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收費電子化之路

2020-12-10 北京日報客戶端

上世紀90年代,北京機動車停放問題開始顯現。為儘可能消除人工收費造成的弊端,北京嘗試使用多種技術手段,其中包括停車收費電子化,但並非一帆風順。

90年代停車困擾初現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北京機動車迅猛增加。那時候,正規停車場多半「車滿為患」,賓館、商廈車位也很吃緊。不論是繁華街道的馬路邊,還是居民集中的樓群、胡同裡,汽車見縫插針、橫七豎八地停放,停車開始成為困擾車主和首都交通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1996年11月13日《北京日報》6版,《不夠用的停車場》)

「我買車的時候,小區停車還沒有收費一說,可以隨便停。但後來車越來越多,沒地兒停了,便到小區周邊碰運氣,能騎到馬路牙子上就算不錯了。」一位中年人回憶。

當年開計程車的宋師傅也為此頭疼不已。他家那片兒10多棟樓,沒有一個停車場,只好勉強把車「塞」在樓下,每天全家人都跟著提心弔膽。

當時北京機動車保有量已近百萬輛,而全市停車泊位卻不足7萬個,難以匹配。

與此同時,正規停車場還存在收費不統一的問題。據本報1996年11月14日6版《停車場管理不到位》報導,那會兒載重量在兩噸以下(含兩噸)的小型機動車,白天停車的收費標準是每4小時1元,夜間每小時0.6元。一些停車場擅自提高收費,有的按小時收,每小時1至3元不等;有的按次收費,每次2至5元不等;還有的按小時翻倍收……在這種情況下,不少車主覺得,到停車場停車要多花錢,安全上又沒有什麼特殊保障,不合算,不如隨便找個地兒停車,導致城市主路邊亂停車,支路受擠佔,影響道路交通。

如何對城市停車進行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北京開始了探索。

「水土不服」的咪錶

為加強機動車管理,遏制車輛亂停亂放,1994年,交管部門在東直門內大街、阜成門內大街、崇文門內大街及騾馬市大街開闢路側停車區,試行收費管理。從此,路側停車有了專職收費管理員。(1994年11月22日《北京日報》6版,《本市開闢路側收費停車區》)

上世紀90年代,北京街頭出現首批咪錶

有專人管理停車固然好,但時間久了,人工計時收費方式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有的司機會跟收費員討價還價,有的司機可能趁收費員一眼沒看住猛踩油門溜之大吉。而收費員也並非都能照章辦事,多算時間、多要停車費的情況屢見不鮮。

用什麼方式可以消除這些弊端呢?上世紀末,北京街頭出現了咪錶。據本報1999年3月24日1版《部分道路泊車將啟用計時器》報導,這種停車計時收費器具有液晶顯示屏、數字按鍵和插卡口,有投幣和刷卡兩種功能。交管部門先期對80臺咪錶進行試點,由著裝統一的工作人員負責提醒司機操作。

咪錶的出現,給京城帶來了現代氣息,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停車人,避免了人為亂收費。到2003年,全市安裝了上萬臺咪錶。

然而從一開始,這種計時收費方式就表現出「水土不服」。首先,1999年以前,本市安裝的咪錶全從國外引進,價格昂貴,使用越頻繁,電池消耗就越快。其次,早先安裝的咪錶是「一機多位」,也就是一臺咪錶管著7個以上車位。以一個車位5米計算,7個就35米出去了。停車人經常因為嫌離咪錶遠,把停車費交給負責看護車輛的管理員,人工收費又出現了多收或少收的情況。

後來,本市不斷改進路側停車咪錶管理系統。2003年下半年,相關部門在二環路內的68條道路及朝陽、海澱的36條道路旁邊安裝了6000多臺新型咪錶,覆蓋1萬多個路側停車位。新咪錶一表管兩個車位,停車可以刷專用卡。(2004年3月29日《北京日報》5版,《六千臺停車新咪錶年內投用》)

令人遺憾的是,咪錶使用情況依舊不理想。司機們認為買專用卡使用頻率不高,卡內還需要預存一定金額,不划算。而停車管理公司除去咪錶初次安裝費用外,不但每3個月左右要派專人給咪錶更換電池,還要每天派人去採集咪錶數據,之後再到結算中心結算,成本太高。到2010年,街面上的咪錶約九成處於空耗狀態,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咪錶是幹什麼用的。到2015年,市市政市容委公布的調研數據顯示,咪錶的使用率已降至零。

2000年,一種新型咪錶亮相朝外吉祥裡道路兩側。劉新華 攝

大型停車場用上ETC

上世紀90年代末、新世紀初,機場高速和八達嶺高速分別啟用了ETC(不停車收費系統)。司機只需將一個電子標籤貼在汽車的風擋玻璃上,走高速公路收費站專用通道,便可自動扣除通行費。

慢慢地,ETC速通卡拓展到停車場收費領域。與高速公路收費站類似,ETC車輛在通行停車場ETC車道時系統能自動交易完成扣費。這樣一來,車輛在停車時自動化程度更高,交易更安全,人工幹預更少。

首都機場停車樓較早安裝了ETC,覆蓋T1、T2、T3航站樓3個停車場,共有8條ETC專用車道。其中,T1、T2航站樓停車場出入口各配置1條ETC車道,T3航站樓停車場出入口各配置兩條ETC車道。ETC車輛出入時,系統能自動完成計時停車收費。(2013年1月15日《北京日報》9版,《90萬ETC用戶減排6000噸》)

一些商業街區大型停車庫也開通ETC,實現了不停車繳費。2016年,綠地繽紛城、凱德MALL大峽谷、十裡河民樂建材城等大型停車場先期開通了ETC。隨後,藍色港灣、西單大悅城等大型商業綜合體停車場也開通了ETC。此外,醫院、交通樞紐的停車場也成為本市ETC網絡布局的重點方向。(2016年4月5日《北京日報》6版,《10座大型停車庫今年開通ETC》)

如今,ETC不僅用於高速公路,還拓展到停車場收費領域。戴冰 攝

值得一提的是,無需停車繳費,避免了車輛怠速和多次加減速控制,ETC系統所帶來的綜合節能減排效果十分明顯。根據測算,每1萬次ETC交易能節約314升燃油消耗,並能減少55.96千克各類汙染物的排放。

道路停車取消人工現場收費

2016年底,石景山區魯谷路和魯谷西街兩條道路率先試點停車電子收費,市民通過「北京交通」APP可以找車位並自助繳納停車費。

試點電子收費系統採用視頻樁或地磁兩種車位檢測設備,感應車輛進出、留存車輛圖片,並將相關信息實時傳輸至市級平臺,統一計算停車時間和費用,實現全市統一電子計時收費。當時,路側停車收費員沒有取消,只是轉變為停車管理員,輔助停車人完成電子繳費事宜。當停車人無法通過電子支付方式繳費,可以向管理員繳納現金,並獲得機打《收費通知單》。(2016年12月30日《北京日報》6版,《路側停車電子收費開始試點》)

2016年底,路側停車試點電子收費,一位市民展示用於路側停車的APP。李文 攝

此後,路側停車電子收費開始推廣,技術手段日趨完善。

今年,全市16個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分三個時間節點啟動了道路停車改革。12月1日起,北京道路停車電子收費實現全覆蓋,人工現場收費取消。很多路段安裝了高位視頻計費設備,可以通過「電子眼」監控所有車位車輛進出,並通過拍攝號牌計費。與地磁感應和視頻樁技術相比,這種技術對車位的覆蓋率更高,且不容易受到人為破壞,昌平區、東城區還增加了抓拍違停功能。(2019年12月2日《北京日報》8版,《本市道路停車電子收費全覆蓋》)

今後,隨著手機支付手段的不斷豐富,北京停車電子收費將更加便利。

來源:北京日報

文字:賈曉燕 製圖:焦劍

歷史資料:京報集團圖文資料庫、新華社

流程編輯:孫昱傑

相關焦點

  • 科拓無人收費方案亮相上海環球港,升級智慧停車新體驗
    此次改造大大改善了原先因人工收費管理模式帶來的管理難、周轉慢等問題,環球港20個通道、2200個停車位均實現車輛進出自動化、線上繳費多樣化、數據管理電子化,停車流程化繁為簡,停車管理智能升級,助力環球港商圈構建交通新生態的同時,為車主帶來嶄新的舒適體驗。
  • 嘉興市有的放矢力推通用發票電子化改革
    發票電子化改革可有效提升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如今,嘉興各類冠名發票、定額發票等特定行業紙質通用發票的用量佔我市通用發票用量90%以上,這些行業內企業發展規模、信息化程度以及支付方式多樣性的現實,成為發票電子化改革必須攻克的難關。  「譬如,公交車收費形式多樣,現金支付、市民卡支付等,給我們稅務部門推行電子發票帶來了難題。」嘉興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 廈航國際逾重行李收費實現電子化
    民航資源網2014年12月18日消息:12月1日,廈航在廈門國際機場正式啟用了國際逾重行李收費EMD(電子雜費單),至此,廈航成為國內繼南航、澳門航後第三家實施國際逾重行李收費電子化的航空公司。此次啟用國際逾重行李收費EMD,連同之前已經上線使用的國內逾重行李EMD,今後旅客在廈門機場乘坐廈航航班遇到行李託運超重時,無需再持紙質單據奔波於櫃檯間繳費,工作人員結束了繁瑣地手開單據的歷史。
  • 千島湖停車要收費
    千島湖停車要收費 www.zjol.com.cn 2006年10月04日 08:20:31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 說說收費停車的「收」與「疏」
    (圖為建設中的道路臨時停車泊位智能化收費管理系統)近日,婁底中心城區道路臨時停車泊位智能化收費管理系統試運行,得到了大部分市民理解和支持,但也有少數群眾持懷疑、甚至不理解態度。其實,道路臨時停車泊位實行收費管理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全國已有很多地方實行這種模式。實施「收費管理」最終目的不在於「收」而在於「疏」。停車難,已成為婁底城區發展的一個堵點。近年來,隨著婁底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機動車發展迅猛,據交警部門統計,截止2020年6月,婁底主城區汽車保有量達14.6萬輛,較2018年同期增長33.9%。
  • 增加半小時收費標準,青島機場停車收費調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尚青龍 日前,青島市發改委對青島國際機場停車場機動車停車服務收費政策進行了修訂完善,將現行過夜車輛的按日計費相應調整為計時收費和日最高收費標準相結合。以小型車為例,同一車輛在青島國際機場近端停車場(P1、P2)連續停放超過一日的,第二日停車服務收費標準按2元/半小時執行,日最高收費標準為60元。此次修訂完善,主要針對在青島國際機場停車場連續停放二日及以上的機動車,除保留現行日最高收費標準外,增加了以半小時為計費單位的計時收費標準,停放時間未達到每日收費上限的車輛,可按照具體的停放時長實現差別化收費。
  • 深圳路邊停車收費標準 路邊停車免費時段
    深圳路邊停車收費標準問題:9月21日,央視焦點訪談以《「宜停車」有點不容易》為題報導了深圳路邊停車收費的諸多不便。22日,市交委就報導中反映的問題和市民關注的熱點進行梳理,逐一核實和嚴格自查,並表示將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優化收費分區和收費標準。
  • 璧山停車可否適當收費?網傳兒童公園停車收費標準已公示
    根據網友爆料 楓香湖兒童公園黛山大道旁停車庫 可能要開始收費 根據停車收費的公示牌 針對二輪車、小型車、三輪車、大型車 都有細緻的標準 從3月30日起
  • 北京商場停車收費模式悄然生變 夜間免費停車
    北京商場停車收費模式悄然生變 夜間免費停車來源:聯商網2019-07-08 11:07商場的停車收費策略,尤其是免費停車,對於驅車購物的消費者有著非常明顯的引流作用。在部分商圈的隨機採訪中,有不少消費者表示,停車難易程度和停車費用是選擇商場購物的重要因素。北京商報記者在針對停車收費規則的調查中發現,北京市內多家商場近期已經更改收費規定,從原來的免費停車更改為收費停車,對於本商場會員推出相應的優惠政策,可以利用會員積分減免相應的停車費用。
  • 金華永康停車收費試點來了 具體收費標準未定
    記者隨機對10位市民進行了採訪,這10個人都是有車一族,結果讓人有點意外,他們對於步行街區塊是否試行提車收費全部持贊成意見。「只要有地方停,收費合理,亂停車現象能少一點,我覺得應該收費,一次被抄牌都夠你停一個月的車了。」市民顏女士說。「個人認為停車資源也是資源,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採取收費可以避免資源浪費,沒有那麼多白佔車位的人停車反而更方便了。」市民朱先生是這麼說的。
  • 江都城區路邊停車智能收費已上線!15分鐘免費停車或將出臺!收費...
    有情感有情調有情況做江都人最愛關注的微信公眾平臺都說現在江都車子越來越多開車堵、停車難為緩解停車難問題江都要放大招了各位江都新老司機「路內停車泊位收費智能停車系統」具體收費標準是多少連日來,不斷有汽車駕駛員發現,自己停放在路邊泊位的車上多了個「二維碼」,停車一次要付5元錢。記者從收費方揚州龍川停車場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獲悉:今年4月1日,城區停車智能收費系統已經啟用,按照物價部門核定的標準,城區路邊1024個泊位每次停車收取5元費用。
  • 承德整頓停車場收費亂象,停車收費標準作出調整!
    關於停車難這事,大家有目共睹,政府也在積極協調,最近幾年一直在逐年新增泊車位。那「停車貴」這事呢,在承德停車收費一般都是什麼標準?貼吧菌走訪了幾個相對比較正規的停車場,我們一起來看看。寫字樓的停車場基本都是5元/小時起步,上班族可以選擇包年,全年平均2500元至3000元不等。
  • 淥口區舉行停車收費聽證會
    1月5日上午,淥口區舉行城區道路臨時停車泊位、公共停車場及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場收費聽證會。26名消費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政府部門代表等參加聽證會。會上,聽證陳述人首先匯報了淥口區城區道路臨時停車泊位、公共停車場及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場收費聽證方案,並對各路段劃分相關情況作了說明。各參會代表就該停車收費方案的相關條款,涉及的定價原則、收費標準、免費時段、收費區域等內容展開討論。聽證會結束後,區發改局將對聽證代表的意見和建議進行認真梳理、匯總,並繼續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形成聽證報告,報區政府審定。
  • ...原小車隊多年來停車收費竟然未經審批,拆遷空地停車收費歸誰管?
    >新聞背景拆遷空地停車收費很隨性秦先生稱,10月底的一天,他在溫泉中心花壇附近辦事,將車停在原小車隊拆遷後騰出的院子裡,被收取了5元停車費。他們對外地牌照的車收費更高。」秦先生認為,如果是合理的收費行為,應當可以提供票據,但這些「停車場」都無法開票。「這幾個地方的停車收費行為合法合規嗎?」秦先生質疑。
  • 春節自駕遊,停車收費警惕「六大陷阱」
    記者 尤薇  中國江蘇網1月22日訊  春節將臨,不少有車族計劃闔家自駕遊,然而到景區遊玩,如何停車怎麼收費成為很多有車族的煩惱事。據市物價局節前發布信息顯示,去年全市「停車收費」類價格信訪舉報共3316件,佔全年總量的19.26%,高居各行業榜首,其中涉及機動車停車收費佔90.41%,涉及非機動車停車收費佔9.59%。
  • 青島路邊停車掃掃繳費 停車收費不再「任性」
    原標題:智能化管理 停車收費不再「任性」青島市政空間開發集團「攻山頭」市區道路泊車管理水平大提升沒有停車場標誌,收費標準不透明,不打小票,隨口要價……不少市民在停車時,都遭遇過這種「任性」收費的情況。」「以前走的時候還得叫泊車員來繳費,有的時候停車『兩頭』都見不到泊車員,現在自己手機掃碼就交了,節省時間。 」「再就是用POS機計時比較準確,不怕被亂收費,這一點我覺得挺好的。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在此停車的市民,大家都對這種掃碼繳費的方式比較認可。不光是市民,連泊車員都表示,智能化收費模式操作簡單,用著很順手,給他們的工作「減負」不少。
  • 祿口機場停車收費標準調整
    原標題:祿口機場停車收費標準調整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王健) 同一車輛每2小時內(含2小時)只能享受一次免費時間;貴賓C區停車場每24小時最高不超過90元……昨天,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該委已正式下發通知,調整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停車場收費有關事項。
  • 金華高鐵站地下停車收費調整 30分鐘免費停車
    馮先生停車5天21小時,收費531元,胡女士停車76小時10分鐘,實際收費285元,未發現超標準收取停車費。去年通過8890反映的12起投訴,經核實均沒有發現該停車場存在超標準收費問題。到過高鐵金華站地下停車場的市民,只要留心觀察就能看到停車場有多處收費告示牌,其中入口處牆上有兩塊,進口刷卡處、車庫中間部位、出口處都張貼著收費告示牌。
  • 繼新化火車站停車收費後,又一公共場收費
    @新化所有車主:新化高鐵南站廣場正式開始停車收費了此項收費,由新化縣發改局於2020年2月21日批准,由新化高鐵新城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於2020年4月1日起實施。停車30分鐘內不收費;30分鐘以外計時收費,白天每小時5元,超出1小時的加收2元,夜間每小時2元;每天最高收費一輛車不超過30元。感覺廣場收停車費,客觀上可以控制停車秩序,可以限制私家車計程車隨便、長時間佔用停車位——有些乘客可能把車停在廣場去坐高鐵,回來後再開車回家。
  • 明年底路側停車全部電子收費
    昨日,北京市交通委停車管理事務中心、石景山區交通委、朝陽區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了路側停車電子收費實施進展。根據規劃,2019年12月1日起,北京全市將實現道路停車電子收費全覆蓋。  朝陽成立停車公司接收路側停車場  「2017年12月,城六區、通州區37條試點路段4086個路側停車實行電子收費試點。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各區都在逐步增加覆蓋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