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發表於 2018-08-01 10:10:51
首先給大家介紹日月光是一個怎麼樣的公司?成立於1984年,創辦人是張虔生與張洪本兄弟。1989年在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2000年美國上市。而其子公司——福雷電子(ASE Test Limited)於1996年在美國NASDAQ上市,1998年臺灣上市。日月光集團為全球第一大半導體製造服務公司之一,長期提供全球客戶最佳的服務與最先進的技術。
在各界媒體的大力報導下,日月光集團董事長張虔生接受臺灣經濟日報專訪時透露,因應大陸全力發展半導體,及直接在大陸取得更充裕的資金,擴大日月光封測布局,日月光半導體計劃將大陸多家子公司整合為一,可能以環旭為主體出面併購其他大陸子公司,或另成立新公司並申請在大陸A股掛牌的方式進行。這是日月光繼合併矽品後,在後段封測布局又一重點工作,引起業界高度關注。張虔生強調,大陸子公司整合,或整合為新公司在當地掛牌作業目前沒有確切時間表,要等到取得政府同意後,才會有更具體的動作。業界認為,近來鴻海、聯電等重量級企業大陸子公司,都紛紛完成或規劃在大陸上市,日月光半導體身為全球半導體封測龍頭,加上整並矽品後,在大陸的事業版圖愈加壯大,若能進一步擴大當地規模與上市作業,對日月光集團業務面與資金面都有正面幫助。
日月光集團旗下環旭目前已是A股上市公司,也是臺灣半導體業首家在A股掛牌的企業。環旭主要從事電子產業模組構裝,配合母公司日月光為蘋果相關晶片做好系統級封裝(SiP)後,再進行模組構裝,並交給鴻海等代工廠組裝。日光集團目前也是全球最大的系統級封裝產能提供者,主要產能幾乎都集中在臺灣。
張虔生強調,臺灣半導體廠仍較大陸具領先優勢,但為因應全球半導體「大者恆大」的趨勢,以及大陸發展半導體產業,訴求在地製造,吸引歐美日等晶片廠前往卡位,日月光必須運用大陸蓬勃發展的資本市場,在A股掛牌,取得更充裕的資金,擴大封測布局,以滿足客戶需求,並維繫日月光在封測領先的領先優勢。
面對大陸半導體勢力崛起,日月光集團董事長張虔生認為,大陸人才不足,雖然砸重金全力發展半導體產業,但臺灣半導體業從IC設計、製造到後段封測,還有五年以上的優勢,臺廠要持續增強研發並投入更先進的製程,才能維持領先。張虔生看好大陸半導體產業未來成長機會,但他提醒,大陸雖然全力投資晶圓製造,目前仍面臨人才不足等難題,預料當地廠商技術成熟到位,還要一段時間。張虔生認為,臺灣半導體產業從IC設計、製造到後段封測,有完整的供應鏈,而且臺廠都不斷在人才培育和技術研發投入大筆資金、提升競爭力,看好臺灣半導體產業還有五年以上的領先優勢。
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封測企業,2010年日月光總營收達60多億美元,全球市佔率為33.4%。張虔生表示,在大陸做半導體,不能再以土地成本為優勢。日月光此番巨資投向上海,就是為在大陸半導體的初級階段,在「人才獲取」上贏得先機。據悉,公司已將至少2000名大陸員工派到臺灣培訓。
投資計劃
根據計劃,上海金橋項目完成投資後,工廠面積將達100萬平方米,員工宿舍面積將達60萬平方米。屆時,日月光集團在上海的工業投資將會超過400億元人民幣。 按此規模,每年將創造550億元以上的營收,僱用員工數量將由目前的1.1萬人擴至5萬人。「封測市場的整合和人才的取得、訓練,是日月光進軍大陸的主要原因,人才是日月光能否快速發展和擴大市佔率最大的挑戰。」張虔生表示。此外,隨著集團在上海投資和營收的增長,日月光還決定在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興建上海總部大樓,將分三期開發,約12萬平方米。上海總部預定2012年正式運營,開發完畢後,預期可容納上萬名管理和研發人員。「設立上海總部,表示我們未來的成長中心將聚焦大陸,而設立研發中心,則是我們要培育半導體後段封測人才,支援集團在大陸的產能擴張。」張虔生說,到大陸投資設立新廠,並不意味著要關閉臺灣地區的基地。
他介紹,臺灣的生產項目仍在持續擴大,高雄廠、中壢廠的產能將會擴大3倍,未來臺灣地區的員工也將達到5萬至6萬人。日月光集團投資計劃宣布當日,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也親臨現場表示,隨著《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實施,兩岸經貿關係出現良好的局面。
市場
日月光集團主要從事半導體後端封裝測試。據了解,該產業的產值約為3500億元人民幣,但絕大部分企業規模都很小。「日月光是其中最大的公司,其餘分散的有150多家企業。」張虔生表示,市場的整合將是此行業的最大機會,而整合最大的困難就是人才的取得和訓練。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