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身邊工作絕對是提心弔膽了,稍有不慎就會小命不保,更別提是在猜忌心強的君主——朱元璋身邊了,更是要時刻小心謹慎。
今天筆者就給大家講述一個奇人,此人在歷史上名氣不大,但卻是明朝少有的能躲避過朱元璋清算的開國功臣,他的保命手段堪稱一絕,希望各位看完之後能有所幫助。
此人名叫郭德成,其父郭山甫善於看相。朱元璋還沒有什麼成就的時候,路過郭山甫家中,隨後被郭山甫驚為天人,認為朱元璋日後貴不可言,因此散盡家財資助朱元璋起兵。
不僅如此,他還讓兒子郭興、郭德成、郭英追隨朱元璋,甚至讓自己的女兒郭寧蓮侍奉朱元璋。
可以說,郭山甫一家人是朱元璋最早一批的班底,對於朱元璋而言很是重要。朱元璋也不負郭山甫的期望,最終成為大明開國皇帝,郭家也因此獲封,郭山甫直封到營國公,兄弟三人則封侯,妹妹郭寧蓮為寧妃。
可以說,以郭家的地位,他們幾乎可以在朝中橫著走了。
可郭德成是個聰明人,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成就而飄飄然,大明建國之後就表現出不求功名的心態,自嘲庸暗無能,不欲做官,因此在官職上,只是驍騎舍人。郭德成對此毫不在意,整日酗酒,朱元璋笑稱他為「瘋漢」。
馬皇后病逝,李淑妃代掌後宮,不久李淑妃也病逝了,寧妃則成了後宮之主,郭家地位再次水漲船高。
朱元璋對寧妃很是寵愛,為了慶祝她,朱元璋專門召開了一場宴會,邀請郭家人都來。
宴會進行的很愉快,最後結束的時候,朱元璋單獨留下郭德成,說道:德成,當年你的功勞可是不小,我還是給你封個大官吧。
郭德成聽罷,腦袋要得跟個撥浪鼓一樣,拒絕道:
「臣性耽曲糵,庸暗不能事事。位高祿重,必任職司,事不治,上殆殺我。人生貴適意,但多得錢、飲醇酒足矣,餘非所望。」
這段話大意是說:我也就這一點兒本事,讓我當大官,我可做不了,人生只要有錢花,有酒喝足矣。朱元璋聽罷,也不勉強,就隨手拿出兩塊黃金,塞進郭德成袖口中,神秘兮兮地說道:「第歸勿宣(回去後不要張揚此事)。」
朱元璋的這一舉動很是自然,郭德成也是感恩戴德地收下了。
可走著走著,郭德成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兒。
明明賞我黃金,為何還要我不要聲張?最重要的一點,出入皇宮的時候,侍衛都要搜身,走的時候多了兩塊黃金,郭德成作何解釋?
郭德成追隨朱元璋多年,開國之後朱元璋的種種行為他看得一清二楚,郭德成心裡對朱元璋的動機十分懷疑。
因此,郭德成故意裝成喝醉酒的樣子,走路東倒西歪的,並且在檢查之前,將兩塊黃金各自塞進兩個鞋子裡,檢查的時候,侍衛讓他脫鞋,郭德成又故意把黃金掉到地上,《智囊》中記載:
比出官門,納靴,佯醉,脫靴露金。
當侍衛問他黃金的時候,郭德成醉醺醺地說道:「我順手拿的,回去換酒喝。」
既然逮著郭德成的盜竊行為,侍衛們肯定要把他交給朱元璋處置。到了御前,朱元璋則面無表情的說道:這是朕賞賜給他的。
於是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這件事看起來平平無奇,可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件事背後危機四伏,而郭德成在這件事上處理地堪稱完美!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朱元璋怎會不知出入皇宮要搜身?他賞賜郭德成黃金,又讓郭德成不要聲張此事就是一個矛盾的事。
郭德成身為國舅,妹妹寧妃乃後宮之主,即便是被搜出兩塊黃金,以郭德成國舅的身份,他對侍衛施以臉色,謊稱這是妹妹寧妃送給他的,侍衛想必也不敢過問太多。
可郭德成不能這麼做,因為寧妃剛執掌後宮,很多雙眼睛盯著她呢,自己從後宮出來一次,就多了兩塊黃金,指不定會被某些有心人拿來大做文章,往再嚴重的地方想:
萬一是朱元璋故意試探他的呢?拿出兩塊黃金都無人知道,是不是還能做一些其它見不得人的勾當呢?這樣被扣「裡外勾結」的大帽子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官場之上,稍有不慎就會萬劫不復,這絲毫沒有誇大。
另外,如果郭德成直接說這黃金是朱元璋賞他的,那麼豈不是違背了朱元璋專門交代的話?這對於郭德成而言,也是不利的。
因此,郭德成只能裝作喝多酒的樣子,然後聲稱這些黃金是自己喝多了隨手「偷」來的,因為郭德成知道,這件事鬧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肯定不會不承認的。
那麼到了這個時候,就不是郭德成違背朱元璋的交代了,而是朱元璋自己說的,豈不美哉?可以說,郭德成的這一手做得相當完美,沒有留下任何把柄,朱元璋也無話可說。
這事兒,郭德成做的漂亮!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是一個猜忌心極重的帝王,為了穩固地位,他曾對功臣們進行一次清算。洪武二十六年,藍玉案爆發,受牽連者不計其數,前後共計1.5萬人被株連殺害。
藍玉案爆發後,朱元璋手中有一張名單,皆是被判定為與藍玉有牽連之人,但凡是上了這張名單上的,皆難逃一死。不過當朱元璋在名單上看到郭德成名字的時候,卻將他的名字劃掉了,說道:
「德成?這傢伙只會喝酒!」對此,史書記載道:「後黨事起,坐死者相屬,德成竟得免。」
讀完這篇文章,各位是否有感觸?這篇文章的故事出自《智囊全集》,郭德成的智慧就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他跟朱元璋這樣多疑的領導打交道,就是憑藉智慧方才得以善終,保住家族不滅。
明朝距今雖已久遠,現代社會也不會再有人一言既決定生死,但勾心鬥角、明爭暗鬥之事卻從來不會停止。職場中更是數不勝數,難保會遭到別人的暗算。
因此,保身的智慧絕對不能少。
若想提高智慧,筆者建議各位讀一讀這本《智囊全集》,像本文引用的郭德成的這種智慧故事,《智囊全集》中有1200多條!
這本書乃是明朝鬼才馮夢龍先生所寫,搜集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市井商儈等1000多則智慧故事,不僅對其加以注釋、分析,還例舉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相同、相反的故事,讓讀者更直觀地看到同樣一種情況,應對方式不同而產生的不同後果,以此來突出智慧的重要性。
曾國藩能以中人之資,而成一代「聖賢」,就在於日夜勤學苦讀。曾國藩的書桌上,就常年擺著這本奇書——《智囊全集》。
曾國藩日夜捧讀,紀曉嵐倒背如流,康熙只允許內部流傳,都是為了傳承《智囊全集》中智慧。因為,唯有智慧,才是「英雄不問出處」的立身之本。因此,筆者建議各位可以讀一讀這本奇書,唯有智慧才是處身不敗的第一要素。
不過原版的乃是文言文敘述,理解難度較大。因此,筆者在這裡向大家推薦一套,文、白對照版的《智囊全集》。需要《智囊全集》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橫條,進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