域概念相比,範圍更為廣大,這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西域是一個範圍不斷變動的地理區間。隨著唐王朝勢力向中亞、西亞的擴展,從前漢代的西域變成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轄控之地,並因推行郡縣制度、採取同中原一致的管理政策而幾乎已成為唐王朝的「內地」。西域則被用來專指比安西和北庭更遠的、唐王朝設立羈縻府州的地區,具體而言就是中亞的河中地區及阿姆河以南的西亞、南亞地區。
  • 新和縣打造漢西域都護府文化園、唐安西大都護府文化園
    經過一年的設計規劃和施工,新和縣「漢西域都護府文化園」「唐安西大都護府文化園」落成,10月份對外開放。  「唐安西大都護府文化園」位於新和縣城中心地帶,與「通古斯巴西城址」遙相呼應。建設內容包括古城體驗區、山體、水系、觀光塔、鐘鼓樓、仿古街區及附屬設施等。
  • 唐代聲名顯赫的西域安西四鎮,現在只有三個留名,一個不在國內
    安西四鎮是唐太宗李世民平定高昌後設立的軍鎮,目的是為了鞏固國防,保護西域和中原的道路交通。據《舊唐書》記載:「太宗既破龜茲,移置安西都護府於其國城,以郭孝恪為都護,兼統于闐、疏勒、碎葉,謂之四鎮。」,四鎮指的是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但也有學者認為,唐軍收復碎葉之前已有四鎮,碎葉的前任是焉耆。
  • 新和縣漢西域都護府美食文化節開幕
    1月8日,為期3天的「冬遊新和·悅享漢唐」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之漢西域都護府美食文化節開幕。  雖是數九寒天,但新疆阿克蘇地區新和縣漢西域都護府文化園內遊客熙熙攘攘,商販叫賣聲此起彼伏。  據了解,此次美食節設在位於新和縣尤魯都斯巴格鎮的漢西域都護府文化園中,該文化園的建設以新和縣烏什喀特古城(漢西域都護府遺址)為原型,分東西兩區,其中西側區域主要建設西域都護府文化展廳、城牆、商鋪;東側區域主要建設兵營、
  • 地理答啦:漢朝、唐朝2個國力強盛的象徵——都護府
    地理答啦:什麼是都護府?上篇文章我們在分享「府」這種行政區劃的時候,挖了個坑,說要和大家分享一下「都護府」這種比較特別的政區形式。今天地理答啦就給大家填坑,帶著自豪感來說一說「都護府」!為什麼要帶著自豪來說說都護府呢?因為我國歷史上設立都護府的典型時代,正好是大漢王朝和大唐王朝——我國歷史上最鼎盛的兩個時期,而都護府的設立,恰好是強漢盛唐實力的象徵!
  • 新疆啟動龜茲故城考古 探秘漢唐西域都護府
    據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漢唐考古部主任吳勇介紹,在秦朝和西漢早期,龜茲是西域三十六城邦國之一,文化、經濟極為發達,龜茲國擁有比莫高窟歷史更加久遠的石窟藝術,著名的龜茲樂舞誕生於此,龜茲國的冶鐵業也聞名遐邇。龜茲故城是龜茲古國國都,是當時西域的政治、經濟、貿易中心。
  • 文化傳承 四十年考古還原千年北庭都護府故城
    武后長安二年(公元702年)在庭州設立北庭大都護府,並將昆陵、蒙池兩都護府劃歸其管轄,另將阿爾泰山西的燕然都護府及碎葉河附近的哥系、孤舒兩都護府也劃歸北庭大都護府統轄。其管轄範圍包括天山以北、巴爾喀什湖以南廣大地區,西面則達到裏海。南宋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西進滅遼,改稱北庭故城為別失八裡,並建立達魯花赤(地方長官)。駐重兵於此。
  • 歷史上的新疆——「西域」指的是哪些地方?西域三十六國又是什麼?
    「西域」一詞作為一個地理概念 ,在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內容。漢代,西城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西城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乃至中亞西亞的一部分,以及東歐和北非的個別地方,是當時漢朝人就地理知識所及對「西方」地區的泛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