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 小雨 氣溫: 9~16℃
新聞報料電話:0715—8128787
您遇到的麻煩事、揪心事、稀奇事,歡迎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我們負責為您跑腿、調查事件,為您解難、報導新聞
棚戶區改造拆遷騰出的空地「變身」停車場
不僅自定標準收費
還不提供任何收費發票
近日
市民秦先生對市中心城區幾處
拆遷空地被用作收費停車場的行為提出質疑
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新聞背景
拆遷空地停車收費很隨性
秦先生稱,10月底的一天,他在溫泉中心花壇附近辦事,將車停在原小車隊拆遷後騰出的院子裡,被收取了5元停車費。
「物價部門規定,在停車場停車30分鐘內免收停車費,可我只停了十幾分鐘,卻被強行收費。」秦先生說,這不是他第一次遭遇這種情況了,「除了這裡,還有老藝校、老農機公司等地,因為拆遷臨時騰出大片空地,便經常有車輛進出停放。而圍牆門口卻常有兩三人把守,一律對停放車輛收費,一般是 5 元不管時長任意停。
他們對外地牌照的車收費更高。」秦先生認為,如果是合理的收費行為,應當可以提供票據,但這些「停車場」都無法開票。
「這幾個地方的停車收費行為合法合規嗎?」秦先生質疑。
記者調查
原小車隊停車收費好幾年
15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位於淦河大道上的老藝校拆遷院內。只見院門口有一中年男子在看守。
門口桌上立著微信和支付寶收款二維碼,上方貼著一張落款為「藝校臨時停車場」的「臨時停車收費標準」公告:1至3個小時5元;3至12小時10元;夜間21:00至次日9:00 為10元。
由於記者的車輛只做短暫停留,對方並未提出收費。
原小車隊地處交通繁忙的溫泉路,院子裡不斷有車輛進出。院門口未安裝道閘,一位女性工作人員將一把坐椅橫在門口充當門禁。
院內地面泥濘,混合著建築廢料,沒有劃車位。與之相鄰的是施工現場,有挖土機正在作業。雖然樹立了一塊「棚戶區改造禁止停放車輛」的牌子,但是在工作人員的指揮下,院內還是停滿了車輛。
在門口的簡易工棚內,負責收費的人員告訴記者,收費標準不計時長均是 5元。當記者索要發票時,對方表示沒有。同在現場的幾個人稱,他們是市城發集團的工作人員。
「這裡原來是一個老頭在收費,現在由我們負責,只要進來停車就得交費。」一名自稱是集團工作人員的男子說,這裡下周將開始施工,以後會有地下停車場。
記者看到,從上午10點29分到10點33分,短短4 分鐘內,有5輛車的車主進行了現金或掃碼交費停車。
據該「停車場」周邊的商戶介紹,這裡停車收費已經好幾年了。
部門回應
幾處停車場均未通過審批
拆遷空地能否停車收費?
記者致電市物價局收費科,相關負責人稱,老藝校、小車隊,以及老外貿等拆遷空地都屬於國有資產,開設收費停車場必須經過物價部門審批,但這幾處停車場均未經過審批。
該負責人表示,即使是臨時停車場,也必須有道閘、停車位等基本配置,並且這類公共停車場不能自主定價,須按物價部門核定的標準收費。物價局工作人員提醒,如果遇到不合理的停車收費行為,可以向物價部門舉報。
市城管執法委停車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城管部門主要管理城區人行道以及政府指定區域的停車行為。停車場的收費標準由物價局認定,且停車場的設定不在他們的管轄範圍。
市城發集團相關工作人員對此事回應:老藝校和小車隊停車場確實是他們負責的項目,但目前的拆遷工作外包出去了,停車場的運營和管理並不由城發集團直接操控。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會聯繫棚改部督促臨時停車場逐步改進,但完成規範化建設的停車場,將會由集團直接經營管理。
至此
記者不由得心生疑惑
未經審批的停車收費行為
就發生在市區最繁華的路段
怎麼持續了多年卻沒有人管一管呢
記者:魏明
編輯:吳曉瑩
編審:向東寧
出品:新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