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聯發科一窺臺灣半導體的產業變遷史

2020-12-26 電子產品世界

《21世紀經濟報導》北京時間6月22日報導,進入2019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經歷增勢放緩,但新技術的落地和商用已是浪潮洶湧,5G和AI更是其中的焦點。對包括聯發科在內的許多晶片公司而言,驗證過去數年投入成效的關鍵階段已日漸臨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906/401809.htm

聯發科總經理陳冠州6月21日對記者表示,5G和AI已是公司近年來投入的「最大宗」。本世紀之初,聯發科曾憑藉「Turn Key」的晶片方案奠定了在通信領域的地位。聯發科多年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重都超20%,2018年研發費用達到了575.49億新臺幣(1元新臺幣約合0.0323美元)。行業分析機構IC Insights的數據顯示,2016年和2017年,聯發科研發投入均位列全球第七,投入佔比與增速遠超半導體廠商的平均水平。 

科技巨頭蘋果2018年研發投入為142.36億美元,佔營收比重為5%;而半導體公司高通的研發開支則佔到了當年營收的25%,為56.25億美元。聯發科過去兩年研發投入佔比則達到24%。  陳冠州表示:「我們認為5G和AI是未來技術最重要的雙引擎,身為一家技術公司不能缺席。」如果說臺積電、日月光等晶圓代工和封測領域巨頭代表了「臺灣半導體」這張名片的一面,那麼其另一面則是以聯發科為代表的設計公司。 

聯發科執行副總經理顧大為表示,由於科技產業變化較快,他更傾向於以三年為單位來衡量研發投入的變化。聯發科研發投入的比重和絕對金額在過去三年相對平穩,但2015年至2016年確實在增長,這主要包括在5G以及智能設備領域投資的增長。 

陳冠州表示,雖然具體投入無法透露,但聯發科從4G到5G的轉移非常迅速,在過去一年內5G團隊規模已達數千人,佔手機運營人力比重超過五成。5月29日,聯發科宣布推出5G SoC。SoC指的是手機應用處理器(AP)與基帶(BP)做到一起封裝的形式。由於在性價比上存在優勢,頗受手機廠商歡迎。 

目前市面上出貨的5G產品多為拼片,但聯發科寧願押注在SoC。顧大為表示,對客戶來說,SoC是真正有效果的,而拼片則效果有限,推出的意義也更多在於宣傳。雖然2019年5G只是預商用,但聯發科認為全球會在2020年進入較大規模的商用,估計會有5,000萬臺以上的5G手機。「5G的SoC就是我們認為對的產品」,陳冠州說。 

5G時代全球僅剩高通、聯發科、三星、華為海思以及新入局的展訊幾個玩家。考慮到三星與華為晶片主要供應自家高端產品,能夠在5G換機的窗口初期就投入市場競爭的主要將是高通和聯發科。高通已經在今年初推出了第二代5G數據機,宣布業界第一款5G SoC將於2019年第二季度出樣,商用終端則會在2020年上半年面市。 

聯發科則是在5月底的Computex期間推出了5G SoC,並表示將在2019年第三季度向主要用戶送樣,首批搭載該移動平臺的5G終端最快將在2020年第一季度問市。


相關焦點

  • 「臺灣半導體指數」上線,臺積電、聯發科領銜
    半導體產業2020年發展火熱,中國臺灣作為全球半導體重鎮,表現尤其出色。臺灣證券交易所臺灣指數公司近期編制了「臺灣半導體指數」,並在1月4日正式上線。  臺灣半導體指數的十分成分股為臺積電、聯發科、聯電、日月光、矽力-KY、瑞昱、聯詠、穩懋、環球晶、世界先進。
  • 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繁榮,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臺灣曾經一度成為全球IC產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期間,聯發科、臺積電、聯電、日月光、聯詠、瑞昱等企業迅速發展,讓臺灣半導體在全球產業鏈中佔有一席之地。如今,在全球電子產業轉移、大陸半導體崛起的形勢下,臺灣的IC產業仍舊活躍於一線,尤其是晶圓代工方面,臺積電、聯電一直位列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商之中,讓人驚嘆不已。
  • 臺灣半導體產業鏡鑑
    1985年,應臺灣當局邀請,張忠謀辭去德州儀器副總裁的工作,返回臺灣出任工研院負責人,並在1987年創辦了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TSMC,簡稱臺積電)。  隨著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崛起,臺積電也成長為全球半導體行業中不折不扣的「巨無霸」。
  • 臺灣這麼多厲害的半導體企業,你只認識臺積電、聯發科?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臺積電與聯發科總部落在臺灣,但是臺灣省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實力半導體企業。「最強王者」臺積電,「起死回生」聯發科說起半導體行業,臺積電無人不知不人不曉,手握全球最先進的5nm工藝,幾乎壟斷了高端晶片市場,蘋果、高通、華為等大家熟知的科技巨頭都是臺積電的客戶,臺積電的實力不言而喻。
  • 聯發科員工的平均月薪是臺灣半導體行業中最高的
    打開APP 聯發科員工的平均月薪是臺灣半導體行業中最高的 憲瑞 發表於 2020-11-14 10:32:27 臺積電今天宣布了新一輪薪酬結構性調整措施,從2021年1月1日起,所有直接僱傭的臺灣地區正值且參與員工分紅的員工固定薪酬部分上漲20%。 臺積電錶示,員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臺積電也一直秉承這樣的理念照顧員工。
  • 中國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如何起飛的
    今年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公布的報告指出,預估2020年全球半導體業產值將年成長3.3%,中國臺灣增幅將達16.7 %,總產值將高達1027.3億美元以上,超越南韓,位居全球第二大,僅次於美國。   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如何起飛?如何發展起來的呢? 說到臺灣地區的半導體產業,當下最為大家所熟知的一定離不開以下三個特徵:1. 代工模式。
  • 今年臺灣地區半導體產業產值規模可創新高
    今年臺灣地區半導體產業產值規模可創新高 臺灣地區工研院舉辦了「眺望2021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預估,今年臺灣地區半導體產業產值規模可創新高,達到新臺幣3.21
  • 臺灣半導體產業整體實力有多強?除了臺積電,這些企業不可不知
    臺灣半導體工業強在臺積電,已經天下皆知。不過臺灣半導體工業可不僅僅只有一家臺積電,比如在晶片代工領域,能排進全球十強的中國臺灣企業就有4家之多,除臺積電外還有聯電(排名第四),力晶(第七),世界先進(第八)。
  • 聯發科蔡力行:IC產業未來兩大支柱是5G與AI
    集微網消息(文/holly),據臺媒《經濟日報》報導, 今(16)日,聯發科CEO蔡力行在「投資臺灣論壇」上發表了主題演講。蔡力行表示,臺灣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佔有重要地位,臺灣的IC半導體業產值為全球第二,以今年上半年全球前15大半導體公司為例,臺灣有兩家入榜,分別是排名第三的臺積電和排名15的聯發科。同時,IC產業對臺灣的GDP貢獻也持續增長,佔比達8%。
  • 封殺臺灣半導體紫光為啥這麼硬氣?
    日前,清華紫光董事長趙偉國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扶持本土重點企業,並向臺灣施壓放開晶片產業,否則禁止臺灣晶片在大陸銷售的提議。具體可參考雷鋒網消息:紫光真強硬,臺灣半導體廠商要服軟了那麼,問題來了,萬一真的實行對臺灣企業進行封殺,禁止臺灣品牌和臺灣生產的晶片在大陸銷售,中國大陸企業是否能夠頂替呢?
  • 臺灣擁有國際先進的半導體產業,為什麼人均GDP卻沒有深圳高?
    當我們舉全國之力發展晶片產業之時,卻沒有意識到一個世界級的半導體產業中心就近在咫尺。我說的就是臺灣省。就晶片產業整體實力而言,臺灣大概可以排進世界前三,第一當然是美國,其總產值約佔全球的一半。第二是韓國,光是三星電子和海力士兩家就足以確立韓國的國際地位。
  • 臺灣半導體產業為什麼這麼發達?這3個原因,值得我們學習!
    臺灣半導體產業為什麼這麼發達?這3個原因,值得我們學習!在目前,全球的半導體行業幾乎被美國、日本、韓國三個國家壟斷。其中美國佔據的市場份額最好多,而韓國也擁有兩大半導體的廠商。至於日本,雖說沒有這兩個國家厲害,不過在半導體的主要原材料上他是全球領先的地位。對比下來,我們中國就很「難堪」了。我們中國大部分的半導體企業都還處於落後階段,尤其是內地的企業,到現在還只在14nm的工藝製程上產生量產,連7nm的門檻都沒摸到。但要說起中國整體,其實也不算太差。畢竟臺灣的臺積電、聯發科等等都是半導體的行業巨頭。
  • 臺灣憂心半導體人才外流潮
    C114訊 8月24日消息(南山)國務院日前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明確提出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是信息產業的核心,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文件要求我國晶片自給率從目前的30%,在2025年達到70%。據臺媒報導,臺灣半導體產業界擔憂更多人才因此西進大陸。
  • 臺灣打造半導體重鎮:十年後產值翻一番,兩岸差距進一步拉大?
    根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近日公布的未來十年半導體規劃中,預計2030年臺灣半導體產值將達5萬億新臺幣(11990億人民幣),相比2019年的2.7萬億新臺幣,產值將近翻一番。其次,除了臺積電,臺灣另一家晶片領軍企業就是聯發科。2019年聯發科的總營收為2462億新臺幣,約為臺積電的1/4。不過隨著聯發科推出的天璣系列5G晶片大受歡迎,加上華為加大了採購量,聯發科在5G領域的領先優勢越來越明顯,未來有望取代高通的市場地位。
  • 中國臺灣的半導體,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從1996年的IC封裝製造,到1987年介入專業代工製造,如今在這一領域,能排進全球十強的中國臺灣企業就有4家之多,除了臺積電,還有聯電、力晶、世界先進等,成為全球半導體的一極。
  • 臺灣半導體公司薪資排名出爐
    臺灣半導體公司薪資排名出爐   根據臺灣證交所最新資料顯示,IC設計公司聯發科去(2018)年平均員工薪資為新臺幣272.1 萬元(約合59.78萬人民幣),成為臺灣半導體行業平均薪資最高的企業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56期:我國又一項半導體核心裝備取得突破!
    (山西)電子信息科技創新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打造太原—忻州半導體產業集群。同時,實施產業鏈配套集聚工程,打造半導體「裝備—材料—外延—晶片設計—晶片製造—封裝—應用」全產業鏈條。全球能夠跟進5nm工藝手機晶片的沒幾家,高通、聯發科也有5nm晶片,結合今年的情況來看聯發科的天璣2000系列更有可能,就是看進度能不能跟上了。
  • 晶片破壁者(十三):臺灣地區半導體的古史新證
    從1996年的IC封裝製造,到1987年介入專業代工製造,如今在這一領域,能排進全球十強的中國臺灣企業就有4家之多,除了臺積電,還有聯電、力晶、世界先進等,成為全球半導體的一極。2.全產業鏈。代工實力名列前茅,並不意味著其他產業板塊寂寂無名,實際上,臺灣地區半導體企業從上遊的 IC 設計、中遊的晶圓生產、下遊的封裝和測試以及設備、材料全領域都有布局,聯發科、臺積電、聯電、日月光、聯詠、瑞昱等企業迅速發展,也帶動了整個電子工業的興盛,成為臺灣地區的「稻米產業」。3.政企協作。
  • SEMI預估臺灣將超越韓國成為全球半導體二哥
    SEMI預估臺灣將超越韓國成為全球半導體二哥 9月23日消息,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公布最新報告指出,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在全球地位愈來愈吃重,預估2020年全球半導體業產值將年成長
  • 大陸晶片自給率要達70%,臺灣半導體人才或有外流潮
    國務院日前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明確提出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是信息產業的核心,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文件要求我國晶片自給率從目前的30%,在2025年達到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