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員私自收費還議價?北京「白虛線」停車該立規矩了

2020-12-21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長期不挪窩的「殭屍車」沒了,核心區路側車位好找了,「黑收費」幾乎沒了生存空間。自去年1月北京啟動道路停車改革以來,通過更透明的電子收費方式、加大處罰力度,全市道路停車環境顯著提升。

然而,最近有市民反映,與主幹路走上正軌的「電子車位」相比,胡同裡劃著白虛線的居民自治車位還有待「立規矩」。記者走訪東西城多條胡同發現,居民自治車位還存在收費標準不一、管理不規範、現金收費議價等現象。

名詞解釋

何為「自治車位」

按照《北京市機動車停車條例》第三十條規定,居住小區在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指導下,可以成立停車自治組織,對居住小區內停車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管理服務可以收取一定的費用,用於停車自治成本費用、停車設施建設等,費用收取和使用情況應當定期在居住小區內公示。

現場1

管理員私自收費還能議價

地點:西城區宏廟胡同

「不是說道路停車取消人工收費了嗎?」不久前,市民劉女士在西城區宏廟胡同夜間停車時,被身穿制服的管理員收取20元現金。「停了3個鐘頭,管我要30元,講了半天價最後給了20元。」劉女士事後越想越疑惑,在她印象中,道路停車都已經實現電子收費了,該多少錢就是多少錢,為何還有人現場收現金?

記者在宏廟胡同現場探訪時發現,劉女士停車的路段屬於「居民自治收費停車場」,車位上劃著白虛線,而非主幹路上的白實線。按照收費牌上的說明,該停車場主要用於辦理了《居民自治停車證》的車輛全天停放,社會車輛只允許8時至18時可以停放,其他時段不能停放。也就是說,管理員不僅沒提醒劉女士18時以後不能停車,還私自收了停車費。

記者撥打12345反映問題後,西城區金融街街道辦事處城管科負責人回復稱,針對這一現象,將要求停車公司加強人員管理,並退還了收取劉女士的停車費。「無論是主幹路,還是胡同裡,都不允許現金收費。」這位負責人介紹,目前轄區內自治停車路段採用的是POS機管理,對於社會車輛停放,管理員只能進行進出場拍照計時,停車人通過掃碼進行線上支付。

在居民自治停車路段,現金收費、議價現象並非個例。19時左右,記者來到崇文門西小街,這條胡同緊挨著崇文門商圈,附近停車資源緊張。胡同北側施劃著長長一排白虛線停車位,每個車位上用白字寫著「居民車位請勿佔用」。當記者詢問身著制服的管理員能否在此停車時,對方很爽快地說:「都這個點兒了,10塊錢隨便停吧。」記者注意到,此時空車位已經不多,如果社會車輛佔用,就意味著居民回來沒地兒停車。

現場2

停車要價高於正規「電子車位」

地點:東城區麻線胡同

除了存在人工現金收費,部分居民自治停車路段的停車收費要價還遠遠高於「電子車位」。

在東城區麻線胡同,也劃著一串兒白虛線停車位,停車收費牌上顯示該處是街道自治停車場,平時會有停車管理員對社會車輛進行收費管理。停車收費說明顯示,0時至24時全天範圍內,該路段小型車停車每10分鐘2.5元。「1小時15元,怎麼比主幹路上的停車位收費還高?而且夜間竟然也是這個價格!」在附近上班的駱女士有點兒不解。

記者了解到,本市道路停車收費價格標準由市發展改革委制定,現行標準自2011年4月1日起開始執行,按照三類地區差別化收費。其中,一類地區包括三環路(含)以內區域及中央商務區(CBD)、燕莎地區、中關村西區、翠微商業區4個重點區域,在一類地區道路停車,首小時每15分鐘2.5元,首小時後每15分鐘3.75元。而無論在一類、二類、三類地區道路停車,夜間19時至次日7時停車,小型車均為每2小時1元。

對比之下可以發現,白天時段,麻線胡同上的自治車位首小時停車收費比標準價貴5元;夜間時段,每兩小時比標準價貴29元。這種高收費合規嗎?屬地街道停車管理負責人告訴記者,該胡同自治停車場由街道委託北京京能千方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管理,最初是按照該片區路外公共停車場審批的,與正常道路停車位性質不一樣,企業有自主定價權利。該負責人稱,街道也正在積極做工作,向普通道路三類地區收費標準轉變,「我們也希望未來能實現高點視頻電子收費,這樣對誰都公平。」

問題

停放時間收費價格沒有統一標準

記者採訪發現,在居民自治車位上,社會車輛何時可以停放、如何收費,目前全市並無統一標準。因此,不同路段「規矩」不同,市民難免產生疑惑。

也有一些居民自治車位向正規「電子車位」看齊。比如,在西城雙旗杆街兩側,白虛線車位旁立著多塊橘黃色停車收費說明牌,上面寫著「德勝街道停車自治管理路段」,對於居民認證車輛與未認證車輛,都有著清晰的說明。

其中,居民認證車輛全天均為每小時0.5元;未認證小型車輛,7時至19時,首小時每15分鐘2.5元,首小時後每15分鐘3.75元。未認證小型車輛19時至次日7時停放,每兩小時1元。

「如果都能像電子車位一樣統一標準,我們也容易分辨收費是否合理。」居民郭先生還有個建議,「停車收費牌能否也有個標準配色,讓市民一眼便知是哪類車位。」

記者探訪中也發現,目前自治路段停車收費牌「長相」不一,比如麻線胡同是藍色牌子,德勝街道停車自治路段是橘黃色牌子,宏廟胡同周邊自治停車收費牌是藍色、橘色相間,西單商圈周邊的收費牌又成了黑色、橘色搭配。

記者追問

1、自治車位可以人工現金收費嗎

「只要是在道路上車位停車,就不允許人工現金收費。」北京市交通委靜態交通管理處處長趙震介紹,無論是主幹路上已經實現電子收費的車位,還是居民區周邊次支路、胡同裡的自治車位,都不允許人工現金收費。如果管理員出示個人帳號收付款碼,市民可以拒絕支付。

目前,由於道路條件、施工成本等原因,不少次支路、胡同裡的車位仍然採取POS機管理,由停車管理員對車輛進出場進行拍照計費,因此還存在人為操作的空間。「我們正在研究驗證,在這些路段運用移動視頻計費設備,進一步減少人工操作。」趙震說。

2、白虛線、白實線車位有何區別

白實線車位,白虛線車位,到底有何區別?什麼時候可以停放?不少市民仍然沒弄清楚。

趙震介紹,白實線車位可以全天全時段停放;白虛線車位是限時停車位,要通過收費牌標明車輛停放時間段,市民停放時應先看清限停時間段。白虛線車位主要是為了解決居民夜間停車問題。

3、道路自治車位如何立規矩

「準確的說,小區內部停車管理可以叫『自治』,小區周邊道路停車管理應該叫『共治』,由區、街道、社區共同參與停車管理。」趙震解釋道,停車共治工作中,應該統籌路外、路內停車資源,優先挖潛小區內、周邊公建錯時停車資源,最後再考慮佔用道路資源停車。

而只要佔用了道路資源停車,按照《停車條例》規定,都應該實現電子收費,納入非稅收入管理。「明年年底,全市各等級道路都要全部實現電子收費,包括次支路、胡同。」趙震透露,停車改革全面覆蓋這些道路後,也就有了全市統一的收費管理標準,按照三類地區差別化收費。當然,居民還可以通過居住認證享受居住停車價格。

今年年內,本市還將針對「推動支路及其等級以下道路停車改革」出臺指導意見,從街道、社區職責,道路停車位規劃施劃與電子收費管理方案制定、審核及實施,到委託、監督企業管理,都將給出具有操作性的「說明書」。

長期不挪窩的「殭屍車」沒了,核心區路側車位好找了,「黑收費」幾乎沒了生存空間。自去年1月北京啟動道路停車改革以來,通過更透明的電子收費方式、加大處罰力度,全市道路停車環境顯著提升。

然而,最近有市民反映,與主幹路走上正軌的「電子車位」相比,胡同裡劃著白虛線的居民自治車位還有待「立規矩」。記者走訪東西城多條胡同發現,居民自治車位還存在收費標準不一、管理不規範、現金收費議價等現象。

名詞解釋

何為「自治車位」

按照《北京市機動車停車條例》第三十條規定,居住小區在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指導下,可以成立停車自治組織,對居住小區內停車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管理服務可以收取一定的費用,用於停車自治成本費用、停車設施建設等,費用收取和使用情況應當定期在居住小區內公示。

現場1

管理員私自收費還能議價

地點:西城區宏廟胡同

「不是說道路停車取消人工收費了嗎?」不久前,市民劉女士在西城區宏廟胡同夜間停車時,被身穿制服的管理員收取20元現金。「停了3個鐘頭,管我要30元,講了半天價最後給了20元。」劉女士事後越想越疑惑,在她印象中,道路停車都已經實現電子收費了,該多少錢就是多少錢,為何還有人現場收現金?

記者在宏廟胡同現場探訪時發現,劉女士停車的路段屬於「居民自治收費停車場」,車位上劃著白虛線,而非主幹路上的白實線。按照收費牌上的說明,該停車場主要用於辦理了《居民自治停車證》的車輛全天停放,社會車輛只允許8時至18時可以停放,其他時段不能停放。也就是說,管理員不僅沒提醒劉女士18時以後不能停車,還私自收了停車費。

記者撥打12345反映問題後,西城區金融街街道辦事處城管科負責人回復稱,針對這一現象,將要求停車公司加強人員管理,並退還了收取劉女士的停車費。「無論是主幹路,還是胡同裡,都不允許現金收費。」這位負責人介紹,目前轄區內自治停車路段採用的是POS機管理,對於社會車輛停放,管理員只能進行進出場拍照計時,停車人通過掃碼進行線上支付。

在居民自治停車路段,現金收費、議價現象並非個例。19時左右,記者來到崇文門西小街,這條胡同緊挨著崇文門商圈,附近停車資源緊張。胡同北側施劃著長長一排白虛線停車位,每個車位上用白字寫著「居民車位請勿佔用」。當記者詢問身著制服的管理員能否在此停車時,對方很爽快地說:「都這個點兒了,10塊錢隨便停吧。」記者注意到,此時空車位已經不多,如果社會車輛佔用,就意味著居民回來沒地兒停車。

現場2

停車要價高於正規「電子車位」

地點:東城區麻線胡同

除了存在人工現金收費,部分居民自治停車路段的停車收費要價還遠遠高於「電子車位」。

在東城區麻線胡同,也劃著一串兒白虛線停車位,停車收費牌上顯示該處是街道自治停車場,平時會有停車管理員對社會車輛進行收費管理。停車收費說明顯示,0時至24時全天範圍內,該路段小型車停車每10分鐘2.5元。「1小時15元,怎麼比主幹路上的停車位收費還高?而且夜間竟然也是這個價格!」在附近上班的駱女士有點兒不解。

記者了解到,本市道路停車收費價格標準由市發展改革委制定,現行標準自2011年4月1日起開始執行,按照三類地區差別化收費。其中,一類地區包括三環路(含)以內區域及中央商務區(CBD)、燕莎地區、中關村西區、翠微商業區4個重點區域,在一類地區道路停車,首小時每15分鐘2.5元,首小時後每15分鐘3.75元。而無論在一類、二類、三類地區道路停車,夜間19時至次日7時停車,小型車均為每2小時1元。

對比之下可以發現,白天時段,麻線胡同上的自治車位首小時停車收費比標準價貴5元;夜間時段,每兩小時比標準價貴29元。這種高收費合規嗎?屬地街道停車管理負責人告訴記者,該胡同自治停車場由街道委託北京京能千方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管理,最初是按照該片區路外公共停車場審批的,與正常道路停車位性質不一樣,企業有自主定價權利。該負責人稱,街道也正在積極做工作,向普通道路三類地區收費標準轉變,「我們也希望未來能實現高點視頻電子收費,這樣對誰都公平。」

問題

停放時間收費價格沒有統一標準

記者採訪發現,在居民自治車位上,社會車輛何時可以停放、如何收費,目前全市並無統一標準。因此,不同路段「規矩」不同,市民難免產生疑惑。

也有一些居民自治車位向正規「電子車位」看齊。比如,在西城雙旗杆街兩側,白虛線車位旁立著多塊橘黃色停車收費說明牌,上面寫著「德勝街道停車自治管理路段」,對於居民認證車輛與未認證車輛,都有著清晰的說明。

其中,居民認證車輛全天均為每小時0.5元;未認證小型車輛,7時至19時,首小時每15分鐘2.5元,首小時後每15分鐘3.75元。未認證小型車輛19時至次日7時停放,每兩小時1元。

「如果都能像電子車位一樣統一標準,我們也容易分辨收費是否合理。」居民郭先生還有個建議,「停車收費牌能否也有個標準配色,讓市民一眼便知是哪類車位。」

記者探訪中也發現,目前自治路段停車收費牌「長相」不一,比如麻線胡同是藍色牌子,德勝街道停車自治路段是橘黃色牌子,宏廟胡同周邊自治停車收費牌是藍色、橘色相間,西單商圈周邊的收費牌又成了黑色、橘色搭配。

記者追問

1、自治車位可以人工現金收費嗎

「只要是在道路上車位停車,就不允許人工現金收費。」北京市交通委靜態交通管理處處長趙震介紹,無論是主幹路上已經實現電子收費的車位,還是居民區周邊次支路、胡同裡的自治車位,都不允許人工現金收費。如果管理員出示個人帳號收付款碼,市民可以拒絕支付。

目前,由於道路條件、施工成本等原因,不少次支路、胡同裡的車位仍然採取POS機管理,由停車管理員對車輛進出場進行拍照計費,因此還存在人為操作的空間。「我們正在研究驗證,在這些路段運用移動視頻計費設備,進一步減少人工操作。」趙震說。

2、白虛線、白實線車位有何區別

白實線車位,白虛線車位,到底有何區別?什麼時候可以停放?不少市民仍然沒弄清楚。

趙震介紹,白實線車位可以全天全時段停放;白虛線車位是限時停車位,要通過收費牌標明車輛停放時間段,市民停放時應先看清限停時間段。白虛線車位主要是為了解決居民夜間停車問題。

3、道路自治車位如何立規矩

「準確的說,小區內部停車管理可以叫『自治』,小區周邊道路停車管理應該叫『共治』,由區、街道、社區共同參與停車管理。」趙震解釋道,停車共治工作中,應該統籌路外、路內停車資源,優先挖潛小區內、周邊公建錯時停車資源,最後再考慮佔用道路資源停車。

而只要佔用了道路資源停車,按照《停車條例》規定,都應該實現電子收費,納入非稅收入管理。「明年年底,全市各等級道路都要全部實現電子收費,包括次支路、胡同。」趙震透露,停車改革全面覆蓋這些道路後,也就有了全市統一的收費管理標準,按照三類地區差別化收費。當然,居民還可以通過居住認證享受居住停車價格。

今年年內,本市還將針對「推動支路及其等級以下道路停車改革」出臺指導意見,從街道、社區職責,道路停車位規劃施劃與電子收費管理方案制定、審核及實施,到委託、監督企業管理,都將給出具有操作性的「說明書」。

相關焦點

  • 2019年起北京電子停車收費標準及繳費app支付流程
    1月1日起,東城區、西城區和通州區全面實施道路停車電子收費,1.2萬餘個白實線停車位用於出行停車。在這些車位停車逾期未繳費,最高將被罰款1000元。  針對壓線、跨位等違停行為,除了執法人員現場處罰外,高位視頻等電子收費設備未來還將與「電子警察」聯網,對違停車輛進行非現場處罰。
  • 明年底路側停車全部電子收費
    昨日,北京市交通委停車管理事務中心、石景山區交通委、朝陽區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了路側停車電子收費實施進展。根據規劃,2019年12月1日起,北京全市將實現道路停車電子收費全覆蓋。  朝陽成立停車公司接收路側停車場  「2017年12月,城六區、通州區37條試點路段4086個路側停車實行電子收費試點。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各區都在逐步增加覆蓋範圍。」
  • 北京火車站周邊計程車短途拒載 的哥不打表議價
    記者上車後,司機卻不走,而是去招攬另一撥同行客人「拼車」,收費還是每人50元。記者看到,印有漁陽、金建、賽達福、大興個體等不同公司標誌的計程車,都有在站外「趴活」現象,而且短途拒載。北京西站「這裡都是100元起價」昨日下午,北京西站北廣場公交車道,停著多輛計程車。
  • 黃實線 白實線 白虛線...路邊這麼多線到底怎麼停車啊?
    黃實線 白實線 白虛線...路邊這麼多線到底怎麼停車啊?視頻地址:評論:0黃實線 白實線 白虛線...路邊這麼多線到底怎麼停車啊?1/ 4黃實線 白實線 白虛線...路邊這麼多線到底怎麼停車啊?猜你喜歡黃實線 白實線 白虛線...路邊這麼多線到底怎麼停車啊?
  • 人工收費取消 電子精準計費 北京路邊停車統一線上收費
    核心閱讀 2019年,北京在全市實施道路停車改革,取消人工收費,推進電子收費,標準更加公開透明,黑收費、亂收費等現象基本杜絕。北京還梳理和規範停車資源,兼顧道路暢通和停車需求;從嚴執法,加大對違法停車的治理力度。
  • 北京下月再增萬餘電子收費車位 5種線上支付方式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北京下月再增萬餘電子收費車位 5種線上支付方式繼本市八個城區、4.6萬個路側車位實施電子收費後,12月1日起,第三批道路停車改革將實施,預計施劃一萬餘個道路電子收費車位,亦莊也將啟動道路停車改革並實施電子收費。
  • 路邊停車收費可以拒絕,路邊停車沒繳費會怎樣
    隨著道路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大多城市路邊都規劃停車位向車主收費,但也成為部分不法分子「吸金」來源。新規定出臺後,路邊停車位屬於公共資源,嚴禁私自佔用獲取收益,市民對於不合理的路邊停車收費可以拒絕。  路邊畫白實線的公共停車位收費是不合理的,可查看收費人員上崗證以及要求對方出示正規發票,並指出「P」牌標識和價格收費公示牌。
  • 停車收費電子化之路
    當時北京機動車保有量已近百萬輛,而全市停車泊位卻不足7萬個,難以匹配。與此同時,正規停車場還存在收費不統一的問題。據本報1996年11月14日6版《停車場管理不到位》報導,那會兒載重量在兩噸以下(含兩噸)的小型機動車,白天停車的收費標準是每4小時1元,夜間每小時0.6元。
  • 北京停車計費擬出新招:電動車上裝攝像頭 管理員可邊騎邊拍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停車計費擬出新招 管理員可邊騎邊拍北京交通部門正研究在電動自行車安裝攝像頭,管理員可在複雜道路上適用,更靈活記錄車輛信息管理道路停車,北京擬出在電動自行車上安裝攝像頭,管理員沿著車輛停放道路騎行,就能自動獲取停放車輛的車牌和訂單信息。這種管理方法將更適用於胡同小巷以及樹木茂盛的道路等複雜道路場景。自道路停車改革以來,北京市道路停車秩序明顯好轉,停車入位率達到90%以上。
  • 海口紅樹林景區:春節禁止漁船私自攬客 規範停車收費行為
    原標題:海口紅樹林景區:春節禁止漁船私自攬客 規範停車收費行為   南海網海口2月15日消息(南海網記者黃丹 通訊員 孫軍)海口市旅遊聯席會辦公室於2月14日召開專題會議,部署相關部門做好海口紅樹林景區春節假日接待工作,禁止漁船私自攬客,規範停車收費行為,臨時停車場必須要有物價部門的許可。
  • 停車收費亂象仍層出不窮 798藝術區過路都要錢
    這是本市檢察機關首次對假冒停車管理員、使用假停車發票等違法行為追究刑事責任。檢察機關已對違法收停車費的行為敲響了警鐘,可這種現象仍然屢禁不止。按照讀者反映的情況,記者近日探訪了多個「可疑停車場」,發現其中無牌收費、備案過期仍收費的問題十分嚴重。
  • 北京明起試點實行路側停車電子收費 有多種支付方式
    來源:北京晚報 停車人可在手機應用市場下載「北京交通」APP,使用「路側停車」功能,註冊用戶,綁定常用車輛後,通過支付寶、微信兩種支付方式完成自助繳費,對於非註冊用戶,可以在APP中輸入車輛號牌檢索訂單,自行繳費;或請停車管理員使用手持收費終端,通過支付寶、微信、市政交通一卡通卡、電子不停車收費卡(ETC)、銀行卡五種支付方式完成電子繳費;或使用設置於人行步道上的自助繳費終端,通過支付寶、微信、市政交通一卡通卡、電子不停車收費卡
  • 北京路側停車新規遇新問題:優惠落實不到位 虛線車位滿滿當當
    近日陶然北岸社區居民侯先生反映,新規開始以後,小區北側的一條無名路畫上了白虛線,優惠政策完全落實之前,這些線內停車免費,面對周邊收費較高的白實線停車位,居民們誰也不把車從白虛線停車位裡開出去,可謂一個蘿蔔一個坑,車成了佔車位的道具,一佔就十幾天。近日,記者來到了侯先生提到的這條無名路,路雖無名,卻「名聲在外」,每逢周末,這條路都會擠進不少慕名而來的車輛。
  • 路側停車新規遇新問題:優惠落實不到位 虛線車位搶手
    近日陶然北岸社區居民侯先生反映,新規開始以後,小區北側的一條無名路畫上了白虛線,優惠政策完全落實之前,這些線內停車免費,面對周邊收費較高的白實線停車位,居民們誰也不把車從白虛線停車位裡開出去,可謂一個蘿蔔一個坑,車成了佔車位的道具,一佔就十幾天。近日,記者來到了侯先生提到的這條無名路,路雖無名,卻「名聲在外」,每逢周末,這條路都會擠進不少慕名而來的車輛。
  • 北京擬推停車計費新設備:電動車上裝攝像頭,管理員「邊騎邊拍」
    為平衡道路停車與自行車通行需求,北京發布了車位設置標準,非機動車道寬度在4米以下的不得設置路側式停車位,對巡查中發現的不合規車位及時整改。目前,北京市交通部門正在研究一種新的移動視頻技術,在電動自行車上安裝攝像頭,管理員沿著車輛停放道路騎行,就能自動獲取停放車輛的車牌和訂單信息。更適用於胡同小巷以及樹木茂盛的道路等複雜道路場景。
  • 北京48條道路停車電子收費應用移動視頻技術
    新華社北京1月14日電(丁靜、楊淑君)記者14日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目前,北京市已陸續在海澱區、豐臺區、朝陽區共48條道路啟用移動視頻技術開展道路停車電子收費。移動視頻技術通過與北鬥等技術融合,可實現對車位坐標位置的精準定位。
  • 北京擬推停車計費新設備 管理員騎電動車邊騎邊拍照
    當前,停車難已經幾乎成為了每一個城市的「頑疾」。雖然路邊劃的有免費車位,但是這些車位卻「常月」被一些閒置車輛佔據著,臨時車位也失去了臨時的意義。為了提升這些路邊臨時車位的「輪停率」,北京市為路邊車位安裝了高位攝像頭、矮樁視頻等多種設備拍攝計費,當有車輛行駛進這些車位時,系統自動記錄車牌,並根據停車時長收費。不過對於一些支路,由於道路樹木茂密,且寬度普遍較窄,不適用高位攝像頭等拍攝設備。為此,北京市交通部門正研發出一種新的移動視頻技術。
  • 除了停車計費,「邊騎邊拍」還可用於監控違停
    據北京日報報導,記者12月9日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北京市交通部門正在研究一種新的移動視頻技術。在電動自行車上安裝攝像頭,管理員沿著車輛停放道路騎行,就能自動獲取停放車輛的車牌和訂單信息。這種管理方法將更適用於胡同小巷以及樹木茂盛的道路等複雜道路場景。
  • 京停車費上調停車數銳減 管理員愁份錢
    一位管理員告訴筆者,他們的收入與停車費掛鈎。向公司上繳停車費用時以撕出去的發票為憑據。昨天闢才胡同兩側的停車場空了一半,停車收費管理員人數也有所減少。天壇東門,正準備離去的市民鄧先生拿著一摞停車發票說,「今後真不能開車來了,忒貴。」
  • 電子收費停車指示牌統一採用橙色 壓線會被貼條
    隨後,北青報記者在該區域並沒有找到停車管理員,地面上也沒發現可供車主繳費用的儀器或設備。後經人「指點」,北青報記者才發現「隱藏」在高處的「探頭」,這正是該停車區域採用的高位視頻設備計費。據悉,目前北京市路側停車位主要應用三種技術:地磁、視頻樁及高位攝像頭。隨後北青報記者又來到位於天壇東路附近的電子收費停車位,該停車位在輔路的自行車道旁,採取矮樁視頻設備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