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東寨港今年首次發現三隻黑臉琵鷺

2020-12-13 瀟湘晨報

11月24日,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第七次鳥類同步調查,在下塘溼地今年首次發現三隻黑臉琵鷺(圖中前三隻)。

此次調查共分為五條樣線,對下塘溼地,塔市海上,三江海上,三江閘門羅浮墩,塔市大壩、桂南、石路採用分區直數法進行同步調查,調查人員使用單、雙筒望遠鏡,數位相機,計數器等工具,記錄樣區內見到的鳥類種類、數量。海口日報記者石中華 攝

【來源:海口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海口:黑臉琵鷺現身東寨港
    8月12日,兩隻黑臉琵鷺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的水塘中休息。近日,兩隻黑臉琵鷺被發現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水塘「安營紮寨」。黑臉琵鷺在海南屬於冬候鳥,通常於10月下旬陸續飛來海南越冬,到次年4月初返回北方。據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所長盧剛介紹,黑臉琵鷺在這個季節來到海南的記錄很少,這兩隻黑臉琵鷺屬於亞成鳥,很可能出生於去年或前年,結束越冬後,在遷徙線路上遊蕩並在此停留。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 醞釀報告 海南黑臉琵鷺有望得到"庇護"
    據了解,海南省於1991年首次發現黑臉琵鷺,地點位於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當時共記錄到13隻。但以後數量逐年減少,從1991年到1997年,由13隻減至3隻。今年年初,有關專家確認首次在東方市是目前世界上發現迄今為止海南省規模最大的黑臉琵鷺棲息地,共記錄到51隻黑臉琵鷺。
  • 海南越冬水鳥調查:17年裡首次發現普通秧雞
    1月15日,由海南觀鳥會、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等單位牽頭組織的2021年海南越冬水鳥調查活動在海口下塘溼地保護小區舉行。自從2003年12月首次舉行海南越冬水鳥調查活動以來,17年間,關於海南越冬水鳥的大調查從未間斷,陸續發現多種珍稀越冬水鳥。
  • 世界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現身東寨港 - 海口日報數字報·海口網
    本報8月6日訊(記者龍易強)「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來到海口東寨港!」日前,這個消息刷爆了海口觀鳥圈。黑臉琵鷺號稱「鳥類中的大熊貓」。8月6日上午,本報記者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林業工程師馮爾輝的引導下,在海口下塘溼地保護區看到了2隻黑臉琵鷺。
  • 海南百年鳥類調查:發現16種新鳥類 - 海南日報數字報
    「海南曾是黑臉琵鷺主要越冬棲息地之一,但從1980年代初以後,海南就沒有黑臉琵鷺的發現記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張國鋼和海師大的研究者們才能根據中國林業科學院和國際野生保護基金會的一項科研合作計劃,到海南進行黑臉琵鷺越冬棲息地調查。  期間,他們跑遍了海南島的河流入海口和海岸灘涂,終於在1月12日下午,在臨高新盈鎮彩橋村的紅樹林溼地中,看到了11隻黑臉琵鷺。
  • 黑臉琵鷺海南越冬保護之困 鷺南飛,家安好?
    近代,黑臉琵鷺的數量越來越少,成為僅次於朱䴉的最瀕危水禽,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1989年中國也將其列為二級保護動物。   根據國際鳥盟(BL)今年1月的普查數據,全球黑臉琵鷺數量僅有2700多隻,其中在海南錄得47隻,其中東方四更鎮32隻、臨高新盈鎮15隻。「它是國際性瀕危物種。」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江海聲介紹。
  • 東方面前海灣:黑臉琵鷺的天堂
    負責在面前海灣一帶看護黑臉琵鷺的東方市林業局工作人員文平告訴記者,黑臉琵鷺6月底已飛離面前海灣,目前在這裡棲息的主要是大白鷺和小白鷺等野生鳥類。他說,由於政府宣傳到位,住在面前海灣附近的村民保護鳥類的意識明顯增強,今年以來,他沒有聽到過槍響,儘管村民在退潮時時常來此處撿血螺,但未騷擾在此棲息的鳥類。
  • 長安首次發現極珍貴的黑臉琵鷺
    近年來,長安舉全鎮之力治水,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隨著水生態環境的好轉,近兩年開始,越來越多的鷺鳥回歸和候鳥停棲,甚至發現十分珍貴的極瀕危鷺鳥品種——黑臉琵鷺。 12月6日,馬尾水庫出現一隻琵鷺  廖志忠/攝   冬日的長安,正值候鳥南歸,今年12月初,有攝影愛好者在馬尾水庫發現一隻黑臉琵鷺,它有著把小鏟子一樣的長喙,十分特別。
  • 東莞長安鎮近十年來首次發現黑臉琵鷺
    東莞長安鎮近十年來首次發現黑臉琵鷺金羊網  作者:唐波、孫永林、廖志忠  2019-12-12 近兩年開始,越來越多的鷺鳥回歸和候鳥停棲
  • 52隻!南沙溼地發現黑臉琵鷺數量再創新高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南沙溼地又可看黑臉琵鷺了,而且數量龐大。記者從南沙溼地獲悉,12月5日,該溼地工作人員發現52隻黑臉琵鷺,這是繼今年1月發現黑臉琵鷺後再次發現規模巨大的黑臉琵鷺,創下了歷史新紀錄。近年來,南沙地區觀察到的黑臉琵鷺數量逐年上升。
  • 惠州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黑臉琵鷺!
    ~1月17日一群觀鳥愛好者在大亞灣紅樹林溼地公園發現兩隻「神奇」動物  它們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全球目前記錄只有4000多只是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它們叫黑臉琵鷺此次現身大亞灣紅樹林溼地公園也是惠州首次發現
  • 海南這群人「長槍短炮」跑遍全島,只為了這件事
    虎哥 攝5年來,虎哥和他的攝友們拍到了100多種留鳥、候鳥和過境鳥,最近就分別在白沙門和東寨港拍到按時回來的「老朋友」黑枕王鶲和兩隻嬉戲的黑臉琵鷺。海口白沙門公園裡的一隻黑枕王鶲。在儋州灣監測到的黑臉琵鷺。 陳正平 攝「2015年,參加海口東寨港觀鳥比賽後,我就開始喜歡觀鳥;2019年『阿拉善任鳥飛』儋州灣項目開展,我得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支持,配備了監測工具,從那時開始,我就一邊護林,一邊學習觀鳥、拍鳥和監測鳥類等技能。」陳正平對記者說。
  • 巢湖邊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黑臉琵鷺
    1月14日晚,安徽省珍稀鳥類保護工作者聯合會專家和部分觀鳥愛好者在巢湖邊發現一隻黑臉琵鷺。據了解,瀕危的黑臉琵鷺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也是合肥首次發現該類物種。「灰色的是蒼鷺,其他白色的是琵鷺,只有那隻最羞澀的是黑臉琵鷺。」省珍鳥會副會長虞磊指著照片上的那隻最珍貴的鳥兒告訴記者。
  • 讓黑臉琵鷺舞翩躚
    張國鋼說,黑臉琵鷺屬於涉禽類,身體是白色的,具有「三長」的特點,即喙長、頸長和腿長,而且臉是黑色的。很多涉禽都具有這「三長」的特點,但是黑臉琵鷺的特別之處是它嘴的形狀,像民族樂器中的「琵琶」,故而得名。   由於黑臉琵鷺嘴的形狀特別,它的取食方式也比較特殊。它是用嘴在水中左右擺動,把魚蝦蟹等食物攪動出來,依靠觸覺進行取食,就是人們俗稱的「渾水摸魚」。
  • 海南新添兩個省級自然保護區保梅嶺保護區和東方黑臉琵鷺保護區建立
    本報海口6月5日訊(記者範南虹)記者今天從省林業局了解到,近日,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海南保梅嶺省級自然保護區、海南東方黑臉琵鷺省級自然保護區正式建立。至此,我省林業系統內的省級自然保護區增加到了19個,新增保護面積5273.3公頃。
  • 首批黑臉琵鷺海南越冬 _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本報訊  近日,國際性瀕危鳥類、我國Ⅱ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再次來到海南省東方市四更鎮面前海灣處過冬。    目前,首批來到面前海灣過冬的有六七隻黑臉琵鷺。據當地林業部門的工作人員估計,和去年一樣,不久將陸續有數十隻黑臉琵鷺來到這裡過冬。    黑臉琵鷺主要分布於我國、俄羅斯、朝鮮及日本。
  • 海南日報數字報-黑臉琵鷺數量創新高
    新盈灣、新英灣和東方黑臉琵鷺保護區  均為黑臉琵鷺在海南傳統的越冬地
  • 東方四必村灘涂地上種紅樹林 為黑臉琵鷺「讓地」
    據了解,這片灘涂正位於黑臉琵鷺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內,東方市結合「綠化寶島大行動」的要求,決定從今年起把四必村列為生態補償範圍,因地制宜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加大紅樹林及黑臉琵鷺棲息地保護力度,今年規劃複種860畝,這也是該市打造萬畝紅樹林溼地的重要一步。
  • 黑臉琵鷺成「網紅」輿情觀察:生物多樣性是生態安全的屏障
    這段短視頻顯示,幾隻黑臉琵鷺停留在一片溼地上,或在灘涂上悠然散步,或是駐足守望、捕食。一陣微風吹過,一群白色的身影伴隨藍天白雲翩翩飛舞。黑臉琵鷺停留的地點,位於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一處濱海溼地。黑臉琵鷺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古典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其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黑面舞者」。
  • 上海地區觀測到3隻黑臉琵鷺 全球僅存3941隻
    原標題:上海地區測得3隻黑臉琵鷺 全球僅存3941隻  看看新聞記者從上海市野保站獲悉,由香港觀鳥會統籌協調開展的2018年全球黑臉琵鷺普查於今年1月19-21日舉行,日前正式公布了普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