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機場查獲瀕危海洋物種—「貝王」硨磲

2020-12-25 央廣網

  央廣網海口7月21日消息(記者 朱永 通訊員 郭思貝 趙雪帆)近日,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以下簡稱「鳳凰機場」)從一批貨物中查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硨磲的整體貝殼標本。

  7 19日,鳳凰機場貨運安檢員在檢查一批品名為「衣服、文件、鞋子、相冊」的貨物時,發現其中一件貨物的X光機成像異常,圖像顯示泡沫箱中有一塊大面積扇形物品,與貨主所報品名不符,經開箱檢查發現,該物品實為一件白色貝殼狀物品,殼大而厚,殼上有形如車輪般的溝紋,內部質地細膩有光澤。經仔細比對,確認該物品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硨磲貝殼標本。安檢員隨即將貨主和貨物控制,並連人帶物移交至機場公安機關處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第30條第二款、第35條第3款第二項之規定,鳳凰機場公安分局對該批貨物進行扣押處理,並對物品託運的圓通快遞公司展開調查,目前案件正在調查處理當中。

  據悉,硨磲為海洋中最大的雙殼貝類,被稱作「貝中之王」,與珊瑚、珍珠、琥珀並稱為世界四大有機寶石,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具有裝飾和藥用價值。由於過度捕撈、環境汙染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減少,因而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並成為《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II級保護動物。中國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裡也將庫氏硨磲貝列為一級國家保護海洋生物。鳳凰機場提醒廣大旅客及貨主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嚴禁偽報貨物品名及在貨物中夾帶違禁物品,以免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相關焦點

  • 「大貝殼」過海關攤事了 原來是瀕危物種硨磲
    2018-03-27 12:0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邵文一海關關員查獲的鱗硨磲標本2件從國外「淘」回來收藏觀賞,誰想到這麼一件大貝殼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硨磲!3月26日,經鑑定,杭州海關此前在空港渠道查獲的幾個「大貝殼」和白色手串為瀕危物種硨磲及其製品,總重約1300餘克。據悉,硨磲標本及製品是由杭州海關關員在杭州空港旅客入境渠道查獲的。當時兩名入境旅客將硨磲製品放在行李箱內,因機檢圖像異常,海關關員當即對兩人的行李進行開箱查驗,最終發現了貝殼狀物品及7串白色珠鏈。
  • 天津海關查獲單體最大硨磲標本
    本報天津9月26日電(記者 靳博)近日,天津海關隸屬機場海關旅檢現場查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硨磲的整體貝殼標本,標本尺寸約為70×40×30釐米,這是天津海關查獲的單體體積最大的硨磲標本案件。  查發當日,機場海關駐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旅檢現場關員在執行KE805(首爾—天津)次航班旅客進境通關監管服務工作時,在一名中國籍男性旅客的行李中發現可疑物品。該件行李在通過X光機時,顯示影像為疑似貝殼狀物體,且體積較大。在當事旅客配合下,海關關員對行李進行了開箱查驗,發現一件整體貝殼標本,關員現場初步判定為疑似硨磲標本。
  • 寧波空港口岸首次截獲瀕危物種「硨磲」
    日前,寧波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機場辦、寧波機場海關便聯合截獲瀕危野生動物硨磲19個,這也是寧波空港口岸首次截獲硨磲。「X眼」發威「貝王」落網當日,一名從香港轉機進境的旅客的行李在X光機中顯現出多個扇形陰影疑似貝狀物體,工作人員當即要求開箱檢查。
  • (視頻)「硨磲」的讀音及來由
    近日,廣州海關所屬廣州白雲機場海關在空港旅檢渠道查獲1宗違規攜帶瀕危貝類動物硨磲進境情事,現場查獲硨磲
  • 世界珍稀海洋生物硨磲竟能海邊撿?偷帶瀕危「貝王」入境被查
    ; 7月28日,深圳羅湖海關對外發布,一名男子帶著3隻白如凝脂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硨磲入境時,被羅湖海關截獲。圖為深圳羅湖海關查獲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硨磲。海關關員在查驗中發現,硨磲上印有「KIRIBATI—LONDON,2017.5.27」的字樣,其中KIRIBATI是太平洋的一個島國,現存的硨磲又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海域,於是依法向當事人詢問核實這幾隻硨磲的來源。當事人謊稱說:「這是我去美國玩的時候在海邊撿到的。」關員當場揭穿道:「您的護照上顯示的是3月份去的美國,可這個硨磲上面印著5月份的日期,這該如何解釋呢?」
  • 蘭州海關查獲象牙等瀕危物種及其製品3700餘克
    新華社蘭州1月17日電(記者王銘禹)記者從蘭州海關了解到,該關2019年以來保持對瀕危物種及其製品走私的高壓打擊態勢,共查獲象牙等瀕危物種及其製品3700餘克,有效打擊了象牙等瀕危物種及其製品的非法貿易活動。
  • 五彩「貝王」重生背後:半夜研究硨磲排精卵,找海兔幫忙清理藻類
    一名出境旅客在接受安檢時,隨身攜帶的行李中,有一串重約60克的手鍊被海關江門海關查獲。經華南野生動物物種鑑定中心鑑定,該手鍊為瀕危動物物種硨磲科貝殼製品,列入CITES附錄II。硨磲是什麼?有哪些神秘之處?為什麼一串手鍊會被海關查獲?
  • 如果不是陳學冬舉報 三亞太陽灣捕撈硨磲會被發現嗎?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如果不是陳學冬舉報,濫捕硨磲會被發現嗎? 7月1日,演員陳學冬發微博@海南警方稱,有人在海南三亞太陽灣捕撈國家保護動物硨磲(美人蚌)。微博稱,6月17日,10名海洋保育潛水員在太陽灣打撈海洋垃圾時,發現海中有巨大漁網,威脅海洋生物和潛水員安全。陳學冬還附上其他網友爆料「2019年6月27日某遊客在三亞太陽灣柏悅酒店食用貓眼螺和美人蚌(硨磲)」截圖。最新消息是,海南警方回復,已介入調查。
  • 三亞柏悅酒店回應「非法捕撈硨磲」:正配合警方調查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三亞柏悅酒店回應「非法捕撈硨磲」:正配合警方調查酒店測評類微信公眾號發文提及,三亞柏悅酒店潛水教練捕捉硨磲。澎湃新聞注意到,7月1日12時許,演員陳學冬發微博並@海南警方稱,請有關部門嚴查太陽灣捕撈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硨磲。陳學冬在微博中表示,6月18日,10名海洋保育潛水員在太陽灣打撈海洋垃圾發現,海中有巨大漁網,威脅海洋生物和潛水員安全。
  • 一男子攜帶幾件飾品在蕭山機場被查,原來這些製品禁止出入境
    前段時間,杭州蕭山機場海關在旅檢渠道連續查獲多件疑似瀕危動植物製品,近日,經杭州海關技術中心鑑定,已確定這些瀕危動植物製品分別是鱗硨磲標本硨磲和紅酸枝木製品。杭州海關查獲的瀕危動植物製品乳白色的硨磲珠串、雕琢精美的硨磲吊墜、暗紅色的紅酸枝木珠串以及一個大個的鱗硨磲標本,這些都是機場海關從入境旅客的行李箱中查獲的違禁品。硨磲製品和紅酸枝木製品共重604克,鱗硨磲標本重達8.125千克。
  • 行動起來,保護海洋瀕危物種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以下簡稱「CITES 公約」)秘書處確定今年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的主題為「水下的生命:為了人類和地球」,重點聚焦海洋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為此,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與騰訊企鵝愛地球一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國家瀕管辦)、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的指導下,與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海洋世界》雜誌聯合發起了關注海洋瀕危物種的主題線上傳播活動。明星李光潔、關曉彤、陸宇鵬作為本次活動的三位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大使,也積極呼籲大眾關注水下的生命,以「生命比虛榮更重要,保護海洋瀕危物種」為主題發聲。
  • 海關發布的十大瀕危物種製品走私案--象牙、犀角、紅珊瑚、玳瑁、硨磲、羚羊角、大鳳螺殼不能隨便碰!
    4月15日,海關總署舉行海關打擊象牙等瀕危物種及其製品走私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發布了海關打擊象牙等瀕危物種及其製品走私十大典型案例。  這也給珠寶愛好者敲響警鐘,珠寶市場中下面這些東西碰不得!屬爬行綱,海龜科的海洋動物。一般長約0.6米,大者可達1.6米。根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規定,玳瑁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1995年《中國藥典》將玳瑁歸類為次常用中藥,不再收錄。溫馨提示:玳瑁屬於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利用和銷售玳瑁製品須辦理相關手續!
  • 海關查獲百餘件珊瑚、貝殼等瀕危野生動物製品
    據廣州海關2月3日消息,經華南野生動物物種鑑定中心反饋,此前該關在廣州白雲機場空港口岸查獲的旅客違規攜帶進境的一批疑似貝殼及其製品、珊瑚製品確認為瀕危野生動物製品。 海關關員查獲的虎斑寶貝  1月12日,廣州海關所屬廣州白雲機場海關現場關員在對一架自東南亞飛抵廣州的航班進行監管時,發現一名中國籍男性旅客的隨身行李X光機過機圖像存在異常,圖像中有與鹿角相似的枝丫狀物體,存在攜帶違禁物品進境的嫌疑。行李箱一打開,現場立即瀰漫著濃鬱的海腥味。
  • 「大貝殼」竟是受保護的硨磲 可別隨意攜帶進出境
    2018-01-17 13:2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王索妮 通訊員 周婧 徐凱記者於1月17日從杭州海關了解到,1月16日,經有關部門鑑定,該關此前在空港渠道查獲的3件貝殼標本確定為國家一級保護海洋生物——硨磲標本。
  • 潛水教練捕撈疑似硨磲送顧客,三亞:高度重視,立即組織調查
    據「三亞發布」公眾號7月2日消息,近日,有微博網友發布三亞潛水教練捕撈疑似保護動物硨磲送給顧客的視頻。三亞市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立即組織展開調查工作。據初步調查,網友反映的情況發生在2020年5月23日,地點在三亞太陽灣柏悅酒店海邊海域。
  • 文玩市場中「硨磲」被很多人追逐,二哥請大家手下留情
    "硨磲"做成的工藝品很多朋友應該見過吧, 顏色似玉、手感細膩溫和,從古至今都是藝術裝飾和首飾的上等之材。那麼硨磲到底是一種什麼東西呢,其實它是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的海洋動物,共有1科2屬9種,是海洋中最大的雙殼貝類,被稱為「貝王」,最大體長可達1米以上,重量達到300千克以上。
  • 巧克力裡「長出」象牙 廣州海關連續查獲攜帶瀕危物種製品入境案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8日訊(記者 顧陽)廣州海關4月4日消息,該關近期連續查獲進境旅客違規攜帶象牙、海馬乾、羚羊角、抹香鯨牙齒等瀕危物種製品入境案件,共查獲約1400克象牙製品、約4660克海馬乾、340克羚羊角和3530克抹香鯨牙齒。
  • 演員舉報三亞太陽灣有人捕撈硨磲 警方介入調查
    (原標題:演員陳學冬舉報三亞太陽灣有人捕撈硨磲,海南警方已介入調查)7月1日,演員陳學冬發微博@海南警方稱,有人在海南三亞太陽灣捕撈國家保護動物硨磲(美人蚌)。▲演員陳學冬微博曝光三亞太陽灣有人打撈硨磲。微博截圖陳學冬寫道,「全世界的潛水員做海洋保護工作是不計成本和認真的!此事並不是某一個遊客的問題,很多普通人並沒有海洋環境知識,但是一個集團、一個地區不應該誘導遊客去犯罪!」
  • 海洋參考 |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讓我們一起「聚焦國外海洋熱點,傳遞國外海洋資訊」——海洋參考今日頭條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