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為什麼喜歡用「廷杖」之刑,處罰犯錯的大臣,有什麼說法

2020-12-23 歷史用心說

大明朝強大的同時,也出現很奇葩的事情,比如在政治上,用「廷杖」之刑,處罰犯錯的大臣,就是明朝廷的一個特色。所謂的廷杖之刑,就是在朝廷上,打人屁股,被打者一般都是犯了錯誤的臣子,或者說因為一些事,比如諫諍,觸怒了皇上的臣子。

其實這種比較野蠻的手段,在明朝之前,就早已經出現過。可是像明朝一樣,將日用於朝廷政治生活中,用棍棒的方式解決君臣之間的矛盾,是絕無僅有的事。

按照正常的理解,臣子有錯哪怕有罪,罷官殺頭都是很正常的事情,經過司法程序之後,該怎麼就怎麼樣,雖然有時候其中也摻雜皇帝的私慾,總體來說也算是公正的。

唯獨「廷杖」這個東西,根本就沒有什麼講究,也進入不到律法之中,只要大明皇帝生氣了,就可以直接實施。廷杖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國法,反而更像家法。而明朝皇帝用廷杖之刑,完全就是為了解氣而已。

杖刑是指用荊條或者竹板拷打犯人,從東漢時期就存在,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到了隋朝時期,杖刑、鞭刑、徒刑、流刑、死刑被稱為五大刑法。

他用途有兩種,一就是作為刑法,二是作為逼供的手段。

不管是哪一種,實施的對象都是犯人,有專門的政府衙門監管。可是到了明朝時期,它針對的對象不僅不是罪犯,有可能還是功臣、重臣。他們遭受廷杖執行,也不是因為犯罪,很大程度上都是對皇上有不恰當的、錯誤的做法持有反對意見,而且態度堅決,語含諷刺。

又或者大臣們上書,觸及了皇上的忌諱,從本意上來說,臣子只是想勸誡皇帝,讓其能夠成為一代明主,而絕對不是背棄君父,反叛朝廷。

然而這種好意,往往觸犯了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這是皇帝無法接受和容忍的,妨礙了皇帝滿足私慾的願望,因此即使不算犯罪,也要給予廷杖之刑,以示懲罰。否則天威何在,朝廷的臉面何在。

其實廷杖之刑,從朱元璋時期就存在,這與他的出身有很大的關係,不免在政治上,有流氓習性的成分。根據歷史記載,第一個被執行廷杖刑法的是茹太素,因為上書,觸怒了朱元璋,直接在朝堂上使用杖刑。

朱元璋之後,幾個皇帝都不曾用過杖刑,可是一直都沒有廢止

明朝的廷杖之刑,到底有多隨便,觸怒皇帝會被廷杖,彈劾奸臣會被廷杖,反對後宮幹政會被廷杖,諫阻元夕觀燈會遭廷杖,勸說皇帝不要服金丹也會被廷杖。甚至有的時候,大臣多說幾句,或者說話不是時候,也會遭受廷杖。

景泰五年,大理寺少卿上書勸誡朱祁鈺,重新立太子,因為多嘴觸怒龍顏,到了第二年,皇帝又想起此事,被廷杖於闕下。

成化十八年,蘇州水旱災害相連,南京御史李珊,上書朝廷請求賑災,憲宗很不高興,竟然吹毛求疵的在奏章中,找了幾個錯別字,將請命的大臣,在午門外各打20大板。

隆慶三年,御史詹仰庇,上奏朝廷,指責太監貪汙,要求皇帝嚴懲。在太監的挑唆之下,又抓住奏章中的一句「再照人君」,說用「照」這個字是大不敬,竟然也被拉出午門,打了100大板。

上面的例子,都可以說是屬於大事,其他因為小事被廷杖的人,更是數不勝數。

還有一種更加奇怪的現象。按照常理說,大庭廣眾之下被打屁股,是一種侮辱,也是一種讓人羞憤的事情。可是由於在明朝,廷杖於朝廷之爭,直言敢諫,扯上了關係,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內,被施於廷杖之刑,臣子們不在決定是一種難堪,反而將其堪稱一種榮耀。

理學家魏良弼屢遭廷杖,就是一個很顯著的例子。

魏良弼曾經擔任過,刑科給事中,禮科都給事中、太常少卿等職位,因為直諫屢次遭受廷杖,可是他越打越興奮,言辭也越激烈,史書中曾記載,三年之中,他被打的「膚盡而骨不續」,卻一點都不知道收斂。

反而魏良弼因為被打,逐漸的名揚天下。

因此,廷杖本是皇帝濫施淫威的手段,然在明朝竟成了官僚博取美名的途徑,這便是皇權社會的怪胎。

相關焦點

  • 明朝大臣在接受廷杖之前 為什麼要先看看掌刑太監的腳?
    關於廷杖的記載,最早見於東漢光武帝劉秀杖打大司空劉據,其後歷朝歷代雖然都有關於廷杖或相似刑罰的記載,但次數並不多。直至明代,廷杖作為一種法外之刑,不斷規模化、制度化,逐漸成為皇帝懲罰忤旨朝臣的一種平常手段。所謂廷杖,就是按照皇帝指示,由司禮監太監監刑,錦衣衛行杖,扒去衣服,露出屁股和大腿,在廷殿之上當眾責打違背皇帝旨意的廷臣。
  • 明朝的廷杖,為什麼靠打屁股,就能把大臣打死
    廷杖,始於東漢,但"出道"卻是在明朝。 最初,廷杖的主要目的不是打屁股,而是"打臉"…… 打的時候,讓大臣穿著厚厚的底衣,用棍子招呼他們的屁股,把他們打疼、打醒。告訴他們天下是老朱家的,別沒事兒老想著跟皇帝掰扯,也不要老想著恢復大宋的好待遇。
  • 在明朝被打板子會有生命危險,為何大臣們還以此為榮?
    廷杖,即杖刑,簡單來說就是打板子,一般由皇帝用來懲罰朝廷中的官員,明朝時期使用最多。這打板子有輕有重,輕時可準許在被杖責部位墊上一層棉褥,即使是這樣,被責大臣也需要臥床數月,重時要求去掉所有衣物,直接打得皮開肉綻,直至死亡。
  • 大明王朝詳解:開篇周雲逸被廷杖至死,其實這是他巴不得的榮耀!
    本期楊角風談大明:大明王朝解讀:周雲逸到底犯了什麼錯,為什麼廷杖二十卻要了命?廷杖其實並不是正式的刑罰,在歷代法典中也沒有正式記載,它更像是老子打兒子一樣隨便,今天老子不高興了,就要打你這個兒子。尤其是明朝,廷杖使用頻率之高,手段之狠,歷代少見。
  • 明武宗、明世宗均有一次杖死十餘人的記錄:明代自創刑法之廷杖
    作者:史遇春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因為諫止皇帝南巡,舒芬、皇鞏等一百四十六人被處以廷杖之刑。 此次廷杖,被活活打死者十一人。
  • 明朝最差的皇帝明世宗
    繼位之初,頗有作為,誅殺武宗時期的佞臣錢寧和江彬,裁革錦衣衛三萬餘人,節用寬民。明世宗在祭祀生父的問題上,與楊廷和等朝臣引發嚴重衝突,即大禮議事件,世宗最終勝利。在大禮議事件中,與世宗處於對立面的都是維護原則的正直官員,17人被廷杖而死,告老還鄉一部分,佞臣藉機而起。之後,世宗日漸腐化,濫用民力大興土木,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長生不老之術。
  • 明朝那些人:我本將心向明月 範鏓
    一個朝代如果皇帝執政時間過長,朝廷的諸多習慣和養成會打上深深的烙印,朝廷的政治生態與政治習慣會與這任皇帝的性格很像。也是因為嘉靖帝執政的時間過長,用了一批人,也打擊了一批人,因此,後人對嘉靖帝的說法褒貶不一,這很正常。不要說歷史了,就是現實生活中,誰不被人說,誰又不說人呢?
  • 明朝皇帝為什麼喜歡使用太監
    朱元璋創立明朝後,有感於歷朝歷代相權和皇權之間的權力之爭,在胡惟庸案後,廢除了中書省,改設立六部,六部主官直接對皇帝負責,並且立下祖訓,後世子孫不得再設立丞相。胡惟庸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任丞相,胡惟庸被殺後,朱元璋徹底地廢除了丞相制。
  • 明朝有不少奇葩皇帝,為何沒有出現垂簾聽政的太后
    明朝立國276年,傳了16個皇帝。這16個皇帝裡面,有不少「奇葩」。 比如,被稱為「蟋蟀天子」的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是明朝少有的賢君,他卻有一個愛好:鬥蟋蟀。為了滿足他的愛好,各地官民紛紛採集上等蟋蟀送入宮中; 比如,被稱為「木匠皇帝」的明熹宗朱由校。
  • 明朝為什麼有那麼多厲害的太監?是皇帝太昏庸,還是太無能?
    如果我們不用歧視的目光看太監,回到明朝的政治體系中去研究,就會發現,明朝的太監沒有理由不厲害。明朝太監之所以厲害,它是有制度保障的,宦官集團被作為一派政治勢力,協助皇帝,用於平衡文官集團。 歷史上,還沒有哪一朝的宦官,被作為政治勢力集團,得到制度層面的保障。
  • 李自成攻破明朝都城後,崇禎皇帝為何不選擇外逃?
    李自成大軍攻破明朝都城時,明朝還控制著半壁江山,擁有百萬軍隊。崇禎皇帝為什麼不選擇逃出北京,到南方去重整旗鼓呢? 一、崇禎皇帝已經錯失逃出北京的最佳時機 1644年春天,在李自成大軍還在清除北京的外圍時,崇禎皇帝的皇后周氏,就曾經建議崇禎皇帝南遷。《明史·后妃傳》記載:「周后嘗以寇急,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
  • 打在身上有多痛?
    在漢朝時量刑有兩種,一種是「笞三百」,另一種則是「笞五百」,後來又變為了「笞一百」和「笞五百」。到了隋朝時,杖刑所用的刑具就開始不固定了,通常是有什麼用什麼,只圖方便。舉個例子,有一次隋文帝暴怒,氣急之下直接將馬鞭作為刑具,用來「杖打」犯錯之人。
  • 明朝16位皇帝簡介
    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於應天府(今南京),為懿文太子朱標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繼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稱「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
  • 紅丸案為什麼成為明朝最大遺留案件?疑點多請細看
    朱常洛是什麼病呢?按照現在的說法,是虛火過旺,當時的御史王安瞬形容到:面唇紫赤,滿面升火,食粥煩躁。只可惜,他們這位皇帝養生觀念太差,在身體抱恙的同時,還服用了內侍催文升的藥,之後大瀉不止,病情更重了。而這位催文升曾是鄭貴妃的收下,由此鄭氏變成了此案重要嫌疑人。至此「紅丸」還沒出現,我們繼續往下看。泰昌皇帝也不想坐著等死,開始瘋狂地求醫問藥。
  • 清代刑罰「一丈紅」,到底有多殘酷?為何受刑後都活不久
    那「一丈紅」到底是什麼?女人為什麼怕這個? 清代刑罰「一丈紅」,到底有多殘酷?為何受刑後都活不久!說起來這一刑法還是朱元璋開創的,本來朱棣取消了,但明英宗又將其恢復。英宗真的不是一個好皇帝,一輩子也就廢除了個殉葬,卻又加上了廷杖。「一丈紅」,這個名字雖然好聽,不過此刑法卻是無比殘忍的。
  • 皇帝處罰大臣,為何經常「打屁股」,因為屁股有特別的意思
    不過,有一種刑罰卻被歷朝歷代所喜愛,一直延續到近代。如果不是步入了文明社會,這種刑罰可能還一直在實施,這就是「打屁股」。「打屁股」這種刑罰,古代經常用在朝廷之中。當皇帝不高興某位大臣的時候,常常就會把他拉下去,讓他趴在行刑的條凳上,扒下褲子,當場鞭打。一些大人在懲罰小孩的時候,也會採用「打屁股」的方法。
  • 明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大臣都不知道怎麼定年號
    在位61年的康熙皇帝兵荒馬亂的動蕩年代,稱王稱帝者更替變化是常事。但大家很難想像到在國力強盛的明朝,竟然有皇帝的在位時間僅有一個月。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位明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明光宗朱常洛。明光宗朱常洛,明神宗朱翊鈞長子,生母恭妃王氏,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因在位僅一個月,又被稱為「一月天子」。