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半導體產業為什麼這麼發達?這3個原因,值得我們學習!

2020-12-15 生活談科技

臺灣半導體產業為什麼這麼發達?這3個原因,值得我們學習!

在目前,全球的半導體行業幾乎被美國、日本、韓國三個國家壟斷。其中美國佔據的市場份額最好多,而韓國也擁有兩大半導體的廠商。至於日本,雖說沒有這兩個國家厲害,不過在半導體的主要原材料上他是全球領先的地位。對比下來,我們中國就很「難堪」了。

我們中國大部分的半導體企業都還處於落後階段,尤其是內地的企業,到現在還只在14nm的工藝製程上產生量產,連7nm的門檻都沒摸到。但要說起中國整體,其實也不算太差。畢竟臺灣的臺積電、聯發科等等都是半導體的行業巨頭。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何我們中國大部分處於半導體的落後階段,但為何臺灣就可以這麼發達呢?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半導體領域起步的比較早

早在上世紀的70年代時候,臺灣就已經開始進入到了半導體產業,從封裝以及代工方面開始起步,在半導體領域中找到了突破。那個時候,還沒有企業巨頭進入到這個細分的領域當中,所以依靠著起步早,臺灣的半導體行業搶佔了不少的先機。但我們國內內地就不同了,比起臺灣來說至少要晚個30年,並且在那個時候早就沒有我們多少的空位置了,唯一留下的就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超越。因此,我們中國在半導體行業到現在還處於落後階段。

二、臺灣大力的扶持半導體的產業

臺灣的半導體產業能夠發展的如此迅速,少不了臺灣對其的大力扶持。早在一開始,臺灣就提出了以科技產業為核心的舉措,展開一系列的補貼和福利,也就讓後來半導體的行業發展的越來越好。不過在我們中國內地,環境就有所不同了,在那個時候我們還在處於經濟復甦的階段,第一時間要解決的事情也不是科技,而是其他。因此在這個情況下,我們中國內地在那個時候對於半導體的扶持力度不是那麼大。不過,現在中國內地倒是轉移了這個重心,相信也能夠快速的追趕上去。

三、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

任正非曾在一次會議中公開的表示,其實綜合國力的競爭就是在於人才的競爭之上,如果我們要大力的進軍科技領域,那麼人才是必備的條件。綜合可見,人才的重要性。而對於科技人才的培養,臺灣也是很重視,專門開設了相關的半導體專業以及課程,並且採取了和美國高校以及企業展開合作的方式,培養了很多優秀的人才,因此他們在半導體行業上才會如此發達。而這一點恰恰是我們中國的痛點,因為我們中國的人才培養太過於注重應試方面的教育,也就導致了技術型人才的缺失。希望在今後中國內地能好好的重視這個問題。

總結:綜上所述,這就是為何我們內地半導體處於落後,但是臺灣方面處於發達的主要原因。充分可見,如果我們要在半導體領域中佔據一席之地,那麼只有後起瘋狂的追趕,從大力度的扶持以及人才的培養上打開突破點,只有這樣,我們才有更多的機會。對此,你們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繁榮,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半導體被稱為國家工業的明珠,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美日韓是世界公認的半導體產業最發達的三個國家,它們培育了眾多耳熟能詳的跨國企業,英特爾、AMD、高通、三星、SK海力士、首爾半導體、東芝、瑞薩、信越等,個個體量驚人、實力雄厚。
  • 中國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如何起飛的
    眾所周知,中國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非常發達的,也擁有較為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從晶片設計、生產製造到封裝測試,都有自己的代表性企業。今年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公布的報告指出,預估2020年全球半導體業產值將年成長3.3%,中國臺灣增幅將達16.7 %,總產值將高達1027.3億美元以上,超越南韓,位居全球第二大,僅次於美國。   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如何起飛?如何發展起來的呢? 說到臺灣地區的半導體產業,當下最為大家所熟知的一定離不開以下三個特徵:1. 代工模式。
  • 臺灣半導體產業鏡鑑
    受此信息影響,眾多華爾街分析師紛紛指出,這可能預示著蘋果公司iPhone產品需求遜於預期,甚至有人認為這是晶片產業萎靡的前兆。眾多機構因此下調了對蘋果公司的業績預期,蘋果公司股價也在臺積電財報發布後的數個交易日中連續受挫。
  • 臺海觀瀾|臺灣經濟為什麼這麼好
    從對外出口的數據看,今年8月,臺灣對外出口首次突破單月300億美元的紀錄,達到了311.7億美元,然後是9月307.1億美元、10月322.3億美元,累計前十個月的出口總值達2803.1億美元。去年全年,臺灣對外出口3050.7億美元。根據前10個月的數據和趨勢,今年臺灣對外出口應該會打破去年記錄,創歷史新高。
  • 臺灣擁有國際先進的半導體產業,為什麼人均GDP卻沒有深圳高?
    當我們舉全國之力發展晶片產業之時,卻沒有意識到一個世界級的半導體產業中心就近在咫尺。我說的就是臺灣省。就晶片產業整體實力而言,臺灣大概可以排進世界前三,第一當然是美國,其總產值約佔全球的一半。第二是韓國,光是三星電子和海力士兩家就足以確立韓國的國際地位。
  • 同樣研發晶片,為什麼寶島臺灣的晶片產業,領先大陸這麼多?
    同樣研發晶片,為什麼寶島臺灣的晶片產業,領先大陸這麼多?大家都知道,儘管中國的寶島臺灣省面積較小,但晶片領域仍有許多巨頭。如臺積電壟斷了全球約60%的晶片製造訂單,以及聯發科等大型和小型晶片公司。事實上,不僅僅是晶片領域,臺灣的電子產業也比較發達,如富士康、華碩和HTC等公司也很有名,大家都耳熟能詳。這麼多網友都有疑慮,同樣是一個國家的,為什麼臺灣地區與大陸區別的晶片製造能力相差如此之大呢?
  • 為什麼臺灣會有臺積電這樣的高科技企業?
    臺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佔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臺灣擁有臺積電、聯發科、日月光、聯電等半導體巨頭,其中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是臺灣半導體產業的核心企業。為什麼臺灣的半導體產業這麼發達?為什麼會有臺積電這樣的高科技企業?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 「缺電」將成臺灣半導體產業最大威脅
    隨著半導體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於電力供應的需求也是與日俱增。如果電力供應跟不上,那么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也必將會受到巨大的阻礙。目前臺灣最引以為傲的半導體產業正在遭遇「缺電」威脅,而且隨著臺灣半導體產業對於電力需求的快速增長,以及臺灣當局「2025非核家園」計劃的推進,未來這一威脅仍將會進一步加劇。這也為臺灣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霾。
  • 中國臺灣的半導體,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那麼說到臺灣地區的半導體產業,當下最為大家所熟知的一定離不開以下三個特徵: 1.代工模式。臺灣地區半導體產業的實力名列世界前列,而其中最強的板塊無疑就是晶片代工。
  • 日本是如何走出半導體困境的?這三個舉措國內科技企業或可學習
    不過,國內半導體目前的處境與30年前的日本還是有些類似的,那麼從日本的發展之路上能否找到一些值得借鑑的東西呢?答案是肯定的。到了1974年日本嘗到了科技的甜頭,就開始舉全國之力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效果也很顯著,在1981年日本的64KDRAM晶片產能位居世界第一,而且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逐漸被世界知道,富士通、NEC、日立等名字甚至擠進了全球半導體企業排行榜的前十名。
  • 臺媒:南朝鮮人承認3個產業贏不了臺灣
    臺媒:南朝鮮人認了 這3個產業贏不了臺灣2021-10-18臺媒報導稱,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在全球影響力廣泛
  • 臺灣新聞臉:張忠謀的「半導體人生」
    在頒獎典禮上,曾被指有「瑜亮情結」的張忠謀與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上演了一場「世紀大破冰」,吸引了臺灣媒體輿論的焦點。臺積電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作為創辦人,張忠謀早已蜚聲半導體產業界,號稱臺灣「半導體教父」。那麼這一路他是怎樣走過來的?他的傳奇人生又有什麼故事?
  • 大陸30個主要城市半導體產業及企業盤點(上)
    一是得益於政策的支持,國家每年給予上海近百億的產業資金支持;二是上海本身擁有完善的電子產業鏈,有效地支撐了上海的半導體產業,從消費電子到工業,再到汽車等,上海對半導體的需求是國內最大的;三是它自身的努力,上海為了將自己打造成集成電路產業的代表性城市,自建了很多產業園,包括浦東微電子產業區等,,招商引資方面,上海對技術型和領軍型企業也是給予全方位支持,包括減稅、服務、減租、活動支持等方面都是其它城市學習的典範
  • 2020年中國臺灣半導體產值突破3兆元,意義何在?
    2020年中國臺灣半導體產值突破3兆元,意義何在?;相較之下,中國臺灣因疫情控制得宜產能未受影響,工研院產科國際所(IEK)更上修今年中國臺灣半導體產值年成長高達20.7%,並將首度突破新臺幣3兆元大關,在暌違3年後,重奪全球第2大半導體產值國地位。
  • 今年臺灣地區半導體產業產值規模可創新高
    今年臺灣地區半導體產業產值規模可創新高 臺灣地區工研院舉辦了「眺望2021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預估,今年臺灣地區半導體產業產值規模可創新高,達到新臺幣3.21
  • 日本電子科技這麼發達,為啥沒「值得一提」的手機品牌?原因真實
    日本是一個科技十分發達的國家,其在碳纖維產業鏈、工具機工業和智能終端等領域都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就算是讓我國「頭疼」的晶片行業,日本也佔據著領先優勢,因為他們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材料出口國,處於半導體產業鏈的頂端。 不得不說,日本的科技水平十分強大,其幾乎在所有的高端科技領域都有所涉及。
  • 臺灣,有全球第一的半導體企業,為什麼沒有一家像樣的網際網路公司
    2017年3月20日,臺積電市值超過英特爾,成為全球第一大半導體企業。截止2018年4月19日,美股TSM,市值2174億美元。 富士康,專業生產3C產品及半導體設備的高新科技集團(全球第一大代工廠商),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專業製造商,擁有120餘萬員工及全球頂尖IT客戶群。富士康在中國大陸、中國臺灣、日本、東南亞及美洲、歐洲等地擁有上百家子公司和派駐機構。
  • 從豆漿店走出的臺灣半導體,如今全球舉足輕重,給我們哪些啟示!
    臺灣半導體是全球半導體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光拿臺積電來說,這家晶圓老大的全球影響力就無人能比。根據臺灣工研院IEK Consulting報告,2018年臺灣半導體產業產值達新臺幣2.62兆元,穩定成長6.4%。工研院進一步指出,雖然2019年受限於全球經濟景氣放緩,半導體產業的成長動能轉趨保守。
  • 值得我們去學習的臺灣民宿
    眾所周知,臺灣民宿歷史悠久,在旺季,幾千家民宿酒店全部訂滿,特色民宿產業的發達也構成了臺灣文創產業的一個重要特色。截止至2015年底,全臺灣註冊經營的民宿已超過5000家,甚至各地旅館數量都有大幅提升。開了這麼多的民宿,真的有這麼大的市場嗎?大陸學習臺灣民宿,主要學什麼?
  • 封殺臺灣半導體紫光為啥這麼硬氣?
    那為何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紫光要向政府提出向臺灣施壓呢?這就不得不提紫光的發展戰略和集成電路產業對臺灣的意義。集成電路產業對臺異常重要臺灣緣何對清華紫光的建議如此反響如此激烈?在封裝測試方面,臺灣也有日月光半導體、力成科技等一批封測企業,在美日相繼淡出晶片封裝和測試領域後,臺灣封測企業實力頗為不俗。正因晶片的設計、生產、封測已經成為臺灣製造業的支柱,臺灣對其格外愛護,對大陸資本投資這些產業就更是嚴防死守,這為紫光這次建議大陸向臺灣施壓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