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有全球第一的半導體企業,為什麼沒有一家像樣的網際網路公司

2020-12-25 智慧城市觀察

說到臺灣,你的腦海中第一印象是什麼?

富士康,臺積電,消失多年的HTC,還是?

沒錯,這個我國最大的島嶼,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曾擁有過昔日的輝煌,硬體製造、晶片製造、代工等產業享譽全球。

然而成也蕭何敗蕭何,這些優勢產業為臺灣帶來了經濟快速騰飛的同時,也讓臺灣的經濟陷入了「單一」的怪圈,比如本文提到的,堂堂的「亞洲四小龍」,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竟然沒有一家像樣的網際網路公司,其中的問題,到底出現在哪?

晶片製造獨步全球

臺積電,全球第一家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公司,2017年,其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為56%。2017年3月20日,臺積電市值超過英特爾,成為全球第一大半導體企業。截止2018年4月19日,美股TSM,市值2174億美元。

富士康,專業生產3C產品及半導體設備的高新科技集團(全球第一大代工廠商),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專業製造商,擁有120餘萬員工及全球頂尖IT客戶群。富士康在中國大陸、中國臺灣、日本、東南亞及美洲、歐洲等地擁有上百家子公司和派駐機構。2013年富士康位居美國財富雜誌全球500強第30名。

可以說,臺積電和富士康是臺灣晶片製造和代工業的代表,更是臺灣的一個「名片」。

在網際網路沒有普及的時代,臺灣依靠晶片製造和電子產品代工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湧現出了富士康、臺積電、HTC這樣的知名企業。

創新、冒險精神的缺乏

正是由於代工、晶片製造業的高度發達,在島內形成了固定的經濟思維——製造業帶來的定勢思維。

有專家曾經這樣評論說,在臺灣,很多創業者都用做硬體的思維去創業,哪怕一件產品有5個點的毛利,都願意去做。

比如,作為臺灣的典型企業,富士康和HTC都是靠巨大的規模優勢賺取利潤。

這是這樣的思維,導致了臺灣的創業者對網際網路產業望而卻步,畢竟對於網際網路來說,前期需要巨額的投入,而這種投入並不能對後期的盈利負責。

更為重要的是,網際網路是規模經濟,而島內有限的人口,並不足與支撐起這樣的用戶規模。

此外,製造業的高度發達,吸納了島內大量的優秀人才,留給網際網路行業的人才也就捉襟見肘了。

不僅如此,在矽谷和中國內地等網際網路行業頻繁可見的風投,在臺灣缺並不多見。長久以來形成的製造業思維對於風投的需求並不旺盛,這也影響了網際網路在臺灣的發展。

未來前景可期

儘管如此,作為我國領土的一部分,臺灣遲早要回到祖國的懷抱,內地和臺灣共同的血脈根基和語言文化,決定了臺灣市場將會成為成為中國最後一片網際網路窪地。

尤其是臺灣教育發達,臺灣網際網路行業無論是在語言技能、人文底蘊還是文化習慣都有一定的國際化基礎,一旦臺灣創業者的網際網路思維被點燃,相信臺灣的網際網路產業將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相關焦點

  • 臺灣擁有國際先進的半導體產業,為什麼人均GDP卻沒有深圳高?
    當我們舉全國之力發展晶片產業之時,卻沒有意識到一個世界級的半導體產業中心就近在咫尺。我說的就是臺灣省。就晶片產業整體實力而言,臺灣大概可以排進世界前三,第一當然是美國,其總產值約佔全球的一半。第二是韓國,光是三星電子和海力士兩家就足以確立韓國的國際地位。
  • 為什麼臺灣會有臺積電這樣的高科技企業?
    臺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佔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臺灣擁有臺積電、聯發科、日月光、聯電等半導體巨頭,其中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是臺灣半導體產業的核心企業。為什麼臺灣的半導體產業這麼發達?為什麼會有臺積電這樣的高科技企業?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 全球10大半導體公司排名,臺積電第十,高通第六,英特爾榜首
    2、三星(韓國):三星電子公司是一家成立於1938年的隸屬韓國最大的跨國企業集團,旗下子公司業務涉及眾多領域,逐漸成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廠商。3、東芝(日本):東芝是一家創立於1875年的日本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及第二大綜合電機製造商,業務領域涉及也非常廣泛。
  • 中國內地第一、全球第三半導體封測公司,與全球龍頭日月光的生死追逐
    來源:市值風雲原標題:行業大變革前夜:中國內地第一、全球第三的半導體封測公司,與全球龍頭日月光的「生死追逐」 | 獨立研報作者 | 扶蘇流程編輯 | 小白中國寶島臺灣,在IC產業鏈上發展較早,目前已較成熟,並培育出一批在全球半導體行業中舉足輕重的企業,比如:IC設計:聯發科(2454.TW)、聯詠科技(3034.TW)、瑞昱半導體(2379.TW)。IC製造:臺積電(2330.TW、TSM.N)。
  • 臺灣半導體產業整體實力有多強?除了臺積電,這些企業不可不知
    臺灣半導體工業強在臺積電,已經天下皆知。不過臺灣半導體工業可不僅僅只有一家臺積電,比如在晶片代工領域,能排進全球十強的中國臺灣企業就有4家之多,除臺積電外還有聯電(排名第四),力晶(第七),世界先進(第八)。
  • 中國各省最大企業,居然沒有一家網際網路公司
    內蒙古煤炭及煤化工企業伊泰集團,近年營收從 324 億增至 411 億又增至 788 億,奪過本省冠軍:內蒙古:伊利集團 → 伊泰集團世界最大電解錳企業,似乎乘上了「一帶一路」的東風:寧夏:寶塔石化 → 天元錳業重慶有一家民營地產開發企業,憑藉過去一年暴增的業績超越了地方國企重慶商社,但不是龍湖集團:重慶:重慶商社 → 金科控股
  • 中國臺灣的半導體,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從1996年的IC封裝製造,到1987年介入專業代工製造,如今在這一領域,能排進全球十強的中國臺灣企業就有4家之多,除了臺積電,還有聯電、力晶、世界先進等,成為全球半導體的一極。
  • 歐洲為何沒有牛逼的網際網路公司
    截至2018年底,全球市值最大的21家網際網路科技公司裡邊,美國有12家,中國有9家,沒有一家歐洲公司。在國內BAT攪動風雲,美國亞馬遜的貝索斯坐上全球首富位置時,強國如雲的歐洲就像個旁觀者,有種我就靜靜看你們裝逼,我壓根不想參與的感覺。為什麼整個歐洲在網際網路革命面前顯得如此低調?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60期:多家半導體企業上榜2020《財富...
    ,半導體產業鏈相關公司有長電科技、中芯國際等知名企業上榜。聞泰科技主營通訊和半導體兩大業務板塊,此前收購了全球知名的半導體IDM公司,安世半導體。 長電科技以235.26億元的年營業收入入榜2020《財富》中國500強,位列第389名。長電科技是全球第三、中國大陸第一的半導體封測廠商。 中芯國際以214.93億元的年營收排名第427位。
  • 臺灣新聞臉:張忠謀的「半導體人生」
    在頒獎典禮上,曾被指有「瑜亮情結」的張忠謀與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上演了一場「世紀大破冰」,吸引了臺灣媒體輿論的焦點。臺積電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作為創辦人,張忠謀早已蜚聲半導體產業界,號稱臺灣「半導體教父」。那麼這一路他是怎樣走過來的?他的傳奇人生又有什麼故事?
  • 全球十大半導體公司十大最新排名:臺積電第一,華為海思第十
    臺積電創立臺積電臺積電(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張忠謀創立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半導體製造廠,客戶包括蘋果、高通、華為等等。2018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排名368位.
  • 從數據看中國半導體在全球版圖中的位置
    這跟韓國和日本的半導體產業結構高度集中化在存儲器等少數領域有關係。下面這個圖相信大家都看到過,也是來自於IC insight,這個排名是把半導體產業鏈所有的企業(包括了設計,製造,封測各個環節)的營收進行一個排名,看全球前15強,簡單的說就是把臺積電之類的純代工廠也加入進來一起計算。
  • 臺灣半導體產業鏡鑑
    雖然從營收上看,臺積電2017年321.05億美元的營收與晶片巨頭英特爾628億美元的營收尚存差距,但據雅虎財經最新數據,臺積電目前市值約為1948.8億美元,公司估值約2072.5億美元。曾連續25年霸佔「全球第一半導體廠商」王座的英特爾目前市值約為2436.2億美元,公司估值約2446億美元。兩者相距並不遙遠。
  • 中國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如何起飛的
    眾所周知,中國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是非常發達的,也擁有較為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從晶片設計、生產製造到封裝測試,都有自己的代表性企業。臺灣地區半導體產業的實力名列世界前列,而其中最強的板塊無疑就是晶片代工。從1996年的IC封裝製造,到1987年介入專業代工製造,如今在這一領域,能排進全球十強的中國臺灣企業就有4家之多,除了臺積電,還有聯電、力晶、世界先進等,成為全球半導體的一極。
  • 臺灣這麼多厲害的半導體企業,你只認識臺積電、聯發科?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臺積電與聯發科總部落在臺灣,但是臺灣省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實力半導體企業。「最強王者」臺積電,「起死回生」聯發科說起半導體行業,臺積電無人不知不人不曉,手握全球最先進的5nm工藝,幾乎壟斷了高端晶片市場,蘋果、高通、華為等大家熟知的科技巨頭都是臺積電的客戶,臺積電的實力不言而喻。
  • 臺灣半導體企業合併案在大陸碰壁,殺雞儆猴?
    >臺灣半導體企業合併案在大陸碰壁,殺雞儆猴?   臺灣兩家從事半導體封裝測試業務的大型企業的經營整合在中國大陸的審查方面受阻。
  • 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繁榮,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臺灣曾經一度成為全球IC產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期間,聯發科、臺積電、聯電、日月光、聯詠、瑞昱等企業迅速發展,讓臺灣半導體在全球產業鏈中佔有一席之地。如今,在全球電子產業轉移、大陸半導體崛起的形勢下,臺灣的IC產業仍舊活躍於一線,尤其是晶圓代工方面,臺積電、聯電一直位列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商之中,讓人驚嘆不已。
  • 芯源微,訂單充裕的半導體設備企業
    第一,基本申購情況:2019年12月4日,有2隻新股申購。第二,重點剖析個股:芯源微-訂單充裕的半導體設備企業業務:公司主要從事半導體專用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光刻工序塗膠顯影設備(塗膠/顯影機、噴膠機)和單片式溼法設備(清洗機、去膠機、溼法刻蝕機),
  • 大陸有BAT、TMD,香港、澳門、臺灣都有哪些知名網際網路公司呢?
    大家都知道美國知名網際網路公司有微軟、谷歌、臉書等,我國大陸有BAT,還有新貴TMD,那麼在我國的香港、澳門、臺灣有什麼比較知名的網際網路公司呢?實話實說,對於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在網際網路時代,其發展是滯後的,因其經濟環境及制度的原因,對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各類網際網路產品,大都使用美國、日本或者歐洲的相關產品,並沒有發展出其原生土著的相應企業。
  • 晶片破壁者(十三):臺灣地區半導體的古史新證
    從1996年的IC封裝製造,到1987年介入專業代工製造,如今在這一領域,能排進全球十強的中國臺灣企業就有4家之多,除了臺積電,還有聯電、力晶、世界先進等,成為全球半導體的一極。2.全產業鏈。同樣是代工,為什麼臺灣模式會讓全球都「真香」?一方面是歷史原因。1966 年美國通用儀器公司 (GI) 在高雄設廠,開啟了臺灣地區 IC 封裝技術的的發展,隨後,德州儀器公司、飛利浦建元電子等公司也到臺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