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5大能源紛爭地:美俄搶佔北極 非洲爭端難解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7日電 綜合外國媒體報導,近來,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能源主張以及科考活動打破了北極固有的寧靜,也讓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到了這裡。北極豐富的能源儲量無疑是引發北極爭奪戰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全球範圍的能源緊張讓不少資源豐富的地區成了各方角力的舞臺。外刊近日撰文列舉了全球五大能源紛爭地區。

  ——北極圈能源漁業前景廣闊 俄率先打響爭奪戰

  參與北極圈爭奪的主角包括俄、美、加拿大、丹麥和挪威等五個國家。究竟是什麼使眾多國家對北極產生了興趣?2000年的一份地質調查報告指出,全球約四分之一的未開發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在北極。此外,北極還有豐富的漁業資源。2002年美國一專家小組指出,北極圈冰層融化將為商業捕魚開闢全新的地域。屆時,古代航海家夢想的「西北水道」——在北美洲北方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水道——也有望成為現實。「西北水道」比今天大西洋和太平洋間航道短數千公裡,僅運輸一項就可節約數百萬美元。

  分析人士認為,爭奪北極資源的「戰爭」已經打響。上周,俄海洋學家潛入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底,還插上了俄羅斯國旗。這一舉動刺激了美加等國,他們除公開指責外,也紛紛付諸行動。美海岸警衛隊破冰船將開往北極進行科考,加拿大投資數十億美元建造巡邏船。西方一些能源公司也積極尋求獲得開採權,以便在北極氣候變化後能夠儘快實現商業開發。

  ——中日東海油氣開發存分歧 共同開發原則有待落實

  中日東海油氣田之爭源於專屬經濟區界線的劃分,而焦點集中在釣魚島及附屬島嶼主權問題上。釣魚島及附屬島嶼位於中國東海大陸架邊緣,是中國最早發現、命名的。20世紀60年代末,該島附近被認為可能蘊藏大量石油和天然氣後,日方單方面採取行動,開始對島嶼進行勘探,並企圖佔為己有。

  據悉,東海地區擁有多達20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儲量。日本曾主張以兩國海岸基準線的中間線來確定專屬經濟區,即所謂「日中中間線」。由於缺乏依據,中方未予承認。中方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提議,原則上得到了日方的支持,但雙方在細節及實際操作上的矛盾仍然突出。例如日本右翼分子在釣魚島上進行的一系列活動,以及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在中方海域內試開採石油氣。

  ——委內瑞拉強推能源國有化 國際石油巨頭被迫撤出

  委內瑞拉奧裡諾科河盆地石油蘊藏量豐富,預計可達2700億桶,這也使得委內瑞拉全國石油儲量超過沙烏地阿拉伯和加拿大等國。委內瑞拉正加大開發力度,除與包括印度和伊朗在內幾國的石油公司聯合勘探該區域外,還邀請白俄羅斯共同勘探在奧裡諾科河盆地的超重原油儲量。

  近年來,委內瑞拉政府加大對該地區石油工業的控制,2007年6月,由於委內瑞拉政府獲取了奧裡諾科河盆地的四個重油工程60%的股份,埃克森—美孚和康菲石油公司未能與委政府就新條款達成一致,兩家公司決定從委內瑞拉撤出。委內瑞拉石油部長拉米雷斯此前還表示,要採用一項專門法案,令奧裡諾科河流域石油工程資產得以國有化。目前,政府在委內瑞拉全國範圍內的其他油田擁有80%的控制股,這些油田以前都是由私營公司經營的。

  ——伊朗佔島嶼 控制能源運輸要道

  今年5月,伊朗總統內賈德對阿聯進行歷史性訪問,引起外界的普遍關注,除了因為這是伊國家元首自阿建國以來對該國首次訪問外,還由於兩國間長期存在領土爭端。1971年11月,伊朗出兵佔領了荷姆茲海峽附近原屬英國保護地的阿布穆薩島和大小通布島。這三個島本身沒有什麼經濟價值,但由於其地處波斯灣,臨近數個主要油田,因此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伊朗通過海峽沿岸及三個島上部署的岸炮或反艦飛彈基本可以實現對海峽的封鎖,實際上扼住了該地區運輸要道。

  多年來,阿聯不斷向多方尋求支持,並通過談判等方式希望結束伊朗對大小通布島及阿布穆薩島的佔領,並要求阿拉伯和一些友好國家支持阿對「三島」的主權。然而,伊朗卻在不斷加強對幾個島嶼的控制。時至今日,伊朗強硬派仍堅稱阿布穆薩島和大小通布島是伊朗永遠不可分割的領土。

  ——幾內亞灣或成新中東 邊界糾紛民眾不滿是難題

  目前,西非地區每天出產大約470萬桶原油,而幾內亞灣石油總儲量可能超過240億桶,該地區有望成為新的中東。上世紀90年代以來,油田的發現已經使貧困的赤道幾內亞等國成為重要的能源基地。然而,安哥拉、喀麥隆、加彭、赤道幾內亞、奈及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幾內亞灣周邊國家的海上邊界至今沒有劃定。

  目前為止,幾內亞灣周邊國家尚能和平的處理爭端,聯合開發區的設立允許鄰國分享該地區豐富能源。儘管赤道幾內亞和加彭仍在就1972年島嶼被佔問題糾纏不清,但奈及利亞和喀麥隆、赤道幾內亞等國家的邊界糾紛已經得到解決。2006年,環幾內亞灣國家領導人還舉行地區論壇重點解決與石油有關的糾紛。然而,該地區未來的局勢卻不會穩定,奈及利亞持續不斷的暴力衝突,幾個島國內部的政變企圖都是突出的例子。此外,西非國家政府內部腐敗嚴重,一些國家從石油中攫取的財富並沒有用於改善人民的生活,這些都可能引發民眾不滿。(鍾巖)


相關焦點

  • 美俄北極角力持續加碼
    美俄兩國爭奪北極的博弈,早已在臺上臺下進行。最近,北極地區又一次成為雙方的「練兵場」。加劇北極軍事化「美國正在加緊進軍北極圈。」當前,俄羅斯在北極地區保持了軍事、技術和產業的強大優勢,特別在核動力破冰船的建造和保有量上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搶佔戰略新高地據俄羅斯《消息報》網站報導,近年來,北極日漸成為大國利益博弈的舞臺。有鑑於此,俄近幾年來在高緯地帶建設了基礎設施和防線。北極早就在北約對俄的作戰行動計劃中佔據重要位置。
  • 全球近60國家存島嶼爭端 多訴諸國際法庭解決
    對於韓國的強硬,日本擬就島嶼爭端上訴國際法庭。   從全球範圍來看,圍繞海洋權益和海洋國土的爭端日益突出,可謂「寸土必爭、一島不讓」。據初步統計,全球有近60個國家存在島嶼爭端,佔全世界沿海國的40%。近年來,國家間的海事爭端開始越來越多地訴諸國際法庭,通過司法或仲裁的方法來和平解決國際爭端。
  • 川普政府北極政策的調整
    2018年5月,美國宣布重建第二艦隊,5轄區包括美國東海岸、整個北極圈、白令海峽以及挪威和俄羅斯沿海。美俄兩國不會放任矛盾持續升級,而美俄在俄羅斯西向、南向和東向均存在難解的結構性矛盾,北向是達成合作阻力最小的地區。美俄已經在北極地區開展了諸多合作:第一,航道安全與搜救合作。第二,環境保護與原住民文化交流合作。第三,在規範北極地區漁業捕撈方面,兩國亦有共識。第四,邊防合作。
  • 角力北極 俄加強北極軍事建設
    早在二戰期間,盟軍首次開闢了北極航線,通過該航線向蘇聯運送戰略物資,其對蘇聯的反法西斯戰爭功不可沒。冷戰時期,北極又成為美蘇兩大陣營對抗的前沿。穿越北冰洋上空,無論是戰略轟炸機還是遠程飛彈,都能以最近的距離向對方實施攻擊。北極地區也因此一度成為全球彈道飛彈部署最密集的區域。同時,北冰洋厚厚的冰蓋為潛艇的活動提供了天然屏障。雙方各型潛艇在浮冰下也是針鋒相對、來往如梭。
  • 弗蘭克·道曼 亞歷山大·榮:德國目前處在美俄能源新「冷戰」的前沿
    對於一些高度依賴與美國合作的——比如參與過墨西哥灣石油天然氣開採的能源公司來說,這項法案的生效是災難性的。 一些參與北溪2項目的船業老闆早就表態,一旦法案生效,面對著美國的高壓,他們將毫不猶豫地停止管道鋪設,這對俄羅斯方面來說也是個重大打擊。從全球來看,在航運方面找可替代的工程隊,能完成此項目的不超過五家。如果找不到,北溪2就胎死腹中了。
  • 從天空到海洋,美俄在北極的全方位博弈愈演愈烈
    美俄北極博弈愈演愈烈——「投棋布子」為哪般■海鏡6月1日,俄羅斯北方艦隊司令宣布同樣是在4月下旬,俄空降兵部隊在北極弗朗茲·約瑟夫群島的萬米高空進行了空降訓練。對此,俄國防部宣稱「在如此高緯度的嚴酷環境下實施成建制傘降是全球首次」。俄軍方高層表示,往後每年都會在北極地區進行空降演習,空降行動將覆蓋北極的各個區域。上述動作表明,美俄圍繞北極的競爭愈演愈烈,兩國武裝力量間的較勁也越來越明顯。
  •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路線圖出爐 以光伏為代表的清潔能源要做什麼?
    一極一道」(北極、赤道)能源基地開發和電網跨洲互聯,基本建成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白皮書》提出了八個戰略重點,包括電網發展、清潔替代、電能替代、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金融創新、機制建設、國際合作。其中清潔替代是構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的根本。實施清潔替代的關鍵是解決清潔能源開發經濟性、大範圍配置和大規模消納問題。【戰略目標】:加快開發各國、各洲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和各類分布式電源,到2050年清潔能源佔一次能源比重達到80%以上。清潔能源經濟性大幅提升,開發成本低於化石能源。
  • 能源轉型趨勢下俄羅斯的北極能源戰略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能源結構轉型以及西方制裁的大背景下,俄羅斯政府的能源戰略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這表現為油氣出口戰略東移以及將氫能產業打造為俄羅斯能源行業的下一個接力棒。    北極地區天然氣產量佔俄天然氣產量的90%以上,俄羅斯將北極大陸架和難採儲量視作維持本國油氣產量的重要資源接替,尋求改變現有出口重心在歐洲的貿易格局。
  • 美俄全球「鬥法」愈演愈烈
    一段時間來,「硬碰硬」成為美俄關係的常態,雙方鬥嘴又「鬥法」,關係持續緊張。專家分析認為,當前美俄全球博弈持續加強,雙方需管控分歧,避免衝突升級。軍事對抗火藥味漸濃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7月1日至12日,美國和烏克蘭的「海風-2019」聯合軍事演習在烏克蘭尼古拉耶夫州、赫爾松州和敖德薩州及黑海西北部多地展開。
  • 美俄全球「鬥法」愈演愈烈(環球熱點)
    一段時間來,「硬碰硬」成為美俄關係的常態,雙方鬥嘴又「鬥法」,關係持續緊張。專家分析認為,當前美俄全球博弈持續加強,雙方需管控分歧,避免衝突升級。    軍事對抗火藥味漸濃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7月1日至12日,美國和烏克蘭的「海風-2019」聯合軍事演習在烏克蘭尼古拉耶夫州、赫爾松州和敖德薩州及黑海西北部多地展開。
  • 玩弄美俄兩大國,土耳其發誓要做歐亞門閂,他會成為中東霸主嗎?
    眾所周知,美國是超級大國,在推行和維護自身全球霸權方面,有它很精明的一套手段。美國通過海外用兵、發動大國對抗等手段,製造地區緊張局勢,讓盟友因為缺乏安全感而繼續依賴美國的保護,從而達到維持其霸權地位的目的。
  • 技經觀察|美國加速組建破冰船隊,美俄北極競爭升溫
    近年來,隨著北極軍事競爭持續升溫,美俄全方位加強極地能力建設,破冰船因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受到美俄重視,已經成為大國北極軍事擴張的重要抓手。此前,破冰船多用於航道開闢、科學考察、海上救援等民用領域,但隨著2019年10月俄羅斯「伊萬·帕帕寧」號下水,破冰船打破傳統應用領域範圍,開始向軍用領域擴展。
  • 被拋棄的非洲:為什麼石油暢銷全球,仍吃不飽飯?
    2拼命生產石油還吃不飽飯的現象,還在非洲西海岸的安哥拉發生。只是,安哥拉的一日三餐有著落,飲水卻成了大問題。安哥拉水比油貴。儘管是產油國,但主要都是外國公司在開採,國內銷售的每升汽油也要3.6元人民幣。
  • 俄羅斯最大核動力破冰船「北極」號服役,美國加強在北極軍事部署...
    那麼,北極地區近年來為何成為美俄博弈的新戰場?未來美俄雙方在北極地區的較量還將如何演變?就相關話題,軍事觀察員曹衛東、滕建群為您深入解析。資料圖:俄羅斯「北極」號核動力破冰船據報導,除「北極」號之外,俄羅斯還計劃建造四艘該型核動力破冰船。
  • 環球論壇丨美俄軍事對抗升級 會「擦槍走火」嗎?
    但是,從深層次來看,美俄軍事對抗急劇升級根源還在於雙方長期的敵對關係和在全球諸多問題上的戰略衝突。美國出於鞏固全球霸權的需要,持續打壓俄羅斯,加速推進對俄戰略圍堵。今年美國在羅馬尼亞等國部署反導力量,在歐洲加快軍事人員和武器裝備的更換頻度,多次與盟友在俄周邊開展大規模聯合演習,這些都在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發展空間,大大加劇了雙方對抗的激烈程度。
  • 新年伊始,美俄劍拔弩張!普京川普都已出招
    一方面,由於歐美等國家的降智操作,新冠病毒仍然在大範圍的肆虐。另一方面,俄羅斯和美國都在軍事方面做出了不少大動作,而其目的就是為了互相針對,美俄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著全球的安全穩定。目前,俄羅斯不僅開始了新一輪的軍事改革,還加大了新型武器的研發裝備力度。美國方面在美俄邊境地區舉行了大規模軍演,並且關閉了最後兩個駐俄領事館,這也意味著兩國幾乎失去了所有的外交渠道。
  • 想避免發生衝突就「遠離」北極,美國有麻煩了?
    據中新網消息,日前,俄羅斯北方艦隊司令莫伊謝耶夫表示,北約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明顯增加,美英等西方國家的聯合軍演也在過去5年時間裡增加了近一倍,如果保持這樣的軍事規模擴張,北約與俄羅斯發生衝突的可能性也將不斷上升。
  • 俄羅斯與挪威劃定北極邊界 結束長達40年爭端
    俄羅斯與挪威15日籤署條約,劃定兩國在北極地區邊緣海巴倫支海邊界,結束長達40年的爭端。  雙方表示,這將有助於加強這一地區穩定,增強兩國經濟合作。  「我希望這一條約將加強我們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梅德韋傑夫說,「首先當然是(關於)能源,因為先前在邊界和海域劃定方面存在的問題使我們無法開展大型能源項目。」  克裡姆林宮網站的一份聲明說,條約規定,任何橫跨兩國邊界的石油和天然氣田須聯合開採,「條約將有效消除油氣資源分配方面可能存在的分歧」。
  • 全球公認最不好惹的2國,不是美俄,有一國連美國都不敢招惹
    戰爭也成為了推動世界發展的主要方式之一,不過,隨著各國不斷發展,一些國家成為了不少國家眼中難以招惹的存在,其中有兩個被稱為全球最不好惹的國家,有一個就連美國都不敢輕易招惹。全球公認最不好惹的2國,有一國連美國都不敢招惹日本是其中之一,提起日本,很多人都會想到該國在二戰時期的所作所為,為了獲勝,日本出動了超過700萬大軍,在太平洋到處挑事兒,橫行霸道。當時日本國內戰爭情緒高漲,甚至敢對美國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