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黑臉琵鷺現身東寨港
8月12日,兩隻黑臉琵鷺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的水塘中休息。近日,兩隻黑臉琵鷺被發現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水塘「安營紮寨」。黑臉琵鷺在海南屬於冬候鳥,通常於10月下旬陸續飛來海南越冬,到次年4月初返回北方。據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所長盧剛介紹,黑臉琵鷺在這個季節來到海南的記錄很少,這兩隻黑臉琵鷺屬於亞成鳥,很可能出生於去年或前年,結束越冬後,在遷徙線路上遊蕩並在此停留。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
龍海紅樹林驚現世界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
「龍海市九龍江口紅樹林溼地首次記錄到兩隻黑臉琵鷺!」7日下午,兩隻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突然造訪龍海九龍江紅樹林省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它們蹤跡的龍海市林業局浮宮林業站高級工程師薛志勇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引發關注。
-
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現身茂名
春暖花開,茂名市博賀灣傳來好消息:3隻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到訪!這已經是黑臉琵鷺連續三年現身茂名。12018年,觀鳥愛好者在茂名市博賀灣的一處灘涂發現11隻珍稀瀕危鳥類黑臉琵鷺。這是十多年來黑臉琵鷺在我市轄區內的又一次記錄,上一次記錄於2006年前後的水東灣。
-
珍稀鳥類黑臉琵鷺現身東太湖
昨天下午,蘇州林業部門工作人員在吳中區東太湖溼地公園巡護時,發現了兩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據介紹,黑臉琵鷺屬珍稀鳥類、世界瀕危物種,上一次在蘇州發現其蹤影還是在六七年前。蘇州自然溼地學校總幹事、職業「觀鳥人」周敏軍驚喜地發現,鳥群中竟出現兩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他介紹,黑臉琵鷺羽色白,因嘴灰黑色似琵琶而得名,屬珍稀鳥類、世界瀕危物種。這次發現讓周敏軍十分興奮,「上一次看到黑臉琵鷺大約在六七年前。」除了黑臉琵鷺,這群候鳥中還有成群的野鴨,如斑嘴鴨、綠翅鴨以及蒼鷺、遊隼等,種類多達20餘種。大家還觀測到一隻帶有環志的候鳥。
-
珍稀鳥類斑魚狗現身海口金沙灣
5月4日,海口金沙灣出現三隻珍稀鳥類斑魚狗。記者陳衛東/攝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海口5月4日消息(記者陳衛東)5月4日,海口金沙灣出現三隻珍稀鳥類斑魚狗,被在此守候拍蜂鳥的攝影師們意外地拍到。
-
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 候鳥季已悄然來臨
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 候鳥季已悄然來臨時間:2020-11-06 15:36 來源:中國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 候鳥季已悄然來臨 近日有關於 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的問題受到了很多網友們的關注,大多數網友都想要知道
-
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中山
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11月6日,#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這一話題引發關注。據消息,11月1日,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在廣東中山南朗鎮一處濱海溼地現身。 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黑臉琵鷺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古典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其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黑面舞者」。
-
世界瀕危鳥類黑臉琵鷺重返莊河
本報訊 記者王繼富報導 隨著氣溫的升高,在莊河市繁衍後代的世界瀕危物種黑臉琵鷺來到了它們北方的家——石城鄉形人坨子,開始長達近8個月的繁殖地生活。 4月20日,記者從莊河市野保站獲悉,3月中旬以來,已觀測到兩批共10隻黑臉琵鷺分別降落到莊河港灘涂和形人坨子繁殖棲息地。此後將陸續有黑臉琵鷺來到這裡築新巢、補舊巢,為生兒育女做準備。據統計,去年一共有102隻黑臉琵鷺在莊河棲息、繁殖。 莊河市石城鄉形人坨子以及王家鎮元寶島是黑臉琵鷺在國內大陸地區僅有的兩處繁殖地。
-
海南東寨港今年首次發現三隻黑臉琵鷺
11月24日,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第七次鳥類同步調查,在下塘溼地今年首次發現三隻黑臉琵鷺(圖中前三隻)。此次調查共分為五條樣線,對下塘溼地,塔市海上,三江海上,三江閘門羅浮墩,塔市大壩、桂南、石路採用分區直數法進行同步調查,調查人員使用單、雙筒望遠鏡,數位相機,計數器等工具,記錄樣區內見到的鳥類種類、數量。
-
黑臉琵鷺成「網紅」輿情觀察:生物多樣性是生態安全的屏障
十八大以來,生態環境逐年向好,頻頻「現身」的黑臉琵鷺是青山綠水間生態向好的一個縮影。輿情綜述11月5日,新華社發表了一段《稀客!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中山》的30餘秒短視頻。它們性情溫順,不太好鬥,從不主動攻擊其他鳥類。目前,黑臉琵鷺分布區域極為狹窄,種群數量也極為稀少,是全球最瀕危的鳥類之一,已被列入ICBP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國亦於1989年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二類保護動物名錄。
-
海南百年鳥類調查:發現16種新鳥類 -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坐落於南海的海南省,是中國唯一的全熱帶省份,鳥類多樣性高,有較多的熱帶鳥種。海南也是每年候鳥遷徙路線的中途站之一,曾經記錄過的鳥種達440多種。 海南鳥類的記錄史,從很久以前就開始了。
-
組圖| 海口這麼多溼地公園和溼地保護小區,你知道幾個?
海口日報記者石中華攝 海口自古有「水城」之稱,城市發展史與溼地、水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海口」一名最早出現於宋代,當時南宋設「海口浦」,用「浦」字表示其地境,意為水邊或河流入海之地。從此,一個依河傍海,逐水而立的城市開始留下歷史的印記。
-
60隻全球瀕危鳥類黑臉琵鷺齊現陽江
據透露,黑臉琵鷺對環境十分敏感,對棲息地環境要求非常高,這是近5年來在陽江地區首次發現數量如此眾多的黑臉琵鷺,凸顯出陽江市近年來建設國家森林城市、生態環境不斷優化的成效。黑臉琵鷺因長嘴像中國樂器中的琵琶而得名,是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的水禽,國際自然資源物種保護聯盟和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都將其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中。
-
去金沙灣觀最美小鳥——蜂虎 - 海口日報數字報·海口網
本報6月10日訊(記者龍易強)10日下午5時,在海口金沙灣金輝路(海口市火車站附近),由海口市溼地保護管理中心、秀英區農林局、GEF海南溼地保護體系項目、海南觀鳥會、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舉辦的「金沙灣觀鳥體驗活動」正在進行,此次活動吸引了60多名愛鳥市民參加。活動現場,主辦方準備了5臺單筒望遠鏡和10臺雙筒望遠鏡供市民體驗觀鳥樂趣。
-
讓黑臉琵鷺舞翩躚
遊走在瀕危邊緣的黑臉琵鷺 一提起珍稀野生動物,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或「水中貴族」中華鱘,其實中國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珍稀物種,尤其是珍稀鳥類。 黑臉琵鷺——一個神秘而優美的名字,上世紀90年代,當人類開始關注它的時候,已經只剩下幾百隻了。在1989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它收錄至瀕危物種紅皮書——《亞洲鳥類紅皮書》名錄中。它成為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水禽,被譽為鳥中大熊貓。 據張國鋼介紹,黑臉琵鷺瀕危的主要原因是內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
惠州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黑臉琵鷺!
~1月17日一群觀鳥愛好者在大亞灣紅樹林溼地公園發現兩隻「神奇」動物 它們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全球目前記錄只有4000多只是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它們叫黑臉琵鷺此次現身大亞灣紅樹林溼地公園幸運的是,當天,調查小組在淡澳河入海口白壽灣大橋下的灘涂上觀測到兩隻黑臉琵鷺並拍到其絕美身姿。
-
在國際溼地城市海口,哪裡適合觀鳥?快看這個攻略
它們分布廣泛,易於觀察,分類成熟,通過觀察就能弄清楚種類,而且鳥類對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適於作為溼地的指示種。鳥類的分布、數量等特徵與溼地植被,底棲生物等息息相關。鳥類的多樣性還能反映出溼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健康狀態哦~ 海口有不少溼地,都是觀鳥的好去處,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國際溼地城市中,適合觀鳥的好地方吧!
-
海南日報數字報-紅樹林:不可多得的天然實驗室
據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辜繩福介紹,保護區現已擁有紅樹林植物19科35種,佔全國紅樹林植物品種的97%;記錄到的鳥類有204種,其中有褐翅鴉鵑、遊隼、黑嘴鷗等珍貴鳥類;除此之外,這裡還有著豐富的魚類和大型底棲動物資源。「東寨港是重要的物種培育基地和科研基地」。
-
黑臉琵鷺現身鴨綠江口溼地(一追到底)
圖為在鴨綠江口溼地大洋河口棲息的黑臉琵鷺。白清泉攝 日前,遼寧省丹東市林業局組織的水鳥調查發現,自今年5月下旬以來,棲息在鴨綠江口溼地的世界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種群數量約為20隻,主要分布於鴨綠江入海口地區和大洋河口地區。 據丹東市林業局介紹,丹東鴨綠江口溼地,每年春秋遷徙季節,尤其是夏季,均有黑臉琵鷺棲息於此,且近幾年的數量明顯增加。
-
廣東建立上千個自然保護地 珍稀瀕危鳥類數量大幅增加
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在全國第二次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工作中,廣東發現丹霞梧桐、鬣羚等多個新分布物種和新種;而在鳥類同步調查中發現黑臉琵鷺、中華秋沙鴨、鴛鴦、青頭潛鴨、小青腳鷸、勺嘴鷸等珍稀瀕危鳥類數量大幅增多;黃腹角雉、莽山烙鐵頭現身南嶺地區,黑臉琵鷺、黃嘴白鷺頻現粵西沿海溼地,黑臉琵鷺、白鶴、白眉鴨在珠三角地區相繼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