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公園"崇禎皇帝自縊處"為何改為"明思宗殉國處"

2021-03-05 功德網

在北京景山公園裡,有一棵為人熟知的老槐樹,據說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在此自縊。樹的旁邊,矗立著兩座石碑。一座鐫刻「明思宗殉國處」六個大字,為1930年故宮博物院延請著名書法家沈尹默書寫勒成;另一座則是1944年由前清翰林傅增湘所作的《明思宗殉國三百年紀念碑》。值得注意的是,後人在為這一著名的旅遊景點立指示牌時,從最初的「崇禎皇帝自縊處」,悄然變成了如今的「明思宗殉國處」。

對此,據景山公園管理處文研室工作人員介紹,上述指示牌改名發生在2011年前後,是在一位現已退休的員工建議下而改。究其原因,乃是為了與另外兩座石碑的有關表述相一致。但該工作人員也透露,「明思宗殉國處」的說法畢竟是特定時代的產物,與今日的環境不相符合,所以管理處計劃下次更換園內指示牌時,改回它的舊稱「崇禎皇帝自縊處」。表面上看,無論「自縊」,還是「殉國」,都是指崇禎皇帝自盡之事。但前者僅僅交代了自縊的行為本身,後者卻帶有強烈的褒揚色彩。這也促使我們繼續探究,從「自縊」到「殉國」,崇禎皇帝之死為何影響到了其後的三百多年?後人在紀念崇禎皇帝之死時又有著怎樣的初衷?

「崇禎之死」究竟是「自縊」還是「殉國」,這還要從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說起。三月十九日,天未黎明,崇禎在司禮監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來到景山自縊而死,維持了270多年統治的大明王朝由此滅亡。

作為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崇禎大概怎麼也不會預料到自己將會成為明朝的亡國之君。在他之前,像嘉靖、萬曆兩位皇帝,數十年不上朝,已經導致明朝內部政治腐敗愈發嚴重,外部來自後金的侵擾也逐步加深。反觀崇禎,即位之初便力圖革新吏治,處置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慨然有為」,給人帶來了一絲希望。怎奈國家積弊已久,縱然崇禎再努力,也已無力挽救危局。內憂外患的夾擊,最終促成了崇禎的自縊和明朝的滅亡。

與崇禎之死相伴出現的,是一幕幕的家國慘景。臨死之際,崇禎對周皇后說:「大事去矣,爾為天下母,宜死。」周后痛哭對答說:「妾事陛下十八年,卒不聽一語,今日同死社稷,亦復何恨。」隨即自縊而死。崇禎又傳旨給後宮嬪妃,要她們隨同自盡,並命太監將幾個兒子潛送出宮。面對自己的女兒長平公主,崇禎長嘆「爾何為生我家」,揮劍欲殺之。長平公主舉起手臂擋了一下,臂雖斷而性命得保。至於崇禎,他的自縊除了有太監王承恩跟隨之外,更有「自大學士範景文而下死者數十人」。直到三日之後,李自成部下才在景山發現了崇禎的屍身,並看到了他以血寫成的遺詔。其中說道:「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文武可殺,但勿劫掠帝陵,勿傷百姓一人。」雖然各類史籍對此記載不盡相同,但字裡行間都能看到崇禎的自責之情,並希望以一己之死而為天下百姓請命。

崇禎自縊的消息傳開後,在明朝士大夫群體間引起了強烈反響,一時之間紛紛自盡效仿者不計其數。關外的後金則打起為漢人「雪君父之仇」的旗幟,在吳三桂的引領配合下,進入山海關,擊潰了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當年五月,福臨於北京稱帝,改年號為順治,正式建立了清王朝。至此,明清鼎革,王朝變色,一段新的歷史由此開啟。圍繞崇禎之死,雖然仍有許多疑點和爭論,但崇禎自縊之舉所代表的不苟且、不偷生等一些象徵意義,則被後世反覆提及,並加以紀念。

清朝建立之後,為了爭取漢人的支持,極力尊敬如崇禎等前朝皇帝。據說,清初曾將崇禎自縊的老槐樹定名為「罪槐」,並配有一副鐵鏈。同時規定,凡皇室人員經過此處,必須駐足觀瞻。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對明朝滅亡的反思,另一方面也是對前朝皇帝的誠敬。

清朝滅亡之後,對崇禎的紀念非但沒有中止,反而隨著日本侵略的加深以及國內局勢的複雜化,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前述兩座碑之一的「眀思宗殉國處」碑,書寫者是沈尹默。碑的右側上方題款為「中華民國十九年三月立」,左側下方題款則為「故宮博物院敬立」。有一個細節是,沈先生在書寫「眀」字時,有意將左側寫為「目」,而不是通常使用的「日」字,以此來表示對當時日本的不齒和反抗。此後,隨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展開,對崇禎的紀念也愈加隆重,至1944年時達到高潮。

1944年,為農曆甲申年,也是明朝滅亡整三百年,註定將成為一個值得紀念的年份。先是郭沫若在延安的《解放日報》等報刊上連載了《甲申三百年祭》,通過梳理明朝的滅亡和崇禎之死,號召國內團結,一致對外。該文一經發出,即產生了廣泛影響。尤其關於李自成攻克北京後所犯錯誤的分析,也為後來中共戰勝國民黨、進入北平提供了歷史參考,因此受到毛澤東等人的高度重視。與此同時,由北平社會各界組成的「明思宗殉國三百年紀念籌備會」宣告成立,並計劃於該年三月十九日崇禎忌日前後,在景山舉行大規模的紀念活動。然而,當時華北政務委員會會長王克敏示意此事「應從緩辦」,致使相關的紀念活動沒有能夠開展。不過,通過籌備會的努力和爭取,當年仍在崇禎自縊之處新立了一座紀念碑,這便是《明思宗殉國三百年紀念碑》。碑文由曾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的著名藏書家傅增湘撰成。在近千字的碑文中,不僅可以看到傅先生對明朝滅亡和崇禎之死的追溯,更能感受到他文字背後的深層內涵和關懷。

碑文開篇即讚嘆:「餘嘗綜觀史籍,三代以下,得天下之正者,莫過於有明。」隨即對崇禎自縊致以崇高的欽佩和敬意,說他捨身殉國,留下血書為萬民請命,這一壯烈之舉理應受到後世崇奉。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在明朝滅亡之前,儘管有一部分大臣勸說崇禎南遷避難,但崇禎不為所動,死志甚堅,希望以此來報國家社稷。作者說這些,除了褒揚崇禎之外,還寓有強烈的現實意義。環顧當時,中國正遭受日本的侵略,北平仍被日本控制,與明朝亡國前夕的危難局面何其相似。因此,碑文隱含著的意思是,當權的國民黨政府也應該效仿崇禎皇帝,矢志抗敵,不畏艱難,而不是一味求緩,不思上進。正所謂「緬溯明祖開國之功,並闡思宗救民之旨」。一方面是對執政者的批評,另一方面也懷有深厚的寄託。

傅增湘的碑文,代表了日本侵略之下愛國人士們的迫切心情和追求,並通過對崇禎的紀念,來暗示抗戰到底的堅決信念。所以,該碑文也是民族精神的絕佳寫照。建國之後,雖然該碑因為貶低農民起義而一度「不合時宜」,連同沈尹默所撰碑石一起遭到毀棄,但它所承載的象徵意義,無疑產生了深刻和廣泛的影響。崇禎皇帝的「殉國」行為,不僅得到後世的同情,也獲得了較為普遍的讚許與認可。

仔細品讀傅增湘所寫《明思宗殉國三百年紀念碑》碑文,以及沈尹默所題「眀思宗殉國處」六字,均將崇禎自縊稱為「殉國」,無疑都是在頌揚崇禎的「壯舉」。所謂「國」,自然是指明朝。因為在大家看來,崇禎是受到李自成的逼迫才會自縊而死。身為一國之君,崇禎此舉堪稱為國殉亡。

但換個角度來看,崇禎殉國造成的直接結果,便是明朝的滅亡以及後來清朝的建立。因此,置身清朝,倘若一味褒揚崇禎的殉國之壯烈,勢必會引起清朝統治者的忌諱。清朝前期,大量文字獄案的發生便往往因為其中含有追思前明、影射當下的內容。比如,提到明朝的服飾、史事,都可能被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加以嚴懲。這也就可以理解,清朝的皇帝如順治、康熙等人,儘管一再表露出對明朝皇帝的尊敬,並加以祭祀,但並沒有放鬆對民間開展此類活動的控制。從清朝官方的立場看,崇禎「自縊」僅是用來形容崇禎皇帝死亡的方式,並沒有過分突出他「殉國」的重要內涵。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即通過崇禎自縊一事,將漢人的仇恨轉移到李自成身上,進而宣布清軍入關的合理性,為清朝建立提供足夠的依據。總之,有清一代對崇禎「殉國」的褒揚,多是停留在私下層面,官方雖也有肯定,但相比之下並不那麼積極。

到了民國年間,崇禎自縊一事重新受到關注,其意義也獲得了進一步抬升。尤其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侵略日益嚴峻,崇禎「殉國」所體現的堅毅、不懼等因素,成為戰時宣傳的必備條件。這從傅增湘所作的《明思宗殉國三百年紀念碑》碑文中,能夠明顯感受得到。除此之外,崇禎「殉國」之所以被凸顯,或許還應與近代以來民族主義的興起有著密切關係。早在晚清之時,孫中山等人為推翻清朝的統治,重新使用了明太祖朱元璋當年反對元朝時喊出的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滿漢之間的矛盾,在清末之時被重新構造起來。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清朝滅亡之後,自殺殉清者並無多少,根本無法和明亡後出現的「自殺比賽」現象相提並論。這或許與滿漢矛盾之下,人們對清朝的認同不夠深刻有某種程度的關聯。

回到抗戰年間所立的兩座崇禎紀念碑,雖然它們的作者沈尹默、傅增湘均生於清朝,後者還曾中過清朝的進士,準確來說應該算是清朝遺民,但他們顯然沒有多麼濃厚的遺民情結。所以,傅增湘的《明思宗殉國三百年紀念碑》碑文中,已經毫不避諱地大加讚揚崇禎「殉國」一事,而不必顧忌其中言語是否會觸碰到前清的立場。這既是時過境遷造成的結果,也與明、清兩朝滅亡之後截然相異的氛圍有密切關係。

正如糾結於是「自縊」還是「殉國」一樣,崇禎死後的諡號也長時間內沒有定論。多爾袞加諡崇禎為「懷宗端皇帝」,順治時期則改稱為「莊烈愍皇帝」,同樣也有人因崇禎之陵為「思陵」而稱其為「思宗」,由此更見崇禎本身的複雜色彩。以清朝官方對崇禎的通稱「愍帝」來說,《諡法》的解釋是:「在國逢難曰愍,使民折傷曰愍,在國連憂曰愍,禍亂方作曰愍。」應該說,「愍」字準確概括和總結了崇禎一生。前人曾作詩說:「景山無好景,思宗卻可思」。卻不曾想,當眾口紛紛說崇禎時,又有幾人能真正理解這位昔日皇帝的憂患哀憐?當人們匆匆走過那棵古槐時,又是否注意過景山晚景中的那一抹血色殘陽?

相關焦點

  • 北京遊記 • 明思宗殉國處
    崇禎帝,大名朱由檢,年號崇禎,廟號思宗,所以稱呼他為「明思宗」或「崇禎帝」,或簡稱為「崇禎」。知道崇禎是在景山上一棵叫歪脖的槐樹上自縊的,但不知道景山和故宮的位置關係,也不知道崇禎自縊處具體在景山的什麼位置,還以為歪脖槐樹是在山頂上呢。這次來,這些疑問算是全搞清楚了。景山現在的位置,實際上是元朝大都的宮殿位置。
  • 千年餘韻,"武所"中山!
    今天來到了距離縣城十二公裡處,具有千年歷史的「百家姓"古鎮"中山鎮"。古鎮現居住著102姓人家,被稱為"天下一絕"。該鎮還以「軍家方言島」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軍家話"著稱,它是中國方言史上的一個奇葩,更是中國語言文化的一個奇蹟!軍聲以贛語言為基礎音,軍家話後人以贛東為主,特別是撫洲金谿縣,融合了粵語,閩南話,客家話等多種語言。關於"軍家話"的起源,目前學術界存在多種爭議!
  • 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居住"碉樓 享有"天然空調"美名
    "。"的習慣。",供奉羌人的白石神(一塊卵狀白色石頭)。桃坪神奇的路網、水網、房頂,組成了羌寨內地上、地下、空中三種立體交叉的道路網絡和防禦系統,這也是桃坪羌寨建築的奇特之處。活化石"。
  • 景山公園:五組名樹五傳說
    第五棵樹就是那棵最著名的歪脖老槐樹,明朝最後一任皇帝崇禎用來自縊的那棵老槐樹。當然此槐非彼槐,現在的這棵槐樹早已不是當年的那棵槐樹,已經是第三代槐樹了。「文革」期間,老槐樹被當作「四舊」砍掉,1981年時在原址移栽了一棵槐樹。
  • 行走大美青海之二:"惡魔之眼"與"千佛巖"
    "艾肯"在蒙語的意思為"源頭"。最早確切記載艾肯泉的是俄國探險家旅行家普爾熱瓦爾斯基,他於1885年在青海和新疆探險時所著的《走向羅布泊》中首次介紹了艾肯泉。艾肯泉是一個熱泉,又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熱溫泉,因為含硫磺過高,泉眼周圍飛鳥野獸不敢靠近,泉水流經之處寸草不生。
  • "一本堂"的歷史傳說 <一>
    文 鄭志錫 攝影 安 安 <<一本堂>>位於本縣蘆溪鄉奇嶺口村河西,又名"唐大司徒鄭公祠
  • 在"溫州小張家界"優雅地張揚
    回走一會兒,便開始進入峽谷,路牌顯示為龍門峽景區(又稱溫州小張家界),又有路牌提醒"景區未開發,請注意安全"。沒有清晰的路道,儘是驢友走出的野路。這裡的優美風光與原始的生態,吸引了遠近很多的驢友來踏足此地。
  • 從"無味精"到"炒豬肉":北美中餐館裡鮮為人知的六個秘密!
    從"無味精"到"炒豬肉",以下是最突出的幾點:1、你永遠無法複製中餐館的食譜你自己在家裡很難複製出中餐館的菜的味道,主要原因是醬油。你在網上找到的食譜與在中餐館裡所使用的成分不同。餐館裡的醬汁,通常是各種調料和醬汁的摻雜合成,由此調出各家獨特的味道。而廚師掌勺的功力也會帶來很大的差異,信不信由你。
  • 絕不能在日本說出"蛤"
    在中國人來說的"蛤?"說得非常普遍,像是聽不清楚,或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麼的時候就會用"蛤?"要是搞不懂對方的意思,就可以說:"蛤?什麼,可以再說一次嗎?"完全沒有不敬的意思。但是在日本人來說這是非常沒禮貌的語氣,疑似"媽的!你說啥"這個意思了。要你這樣說他們就會生氣,覺得你沒有禮貌,因為這個詞啊,只有日本人在跟別人吵架,或者是輕視別人的時候才會用的字。
  • 不能在日本隨便說出"蛤"
    在中國人來說的"蛤?"說得非常普遍,像是聽不清楚,或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麼的時候就會用"蛤?"要是搞不懂對方的意思,就可以說:"蛤?什麼,可以再說一次嗎?"完全沒有不敬的意思。但是在日本人來說這是非常沒禮貌的語氣,疑似"媽的!你說啥"這個意思了。要你這樣說他們就會生氣,覺得你沒有禮貌,因為這個詞啊,只有日本人在跟別人吵架,或者是輕視別人的時候才會用的字。
  • 北京城的中心點不在故宮裡,而在這座山上,崇禎曾在山底自縊
    這個公園最大的標籤是崇禎自縊處,因為歷史課本裡提過,很多從來沒有到過北京的人也有印象。 景山公園位於北京西城區景山前街,明清時期的北京中軸線從這裡穿過,城市中心點就在景山上,標誌性銅牌在萬春亭的南側。
  • 再遊"紅螺寺"品讀人文,觀養心境
    於是背上相機,約上好友,一起給"秋分"這一時刻留下些念想吧。經過75公裡的路程,來到了懷柔區"紅螺寺",一晃10年沒來了,就以拜訪老友一般的懷想,走進了紅螺寺!最早時寺院裡松樹很多,那時覺得非常肅穆莊重,現在種上了竹子,並竹已成林鬱鬱蔥蔥,真可謂曲徑幽長、柔翠剛勁,走在苔蘚點點的石板路上,朋友感慨!
  • 關於"旅行"
    現在有一個時髦的詞叫"打卡",上班打卡、跑步打卡、旅行打卡⋯⋯,其實打卡就是個儀式感,你真正應該在意的是你在打卡中得到了什麼,是一份堅持、一份努力,還是只是個形式和新鮮感?真正的悲哀可能是,你打了很多卡,可是你依然不快樂不成功不進步,那就不是為他人做嫁衣,而是自欺欺人了。
  • 北京城曾經的制高點,可以360度俯瞰城市美景,崇祉皇帝在此殉國
    到北京旅遊,有個地方常常被遊客錯過,它就是故宮博物院對面的景山公園,很多人在沒有到北京之前,以為它是故宮的一部分,實際上在故宮博物院之外。這個公園最大的標籤是崇禎自縊處,因為歷史課本裡提過,很多從來沒有到過北京的人也有印象。
  • 美政府對"美聯航"展開調查,施暴保安停職!股票一夜蒸發88億,CEO不知 "丁義珍"是誰
    你昨天知道的只是"冰山的一角"!最新進展是,美國政府已經對美聯航這一"虐待乘客"事件展開調查,那名負責 "實施"的保安人員被要求停職等待調查。該班機另一名乘客Tyler Bridges告訴CNN新聞,這名男子說,他是醫生,就因為他是華人,才被挑中拖下機。
  • 欣賞"西安藍"、感悟生態美:雨後高陵,街景隨拍
    昨天(13日),多次大雨天氣之後的一個絕好晴朗之時,我們西安涇美攝友俱樂部一行幾個人驅車來到高陵郊外,吸收新鮮空氣,放鬆一回心情,品味著宋·程灝:"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美文、我們分別踏進昭慧廣場、水景公園、涇渭分明景點、涇渭生態半島、陝汽重卡發遠中心,首先追尋藍天白雲、還有欣賞生態景色、更多感受少見天氣、欣然留下永久記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天空蔚藍如大海、又像雪白的棉花團、簡直成了一幅幅色彩鮮豔美妙絕倫的的天然水彩畫圈,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大家不由得被陶醉在這雲淡風輕、碧空如洗的"西安藍"之中!
  • 城市漫步——景山之春
    ​2020年4月5日,北京東城,景山公園景山公園於1928年建園,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北京西城區景山前街,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上,西臨北海三、崇禎自縊處明代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進攻到北京,夏曆三月十九日,崇禎皇帝見大勢已去,在此處的歪脖老槐樹下自縊身亡。
  • 加拿大籤證中心官網發布"重要通知":11月2日將有"新政"
    加拿大籤證中心網站(VFS)最新的一則"重要通知",通知說:"新的服務費"用於 2017 年 11 月 2 日周四起實施
  • 我參加"鐵色之旅.鷹廈回眸"的感受(八)
    鐵道兵光大文化旅遊發展中心精心策劃的"鐵色之旅"系列活動的開局之旅,具有熟悉情況、積累經驗、豐富內涵、完善方案的作用,所以李衛華會長及組委會格外重視。"活動中,儘管在這之前,我倆有過微信私聊和語音通話。
  • 一場繪畫與美景的邂逅---寧波二技學子"秀美古村行"
    一場繪畫與美景的邂逅---寧波二技學子"秀美古村行"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豔陽高照的好日子裡,寧波第二技師學院「秀美古村行」的主題藝術採風活動走進奉化"寫意巖頭"藝術基地。 在古村每一個角落裡大家選好角度、位置,「安於一隅」,他們的身影遍布在老街小巷的每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