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這個仿佛黃昏色調、染盡秋意菊香的節日,是祭祖節、是登高節、是敬老節、是菊花節。而這個節日都有哪些習俗活動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祭祖
重陽節幾乎是處在年尾時段最後一個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它與除夕、清明、中元,並稱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由此也可看出重陽節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中國古代的農業社會,是極其重視祖先經驗的,因為需要要依靠前人總結的教訓、祖先遺留的智慧來耕織種植,從而就形成了一種崇拜祖先的文化心理。中國古人,對於先祖的無限敬重、對於祭祀的高度重視,都由此文明根源而來。既然祭祖是如此重要,那麼,重陽節能被列入「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就可見這個節日的地位之高、分量之重。
因此,重陽節的第一個節日主題,就是「祭祖」,這是一個遊子風塵歸來、全族祭奠先人的節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初九,宗族親人都在故鄉從事著重陽節的風俗活動,唯有王維一人獨在異鄉、獨自寂寥,他才分外懷念故土鄉親,懷念手足兄弟。
登高
重陽登高不遠遊是自古便有的傳統,所以重陽節又被稱為「登高節」。而登高所到之處大抵分為登高山、登高樓、抑或是登高臺。
當然,古人登高也不僅限於攀登而已,他們或賞山上紅葉野花,或飲酒吃肉,登高與盛宴無論是在往昔還是今日都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搭配。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裡同悲鴻雁天。
九九重陽登山遠眺,望穿秋水歸鄉不得,只好獨在他鄉飲一杯菊花酒,天空划過秋雁悲鳴,似在啼唱兩地不能同聚的傷懷。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菊花》
唐·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詩人將居所周邊都種滿菊花,在黃昏時分格外香舞金秋。他說,不是我毫無理由地偏愛菊花這一種,而是因為,它是大自然的最後一叢收官之作啊,菊花是最後一捧盛放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