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第23個高血壓日的宣傳主題是「18歲以上知曉血壓」,以促進18歲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監測血壓為重點,開展高血壓防治健康教育和科普宣傳,控制高血壓危險因素。
年輕並不代表健康,現如今三四十歲的中青年人也已成為高血壓門診的「常客」,高血壓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其發病率正在趨於年輕化。近年來,我國中青年高血壓患者數量飛快增加,40歲左右的高血壓患者所佔比例已接近40%。所以,中青年人群患高血壓,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越來越多!那麼,中青年高血壓有何特點呢?今天一起了解下!
01
症狀不典型
除部分因頭暈、頭痛或其他症狀就診發現高血壓外,多數中青年高血壓患者並無明顯症狀。單從症狀來判斷高血壓,很容易漏診、誤診和耽誤病情。沒有典型症狀不代表不嚴重或者沒有疾病,反而更危險。
高血壓前期已存在對靶器官的損害,收縮壓每升高20mmHg或舒張壓每升高10mmHg,心血管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將翻倍!因此,已經患有高血壓的中青年群體,更要積極認識疾病,定期量血壓,並保持良好心態正確治療。
02
輕度高血壓居多
輕度高血壓在18~44歲年齡段高血壓人群中佔比達74.3%,45~64歲年齡段為56.7%,而≥65歲僅為49.0%。
03
以舒張壓升高為主
中青年高血壓患者動脈彈性尚好,舒張期動脈彈性儲器作用相對正常,可以從增加的心臟每搏輸出量吸收更多的壓力,導致總的外周阻力增加、舒張壓升高;而大動脈僵硬度不重,因而收縮壓無明顯升高。
04
常合併其他代謝異常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關疾病如超重/肥胖、血脂異常、糖代謝紊亂、高尿酸血症等發生率高。
中青年人群患上高血壓和不良的生活習慣和不規律的飲食作息有很大關係。工作緊張,精神壓力大、菸酒無度、缺乏運動、肥胖、愛吃高鹽、高脂、高糖食物等,這些都是造成血壓升高的危險因素。
05
多為原發性高血壓
中青年所患高血壓多為原發性高血壓,找不到確切病因,通常由遺傳和環境等多種因素複合作用引起,與飲食和生活方式息息相關。
儘管中青年高血壓多為原發性,但在確立診斷前仍需除外繼發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約佔高血壓的5%~15%,常見病因包括主動脈縮窄、腎實質疾病、腎動脈狹窄、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質醇增多症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等。
06
家庭自測血壓比例低
因工作、社交等原因,中青年高血壓患者在家庭中實施血壓監測的比例偏低。調查顯示,年齡<60歲的中青年高血壓患者每周自測血壓的比例為38.8%,而年齡≥60歲的老年高血壓患者每周自測比例為46.1%。中青年血壓監測不足,是血壓控制率偏低的影響因素。
08
治療依從性差、血壓控制率低
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由於症狀不典型、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擔心降壓藥物帶來不良影響等,降壓治療不積極,缺乏健康理念,對高血壓的危害認識不足,確診後用藥依從性差,常自行減藥、停藥,影響降壓藥的療效、導致控制率低下,甚至不及老年高血壓患者。而且年輕人不良生活習慣不易矯正,導致高血壓治療率和控制率低。
臨床常見長年血壓升高而不控制的年輕人,出現嚴重胸悶難以忍受才來醫院就診,結果已經出現了心力衰竭,心功能較正常大幅度下降,生活質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