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30個主要城市半導體產業及企業盤點(上)

2021-01-09 OFweek維科網

半導體每年為全球經濟貢獻幾千億美金的產值,已經發展成為經濟的幾大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發展迅速,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體系,東、西、南、北、中幾大區域各有特色,有做材料的,也有做設計、製造的,還有做封裝、測試、設備的企業,它們一起撐起中國強大的產業。本文列舉了目前中國大陸主要的半導體城市和企業,一起來看看吧。(排名不分先後)

1、上海:半導體領域的全能選手

作為大陸最發達的城市,上海的半導體產業也是最強大的,不光是技術實力雄厚、企業眾多,而且產業鏈超級齊全,,從設計到封裝測試都有設計。整個上海的半導體產值也高,據相關數據統計,2017年上海集成電路產值突破千億元,每年保持20%的增長率,上海的目標是在2020年將產值達到2000億元。上海每年的電子展也是吸睛無數,在上海舉辦的慕尼黑電子展被稱為全球電子產業的風向標,國際半導體博覽會也吸引了眾多業內人士參觀……身手全能,覆蓋面廣是上海的半導體標籤。

上海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得益於政策的支持,國家每年給予上海近百億的產業資金支持;二是上海本身擁有完善的電子產業鏈,有效地支撐了上海的半導體產業,從消費電子到工業,再到汽車等,上海對半導體的需求是國內最大的;三是它自身的努力,上海為了將自己打造成集成電路產業的代表性城市,自建了很多產業園,包括浦東微電子產業區等,,招商引資方面,上海對技術型和領軍型企業也是給予全方位支持,包括減稅、服務、減租、活動支持等方面都是其它城市學習的典範,四是上海的人才優勢明顯,復旦、交大、上大、華師等都是全球知名的大學。

正是上海在各方面的優勢,近年來,它們的半導體產業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出現了很多全球知名的技術型企業,如做通訊晶片的展訊,半導體製造的中芯國際、存儲的復旦微電子等。

主要產業園區:張江園區、漕河涇開發區、松江工業園區、紫竹開發區等。

主要企業:展訊、中芯國際、華虹、復旦微電子、宏力半導體、英偉達、美光半導體、三星、日月光、華大、上海貝嶺、韋爾半導體等。

2、蘇州:強大的材料和半導體製造產業

蘇州能夠快速崛起,強大的工廠是它的殺手鐧,很多全球五百強企業都在蘇州建設工廠,華碩、三星、飛利浦、西門子、超微半導體等電子企業紛紛落戶蘇州。蘇州真正開始重視半導體產業是在2002年,那時的蘇州意識到僅僅依靠勞動力密集的工廠模式很難保證自己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於是成立了蘇州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成立,蘇州開始重視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設備、材料等方面的發展,經過十幾年的努力,蘇州已經形成了在半導體材料和設備方面的優勢,成為國內一支實力強大的「新軍」。

隨著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發展,很多企業也開始搶佔市場先機,紛紛在中國設廠。去年6月,全球知名的半導體材料廠商英諾賽科在蘇州建廠,作為第三代半導體電力電子器件研發與生產的高科技企業,它們的發展速度很快,和蘇州不謀而合。恩智浦、日月新半導體、東微半導體、京東方等知名企業將工廠設在蘇州,體現了蘇州產業的繁榮。

主要產業園區:蘇州汾湖高新區、蘇州吳江區、蘇州工業園區等。

主要企業:英飛凌、AMD、飛兆、瑞薩、恩智浦、日月新、東微、京東方等。

3、無錫:中小型企業巨多、封裝技術領先的小巨頭

被譽為「小上海」的無錫有著強大的工業體系和電子產業基礎,無錫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很早,早在80年代就已經開始發展,是中國集成電路的發源地之一。如今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誕生了很多相關的企業。雖然無錫在頂層設計上不及上海和北京等大都市,但封裝技術絕對領先,很多企業的晶片都是在無錫進行封裝的。

無錫的半導體產業能夠崛起與它開放的經濟模式密不可分,無錫的民營經濟佔比很大,這讓它們在晶片封裝和製造上的優勢明顯,封裝成本相對較低,如封測領域國內第一的長電科技就在無錫。無錫雖然沒出現那些影響力巨大的半導體巨頭,但是中小型企業數量在國內城市中領先。無錫還有一個特點是物聯網產業發達,被譽為「物聯網之城」,無錫的物聯網小鎮在全球也是領先的,無錫的世界物聯網大會更是成為行業的一大盛事。物聯網帶給半導體的機遇是多方面的,包括設備、設計、封裝、製造等,帶動產業的繁華,這也是無錫封裝廠多的原因。

近年來,無錫的製造業名聲在外,也吸引了眾多國際巨頭的加入,全志科技、韋爾半導體、艾為電子、SK海力士等將重要的工廠設在這裡,也是看重這裡的產業氛圍和成功的經驗。

主要產業園:無錫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江陰區、無錫高新區等。

主要企業:全志科技、韋爾半導體、艾為電子、SK海力士、華進半導體、羅姆等。

4、杭州:發展勢頭迅猛的「後起之秀」

杭州的半導體產業起步雖晚,但是發展速度驚人,而且在頂層設計上遙遙領先,杭州的半導體產業是典型的金字塔尖產業。比如材料和晶片設計上,杭州有很多國內領先的企業,如分立器件領先的士蘭微、電源IC設計能力強大的矽力傑、國內第一家集成電路測試設備上市公司長川科技、半導體器件單晶矽材料供應商海納半導、國內著名的晶體矽生長設備供應商晶盛及國內唯一基於自主指令架構研發嵌入式CPU供應商中天微等。

杭州能吸引如此眾多的半導體知名企業入駐,這是由於政府在各方面對企業的支持,包括資金和技術等。杭州知名的微納智造小鎮主要以智能傳感器和晶片設計為產業方向,這裡就匯集了很多個國家級研發中心,技術氛圍濃厚。正是處在這樣的環境下,杭州的企業總數能想互競爭,想互賽跑,同時取得領先的成績,全球第一款7nm晶片、全球第一個嵌入式CPU等均來自杭州的「選手」們。

當然,杭州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有一家企業不得不提,那就是大家熟悉的阿里巴巴,阿里在晶片領域的布局非常大,投資包括AI晶片、FPGA晶片、CPU等,帶動了很多企業的發展。

主要產業園:微納智造小鎮、杭州灣電子信息產業園、尖山新區半導體基礎材料產業園等。

主要企業:阿里巴巴、士蘭微、國芯科技、長川科技、廣立微、晟元、華瀾微、海納半導、晶盛等。

5、寧波:擁有眾多知名的半導體材料企業

寧波作為一個新興的半導體城市,能快速崛起源於它抓住了一個機遇,那就是半導體材料升級的大趨勢。隨著摩爾定律的放緩,市場對寬禁半導體材料的需求開始增加,生產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企業不斷出現,寧波的企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寧波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非常快,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寧波提出了重點發展以新材料、高端裝備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三大戰略性產業,推進「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建設。據相關數據統計,2017年寧波市集成電路及相關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84.5億元,與上一年相比增長13.9%。

寧波並非是在半導體產業積累很久的城市,它們是屬於不斷進步的那種類型。如今在半導體材料方面有著絕對的優勢,這吸引了很多企業加入,如金瑞泓科技、比亞迪半導體、芯健等知名半導體企業。寧波的金瑞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多次入圍全國半導體材料十強,成為寧波的示範性企業。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寧波的名聲在外,吸引了眾多知名企業加入,如南大光電的高端光刻膠項目、安集微電子的集成電路項目、弘碩科技的封裝錫球項目等,如今寧波的半導體材料除了自己消化掉,還遠銷國外。

主要產業園:寧波微電子創新產業園、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寧波產業園、芯空間集成電路產業園等。

主要企業:金瑞泓科技、比亞迪半導體、芯健、江豐電子、博祿德電子、微鵝電子、康達等。

相關焦點

  • 2018國內半導體設計、製造、封測十大企業
    未來幾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將保持19.8%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到2021年,將達到一萬億元(約1500億美元)的規模。  目前,中國大陸IC產業布局主要在四個區域。第二,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是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核心區域,製造業和封測業的全國佔比均超50%。第三,以深圳為核心的珠三角,是國內集成電路設計業發展的核心地區。第四,以四川、重慶、陝西、湖北等為核心的中西部地區,包含西安、成都、重慶長沙、合肥等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重點城市,它們處於產業發展的第二梯隊,也是產業發展最為活躍的地區。
  • 大陸晶圓製造崛起及國家大基金二期助力,半導體設備及材料企業迎來...
    要聞 大陸晶圓製造崛起及國家大基金二期助力,半導體設備及材料企業迎來投資契機 2020年3月23日 12:36:53 國信證券本文來源於國信電子研究微信公眾號,作者為歐陽仕華、唐泓翼。本報告主要推薦標的為A股,行業信息也可供港股投資者參考。大基金二期緣何將重點投資半導體設備和材料?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60期:多家半導體企業上榜2020《財富...
    ,半導體產業鏈相關公司有長電科技、中芯國際等知名企業上榜。其中,對達到政策標準的企業核心團隊最高獎勵1000萬元。 泉州新政出爐:優先發展半導體材料、石墨烯等領域 日前,《泉州市新材料產業六大重點領域發展實施方案》出臺,確定優先發展化工新材料、半導體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石墨烯材料、紡織新材料、新型建築材料等新材料產業六大重點領域,形成新增長點。
  • 大灣區半導體產業雙子星:香港「復興」澳門「嬗變」
    香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香港半導體產業追溯與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相比,香港的半導體產業發展更早。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的報告顯示,香港晶片產業起步於 20 世紀 60 年代,比韓國和臺灣更早。彼時的全球半導體產業主要集中於美國和後起的日本等國家,大陸整個電子元器件行業都還非常凋零,香港在當時成為了美國和日本考慮半導體製造外移的首選地域,Fairchild、摩託羅拉、TI 和富士通等企業紛紛赴港投資,產業環節主要圍繞製造、封裝、組裝和測試。
  • 中國半導體產業遷移路徑及半導體產業發展趨勢全景圖
    據統計,截至2018年5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一期經投資完畢,總投資額為1387億元,公開投資公司為23家,未公開投資公司為29家,累計有效投資項目達到70個左右,投資範圍涵蓋集成電路產業上、下遊各個環節。大基金一期投資項目中,集成電路製造佔67%,設計佔17%,封測佔10%,裝備材料類佔6%。
  • 半導體顯示行業洗牌,中國大陸企業趕超機遇
    在存量競爭態勢下,中國大陸企業憑藉高世代產能搶佔大尺寸面板市場份額,並通過高世代產線切割小尺寸面板擠佔韓國、臺灣地區及日本的低世代產能市場份額,預計從2017年至2024年,中國大陸G6以上產能全球佔比將從46.4%提升至68%,中國大陸有望成為LCD產業主導者。
  • 臺灣半導體企業合併案在大陸碰壁,殺雞儆猴?
    >臺灣半導體企業合併案在大陸碰壁,殺雞儆猴?   臺灣兩家從事半導體封裝測試業務的大型企業的經營整合在中國大陸的審查方面受阻。
  • 【芯視野】環球晶併購Siltronic 半導體矽片產業格局生變;ASML高管...
    分析人士指出,多年來半導體矽片產業格局較為穩定,此次環球晶重金收購世創野心不小,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未來日本信越(Shin-Etsu)、勝高(SUMCO)兩家企業在該領域的地位將受到衝擊。環球晶最大併購案11月30日,環球晶在其官網公布了對世創的收購消息。
  • 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繁榮,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半導體被稱為國家工業的明珠,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美日韓是世界公認的半導體產業最發達的三個國家,它們培育了眾多耳熟能詳的跨國企業,英特爾、AMD、高通、三星、SK海力士、首爾半導體、東芝、瑞薩、信越等,個個體量驚人、實力雄厚。
  • 臺灣半導體產業鏡鑑
    「在晶圓代工上,臺積電處在第一陣營;在第三方封測上,臺灣企業也處於第一陣營,有著像日月光這樣很強的企業。」王豔輝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在IC設計上,臺灣總體來看也不弱,有聯發科等企業。」  集邦諮詢拓墣產業研究院研究經理林建宏5月4日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從全球半導體產業布局來看,臺灣的強項在於製造和封測。
  • 芯源微,訂單充裕的半導體設備企業
    第二,重點剖析個股:芯源微-訂單充裕的半導體設備企業業務:公司主要從事半導體專用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光刻工序塗膠顯影設備(塗膠/顯影機、噴膠機)和單片式溼法設備(清洗機、去膠機、溼法刻蝕機),
  • 【芯視野】環球晶併購Siltronic 半導體矽片產業格局生變
    分析人士指出,多年來半導體矽片產業格局較為穩定,此次環球晶重金收購世創野心不小,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未來日本信越(Shin-Etsu)、勝高(SUMCO)兩家企業在該領域的地位將受到衝擊。 環球晶最大併購案 11月30日,環球晶在其官網公布了對世創的收購消息。
  • 大灣區半導體產業雙子星:香港「復興」,澳門「嬗變」
    ·科範微半導體香港科範半導體一直專注於半導體產品研發與製造, 以集成電路及電子分立器件為主業,涵蓋晶片研發到產品封裝、測試等。香港科範微半導體是業內能提供最全面的產品與解決方案的企業之一,目前香港科範半導體產品種類超過 50 多種封裝形式和 5000 多種型號。
  • 這些牛逼的臺灣半導體企業 中國大陸怎麼追
    2015年,中國紫光已經成為全球半導體的熱門金主,背上扛著似乎是整個中國的先進,到處買半導體公司,企圖通過美元戰略買下整條產業鏈,尤其是在臺灣,紫光的做法感覺是想用金錢將臺灣發展幾十年的半導體產業鏈收歸囊中,我們這裡不討論紫光的收購是否能成功,我們來盤點一下臺灣這些牛逼的半導體公司,看看我們究竟差他們多少年。
  • 臺灣IT企業在大陸開枝散葉:我們的未來在大陸
    然而,臺灣企業家們為了自救,只好開動腦筋,繞到第三地再轉而投資大陸,即使如此麻煩,投資大陸的熱情不減,除了對電腦及附屬設備的投資迅速增加外,筆記本電腦、手機,軟體等產業也向大陸轉移,就連臺灣政府一直勒住不放的半導體企業也在加入WTO之後,開始突破限制向祖國大陸飛奔而去。有臺灣"半導體之父"之稱的臺積電集團董事長張忠謀說,"對大陸投資應該要提早、全面開放",否則"臺灣企業的生機將被扼殺"。
  • 盤點臺灣十大工具機企業,大陸工具機企業的有力競爭者!
    我國的臺灣地區是世界上中高端工具機的主要產地之一,產品設計理念先進、工藝精湛、性能穩定,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在國際工具機產業的地位突出。臺灣工具機企業的產品不斷將規模做大,這幾年在大陸銷售的臺灣工具機都屬這種檔次,雖然性能和技術指標不是最先進,但比較實用,可以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受到了很多大陸用戶的歡迎。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15期:華為掀起半導體行業波瀾 「麒麟...
    從公開報導中可以看見,包括廈門、深圳、上海、重慶等城市近期密集和華為籤訂合作協議,共建鯤鵬生態。在王牌產品頻出的基礎上,華為旗下的半導體部門海思規模猛增。據報導,在此之前,海思半導體的註冊資本由6億元一下提高到了20億元。另有供應鏈消息爆料稱,海思近期又陸續在臺積電啟動新的晶片開發量產計劃,顯示華為內部的自給自足晶片計劃,正試圖向外擴大服務內容及影響層面。
  • 臺灣日月光半導體在大陸取得更充裕的資金,擴大日月光封測布局
    日月光集團旗下環旭目前已是A股上市公司,也是臺灣半導體業首家在A股掛牌的企業。環旭主要從事電子產業模組構裝,配合母公司日月光為蘋果相關晶片做好系統級封裝(SiP)後,再進行模組構裝,並交給鴻海等代工廠組裝。日光集團目前也是全球最大的系統級封裝產能提供者,主要產能幾乎都集中在臺灣。
  • 「芯視野」環球晶併購Siltronic 半導體矽片產業格局生變
    分析人士指出,多年來半導體矽片產業格局較為穩定,此次環球晶重金收購世創野心不小,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未來日本信越(Shin-Etsu)、勝高(SUMCO)兩家企業在該領域的地位將受到衝擊。環球晶最大併購案11月30日,環球晶在其官網公布了對世創的收購消息。
  • 格科半導體、盛美半導體等多個集成電路產業項目開工
    7月7日,上海臨港新片區舉行2020年重點產業項目集中開工儀式。據新民晚報報導,此次開工的產業項目共18個,總投資480億元,達產產值約800億元,包括多個集成電路產業項目。前二期總投資人民幣30.5億元,其中第一期總投資15億元,主要用於建設廠房以及4吋光電和6吋毫米波二條量產線;第二期總投資15.5億元,主要用於建設一條以矽基射頻和矽基功率器件為主要內容的8吋量產線,異質集成、多種封裝測試研發中試平臺。項目一期、二期達產銷售收入將不低於每年2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